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清怔住。
【2-7】停電之夜(上)
「香港太多老字號,為了搶生意,當時我爸編出來這麽個故事來吸引人。公子哥兒愛上妓女,共同自殺,女的死了,男的沒死——你不覺得這個情節,跟梅艷芳張國榮那出《胭脂扣》很像嗎?還有癡情女鬼藏在傘中那部分,如果你聽說過廣昌隆的故事,自然會明白。」程季澤抱著手臂,笑一笑,「原來這故事也傳到廣州了,連你們程家本家都信了。」
「你們騙人?」
「不是騙,是營銷。編故事,也隻是為了賣而已。故事編得好,商品就更好賣。現在千禧年了,我們需要新的故事。」
說到這裏,程季澤這邊卻來了電話,他拿起電話,跟對麵談起事情來。他電話一個接一個,跟生產廠家談完,又跟包裝供應商聊。
跟初見時相比,他的普通話進步很多,可見下過苦功夫,存了要把公司做好的心思。
程一清也不服輸。現在她每天回家,在德叔指導下學製餅,來回於程季澤家跟自己家之間。
德嬸原本不打算這麽快回去,她雖不喜歡打擾程季澤,但眼看自己下廚煲湯的付出,首次得到讚許與欣賞,便覺充實滿足。程季澤也讓她想起了那個失去的兒子,隻是程季澤更懂說話。有次他問德嬸叫什麽名字,德嬸奇怪,「問來有什麽用?」
「沒什麽用,我隻是想知道。別人叫你德嬸,叫你清媽,但你也有自己的名字吧。」
不知道為什麽,德嬸一陣莫名鼻酸。一個從來沒被人重視過的家庭婦女,居然被幹淨體麵、相識不久的人,鄭而重之地詢問姓名。德嬸說:「我叫張建蘭。」
張建蘭的丈夫,不知道是在女兒督促下麵壁自省過,還是受不了天天做家務的日子,終於低聲下氣找上門,求她回去。張建蘭從沒見過丈夫這模樣,她其實頗享受在程季澤家的時光。如果他是自己兒子該多好,即使是女婿……不,她趕緊打住自己這想法。
眼前,德叔支支吾吾:「你看,你打擾別人,多不好。再說了,阿清這樣天天跑來跑去,也不方便。」
是啊,程一清為了陪媽媽,在兩邊奔波來回,每天都睡眠不足。一想到女兒,張建蘭瞬間心軟,變回了德嬸。德嬸跟著德叔回家了。程一清結束了在程季澤家寄居的日子,在家搓餅時間更長,手指都搓痛,纏上繃帶。德叔嚐她製作的蓮蓉甘露酥,程一清期待地看著:「怎麽樣?」
德叔皺眉,吐了一口到水槽裏,開水龍頭沖走。他坐在椅子上,一路「哎呀呀」感慨,說程一清果然不是這塊料子。
「將麵粉拌入時,不應該搓揉,你看,麵團都生筋了。泡打粉也沒放好,現在出來的形狀不夠疏鬆膨脹。另外,食粉沒等到等到水溶解後再用,你嚐嚐,是不是很苦?」
程一清泄了氣。
然而新店開張在即,她馬上就要以「總點心師」身份,出現在店鋪透明廚房裏。她忐忑,覺得自己功夫不到家,程季澤說,「你隻需要演就行,你做的東西,又不會送到客人嘴裏。」
程一清忿忿,將這事告訴何澄,以為好友會理解,但何澄卻學會了程記角度看問題。「做生意是這樣的啦,在商言商。你不要講什麽情懷,講什麽臉麵。」
程一清趴在床上打電話,翻了個身,「你現在怎麽說話像個奸商了?」
何澄嘻嘻一笑。她的聲音,伴著電流雜音傳來,「現在我備受重用,程記集團的報導都由我寫。雖然不是大企業,但主編注意到我,現在餐飲文旅這塊我都要跑,不用再採訪什麽美容院寵物店糾紛之類。」
