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清想:何澄會不會出什麽事了?難道被人威脅,所以寫了那篇報導?是的,一定是這樣。所以現在雜誌社在那時給她安排了安全屋,讓她躲過這段時間。希望她沒事。
程季澤想:必須要求他們發布聲明,證明雙程記沒有使用受汙染紙品。之後再聯繫媒體,廣泛澄清。
心下這樣盤算著,他忍不住轉頭看眼程一清,見她將腦袋靠在玻璃窗上,心事重重。程季澤想起那個雨夜,騎樓屋內窗戶關牢,他的影子騎著她的影子投在上麵,搖動起另一重風另一重浪。正想著,突然覺得右邊肩膀一沉,原是程一清睡著打盹,腦袋墜到他身上了。
他微微調整坐姿,不打擾她,到了口岸才將她叫醒。
—— —— ——
程一清搭巴士上大坑道,車輛盤山往上駛,下了車沒走多遠就到。此地臨近銅鑼灣,鬧中取靜,一條主幹道依山而建,沿路建築古典雅致。見到老友住得起這地方,程一清很驚訝,心想香港記者收入這樣高,媒體福利這麽好嗎。她終於明白,為何程季澤聽到這個地址時,神色微詫。
大堂有保安,程一清進不去,她讓保安打給何澄。保安聽罷何澄名字,居然有印象,說「住八樓的何小姐啊?她今天出去了。」程一清問她幾時回,保安說:「你這人真是奇怪了。我怎麽會知道住客行蹤呢?」又說,「不過呢,今天回歸紀念日,可能她出去看煙花。你等到晚上就知道咯。」
回歸紀念日是香港公眾假期,但記者也許還要上班。程一清在門外等,心裏擔心:她現在出外,會有危險嗎?不過香港是法治社會,那家公司不至於這樣猖狂。她跟程季澤提過,要跟對方交涉,不能傷害寫報導的記者。程季澤隻淡淡道,看情況吧。
華南地區天氣炎熱,程一清喝了一瓶礦泉水仍不解渴,細汗順著脖子流入衣襟裏。又有嗡嗡飛蚊撲上來咬她。路麵又熱又軟,像要被曬化,她摸著口袋裏的小錄音機,心想程季澤堅持讓她錄音也是奇怪。又等了一會兒,保安跟她說:「靚女,你不如去其他地方坐下等啦。這附近有很多不錯的鋪頭。」
程一清覺得幹等確不是辦法,索性慢慢往下走,見到有一間咖啡館,門口掛著open的牌子,推門進去,細細人聲撲麵而來。可能因為今天是公眾假期,人不少,她隨便挑個空位坐,看著窗外的人來人往。
身後人聲,清晰入耳中。她聽到非常熟悉的女孩子聲音,仿佛是何澄,正在發問:「
柳生,你覺得回歸前後的粵港合作模式有什麽差別呢?
」
她忍不住偏過頭去看,那女孩子背對她坐,桌上放一個小小的錄音設備。再聽她補充的問題,說話時頭腦微微晃動的樣子,確是她熟悉的何澄。
程一清自然不打擾。她也是首次見到好友工作的樣子,如此專業,跟平日裏時而嘻哈時而深沉不同。坐她對麵那裏男人,看起來是那種常來往陸港兩地的港商,侃侃而談——
「
我們都知道,粵港兩地是前店後廠模式。但其實九七年之前,這種格局的形成,完全是私人合作為主,缺乏政府指導和支持,所以顯得有些鬆散,也沒有那種很整體的、很大的
——」他兩隻手在半空中比劃展示,卻突然卡殼,說不出詞來。
何澄適時道:「
你是指,缺乏整體的、戰略性的合作計劃?
」
對方笑著點頭,又跟何澄說起當時他人生路不熟,剛到廣東的事。「
當時中國變化太大,太快了,我們都說一定要搶占先機。但也有人擔心,改革開放會不會持續?萬一走回頭路怎麽算?
」
「
後來怎樣下定決心?
