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啟說罷還嗤笑一聲,不知在嘲笑自己,還是在嘲笑祖先:「你說說,咱家都如此了,那些跟著高祖打天下的勛貴們就活該沒有私心嗎?」
「他們隻會看著,怨著,然後想著老劉家千秋萬代,卻讓我們流血流淚後光榮退場。這合理嗎?這不合理,甚至有點卸磨殺驢的意味。」
劉瑞想說些什麽,但卻被劉啟抬手打斷道:「聽朕把話說完。」
瞧著兒子欲言又止的表情,劉啟難得掏心掏肺道:「其實不僅是徹侯,那些藩王也是同樣的想法。都說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可是親親相隱間也得分出個三六九等。高祖能對齊王,吳王,淮南王一係掏心掏肺是因為他們是親父子,親叔侄。可朕不是。」
「朕跟他們沒有十幾年的情誼或是戰場上的兄弟。」
「最重要的是,朕也有兒子,朕也有私心。所以為了朕的兒子們,就隻能委屈他們。」劉啟的聲音裏透露出森森的冷意:「甚至在朕百年之後,你也會這麽做,你的兒子也會對朕的孫子們舉起屠刀。」
「兒臣不敢。」
「不敢?」劉瑞從鼻孔裏哼了聲,嘲諷道:「別給未來的自己許下做不到的事。即便日後繼位的不是你,朕所說的事情也不會改變。」
劉瑞沒法回應這話,隻能等劉啟轉移話題。
父子二人就這麽靜靜地對視著,直到茶碗上熱氣逐漸消散,劉啟才繼續說道:「說了那麽多無關緊要的話,你怕是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吧!」
「兒臣不敢。」
「你那麽伶牙俐齒的人,怎麽今天隻會說這一句話。」劉啟顯得有些不耐煩道:「你是朕的兒子,別在朕的麵前做出那副畏畏縮縮,委委屈屈的模樣。」
劉啟突然暴怒地一拍桌子,瞪著劉瑞一字一頓道:「你之前頂撞朕的魄力呢?頂撞太後的勇氣呢?」
「怎麽,當上太子後沒學好,反而練了身暮氣。」劉啟見狀,繼續諷刺道:「想要解決事情就得拿出解決事情的樣子。」
末了,劉啟還氣鼓鼓地換了個坐姿,怒急反笑道:「你不先去拜見兩宮太後,而是來朕這兒,不就是為了試探下朕的態度,然後借朕的手去教訓下越做越過分的勛貴們嗎?」
「您既然知道又為何要為難我。」劉瑞見狀也是無比鬱悶道:「保送堂邑侯世子的紙條可是您寫的。」就這態度,你讓他怎麽想?還不得往走後門的方麵去想。
況且就科舉的發展史來看,真正完善科舉製度,把後門堵上的還得是宋朝。
順帶一提,大宋雖慫,但是在避嫌上卻是做的比大明要好,不僅出台了「糊名製」和「間隔就坐」,甚至還把有親戚同門在本地為官的考生調到別處去考,真正做到了讓貧困學生順利出頭。
相較之下,唐代光是有記錄的大規模舞弊就有兩三次,甚至大詩人王維就是走公主的門路跟張九齡的弟弟爭奪狀元,而李白杜牧也是在閱卷時被考官貶了名次卻又無可奈何。
盛唐時的後門都明目張膽這樣了,那漢唐……
「你那是什麽眼神?」
劉瑞直勾勾地瞧著劉啟,就差把「我是想要公平的,但你這個當皇帝的率先壞了規矩又咋能怪我」的委屈意思寫在臉上,看得劉啟分外火大。
「為人臣者給君父背鍋還能委屈你了。」劉啟佯裝生氣地罵了句,但態度也是軟了下來:「況且藩王都沒削完呢!這個時候跟勛貴們鬧翻也不好,更不能由你和朕去挑這個事。」
說罷,劉啟還敲了下劉瑞的額頭,恨鐵不成鋼道:「你平日裏的機靈勁兒呢!坑軹侯時的腦子呢?」
「朕和你大父,乃至高祖能用功勳外戚對付藩王,你就不會用各大學派對付功勳外戚?」
「動動你的腦子。」
一石激起千層浪。
來不及揉額頭的劉瑞愣在原地,隨即發出抑揚頓挫的「aem……」。
劉啟見狀也是攏著袖子瞪了眼兒子,從鼻孔裏哼出兩股怨氣:「你以為朕同意你在陽陵那兒搗鼓了幾個月就是為了給你做麵子。」
「是給您做麵子。」
「別插你阿父的嘴。」劉啟不悅道:「朕是為了給各大學派留出赴京趕考的時間。」劉啟說罷望向陽陵的方向,玩味道:「人多了,衝擊起來才有威懾力,才會讓勛貴外戚們知道什麽叫『不好收場』,以後也能安分點。」
「哼!他們是瞧朕不想墮先帝的賢明,所以在當皇帝後裝了太久的孫子而誤以為朕和先帝一樣提不起刀了,可以任由他試探底線。」
不知為何,劉瑞的脖子後泛起一陣雞皮疙瘩,同時想起歷史上的劉啟在逼殺劉榮後輕鬆擺平各方不滿的詭譎手段。
這也是史上第一次沒有引起大規模騷亂的廢太子事件。
雖然沒有詳細記載劉啟的手段,但是想想劉啟一朝鬧出的「立太子」風波,劉瑞還是忍不住吞了口口水,再次提醒自己麵對的是皇帝,是一個把老劉家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皇帝。所以不要去挑戰他的權威性,但也不能與之過分疏離,以免像戾太子那樣遭人暗算。
「前十名裏的鄭當時是鄭君(項羽的舊部,與高祖有怨)之後,你把他換下,添個排名靠前的儒生上去。」
