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舉案齊眉,終是意難平[快穿] 作者:歲既晏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望湖猜是帝後兩人因為出宮的事起了齟齬:多半是殿下勸誡惹了皇帝不快?
她眼裏自家的殿下當然是千好萬好,但就是太擰了。就陛下那個不著調的性子,稍微順著點也沒甚。殿下這樣子,惹了陛下不快、卻也沒人記她的好。
盧皎月倒不知道望湖想得那麽多,她倒是看出了對方臉上的擔憂,不由衝著人搖搖頭,「不是你想的那樣。」
隻是周行訓路上說的那段話是不可能跟望湖提的。
「手刃親生叔父」這種事實過於殘酷慘烈,恐怕在周氏部眾內部,也是隻有個位數人知道的秘辛。起碼就盧皎月此前知道的信息中,並沒有人提到周家叔父的死因——周行訓的戰績太過光輝燦爛,以至於所有人都覺得他接手周氏部眾理所當然,沒有人去思考一個虛歲十八的少年是如何越過族中叔長接手軍權的。
最後盧皎月也隻能安慰:「沒什麽事,早些去歇著吧,留個小宮女看著燈就行。」
她要是不這麽說,望湖能在這兒留一夜。
打發走了想得太多而憂心忡忡的大宮女,盧皎月進了內殿。
周行訓早就先一步進來了,這會正撐著臉坐在桌麵,耷拉著眉眼不知道在想什麽。
他的情緒一向是熱烈又燦爛的,不管高興還是生氣都是極度鮮明的色彩,這會兒突然這麽沉寂下來,叫人十分不習慣。
盧皎月遲疑了一下,還是抬腳走過去。
事實上,周行訓這會兒確實挺愁的。
那些事都是早八輩子的陳年老黃曆,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麽突然想起來。想起來就算了,還和皇後說了。
他其實沒覺得有什麽。
「弒親」這種事任誰都很難過得去,周行訓承認他現在想起來依舊堵得慌。但是問題是當年他和周嶷都你死我活了,就是再給他來一百次,他該動手還得動手啊!說不定下手還能更利落點。
但是阿嫦從他說完之後,就一直沒說話。
生氣了?也不像。
是覺得他不忠不義不節不孝?
啊這、他好像還真沒法反駁……
隨著這個念頭冒頭,某些不大愉快的記憶也隨此泛了起來。
長者跪地頓首、泣涕而拜,極諫他莫作稱帝之事。兩人那次不歡而散,周行訓沒想到那是最後一次見麵。
阿嫦是不是也這麽覺得?
君臣、正統、宗法倫常……竟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周行訓覺得心底更堵了,連喘氣兒都怪悶的。
好像又回到了那一天。
稱帝加冕,所有人都在慶賀,他也在笑。他必須得笑。
縱然視作師長之人的白幡掛滿府上。
他卻連前去弔唁都不能!
那人勸他不要稱帝。
可是那是他能做主的嗎?!
那些人、那些跟著他四處血戰、戰場上搏命的人,想要的真的隻是一方富貴嗎?不!根本不是!!他們要的是封侯拜將、名留青史!要的是子孫後世、代代餘蔭!
就連前梁失落的玉璽都擺在他桌子上了。他能退嗎?!
他根本不能退!!
他若是想退,周氏的部將先不答應,偽趙降將必定心有不安,就連麾下士卒都有可能心生動搖……他但凡敢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這條路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回頭。
那人明明知道這個道理,他明明一清二楚。
所以才在那種日子,狠狠地往他心口紮上一刀。
……
驟然想起的舊事實在叫人心底發悶,察覺到盧皎月走近,周行訓卻沒什麽動彈的力氣,隻是蔫噠噠地抬了一下眼,低著聲:「阿嫦……」
語調像是有點委屈。
他抿了抿唇,「我沒做錯。」
殺了周嶷沒有錯。
周嶷不死,死的就得是他。
稱帝也沒有錯。
趙軍與魏州軍以大河為界陳兵兩岸,他絕不能讓趙帝再打出「平叛」的名義,那是兩軍對峙的關鍵點,他不能在名義上輸對方一頭,這對士氣的影響太大了。
誠然,他可以隨便找一個身負前梁皇室血裔的幼童,把他立為傀儡,也讓「滅趙興梁」的旗號更聽起來更立得住腳一點。但是周行訓自問,他甘心在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幼童身前跪地叩拜、俯首稱臣嗎?他不甘心。
況且幼童總會有長大的一天,在那個位置上,就總會想要拿到手的權柄。但是憑什麽呢?!是他帶兵廝殺於前,是周氏的將士埋屍於外、露骨於野,憑什麽一個什麽都沒做的外人,僅僅憑藉著一點微薄的「真龍」血脈,便輕而易舉地坐享戰果!
若是那梁室真的有祖宗庇佑,又怎會有今日的江山易主、山河淪喪?!
他就是不甘心!!
既然是早晚會踏出的一步、那為什麽不在一開始就做得幹脆點?!
周行訓說著「我沒做錯」,後槽牙卻咬緊了。
他像是想要躲避什麽一樣,沒有去看盧皎月的表情,而是緊繃著一張臉轉過頭去,看神情有點像是鬧別扭……也確實是在鬧別扭。
他有點憤憤地想——
早知道就不說了。
他不說、阿嫦又不知道。
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破爛事,早該扔在旮旯角發黴去!!
