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或許是太絕望了,亦或是知道劉瑞沒有把絲絹交給太皇太後,而是自己留著肯定是想威脅他,所以在大起大落後,晁錯反而鎮定下來,衷心地讚美道:「公子瑞,您真的很像陛下。」
無論是這威脅人的手段還是借題發揮的敏銳感,都與今上一模一樣。
劉瑞聽了還是那副虛假的禮貌:「謝謝誇獎。」
「您就不怕我告訴陛下?」
「門就在那兒,您要是想回去告訴父皇的話還來得及,我甚至能為您攔住老丞相。」劉瑞比了個請的手勢,甚至還替晁錯解了後顧之憂:「去吧!可別辱了商公之名。」
此話一出,晁錯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
對於皇帝而言,臣子做好兩點便能高枕無憂,一是能辦事,二是夠忠心。相較之下,連善惡名氣都隻是無關緊要的點綴。
如果晁錯真的向皇帝告狀,逼得劉啟親自過來討要絲絹,那麽隻會有兩種下場——第一種是劉瑞快一步地把絲絹交給薄姬,然後劉啟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都得被長信宮拿捏;第二種是劉瑞真的把絲絹交給劉啟,但是晁錯也會失去劉啟的寵信。
一個標榜為能臣的內史要借高廟除掉削藩上的最大阻礙,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讓兩宮太後無比震怒,更是將皇帝也拖下水地收拾殘局……而且還要摘完自己摘臣子。
別說是劉啟這樣脾氣暴躁受不了,就連先帝那樣的好脾氣也不會在這件事後還會對晁錯留下什麽好印象。
綜上所述,麵對劉瑞的威脅,晁錯的最佳選擇就是息事寧人。
「公子既要臣去辦事,何不與臣開誠布公?」晁錯突然露出苦笑向劉瑞認栽,風口轉變的速度快的讓人猝不及防:「繞了那麽大的圈子,而且還把最不可能牽涉其中的人都一股腦地引入局……想必公子所求甚大,隻是以臣的粗淺目光來看……實在想不出誰能與公子為敵。」
薄氏所出,先帝親養。
占著正統的名分與太皇太後的支持。
晁錯想不出誰能威脅薄皇子的地位。
難道是梁王?可是以他對劉啟的了解,隻要劉啟活著一天,那些功勳外戚加藩王老臣還能出氣,就不會讓梁王上位。否則由上至下,身上有爵位的都得寒顫幾分,深怕兄弟效仿皇家,害的自己斷子絕孫。
「父皇將信鄉公主託付給我母後的事想必卿已清楚。」劉瑞再度坐在台階上,好似劉啟在向晁錯下令:「我沒有同胞兄弟,而且頭上幾個也不是安分的,所以希望王氏姐妹能安分點,不要動些不該有的念頭。」
「公子想敲打王田兩家?」
「不是敲打,是剷除。」劉瑞輕描淡寫道:「以內史大人的手段和權利,想要挖出王田兩家的把柄並不難。」
「公子這是鐵了心的要把臣往死裏整啊!」雖然王娡早已失寵,可是王兒姁依然受寵,甚至已經懷了二胎。
「是嗎?那就看卿要如何取捨。」晁錯又不是劉瑞的自己人,他才不管晁錯的死活:「以卿的能力,想找滅了王田兩家的藉口不難吧!又不是要卿去宮裏刺殺嬪妃,何故露出這般表情。」
以劉瑞對渣阿父的了解,他連高廟都讓晁錯鑿了,說是把晁錯放在心尖上也不為過。
王氏姐妹拿什麽跟晁錯比?