「升這麽快?小心被人架到火上烤啊。」程一清無心說了句。
何澄心頭閃過微妙的不快。她知道程一清向來心直口快,有啥說啥,但她在雜誌社被踩被踐踏日久,好不容易有些微不足道的成績,也期盼能得到好友的讚賞。但這種不快很快消失,兩人又聊起何澄最近新來的記者部主任。
「人們說她是女魔頭,但我覺得她人很好。」
何澄說的是新來女上司,中文名鄔瑪,英文名uma。她來的那天,原記者部主任灰溜溜抱著箱子走了。何澄在茶水間聽到的傳聞是,舊主任涉嫌私自向程記集團索要公關費。「《得周刊》算公道了,沒到廉政公署起訴他。」鄔瑪端一杯拿鐵,靠在椅背上,快速點滑鼠,瀏覽完何澄的稿件。她抬起眼,「挺好,有些小問題。等我開完會再跟你說。」
鄔瑪著廓形棕色西服,頭髮剪得短,發尾平整。她見何澄盯著她身後,回頭看,原是她隨意擱在身後的德爾沃大象灰包包。她邊收拾桌上文稿邊語速飛快,「幾萬元一個包,不算貴。但是記者資薪薄,你靠人工是買不起的,傻女。」
「那你……」何澄脫口而出,又趕緊噤聲,怕是會引出一個不該聽的故事。舊主任不是說了麽,好多女記者跑財經線,就是為了認識有錢人呢。
鄔瑪笑:「我知道你想說什麽。but, no.我是自己家裏有錢。」她瞧一眼何澄,「你是大陸來的?」
何澄心想,定是自己哪個用詞說錯了。
老廣講粵語不帶口音,但用詞內地化,跟香港有差別。你講維生素,他說維他命。你說上課,他講上堂。你說吸管,他說飲管。你說複印,他說影印。你說急診室,他說急症室。來港後,何澄小心翼翼地斟酌用詞,用心避免露餡,但此時也不知道如何在鄔瑪這雙火眼裏,露出了真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2-7】停電之夜(上)
「香港太多老字號,為了搶生意,當時我爸編出來這麽個故事來吸引人。公子哥兒愛上妓女,共同自殺,女的死了,男的沒死——你不覺得這個情節,跟梅艷芳張國榮那出《胭脂扣》很像嗎?還有癡情女鬼藏在傘中那部分,如果你聽說過廣昌隆的故事,自然會明白。」程季澤抱著手臂,笑一笑,「原來這故事也傳到廣州了,連你們程家本家都信了。」
「你們騙人?」
「不是騙,是營銷。編故事,也隻是為了賣而已。故事編得好,商品就更好賣。現在千禧年了,我們需要新的故事。」
說到這裏,程季澤這邊卻來了電話,他拿起電話,跟對麵談起事情來。他電話一個接一個,跟生產廠家談完,又跟包裝供應商聊。
跟初見時相比,他的普通話進步很多,可見下過苦功夫,存了要把公司做好的心思。
程一清也不服輸。現在她每天回家,在德叔指導下學製餅,來回於程季澤家跟自己家之間。
德嬸原本不打算這麽快回去,她雖不喜歡打擾程季澤,但眼看自己下廚煲湯的付出,首次得到讚許與欣賞,便覺充實滿足。程季澤也讓她想起了那個失去的兒子,隻是程季澤更懂說話。有次他問德嬸叫什麽名字,德嬸奇怪,「問來有什麽用?」
「沒什麽用,我隻是想知道。別人叫你德嬸,叫你清媽,但你也有自己的名字吧。」
不知道為什麽,德嬸一陣莫名鼻酸。一個從來沒被人重視過的家庭婦女,居然被幹淨體麵、相識不久的人,鄭而重之地詢問姓名。德嬸說:「我叫張建蘭。」
張建蘭的丈夫,不知道是在女兒督促下麵壁自省過,還是受不了天天做家務的日子,終於低聲下氣找上門,求她回去。張建蘭從沒見過丈夫這模樣,她其實頗享受在程季澤家的時光。如果他是自己兒子該多好,即使是女婿……不,她趕緊打住自己這想法。
