第215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瑞被李三的樣子嚇了一跳:「你怎麽這副德行?」
誰料李三幽幽地看了言劉瑞,幽幽道:「家上,奴婢沒事,隻是近日事情太多,所以沒怎麽休息。」
隨著劉瑞的地位漸穩,他李三作為太子宮裏的宦官之首也忙的差點吐血身亡。
要命的是,太子不喜生活裏有太多的閑雜人等,而李三又是撞了狗屎運的飛升宦官,根本沒有慢慢爬的經驗,所以讓他跟著大佬處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還行,真要拿宦官令或太長秋的標準來要求他,怕是還得練上幾年。
至少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讓李三挑起內務的大梁是強人所難了。
而以東漢還有明朝的教訓來看,培植宦官絕對會給後世埋雷,但要是讓官員或是妃嬪來管……且不談劉瑞的腦子還沒蠢到這個地步,就說西漢的外戚政治本就容易造出權臣。
要是再讓嬪妃管理內務……
那跟把刀子架到皇帝的脖子上有何區別?
找死也不能這麽急吧!
「孤知道了。你先去找衛良娣分攤下手頭的活計,孤在問過宦官令和大長秋後再來安排誰管內務。」劉瑞決定私下查查如何解決「宦官專權」和「內外勾結」的千古難題。
李三見狀,鬆了口氣的同時又心髒一緊,生怕劉瑞因此厭他。
「放心,伺候孤的事還是你辦的貼心,孤不會因這種小事而疏遠你的。」李三跟了劉瑞近十年,二者不說是各為對方的腹中蛔蟲,但也能從細微的表情看出端倪。
對於劉瑞而言,近身服侍的還是平庸老實的好。
難怪那些當官的比起有能力的更喜歡老實本分的。即便是被扣上一個識人不清,屍位素餐的罪名,但是一些不貪不搶的鹹魚庸官有時真比沒事瞎折騰的強。
第146章
卜式離開關中後便喬裝去了彭城一帶,借著少府的便利開始將百越的銅礦加價賣給吳王,然後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吳國的糧食,真可謂是竭盡所能地塑造出銅貴糧賤的關中慘狀。
當然,這麽做也不是沒有風險的。
關中既然要坑吳王,那就得讓挨著吳國的直屬郡縣一一演出銅貴糧賤的樣子。官員自是不知皇帝的意思,更不會把裏邊的厲害一一解釋給黔首聽,所以造成彭城郡彭城郡一帶乃至巴蜀,梁國的恐慌,導致劉武上書要來關中問問他的大兄要做什麽。
而關中為了穩定黔首的恐慌心理,避免田地大規模報廢而出台了一係列的免役政策與收購政策。少府這個畸形的龐大機器更是開始平價購糧,避免各地引起民變。
一些不滿稅收改革的權貴藉機陳述改革的不妥,希望皇帝及時剎車,不要造成天下大亂。
而有誌之士,如雲遊四海,當過各地太守丞相的田叔卻藉此看出糧價無控的危害,上書直言要在平糶齊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避免關中因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期。
田叔的奏疏自然引起群臣的熱議。
不過比起議論田叔的提案是否會讓九市的商人和其背後的關內侯們少賺一些,那些能夠參與朝會的官員們更在乎田叔一信奉無為,以仁厚著稱的黃老學子弟居然會開始幹預民間買賣,而且這議題……
眾人不由得看了眼一臉錯愕的晁錯。
要知道,雖然提出平糶齊物的是被後世稱為「商聖」的範蠡,而將平糶齊物的修改版——平糴法發揚光大的卻是李悝。
當然,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範蠡師從計然,而計然又是老子的徒弟,真可謂是正兒八經的黃老家嫡係。
令人遺憾的是,黃老家裏的計然家作為諸子百家裏專門研究經濟的學派還沒來得及發揚光大便已麵臨著斷絕的危險。
更諷刺的是,習得計然家絕學,將商業手段用於治國得卻是重農抑商的法家,而且一連出了李悝,商鞅,申不害這類出任相的經濟學家。
不過想到李悝學範蠡,申不害習黃老之術……
嘶!隻能說諸子百家的關係都亂得很,真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朝會上的劉瑞沒想到他跟汲黯隨便一說就有這麽大的威力。
不過比起厚顏無恥地往臉上貼金,劉瑞更相信是劉啟對法儒的偏愛,劉瑞對儒墨的扶持讓黃老家意識到捂耳裝愣是不行的。
他們的天已經變了。
黃老家在政壇上說一不二的時代早已過去。
如若不在竇太後和豐沛兩縣的遺老們蹬腿玩完前做出改變,那麽隻需三四次科舉和一場大型戰爭,黃老家在政壇上三四十年的積累就會灰飛煙滅。
悲哉!哀哉!