」
對方大笑:「
拋銀仔!英女王像向上!我就咬咬牙,決定一搏!當晚就收拾行李,準備過羅湖橋
。」
程一清閑來無事偷聽故事,隻覺得何澄的採訪頗有技巧,仿佛跟朋友聊天一樣,將這人的創業史一步步問來。以往,程一清對這些並不感興趣,但自從創辦雙程記後,對世間事物都有了好奇。她聽得這人說,回歸後,粵港兩地交流更具製度性,由政府和民間雙重推動。一方麵,香港特區政府製定經濟轉型策略,將低端生產性服務業轉移到珠三角,另一方麵,珠三角的輕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麵臨升級。「
現在,廣東希望這種民間自發形成的『前店後廠』模式能夠轉型,向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去轉變,跟特區政府有過不少交流
——」
部分採訪內容參考《粵港澳合作四十年》,毛艷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程一清又想起上次來港,跟蔡總監聊到食品工廠自動化生產的事。過去珠三角成為香港的「廠」,主要靠勞動力成本低。但近年內地經濟發展迅猛,消費漲,人工漲。如果還走單純靠人手的路線,不做技術升級改造,顯然隻會將路走窄。
待她回過神時,這採訪已經結束,何澄走出咖啡館,正跟對方笑盈盈告別。天色暗下來,四處華燈亮起,這城最美時分即將上演。程一清趕緊揚手買單,起身往外走,想趕上好友。
人剛往外走,就見路邊停靠一輛黑色私家車。她對車沒有認識,仍直覺是好車。夜色中,她見車上坐了個男人,往這邊看來。何澄快步,鴿子般奔向車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程季澤想:必須要求他們發布聲明,證明雙程記沒有使用受汙染紙品。之後再聯繫媒體,廣泛澄清。
心下這樣盤算著,他忍不住轉頭看眼程一清,見她將腦袋靠在玻璃窗上,心事重重。程季澤想起那個雨夜,騎樓屋內窗戶關牢,他的影子騎著她的影子投在上麵,搖動起另一重風另一重浪。正想著,突然覺得右邊肩膀一沉,原是程一清睡著打盹,腦袋墜到他身上了。
他微微調整坐姿,不打擾她,到了口岸才將她叫醒。
—— —— ——
程一清搭巴士上大坑道,車輛盤山往上駛,下了車沒走多遠就到。此地臨近銅鑼灣,鬧中取靜,一條主幹道依山而建,沿路建築古典雅致。見到老友住得起這地方,程一清很驚訝,心想香港記者收入這樣高,媒體福利這麽好嗎。她終於明白,為何程季澤聽到這個地址時,神色微詫。
大堂有保安,程一清進不去,她讓保安打給何澄。保安聽罷何澄名字,居然有印象,說「住八樓的何小姐啊?她今天出去了。」程一清問她幾時回,保安說:「你這人真是奇怪了。我怎麽會知道住客行蹤呢?」又說,「不過呢,今天回歸紀念日,可能她出去看煙花。你等到晚上就知道咯。」
回歸紀念日是香港公眾假期,但記者也許還要上班。程一清在門外等,心裏擔心:她現在出外,會有危險嗎?不過香港是法治社會,那家公司不至於這樣猖狂。她跟程季澤提過,要跟對方交涉,不能傷害寫報導的記者。程季澤隻淡淡道,看情況吧。
華南地區天氣炎熱,程一清喝了一瓶礦泉水仍不解渴,細汗順著脖子流入衣襟裏。又有嗡嗡飛蚊撲上來咬她。路麵又熱又軟,像要被曬化,她摸著口袋裏的小錄音機,心想程季澤堅持讓她錄音也是奇怪。又等了一會兒,保安跟她說:「靚女,你不如去其他地方坐下等啦。這附近有很多不錯的鋪頭。」
程一清覺得幹等確不是辦法,索性慢慢往下走,見到有一間咖啡館,門口掛著open的牌子,推門進去,細細人聲撲麵而來。可能因為今天是公眾假期,人不少,她隨便挑個空位坐,看著窗外的人來人往。
身後人聲,清晰入耳中。她聽到非常熟悉的女孩子聲音,仿佛是何澄,正在發問:「
柳生,你覺得回歸前後的粵港合作模式有什麽差別呢?
」
她忍不住偏過頭去看,那女孩子背對她坐,桌上放一個小小的錄音設備。再聽她補充的問題,說話時頭腦微微晃動的樣子,確是她熟悉的何澄。
程一清自然不打擾。她也是首次見到好友工作的樣子,如此專業,跟平日裏時而嘻哈時而深沉不同。坐她對麵那裏男人,看起來是那種常來往陸港兩地的港商,侃侃而談——
「
我們都知道,粵港兩地是前店後廠模式。但其實九七年之前,這種格局的形成,完全是私人合作為主,缺乏政府指導和支持,所以顯得有些鬆散,也沒有那種很整體的、很大的
——」他兩隻手在半空中比劃展示,卻突然卡殼,說不出詞來。
何澄適時道:「
你是指,缺乏整體的、戰略性的合作計劃?
」
對方笑著點頭,又跟何澄說起當時他人生路不熟,剛到廣東的事。「
當時中國變化太大,太快了,我們都說一定要搶占先機。但也有人擔心,改革開放會不會持續?萬一走回頭路怎麽算?
」
「
後來怎樣下定決心?
」
對方大笑:「
拋銀仔!英女王像向上!我就咬咬牙,決定一搏!當晚就收拾行李,準備過羅湖橋
。」
程一清閑來無事偷聽故事,隻覺得何澄的採訪頗有技巧,仿佛跟朋友聊天一樣,將這人的創業史一步步問來。以往,程一清對這些並不感興趣,但自從創辦雙程記後,對世間事物都有了好奇。她聽得這人說,回歸後,粵港兩地交流更具製度性,由政府和民間雙重推動。一方麵,香港特區政府製定經濟轉型策略,將低端生產性服務業轉移到珠三角,另一方麵,珠三角的輕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麵臨升級。「
現在,廣東希望這種民間自發形成的『前店後廠』模式能夠轉型,向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去轉變,跟特區政府有過不少交流
——」
部分採訪內容參考《粵港澳合作四十年》,毛艷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程一清又想起上次來港,跟蔡總監聊到食品工廠自動化生產的事。過去珠三角成為香港的「廠」,主要靠勞動力成本低。但近年內地經濟發展迅猛,消費漲,人工漲。如果還走單純靠人手的路線,不做技術升級改造,顯然隻會將路走窄。
待她回過神時,這採訪已經結束,何澄走出咖啡館,正跟對方笑盈盈告別。天色暗下來,四處華燈亮起,這城最美時分即將上演。程一清趕緊揚手買單,起身往外走,想趕上好友。
人剛往外走,就見路邊停靠一輛黑色私家車。她對車沒有認識,仍直覺是好車。夜色中,她見車上坐了個男人,往這邊看來。何澄快步,鴿子般奔向車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