末了,劉瑞還提醒道:「卿且記住,是要斬草除根,可別拿鬼薪白粲和城旦舂來應付我。否則卿可不是掉了官帽那麽簡單。搞不好從今往後,父皇的耳邊就隻剩下卿的惡言惡行。」
作者有話說:
劉瑞:你且去辦,是死是活與我無關。
ps:跟晁錯比,劉啟那廝兒對後宮的偏心都算個屁。
這裏再次解釋下這幾章的劇情,劉啟要削蕃,但削蕃肯定會遭到丞相反對,而申屠嘉又是先帝委任幹了好幾年的老丞相,五朝元老,徹侯門麵,劉啟想要罷免他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會有歷史上的高廟事變氣死丞相的事。根本不存在氣死丞相保住晁錯的結論,而且我在前麵就寫了晁錯還沒那個臉讓申屠嘉替他頂罪,並且在氣死申屠嘉後會讓個關內侯以太子少傅的名義上書削蕃替晁錯頂罪。
從頭到尾都沒有氣死申屠嘉是為了保晁錯或是給晁錯頂罪的事。
第45章
得到晁錯承諾的劉瑞心情那叫個愉悅,如果不是這時的場景並不適合高興得過於露骨,她幾乎要笑出聲來。
「審得怎麽樣了?想好由誰來背鍋嗎?」與昌平長公主會和的劉瑞肅著張臉,很想對院子裏奄奄一息的屬官們報以同情,但是礙於高廟之事牽扯甚大,他也不好緩和態度,隻能問道:「誰會被摘了腦袋?」
「不出意外的話,高廟的廟郎和衛兵都會沒命。」昌平長公主嘆了口氣,言語中盡是不忍:「還有內史府衙的衛兵和屬官……」
「意料之中的結果。」畢竟是高廟的外牆,即便是有多方想要遮掩一下,也得交出好幾顆頭顱才能圓滿。不過跟內史府衙的衛兵和屬官相比,奉常的屬官,尤其是負責太廟的低級屬官要倒黴的多。因為劉啟對晁錯的寵信,他們就算知道內史府衙的動作也不敢去阻攔一二,最終為此付出生命。
「人是殺了,可是流言要如何製止。」劉瑞不知歷史上的高廟事件是如何收尾,但是作為親臨者,他還是在矛盾的心理下想著要給參與其中的倒黴鬼脫罪:「高廟的肯定會被無知者傳出關中,要是在此刻處置了內史府衙和奉常的屬官……」
無論是這威脅人的手段還是借題發揮的敏銳感,都與今上一模一樣。
劉瑞聽了還是那副虛假的禮貌:「謝謝誇獎。」
「您就不怕我告訴陛下?」
「門就在那兒,您要是想回去告訴父皇的話還來得及,我甚至能為您攔住老丞相。」劉瑞比了個請的手勢,甚至還替晁錯解了後顧之憂:「去吧!可別辱了商公之名。」
此話一出,晁錯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
對於皇帝而言,臣子做好兩點便能高枕無憂,一是能辦事,二是夠忠心。相較之下,連善惡名氣都隻是無關緊要的點綴。
如果晁錯真的向皇帝告狀,逼得劉啟親自過來討要絲絹,那麽隻會有兩種下場——第一種是劉瑞快一步地把絲絹交給薄姬,然後劉啟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都得被長信宮拿捏;第二種是劉瑞真的把絲絹交給劉啟,但是晁錯也會失去劉啟的寵信。
一個標榜為能臣的內史要借高廟除掉削藩上的最大阻礙,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讓兩宮太後無比震怒,更是將皇帝也拖下水地收拾殘局……而且還要摘完自己摘臣子。
別說是劉啟這樣脾氣暴躁受不了,就連先帝那樣的好脾氣也不會在這件事後還會對晁錯留下什麽好印象。
綜上所述,麵對劉瑞的威脅,晁錯的最佳選擇就是息事寧人。