眼前,德叔支支吾吾:「你看,你打擾別人,多不好。再說了,阿清這樣天天跑來跑去,也不方便。」
是啊,程一清為了陪媽媽,在兩邊奔波來回,每天都睡眠不足。一想到女兒,張建蘭瞬間心軟,變回了德嬸。德嬸跟著德叔回家了。程一清結束了在程季澤家寄居的日子,在家搓餅時間更長,手指都搓痛,纏上繃帶。德叔嚐她製作的蓮蓉甘露酥,程一清期待地看著:「怎麽樣?」
德叔皺眉,吐了一口到水槽裏,開水龍頭沖走。他坐在椅子上,一路「哎呀呀」感慨,說程一清果然不是這塊料子。
「將麵粉拌入時,不應該搓揉,你看,麵團都生筋了。泡打粉也沒放好,現在出來的形狀不夠疏鬆膨脹。另外,食粉沒等到等到水溶解後再用,你嚐嚐,是不是很苦?」
程一清泄了氣。
然而新店開張在即,她馬上就要以「總點心師」身份,出現在店鋪透明廚房裏。她忐忑,覺得自己功夫不到家,程季澤說,「你隻需要演就行,你做的東西,又不會送到客人嘴裏。」
程一清忿忿,將這事告訴何澄,以為好友會理解,但何澄卻學會了程記角度看問題。「做生意是這樣的啦,在商言商。你不要講什麽情懷,講什麽臉麵。」
程一清趴在床上打電話,翻了個身,「你現在怎麽說話像個奸商了?」
何澄嘻嘻一笑。她的聲音,伴著電流雜音傳來,「現在我備受重用,程記集團的報導都由我寫。雖然不是大企業,但主編注意到我,現在餐飲文旅這塊我都要跑,不用再採訪什麽美容院寵物店糾紛之類。」
「升這麽快?小心被人架到火上烤啊。」程一清無心說了句。
何澄心頭閃過微妙的不快。她知道程一清向來心直口快,有啥說啥,但她在雜誌社被踩被踐踏日久,好不容易有些微不足道的成績,也期盼能得到好友的讚賞。但這種不快很快消失,兩人又聊起何澄最近新來的記者部主任。
「人們說她是女魔頭,但我覺得她人很好。」
何澄說的是新來女上司,中文名鄔瑪,英文名uma。她來的那天,原記者部主任灰溜溜抱著箱子走了。何澄在茶水間聽到的傳聞是,舊主任涉嫌私自向程記集團索要公關費。「《得周刊》算公道了,沒到廉政公署起訴他。」鄔瑪端一杯拿鐵,靠在椅背上,快速點滑鼠,瀏覽完何澄的稿件。她抬起眼,「挺好,有些小問題。等我開完會再跟你說。」
鄔瑪著廓形棕色西服,頭髮剪得短,發尾平整。她見何澄盯著她身後,回頭看,原是她隨意擱在身後的德爾沃大象灰包包。她邊收拾桌上文稿邊語速飛快,「幾萬元一個包,不算貴。但是記者資薪薄,你靠人工是買不起的,傻女。」
「那你……」何澄脫口而出,又趕緊噤聲,怕是會引出一個不該聽的故事。舊主任不是說了麽,好多女記者跑財經線,就是為了認識有錢人呢。
鄔瑪笑:「我知道你想說什麽。but, no.我是自己家裏有錢。」她瞧一眼何澄,「你是大陸來的?」
何澄心想,定是自己哪個用詞說錯了。
老廣講粵語不帶口音,但用詞內地化,跟香港有差別。你講維生素,他說維他命。你說上課,他講上堂。你說吸管,他說飲管。你說複印,他說影印。你說急診室,他說急症室。來港後,何澄小心翼翼地斟酌用詞,用心避免露餡,但此時也不知道如何在鄔瑪這雙火眼裏,露出了真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