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山主的政策也絕對不會是一場輕風。
當這場風從底下吹到上層來時,他們才驚覺,這是一場狂風暴雨來臨的節奏。
可是那時候,那些世家貴族明白時已經晚了。
——
「漢國?」崇景也收到了漢國模仿自己的政策,甚至出台了更為詳細政策的信息。
「漢國為了變革,漢國的王都已經血流成河了,這漢王,倒是頗有魄力。」楚季暘難得誇人。
「我記得你之前在柳州的時候,曾經遇到一朋友呂鋮,他說漢國糧米價格瘋長,漢王的野心,昭然若揭,所圖非小。」
楚季暘點點頭:「的確,阿景,你可知邡町,他去了漢國。」
崇景麵露驚訝:「原來如此,我就說漢國的改革怎麽如此聲勢浩大,原來是有他在。如果有他在那不就不意外了,氏家和貴族並不是他的對手。」
邡町其實算得上是難得的人才。
整個楚天山帝師一脈,就隻是有他一出師人,還有一個是年僅八歲的墨良,可想而知他是從多少人之中脫穎而出的。
楚天山的幾位師兄弟,即便最小的墨良,也有其優勢,其他人也在楚國表現良好,楚鶴亦是如此。
說實話,邡町離開,的確是一個大損失。
「他再聰明又如何,在我心中肯定比不上阿景。阿景,你不算楚天山之人,可是你提出的這幾條政策,足以讓你名垂青史了。」
王後幹政,楚季暘給了他真正的權利,這也是他能夠實行大刀闊斧政策的根本原因。
因為楚季暘支持,但凡崇景所要行的政策,楚季暘都不給他鋪平了一條莊康大道。並且將道路上的荊棘全部斬去,將阻礙他政策的人全部解決。
所以世人皆傳他這三條定國之策,改變天下,改變楚國,其實真正改變楚國的不是他一人,而是他和楚季暘的相互配合罷了。
他們二人相護相知,楚國自然愈發繁榮。
「那還不是楚王陛下配合得好。」崇景微笑道。
「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剩餘的就交給其他人來做吧,最近也出現了不少能人,既然是能人,就自然不能讓他無用武之地了。」
楚季暘握住他的手。
其實是不願意看到一向閑雲野鶴一般的崇景,卻為了政治戰戰兢兢。
他記得沒錯,崇景的理想是當一個閑散的王爺,可是自從跟他在一起之後,他便再也無法當那個自由自在的王爺了。
特別是從他出現在朝堂上的那一天開始,崇景的眼中似乎更多了一種特殊的光芒。
那個光芒,讓崇景與他並肩而行,不惜為他涉身進入天下局勢,朝堂大局。
他既驕傲,更多的是心疼。
崇景明白楚季暘的心思,他搖搖頭:
「天下已亂,無人可以獨善其身,即便我身在大大崇,當初沒有遇到你,我也一定會卷進來的。但是站在你身邊,我甘之如飴。何況每日都能見你,滿心勞累便已消失。」
他心甘情願。
心甘情願背負屬於帝星的另外一半命格,不辜負楚季暘逆天改命的行徑。
問玄機一事,他不願意再去責備楚季暘分毫。
隻是我不會讓你失望,同你在一起,那些政務算計,似乎也變得有趣,也變得不再厭煩。
崇景的話是真心實意,沒有半句虛假的。
正因為如此,楚季暘愈發覺得自己卑劣。
他無法形容這種感覺。
眾人都道楚王給了崇景這位王後天下獨一無二的寵愛和權勢,可是不知道,真正縱著他寵著他的那個人卻是崇景。
說天下權勢,崇景作為大崇的景王爺,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便他當做楚王,地位也絕對不弱於他。
如若他有心要權勢,大崇天子,他那位兄長會給他足夠多的權力和地位。
又說性情,但凡和崇景多相處之人,必定會為其折服,即便當初冷冰冰的自己,也是如此。
而他雖麵容昳麗,卻讓人望之生寒。
他的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鮮血與汙穢。
那人卻風清月朗,問心無愧。
所以崇景要離開的那日,他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如果有一天崇景真的要離開,他該拿什麽留下他?