「公子既要臣去辦事,何不與臣開誠布公?」晁錯突然露出苦笑向劉瑞認栽,風口轉變的速度快的讓人猝不及防:「繞了那麽大的圈子,而且還把最不可能牽涉其中的人都一股腦地引入局……想必公子所求甚大,隻是以臣的粗淺目光來看……實在想不出誰能與公子為敵。」
薄氏所出,先帝親養。
占著正統的名分與太皇太後的支持。
晁錯想不出誰能威脅薄皇子的地位。
難道是梁王?可是以他對劉啟的了解,隻要劉啟活著一天,那些功勳外戚加藩王老臣還能出氣,就不會讓梁王上位。否則由上至下,身上有爵位的都得寒顫幾分,深怕兄弟效仿皇家,害的自己斷子絕孫。
「父皇將信鄉公主託付給我母後的事想必卿已清楚。」劉瑞再度坐在台階上,好似劉啟在向晁錯下令:「我沒有同胞兄弟,而且頭上幾個也不是安分的,所以希望王氏姐妹能安分點,不要動些不該有的念頭。」
「公子想敲打王田兩家?」
「不是敲打,是剷除。」劉瑞輕描淡寫道:「以內史大人的手段和權利,想要挖出王田兩家的把柄並不難。」
「公子這是鐵了心的要把臣往死裏整啊!」雖然王娡早已失寵,可是王兒姁依然受寵,甚至已經懷了二胎。
「是嗎?那就看卿要如何取捨。」晁錯又不是劉瑞的自己人,他才不管晁錯的死活:「以卿的能力,想找滅了王田兩家的藉口不難吧!又不是要卿去宮裏刺殺嬪妃,何故露出這般表情。」
以劉瑞對渣阿父的了解,他連高廟都讓晁錯鑿了,說是把晁錯放在心尖上也不為過。
王氏姐妹拿什麽跟晁錯比?
末了,劉瑞還提醒道:「卿且記住,是要斬草除根,可別拿鬼薪白粲和城旦舂來應付我。否則卿可不是掉了官帽那麽簡單。搞不好從今往後,父皇的耳邊就隻剩下卿的惡言惡行。」
作者有話說:
劉瑞:你且去辦,是死是活與我無關。
ps:跟晁錯比,劉啟那廝兒對後宮的偏心都算個屁。
這裏再次解釋下這幾章的劇情,劉啟要削蕃,但削蕃肯定會遭到丞相反對,而申屠嘉又是先帝委任幹了好幾年的老丞相,五朝元老,徹侯門麵,劉啟想要罷免他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會有歷史上的高廟事變氣死丞相的事。根本不存在氣死丞相保住晁錯的結論,而且我在前麵就寫了晁錯還沒那個臉讓申屠嘉替他頂罪,並且在氣死申屠嘉後會讓個關內侯以太子少傅的名義上書削蕃替晁錯頂罪。
從頭到尾都沒有氣死申屠嘉是為了保晁錯或是給晁錯頂罪的事。
第45章
得到晁錯承諾的劉瑞心情那叫個愉悅,如果不是這時的場景並不適合高興得過於露骨,她幾乎要笑出聲來。
「審得怎麽樣了?想好由誰來背鍋嗎?」與昌平長公主會和的劉瑞肅著張臉,很想對院子裏奄奄一息的屬官們報以同情,但是礙於高廟之事牽扯甚大,他也不好緩和態度,隻能問道:「誰會被摘了腦袋?」
「不出意外的話,高廟的廟郎和衛兵都會沒命。」昌平長公主嘆了口氣,言語中盡是不忍:「還有內史府衙的衛兵和屬官……」
「意料之中的結果。」畢竟是高廟的外牆,即便是有多方想要遮掩一下,也得交出好幾顆頭顱才能圓滿。不過跟內史府衙的衛兵和屬官相比,奉常的屬官,尤其是負責太廟的低級屬官要倒黴的多。因為劉啟對晁錯的寵信,他們就算知道內史府衙的動作也不敢去阻攔一二,最終為此付出生命。
「人是殺了,可是流言要如何製止。」劉瑞不知歷史上的高廟事件是如何收尾,但是作為親臨者,他還是在矛盾的心理下想著要給參與其中的倒黴鬼脫罪:「高廟的肯定會被無知者傳出關中,要是在此刻處置了內史府衙和奉常的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