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生效率高,跟樊媽媽開了一個小會之後,就擬定了賓客的名單。
至於皇後特意點名的如意夫人和鄧夫人,自然也在名單之內。
錦書叫紫衣查過如意夫人,也知曉皇後安排她們相見的用心。
她看了名單之後,若有所思地道:「鄧夫人是否知道,如意就是當日沒瞧上鄧尚書的侍女呢?」
「肯定不知啊,鄧尚書也不知道。」紫衣是打探得清清楚楚,「當年都沒到談婚論嫁的地步,隻不過是皇後娘娘觀察過他,覺得他合適,便叫了天恩學院的老先生去問問。」
紫衣說著,又側頭想了想,「但是,鄧尚書是真不知道麽?覺得不可能啊,那會兒是適婚年紀,且是自己先生問媒的,最後這事不了了之,他能不打聽打聽?」
讀書人年少氣盛,自己雖貧寒卻也是秀才,願意娶丫鬟,最終這事也沒成,定會問個明白吧?
所以,鄧大人應該是知道那個丫鬟是嫌棄了他。
錦書看著紫衣,莫名就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這丫頭開始動腦子了。
武夫動腦子,不得了。
她笑盈盈地道:「去把郭先生請來。」
紫衣眸子一亮,看樣子有故事看了。
郭先生去了小書房見王妃,一聽王妃說了某位二品大員與丫鬟的往事,他心裏就有數了。
他笑著拱手道:「王妃明日請看小報。」
錦書道:「除了此事,咱們這邊的小動作可以相對多一些,最好是叫人瞧得眼花繚亂,胡亂猜測。」
郭先生知道王妃是要轉移那些盯著暢慶園的視線,道:「明白。」
錦書覺得與兩位先生說話,實在省事,不需要解釋,他們便知道怎麽做。
而且,做得十分周全。
作為主母,她關心了一二句,「身體都好了麽?」
郭先生眸色一暖,「不礙事了,王妃有心。」
「腿腳註意些莫要受寒,如今還算不得大熱天氣。」
「是!」
郭先生拱手出去,瞧著外頭的晴天太陽,要不,年俸降點?
但算了,王妃不重視錢財,降年俸高興的是敏先生,不是王妃。
翌日,小報又一次賣爆了。
郭先生以第一人稱,寫出當年他還是秀才時,學院先生為他說一門親事,是一名世家裏頭的丫鬟。
結果,丫鬟嫌棄他貧寒,沒靠山,難有前途,拒絕了,還說了一些比較難聽的話。
他當年大受打擊,差點一蹶不振。
後來經恩師保媒,娶了如今的妻子,妻子出身書香門第,知書達理,賢良淑德。
娶妻之後,他科舉得勝進了仕途,且一路青雲至上,後來已經是朝廷要員。
再回頭看當年的事,他感嘆,謝謝當日丫鬟不嫁之恩。
這個故事之所以會爆,有四大要素。
第一個,第一人稱寫,代入感強烈。
第二個,書生與丫鬟,一般來說是書生負了丫鬟,這裏剛好相反。
第三個,與朝廷官員有關,這就引致大家紛紛猜測,到底是誰呢?討論度一旦升高,熱度就止不住的。
第四個,大家都會代入丫鬟的角色,她會不會後悔自己當日的有眼無珠?
縱然故事的後麵寫著本故事虛構,但都架不住吃瓜群眾熊熊烈火似的好奇心。
鄧大人的事,當年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
至於原先是秀才,之後是朝廷大員,從燕國開國以來,不知道凡幾。
因為郭先生並未有寫時間,因此猜測的範圍就實在太廣泛了。
鄧夫人自然也看到了小報登的這個故事。
她沒辦法不留意,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夫君,當日就是被一個丫鬟瞧不上。
所以,她看完之後就已經對號入座。
鄧興中午回來陪夫人用膳,鄧夫人便取出小報給他看。
鄧興看完之後,放在了一旁,笑著說:「說我呢。」
「不生氣?」
鄧興搖搖頭,「不生氣。」
第372章 原因呢
鄧夫人以為他會生氣,畢竟這些陳年舊事被挖出來,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外頭的人也不知道是誰。
隻是,終究不是光彩的事啊。
鄧興握住夫人的手,嘆息一句,「這裏頭,寫出了我所有的心路歷程,隻是,是否真的感謝丫鬟的不嫁之恩,說不上感恩,不存在感恩或者存怨。」
基本是毫無相幹的兩個人。
年輕時有意難平的,後來很幸運遇到了夫人,娶到了夫人,所以才會說小報寫出了他的心路歷程。
他眉目繾綣,「我高興的緣故,是小報寫出了我如今的幸福,我的幸福來自於你。」
入仕多年,忙於公務,總有疏忽夫人的時候,他們也會像尋常夫妻那般發生口角。
以前總會哄著她,自從升任吏部尚書,他被吹捧慣了,回到府中對著夫人,偶爾也會擺出二品大員的姿態。
即便他沒有變心,但也不若原先對夫人好了。
是小報提醒了他。
所以他一點都不生氣,還高興呢。
鄧夫人見夫君眉目溫柔,心頭自然也是歡喜的,她頓了頓,道:「你知道那丫鬟是誰麽?」
鄧興道:「是誰都不重要。」
鄧夫人沉靜說:「是誰確實也不重要,但這宗隱秘舊事登在小報上,顯然是衝著你來的,南陵小報,我記得是蕭王府敏先生籌辦的,蕭王府登出此事來,是想做什麽呢?這點咱們要深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至於皇後特意點名的如意夫人和鄧夫人,自然也在名單之內。
錦書叫紫衣查過如意夫人,也知曉皇後安排她們相見的用心。
她看了名單之後,若有所思地道:「鄧夫人是否知道,如意就是當日沒瞧上鄧尚書的侍女呢?」
「肯定不知啊,鄧尚書也不知道。」紫衣是打探得清清楚楚,「當年都沒到談婚論嫁的地步,隻不過是皇後娘娘觀察過他,覺得他合適,便叫了天恩學院的老先生去問問。」
紫衣說著,又側頭想了想,「但是,鄧尚書是真不知道麽?覺得不可能啊,那會兒是適婚年紀,且是自己先生問媒的,最後這事不了了之,他能不打聽打聽?」
讀書人年少氣盛,自己雖貧寒卻也是秀才,願意娶丫鬟,最終這事也沒成,定會問個明白吧?