正這麽想著,卻聽到一聲上首傳來一聲低低的「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眼裏自家的殿下當然是千好萬好,但就是太擰了。就陛下那個不著調的性子,稍微順著點也沒甚。殿下這樣子,惹了陛下不快、卻也沒人記她的好。
盧皎月倒不知道望湖想得那麽多,她倒是看出了對方臉上的擔憂,不由衝著人搖搖頭,「不是你想的那樣。」
隻是周行訓路上說的那段話是不可能跟望湖提的。
「手刃親生叔父」這種事實過於殘酷慘烈,恐怕在周氏部眾內部,也是隻有個位數人知道的秘辛。起碼就盧皎月此前知道的信息中,並沒有人提到周家叔父的死因——周行訓的戰績太過光輝燦爛,以至於所有人都覺得他接手周氏部眾理所當然,沒有人去思考一個虛歲十八的少年是如何越過族中叔長接手軍權的。
最後盧皎月也隻能安慰:「沒什麽事,早些去歇著吧,留個小宮女看著燈就行。」
她要是不這麽說,望湖能在這兒留一夜。
打發走了想得太多而憂心忡忡的大宮女,盧皎月進了內殿。
周行訓早就先一步進來了,這會正撐著臉坐在桌麵,耷拉著眉眼不知道在想什麽。
他的情緒一向是熱烈又燦爛的,不管高興還是生氣都是極度鮮明的色彩,這會兒突然這麽沉寂下來,叫人十分不習慣。
盧皎月遲疑了一下,還是抬腳走過去。
事實上,周行訓這會兒確實挺愁的。
那些事都是早八輩子的陳年老黃曆,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麽突然想起來。想起來就算了,還和皇後說了。
他其實沒覺得有什麽。
「弒親」這種事任誰都很難過得去,周行訓承認他現在想起來依舊堵得慌。但是問題是當年他和周嶷都你死我活了,就是再給他來一百次,他該動手還得動手啊!說不定下手還能更利落點。
但是阿嫦從他說完之後,就一直沒說話。
生氣了?也不像。
是覺得他不忠不義不節不孝?
啊這、他好像還真沒法反駁……
隨著這個念頭冒頭,某些不大愉快的記憶也隨此泛了起來。
長者跪地頓首、泣涕而拜,極諫他莫作稱帝之事。兩人那次不歡而散,周行訓沒想到那是最後一次見麵。
阿嫦是不是也這麽覺得?
君臣、正統、宗法倫常……竟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周行訓覺得心底更堵了,連喘氣兒都怪悶的。
好像又回到了那一天。
稱帝加冕,所有人都在慶賀,他也在笑。他必須得笑。
縱然視作師長之人的白幡掛滿府上。
他卻連前去弔唁都不能!
那人勸他不要稱帝。
可是那是他能做主的嗎?!
那些人、那些跟著他四處血戰、戰場上搏命的人,想要的真的隻是一方富貴嗎?不!根本不是!!他們要的是封侯拜將、名留青史!要的是子孫後世、代代餘蔭!
就連前梁失落的玉璽都擺在他桌子上了。他能退嗎?!
他根本不能退!!
他若是想退,周氏的部將先不答應,偽趙降將必定心有不安,就連麾下士卒都有可能心生動搖……他但凡敢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這條路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回頭。
那人明明知道這個道理,他明明一清二楚。
所以才在那種日子,狠狠地往他心口紮上一刀。
……
驟然想起的舊事實在叫人心底發悶,察覺到盧皎月走近,周行訓卻沒什麽動彈的力氣,隻是蔫噠噠地抬了一下眼,低著聲:「阿嫦……」
語調像是有點委屈。
他抿了抿唇,「我沒做錯。」
殺了周嶷沒有錯。
周嶷不死,死的就得是他。
稱帝也沒有錯。
趙軍與魏州軍以大河為界陳兵兩岸,他絕不能讓趙帝再打出「平叛」的名義,那是兩軍對峙的關鍵點,他不能在名義上輸對方一頭,這對士氣的影響太大了。
誠然,他可以隨便找一個身負前梁皇室血裔的幼童,把他立為傀儡,也讓「滅趙興梁」的旗號更聽起來更立得住腳一點。但是周行訓自問,他甘心在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幼童身前跪地叩拜、俯首稱臣嗎?他不甘心。
況且幼童總會有長大的一天,在那個位置上,就總會想要拿到手的權柄。但是憑什麽呢?!是他帶兵廝殺於前,是周氏的將士埋屍於外、露骨於野,憑什麽一個什麽都沒做的外人,僅僅憑藉著一點微薄的「真龍」血脈,便輕而易舉地坐享戰果!
若是那梁室真的有祖宗庇佑,又怎會有今日的江山易主、山河淪喪?!
他就是不甘心!!
既然是早晚會踏出的一步、那為什麽不在一開始就做得幹脆點?!
周行訓說著「我沒做錯」,後槽牙卻咬緊了。
他像是想要躲避什麽一樣,沒有去看盧皎月的表情,而是緊繃著一張臉轉過頭去,看神情有點像是鬧別扭……也確實是在鬧別扭。
他有點憤憤地想——
早知道就不說了。
他不說、阿嫦又不知道。
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破爛事,早該扔在旮旯角發黴去!!
正這麽想著,卻聽到一聲上首傳來一聲低低的「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