「還有那個卜式。一介商人,還想上天了不成,同樣換個儒生上去。」
「他們隻會看著,怨著,然後想著老劉家千秋萬代,卻讓我們流血流淚後光榮退場。這合理嗎?這不合理,甚至有點卸磨殺驢的意味。」
劉瑞想說些什麽,但卻被劉啟抬手打斷道:「聽朕把話說完。」
瞧著兒子欲言又止的表情,劉啟難得掏心掏肺道:「其實不僅是徹侯,那些藩王也是同樣的想法。都說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可是親親相隱間也得分出個三六九等。高祖能對齊王,吳王,淮南王一係掏心掏肺是因為他們是親父子,親叔侄。可朕不是。」
「朕跟他們沒有十幾年的情誼或是戰場上的兄弟。」
「最重要的是,朕也有兒子,朕也有私心。所以為了朕的兒子們,就隻能委屈他們。」劉啟的聲音裏透露出森森的冷意:「甚至在朕百年之後,你也會這麽做,你的兒子也會對朕的孫子們舉起屠刀。」
「兒臣不敢。」
「不敢?」劉瑞從鼻孔裏哼了聲,嘲諷道:「別給未來的自己許下做不到的事。即便日後繼位的不是你,朕所說的事情也不會改變。」
劉瑞沒法回應這話,隻能等劉啟轉移話題。
父子二人就這麽靜靜地對視著,直到茶碗上熱氣逐漸消散,劉啟才繼續說道:「說了那麽多無關緊要的話,你怕是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吧!」
「兒臣不敢。」
「你那麽伶牙俐齒的人,怎麽今天隻會說這一句話。」劉啟顯得有些不耐煩道:「你是朕的兒子,別在朕的麵前做出那副畏畏縮縮,委委屈屈的模樣。」
劉啟突然暴怒地一拍桌子,瞪著劉瑞一字一頓道:「你之前頂撞朕的魄力呢?頂撞太後的勇氣呢?」
「怎麽,當上太子後沒學好,反而練了身暮氣。」劉啟見狀,繼續諷刺道:「想要解決事情就得拿出解決事情的樣子。」
末了,劉啟還氣鼓鼓地換了個坐姿,怒急反笑道:「你不先去拜見兩宮太後,而是來朕這兒,不就是為了試探下朕的態度,然後借朕的手去教訓下越做越過分的勛貴們嗎?」
「您既然知道又為何要為難我。」劉瑞見狀也是無比鬱悶道:「保送堂邑侯世子的紙條可是您寫的。」就這態度,你讓他怎麽想?還不得往走後門的方麵去想。
況且就科舉的發展史來看,真正完善科舉製度,把後門堵上的還得是宋朝。
順帶一提,大宋雖慫,但是在避嫌上卻是做的比大明要好,不僅出台了「糊名製」和「間隔就坐」,甚至還把有親戚同門在本地為官的考生調到別處去考,真正做到了讓貧困學生順利出頭。
相較之下,唐代光是有記錄的大規模舞弊就有兩三次,甚至大詩人王維就是走公主的門路跟張九齡的弟弟爭奪狀元,而李白杜牧也是在閱卷時被考官貶了名次卻又無可奈何。
盛唐時的後門都明目張膽這樣了,那漢唐……
「你那是什麽眼神?」
劉瑞直勾勾地瞧著劉啟,就差把「我是想要公平的,但你這個當皇帝的率先壞了規矩又咋能怪我」的委屈意思寫在臉上,看得劉啟分外火大。
「為人臣者給君父背鍋還能委屈你了。」劉啟佯裝生氣地罵了句,但態度也是軟了下來:「況且藩王都沒削完呢!這個時候跟勛貴們鬧翻也不好,更不能由你和朕去挑這個事。」
說罷,劉啟還敲了下劉瑞的額頭,恨鐵不成鋼道:「你平日裏的機靈勁兒呢!坑軹侯時的腦子呢?」
「朕和你大父,乃至高祖能用功勳外戚對付藩王,你就不會用各大學派對付功勳外戚?」
「動動你的腦子。」
一石激起千層浪。
來不及揉額頭的劉瑞愣在原地,隨即發出抑揚頓挫的「aem……」。
劉啟見狀也是攏著袖子瞪了眼兒子,從鼻孔裏哼出兩股怨氣:「你以為朕同意你在陽陵那兒搗鼓了幾個月就是為了給你做麵子。」
「是給您做麵子。」
「別插你阿父的嘴。」劉啟不悅道:「朕是為了給各大學派留出赴京趕考的時間。」劉啟說罷望向陽陵的方向,玩味道:「人多了,衝擊起來才有威懾力,才會讓勛貴外戚們知道什麽叫『不好收場』,以後也能安分點。」
「哼!他們是瞧朕不想墮先帝的賢明,所以在當皇帝後裝了太久的孫子而誤以為朕和先帝一樣提不起刀了,可以任由他試探底線。」
不知為何,劉瑞的脖子後泛起一陣雞皮疙瘩,同時想起歷史上的劉啟在逼殺劉榮後輕鬆擺平各方不滿的詭譎手段。
這也是史上第一次沒有引起大規模騷亂的廢太子事件。
雖然沒有詳細記載劉啟的手段,但是想想劉啟一朝鬧出的「立太子」風波,劉瑞還是忍不住吞了口口水,再次提醒自己麵對的是皇帝,是一個把老劉家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皇帝。所以不要去挑戰他的權威性,但也不能與之過分疏離,以免像戾太子那樣遭人暗算。
「前十名裏的鄭當時是鄭君(項羽的舊部,與高祖有怨)之後,你把他換下,添個排名靠前的儒生上去。」
「還有那個卜式。一介商人,還想上天了不成,同樣換個儒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