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竇嬰……
嗬!上一個敢這麽做的叫薄昭,而上上一個敢這麽做的叫呂祿。
郅都沒有回應晁錯的話,而是抿了口酒水淡淡道:「絲公在太子回來的第一天就邀丞相去麵見太子,估計是把魯儒弄出的屎攤子給擺平了。而在絲公離開後,申公(申培)也出了趟遠門,並與公羊派和齊詩派,韓詩派的弟子聊了許久,估計是在想法子給太子遞台階。」
畢竟這事鬧得淮南王和吳王都有所反應,藉機在關中的臉上猛踩一腳。儒家隻要還沒傻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就得想法子向關中認罪,否則事情越鬧越大隻會讓整個儒家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
而這在秦二世時就有例子,幾乎讓儒家的百年心血功虧一簣。
「可惜了……」郅都聽到袁盎拜訪太子的消息時就知道這事肯定會不了了之。
相較之下,晁錯卻是早有準備:「這點小事就想拉儒家下馬未免也太心急了。」
「別看陛下和太子打了儒家的臉,又重用我等,可是你瞧始皇給扶蘇的配置,高祖給惠帝找的老師,再看看先帝在時對陛下的安排,就知道儒家從未跌出政治的核心圈子。隻是他們太不爭氣了,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好牌打爛。」晁錯說到這兒,臉上劃過一絲嫉妒:「開拓之主會找守成之君,而守成之君莫過於仁德之君。」
「法家太嚴,黃老太懶,墨農雜家都上不得台麵。扒拉一下,可不就儒家最適合。」這就像是爭氣的老子摸不準兒子正不爭氣,但又怕他想創業而把家底賠光,所以得找個老師規範一下。
當然,如果晁錯知道一千多年後的某個朝代按照這套流程打出了「歷史最慫」的名號後,就不會覺得讓儒家接替法家或是黃老家成為主流乃至唯一的學派是件好事。
亦或是說,如果讓西漢的儒生得知一千年後的大宋儒生都是魯儒的德行,估計會一邊吐血,一麵讓宋朝的皇帝清醒一點,然後為儒家一去不復返的名聲淚流滿麵。
這也是劉瑞在用不用儒家上顯得很糾結的主要原因。
畢竟從現狀來看,除了魯儒那個攪屎棍和轅固生這種忽略情商,時刻想著殺身成仁的存在,儒家裏還是有不少能臣的。並且從胡毋生到董仲舒,再到申培和韓嬰都是桃李遍地的仁師義士。
可以說,沒有儒家的努力,寒門出貴子也隻是戲言,劉瑞也不可能打破階級對知識的壟斷,以及外戚勛貴對朝廷的壟斷——因為黃老和法家都沒有走進民間,還是維持著禮不下庶民的高傲姿態。
所以在黃老家和法家意識到他們必須腳踏實地前,劉瑞必須重用儒家。
但又怕跳出個轅固生第二。
「哎!要是儒家能把魯儒踢出去就好了。」劉瑞不免頭疼道:「這群原教旨主義者真是進步之癌。」
更煩的是,這群人大都是小地主出身,一旦上位就會造成宋真宗後的士族門閥和弘治中興後的士大夫綁架天下的惡果。
儒家內部也不是沒想過弄死魯儒,然而隻要儒家存在,原教旨主義就不會消失。
而且不僅是在儒家,墨家法家乃至醫家都有這種現象。
硬要說百家裏誰不會原教旨主義所綁架,那便隻有小說家吧!
畢竟隻要xp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的。
李三瞧著劉瑞頭疼的模樣,也是躬身等了會兒,待劉瑞的表情緩和後才輕聲說道:「家上,陽陵的場地已經弄得差不多了,您看要不要過去一瞧。」
「去吧!正好散散心。」省得他想魯儒的事。
陽陵距離中心城區有三四十裏(2公裏),但是考慮到清道和準備工作,劉瑞還是報了遠行,省得沒法在宮門落鎖前回來,和劉啟一樣被廷尉公開處刑。
雖然陽陵僅僅動工了四年,但是考慮到皇陵的動員之大,負責的官員之多,以及之後要遷徙上百戶富貴人家來此,所以在劉瑞到時,這裏已有縣的規模,甚至出現了酒肆和商業區。
劉瑞沒記錯的話,陽陵建成後一度成為距離關中最近的商業縣,看來劉啟的徙陵政策是以富商為主。而從正史的進程來看,陽陵的居住者應該是關東和江淮一帶的富商。畢竟他們在七王之亂裏不可能沒出錢,所以等七王一敗,關中的大帽子一扣,他們就得乖乖搬家。
「見過太子殿下。」主持科舉的雖是張歐,但是負責場地建設的卻是劉瑞的老熟人汲衛。當然,考慮到汲衛有兩個兒子,一個外孫準備下場,所以為了避嫌,主考場是由大匠負責,他隻負責考場周圍的歇腳之地。
是的,你沒看錯。
貼心的劉瑞連寒門子弟的落腳之處都想好了。雖然這些落腳的驛站僅為父爵不過簪裊的學生開放,但是這一消息在關中傳開時,不少學生,尤其是以貧困生居多的儒生還是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高呼太子仁德,同時對魯儒得鄙夷之情愈演愈烈。
md,你說太子不知禮,可是一個為學生考慮到如此境地的太子是不知禮的人嗎?分明就是你上趕著去打太子的臉,當著黔首的麵讓太子下不了台才會倒打一耙地汙衊太子。
真是丟盡儒家的臉。
好在太子不計較,否則光是落井下石的人都夠儒家喝一壺的了,哪還會像現在這樣保持麵上的平靜。
劉瑞在少府屬官的帶領下參觀了主考場和考生落腳的地方,以及在科舉結束前考官暫住的地方。