他沒有藉口,沒有理由,也沒有任何的優勢。
唯獨有情之一字,設座囚籠,將自己圈得進去,將那人心甘情願,他也將不斷地編織這個囚籠,讓崇景永世不得掙脫。
他共享命格,冊封王後,為他以身替毒,為他逆天改命……他所能做的唯有用情之一字,以及真心,讓他永遠地留在自己的身邊。
每日想起這些,他總覺得自己卑劣。
而崇景卻恍若不知,一切皆為他,甚至為他走入朝堂,這樣的深情,填滿了他整個內心。
那股難言的占有欲,日復一日的旺盛。
離不開崇景的是他,害怕的人,也一直是他。
所以他放大了崇景的功績,讓天下人皆知崇景。
他不是自己的王後,比起自己的王後,比起楚王的寵幸,他更是崇景,更是有才有德,該名垂青史之人。
路上吟唱著王後才德的歌謠,乃是他親手所寫,天下皆知的名聲,也是由他傳頌而起。
當然,這一切都不能讓崇景知道。
當這場風從底下吹到上層來時,他們才驚覺,這是一場狂風暴雨來臨的節奏。
可是那時候,那些世家貴族明白時已經晚了。
——
「漢國?」崇景也收到了漢國模仿自己的政策,甚至出台了更為詳細政策的信息。
「漢國為了變革,漢國的王都已經血流成河了,這漢王,倒是頗有魄力。」楚季暘難得誇人。
「我記得你之前在柳州的時候,曾經遇到一朋友呂鋮,他說漢國糧米價格瘋長,漢王的野心,昭然若揭,所圖非小。」
楚季暘點點頭:「的確,阿景,你可知邡町,他去了漢國。」
崇景麵露驚訝:「原來如此,我就說漢國的改革怎麽如此聲勢浩大,原來是有他在。如果有他在那不就不意外了,氏家和貴族並不是他的對手。」
邡町其實算得上是難得的人才。
整個楚天山帝師一脈,就隻是有他一出師人,還有一個是年僅八歲的墨良,可想而知他是從多少人之中脫穎而出的。
楚天山的幾位師兄弟,即便最小的墨良,也有其優勢,其他人也在楚國表現良好,楚鶴亦是如此。
說實話,邡町離開,的確是一個大損失。
「他再聰明又如何,在我心中肯定比不上阿景。阿景,你不算楚天山之人,可是你提出的這幾條政策,足以讓你名垂青史了。」
王後幹政,楚季暘給了他真正的權利,這也是他能夠實行大刀闊斧政策的根本原因。
因為楚季暘支持,但凡崇景所要行的政策,楚季暘都不給他鋪平了一條莊康大道。並且將道路上的荊棘全部斬去,將阻礙他政策的人全部解決。
所以世人皆傳他這三條定國之策,改變天下,改變楚國,其實真正改變楚國的不是他一人,而是他和楚季暘的相互配合罷了。
他們二人相護相知,楚國自然愈發繁榮。
「那還不是楚王陛下配合得好。」崇景微笑道。
「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剩餘的就交給其他人來做吧,最近也出現了不少能人,既然是能人,就自然不能讓他無用武之地了。」
楚季暘握住他的手。
其實是不願意看到一向閑雲野鶴一般的崇景,卻為了政治戰戰兢兢。
他記得沒錯,崇景的理想是當一個閑散的王爺,可是自從跟他在一起之後,他便再也無法當那個自由自在的王爺了。
特別是從他出現在朝堂上的那一天開始,崇景的眼中似乎更多了一種特殊的光芒。
那個光芒,讓崇景與他並肩而行,不惜為他涉身進入天下局勢,朝堂大局。
他既驕傲,更多的是心疼。
崇景明白楚季暘的心思,他搖搖頭:
「天下已亂,無人可以獨善其身,即便我身在大大崇,當初沒有遇到你,我也一定會卷進來的。但是站在你身邊,我甘之如飴。何況每日都能見你,滿心勞累便已消失。」
他心甘情願。
心甘情願背負屬於帝星的另外一半命格,不辜負楚季暘逆天改命的行徑。
問玄機一事,他不願意再去責備楚季暘分毫。
隻是我不會讓你失望,同你在一起,那些政務算計,似乎也變得有趣,也變得不再厭煩。
崇景的話是真心實意,沒有半句虛假的。
正因為如此,楚季暘愈發覺得自己卑劣。
他無法形容這種感覺。
眾人都道楚王給了崇景這位王後天下獨一無二的寵愛和權勢,可是不知道,真正縱著他寵著他的那個人卻是崇景。
說天下權勢,崇景作為大崇的景王爺,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便他當做楚王,地位也絕對不弱於他。
如若他有心要權勢,大崇天子,他那位兄長會給他足夠多的權力和地位。
又說性情,但凡和崇景多相處之人,必定會為其折服,即便當初冷冰冰的自己,也是如此。
而他雖麵容昳麗,卻讓人望之生寒。
他的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鮮血與汙穢。
那人卻風清月朗,問心無愧。
所以崇景要離開的那日,他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如果有一天崇景真的要離開,他該拿什麽留下他?
他沒有藉口,沒有理由,也沒有任何的優勢。
唯獨有情之一字,設座囚籠,將自己圈得進去,將那人心甘情願,他也將不斷地編織這個囚籠,讓崇景永世不得掙脫。
他共享命格,冊封王後,為他以身替毒,為他逆天改命……他所能做的唯有用情之一字,以及真心,讓他永遠地留在自己的身邊。
每日想起這些,他總覺得自己卑劣。
而崇景卻恍若不知,一切皆為他,甚至為他走入朝堂,這樣的深情,填滿了他整個內心。
那股難言的占有欲,日復一日的旺盛。
離不開崇景的是他,害怕的人,也一直是他。
所以他放大了崇景的功績,讓天下人皆知崇景。
他不是自己的王後,比起自己的王後,比起楚王的寵幸,他更是崇景,更是有才有德,該名垂青史之人。
路上吟唱著王後才德的歌謠,乃是他親手所寫,天下皆知的名聲,也是由他傳頌而起。
當然,這一切都不能讓崇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