連線翻出計然著作的田叔無視朝會上的探究目光,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在九市的見解與有關物價的心疼,提出根據每個季度的收成指定糧價乃至其它物價的最低價格與最高價格,並且將其記錄在冊以確認日後有例可尋。
上座的劉啟連連點頭的同時也想轉移稅收改革的爭議,於是看向偷瞄田叔的晁錯,故意道:「朕覺得上大夫的提議不錯,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晁錯還未開口,丞相申屠嘉便咳嗽幾聲,緩緩道:「老臣覺得上大夫的提議甚好,有助於安撫關中的黔首,同時也能抑製那些貪得無厭的商人。」
年輕時吃過奸商之苦的申屠嘉非常清楚災難時的物價能離譜到何種地步,幾乎和五胡亂華時有得一拚。而在高祖早期,大災碰上匈奴來犯,天下人口又折一半,放眼全是易子而食,人比米賤的慘劇。
誰料李三幽幽地看了言劉瑞,幽幽道:「家上,奴婢沒事,隻是近日事情太多,所以沒怎麽休息。」
隨著劉瑞的地位漸穩,他李三作為太子宮裏的宦官之首也忙的差點吐血身亡。
要命的是,太子不喜生活裏有太多的閑雜人等,而李三又是撞了狗屎運的飛升宦官,根本沒有慢慢爬的經驗,所以讓他跟著大佬處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還行,真要拿宦官令或太長秋的標準來要求他,怕是還得練上幾年。
至少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讓李三挑起內務的大梁是強人所難了。
而以東漢還有明朝的教訓來看,培植宦官絕對會給後世埋雷,但要是讓官員或是妃嬪來管……且不談劉瑞的腦子還沒蠢到這個地步,就說西漢的外戚政治本就容易造出權臣。
要是再讓嬪妃管理內務……
那跟把刀子架到皇帝的脖子上有何區別?
找死也不能這麽急吧!
「孤知道了。你先去找衛良娣分攤下手頭的活計,孤在問過宦官令和大長秋後再來安排誰管內務。」劉瑞決定私下查查如何解決「宦官專權」和「內外勾結」的千古難題。
李三見狀,鬆了口氣的同時又心髒一緊,生怕劉瑞因此厭他。
「放心,伺候孤的事還是你辦的貼心,孤不會因這種小事而疏遠你的。」李三跟了劉瑞近十年,二者不說是各為對方的腹中蛔蟲,但也能從細微的表情看出端倪。
對於劉瑞而言,近身服侍的還是平庸老實的好。
難怪那些當官的比起有能力的更喜歡老實本分的。即便是被扣上一個識人不清,屍位素餐的罪名,但是一些不貪不搶的鹹魚庸官有時真比沒事瞎折騰的強。
第146章
卜式離開關中後便喬裝去了彭城一帶,借著少府的便利開始將百越的銅礦加價賣給吳王,然後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吳國的糧食,真可謂是竭盡所能地塑造出銅貴糧賤的關中慘狀。
當然,這麽做也不是沒有風險的。
關中既然要坑吳王,那就得讓挨著吳國的直屬郡縣一一演出銅貴糧賤的樣子。官員自是不知皇帝的意思,更不會把裏邊的厲害一一解釋給黔首聽,所以造成彭城郡彭城郡一帶乃至巴蜀,梁國的恐慌,導致劉武上書要來關中問問他的大兄要做什麽。
而關中為了穩定黔首的恐慌心理,避免田地大規模報廢而出台了一係列的免役政策與收購政策。少府這個畸形的龐大機器更是開始平價購糧,避免各地引起民變。
一些不滿稅收改革的權貴藉機陳述改革的不妥,希望皇帝及時剎車,不要造成天下大亂。
而有誌之士,如雲遊四海,當過各地太守丞相的田叔卻藉此看出糧價無控的危害,上書直言要在平糶齊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避免關中因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期。
田叔的奏疏自然引起群臣的熱議。
不過比起議論田叔的提案是否會讓九市的商人和其背後的關內侯們少賺一些,那些能夠參與朝會的官員們更在乎田叔一信奉無為,以仁厚著稱的黃老學子弟居然會開始幹預民間買賣,而且這議題……
眾人不由得看了眼一臉錯愕的晁錯。
要知道,雖然提出平糶齊物的是被後世稱為「商聖」的範蠡,而將平糶齊物的修改版——平糴法發揚光大的卻是李悝。
當然,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範蠡師從計然,而計然又是老子的徒弟,真可謂是正兒八經的黃老家嫡係。
令人遺憾的是,黃老家裏的計然家作為諸子百家裏專門研究經濟的學派還沒來得及發揚光大便已麵臨著斷絕的危險。
更諷刺的是,習得計然家絕學,將商業手段用於治國得卻是重農抑商的法家,而且一連出了李悝,商鞅,申不害這類出任相的經濟學家。
不過想到李悝學範蠡,申不害習黃老之術……
嘶!隻能說諸子百家的關係都亂得很,真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朝會上的劉瑞沒想到他跟汲黯隨便一說就有這麽大的威力。
不過比起厚顏無恥地往臉上貼金,劉瑞更相信是劉啟對法儒的偏愛,劉瑞對儒墨的扶持讓黃老家意識到捂耳裝愣是不行的。
他們的天已經變了。
黃老家在政壇上說一不二的時代早已過去。
如若不在竇太後和豐沛兩縣的遺老們蹬腿玩完前做出改變,那麽隻需三四次科舉和一場大型戰爭,黃老家在政壇上三四十年的積累就會灰飛煙滅。
悲哉!哀哉!
連線翻出計然著作的田叔無視朝會上的探究目光,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在九市的見解與有關物價的心疼,提出根據每個季度的收成指定糧價乃至其它物價的最低價格與最高價格,並且將其記錄在冊以確認日後有例可尋。
上座的劉啟連連點頭的同時也想轉移稅收改革的爭議,於是看向偷瞄田叔的晁錯,故意道:「朕覺得上大夫的提議不錯,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晁錯還未開口,丞相申屠嘉便咳嗽幾聲,緩緩道:「老臣覺得上大夫的提議甚好,有助於安撫關中的黔首,同時也能抑製那些貪得無厭的商人。」
年輕時吃過奸商之苦的申屠嘉非常清楚災難時的物價能離譜到何種地步,幾乎和五胡亂華時有得一拚。而在高祖早期,大災碰上匈奴來犯,天下人口又折一半,放眼全是易子而食,人比米賤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