嗬!上一個敢這麽做的叫薄昭,而上上一個敢這麽做的叫呂祿。
郅都沒有回應晁錯的話,而是抿了口酒水淡淡道:「絲公在太子回來的第一天就邀丞相去麵見太子,估計是把魯儒弄出的屎攤子給擺平了。而在絲公離開後,申公(申培)也出了趟遠門,並與公羊派和齊詩派,韓詩派的弟子聊了許久,估計是在想法子給太子遞台階。」
畢竟這事鬧得淮南王和吳王都有所反應,藉機在關中的臉上猛踩一腳。儒家隻要還沒傻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就得想法子向關中認罪,否則事情越鬧越大隻會讓整個儒家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
而這在秦二世時就有例子,幾乎讓儒家的百年心血功虧一簣。
「可惜了……」郅都聽到袁盎拜訪太子的消息時就知道這事肯定會不了了之。
相較之下,晁錯卻是早有準備:「這點小事就想拉儒家下馬未免也太心急了。」
「別看陛下和太子打了儒家的臉,又重用我等,可是你瞧始皇給扶蘇的配置,高祖給惠帝找的老師,再看看先帝在時對陛下的安排,就知道儒家從未跌出政治的核心圈子。隻是他們太不爭氣了,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好牌打爛。」晁錯說到這兒,臉上劃過一絲嫉妒:「開拓之主會找守成之君,而守成之君莫過於仁德之君。」
「法家太嚴,黃老太懶,墨農雜家都上不得台麵。扒拉一下,可不就儒家最適合。」這就像是爭氣的老子摸不準兒子正不爭氣,但又怕他想創業而把家底賠光,所以得找個老師規範一下。
當然,如果晁錯知道一千多年後的某個朝代按照這套流程打出了「歷史最慫」的名號後,就不會覺得讓儒家接替法家或是黃老家成為主流乃至唯一的學派是件好事。
亦或是說,如果讓西漢的儒生得知一千年後的大宋儒生都是魯儒的德行,估計會一邊吐血,一麵讓宋朝的皇帝清醒一點,然後為儒家一去不復返的名聲淚流滿麵。
這也是劉瑞在用不用儒家上顯得很糾結的主要原因。
畢竟從現狀來看,除了魯儒那個攪屎棍和轅固生這種忽略情商,時刻想著殺身成仁的存在,儒家裏還是有不少能臣的。並且從胡毋生到董仲舒,再到申培和韓嬰都是桃李遍地的仁師義士。
可以說,沒有儒家的努力,寒門出貴子也隻是戲言,劉瑞也不可能打破階級對知識的壟斷,以及外戚勛貴對朝廷的壟斷——因為黃老和法家都沒有走進民間,還是維持著禮不下庶民的高傲姿態。
所以在黃老家和法家意識到他們必須腳踏實地前,劉瑞必須重用儒家。
但又怕跳出個轅固生第二。
「哎!要是儒家能把魯儒踢出去就好了。」劉瑞不免頭疼道:「這群原教旨主義者真是進步之癌。」
更煩的是,這群人大都是小地主出身,一旦上位就會造成宋真宗後的士族門閥和弘治中興後的士大夫綁架天下的惡果。
儒家內部也不是沒想過弄死魯儒,然而隻要儒家存在,原教旨主義就不會消失。
而且不僅是在儒家,墨家法家乃至醫家都有這種現象。
硬要說百家裏誰不會原教旨主義所綁架,那便隻有小說家吧!
畢竟隻要xp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的。
李三瞧著劉瑞頭疼的模樣,也是躬身等了會兒,待劉瑞的表情緩和後才輕聲說道:「家上,陽陵的場地已經弄得差不多了,您看要不要過去一瞧。」
「去吧!正好散散心。」省得他想魯儒的事。
陽陵距離中心城區有三四十裏(2公裏),但是考慮到清道和準備工作,劉瑞還是報了遠行,省得沒法在宮門落鎖前回來,和劉啟一樣被廷尉公開處刑。
雖然陽陵僅僅動工了四年,但是考慮到皇陵的動員之大,負責的官員之多,以及之後要遷徙上百戶富貴人家來此,所以在劉瑞到時,這裏已有縣的規模,甚至出現了酒肆和商業區。
劉瑞沒記錯的話,陽陵建成後一度成為距離關中最近的商業縣,看來劉啟的徙陵政策是以富商為主。而從正史的進程來看,陽陵的居住者應該是關東和江淮一帶的富商。畢竟他們在七王之亂裏不可能沒出錢,所以等七王一敗,關中的大帽子一扣,他們就得乖乖搬家。
「見過太子殿下。」主持科舉的雖是張歐,但是負責場地建設的卻是劉瑞的老熟人汲衛。當然,考慮到汲衛有兩個兒子,一個外孫準備下場,所以為了避嫌,主考場是由大匠負責,他隻負責考場周圍的歇腳之地。
是的,你沒看錯。
貼心的劉瑞連寒門子弟的落腳之處都想好了。雖然這些落腳的驛站僅為父爵不過簪裊的學生開放,但是這一消息在關中傳開時,不少學生,尤其是以貧困生居多的儒生還是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高呼太子仁德,同時對魯儒得鄙夷之情愈演愈烈。
md,你說太子不知禮,可是一個為學生考慮到如此境地的太子是不知禮的人嗎?分明就是你上趕著去打太子的臉,當著黔首的麵讓太子下不了台才會倒打一耙地汙衊太子。
真是丟盡儒家的臉。
好在太子不計較,否則光是落井下石的人都夠儒家喝一壺的了,哪還會像現在這樣保持麵上的平靜。
劉瑞在少府屬官的帶領下參觀了主考場和考生落腳的地方,以及在科舉結束前考官暫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