所以,鄧大人應該是知道那個丫鬟是嫌棄了他。
錦書看著紫衣,莫名就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這丫頭開始動腦子了。
武夫動腦子,不得了。
她笑盈盈地道:「去把郭先生請來。」
紫衣眸子一亮,看樣子有故事看了。
郭先生去了小書房見王妃,一聽王妃說了某位二品大員與丫鬟的往事,他心裏就有數了。
他笑著拱手道:「王妃明日請看小報。」
錦書道:「除了此事,咱們這邊的小動作可以相對多一些,最好是叫人瞧得眼花繚亂,胡亂猜測。」
郭先生知道王妃是要轉移那些盯著暢慶園的視線,道:「明白。」
錦書覺得與兩位先生說話,實在省事,不需要解釋,他們便知道怎麽做。
而且,做得十分周全。
作為主母,她關心了一二句,「身體都好了麽?」
郭先生眸色一暖,「不礙事了,王妃有心。」
「腿腳註意些莫要受寒,如今還算不得大熱天氣。」
「是!」
郭先生拱手出去,瞧著外頭的晴天太陽,要不,年俸降點?
但算了,王妃不重視錢財,降年俸高興的是敏先生,不是王妃。
翌日,小報又一次賣爆了。
郭先生以第一人稱,寫出當年他還是秀才時,學院先生為他說一門親事,是一名世家裏頭的丫鬟。
結果,丫鬟嫌棄他貧寒,沒靠山,難有前途,拒絕了,還說了一些比較難聽的話。
他當年大受打擊,差點一蹶不振。
後來經恩師保媒,娶了如今的妻子,妻子出身書香門第,知書達理,賢良淑德。
娶妻之後,他科舉得勝進了仕途,且一路青雲至上,後來已經是朝廷要員。
再回頭看當年的事,他感嘆,謝謝當日丫鬟不嫁之恩。
這個故事之所以會爆,有四大要素。
第一個,第一人稱寫,代入感強烈。
第二個,書生與丫鬟,一般來說是書生負了丫鬟,這裏剛好相反。
第三個,與朝廷官員有關,這就引致大家紛紛猜測,到底是誰呢?討論度一旦升高,熱度就止不住的。
第四個,大家都會代入丫鬟的角色,她會不會後悔自己當日的有眼無珠?
縱然故事的後麵寫著本故事虛構,但都架不住吃瓜群眾熊熊烈火似的好奇心。
鄧大人的事,當年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
至於原先是秀才,之後是朝廷大員,從燕國開國以來,不知道凡幾。
因為郭先生並未有寫時間,因此猜測的範圍就實在太廣泛了。
鄧夫人自然也看到了小報登的這個故事。
她沒辦法不留意,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夫君,當日就是被一個丫鬟瞧不上。
所以,她看完之後就已經對號入座。
鄧興中午回來陪夫人用膳,鄧夫人便取出小報給他看。
鄧興看完之後,放在了一旁,笑著說:「說我呢。」
「不生氣?」
鄧興搖搖頭,「不生氣。」
第372章 原因呢
鄧夫人以為他會生氣,畢竟這些陳年舊事被挖出來,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外頭的人也不知道是誰。
隻是,終究不是光彩的事啊。
鄧興握住夫人的手,嘆息一句,「這裏頭,寫出了我所有的心路歷程,隻是,是否真的感謝丫鬟的不嫁之恩,說不上感恩,不存在感恩或者存怨。」
基本是毫無相幹的兩個人。
年輕時有意難平的,後來很幸運遇到了夫人,娶到了夫人,所以才會說小報寫出了他的心路歷程。
他眉目繾綣,「我高興的緣故,是小報寫出了我如今的幸福,我的幸福來自於你。」
入仕多年,忙於公務,總有疏忽夫人的時候,他們也會像尋常夫妻那般發生口角。
以前總會哄著她,自從升任吏部尚書,他被吹捧慣了,回到府中對著夫人,偶爾也會擺出二品大員的姿態。
即便他沒有變心,但也不若原先對夫人好了。
是小報提醒了他。
所以他一點都不生氣,還高興呢。
鄧夫人見夫君眉目溫柔,心頭自然也是歡喜的,她頓了頓,道:「你知道那丫鬟是誰麽?」
鄧興道:「是誰都不重要。」
鄧夫人沉靜說:「是誰確實也不重要,但這宗隱秘舊事登在小報上,顯然是衝著你來的,南陵小報,我記得是蕭王府敏先生籌辦的,蕭王府登出此事來,是想做什麽呢?這點咱們要深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