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綜武俠] 天下有敵 作者:六塊蛋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北宋末年起,戰亂頻頻,金元遊牧民族屠戮無數,許多道門的支脈都在這個過程中被毀,甚至連道書都被搶走或焚毀,也沒有足夠的條件去培養弟子習武了,在這樣黑暗壓抑的時代背景下,難免各家傳承斷絕,哪怕留下了本派的核心思想,也缺少了通往這條路的辦法,導致武功衰弱,法脈斷絕。
明玉和他們論道的過程中發現,他們本派的精髓多有流失,導向天道的比重低了,人在戰亂絕望中向宗教渴求的比重高了,甚至有大量迷信的思想出現。
對此,明玉也沒有辯駁太多,隻是柔聲道:「人心有情,情和意念都是一種力量,所以『信』是有力量的,教看不到方向的人去相信,讓在痛苦中無法解脫的人相信,比起打破希望的清醒,有時候,這也是一種無奈的善意、一份慈悲。」
慈悲慈悲,無悲心,何以慈懷?正是因為人世間的痛苦不得出,才給亂世中如蓬草一樣的人一根火柴的幻想,聊以慰藉。
「隻是,你自己要想清楚,你求的是人間的一隅安寧、自我沉浸,還是走出一條通往真、道的路、堅定無悔。」
那因全家在戰亂中喪生,孤身跟隨路過的師父做了道士的修者無言,向對方行了一禮,而後道:「適才我聽道長說,內外兼修之理,以五德居五髒,去心中雜念,培養胸中清正之氣,此理融合儒家德義浩然之說,是為『養人』、『養性』,可如今亂世,道消魔漲,見世間荒唐逆德人事,我心中嗔恨難消,殺心頓起,悖逆貴生之德,又該如何去此雜念呢?」
這已經不是道理之論了,而是問她這些「修養自己」的道門法訣,講的都是清淨自然,該怎麽在亂世中守住道心安定。
明玉依舊柔聲含笑,道:「人身如土,氣流是水,水土和諧才能養出自性,你若覺得心不定,那就去解決讓你不定的緣由,直到五德歸位,內府恢復平靜,以順心中之氣,和合水土。」
修者沉默了片刻,緩緩問道:「您的意思是,我不可因貪嗔之念起殺心,卻可以為了平順自身的五德而消除外魔?這有什麽區別?」
明玉歪了下頭,道:「若你起逆德之心殺人,是意念不定,殺人後你會覺得憤怒、歡喜、恐懼,不利於修行,若你順應心中五德去消弭外魔,那殺人後,你隻會覺得心中平靜。」
「你所求的不是殺人,而是平靜,心若不靜怎得自在?咱們修道就是修天人之道,順自然之理,生老病死、萬物生殺本就是天理,又不是佛家有殺生大戒。」
修者沉吟,他解下腰間長劍,雙手執劍握拳,又行了一禮:「道行唯微,言語輕淺,不若起而行之。在下龍門支脈、明霞洞弟子,道號平陽,向明玉道長問道。」
道理說通了,誰都能懂,但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很多人即便走在這條路上,也不知前路通往何方,這才是「開山」的意義,因為「山」的存在,讓來者見到它的方向。
那些留名千古的宗師們,就是這條路上的道標,讓所有有心和他們同路的人,能一問前景。
而在這武道昌盛的世界,他們展示道路的媒介,就是武功。
明玉從講壇的蒲團上站起了身,她沒有取劍,隻是向他展開了雙手,示意以拳掌回應。
平陽子是個看起來四十多歲的道人,他骨架頗為寬壯,就是身上沒什麽肉,顯得人很瘦,其實腳下很穩重,並不是輕靈的路數。龍門一脈是當年全真道丘處機真人所創,其師王重陽提倡修道當去酒色財氣,斷絕塵緣,出家在觀,自全性命,這一脈的劍術也因此冷至無情。
他見明玉不用劍,微微皺眉,心道自己不能逞兵器之利,就要換一把木劍來。
明玉卻擺了擺手道:「不必換木劍,利刃在手,才能殺心頓起,若用木劍,你的殺氣就天然淡了幾分,而恰好,我這是一門最擅『化解』的拳法,來。」
二人走到殿外的廣場上,身後烏泱泱一群人跟了出來。
其中和平陽子相熟的,不由為明玉擔心道:「明玉道友雖然道法高明,畢竟年少,江湖經驗少,要和平陽子交手,他年少時可是遇上過大災,與魔門廝殺出來,明玉道友不用兵刃,隻怕要被劍氣所傷。」
也有人勸解道:「隻是為了從武功裏見道,又不是爭生死勝負,平陽道長會手下留情的。」
反倒是年紀更長的老道士們老神在在地看著,並無異色,有脾氣直率的,拍了一下手邊弟子的腦袋:「果然該帶你出來見見世麵,你以為『道心』是什麽?」
「別說話了,好好看著。」
道心是什麽?道門如今很多弟子都覺得,這是一種力量,在玄門功法中練成的純淨真氣,或者一種更抽象的心智、意念,因為懂的多,明白道門之理,所以有了這樣一種意念的力量。
明玉雙足站定,雙手抬起,微微環抱時,山中忽然風起。
平陽子執劍在手,他修龍門劍法四十餘年,自從入門後,每每以劍斬卻自己的雜念,師父對他說,當他心無雜念,自然清淨時,就入道了,入道之人就能看破世間諸興滅苦難,知道人的來處去處,向天道而行。
年少時,他以為自己能做到,結果元軍南下,魔門滅情道餘孽以道爭為由,焚盡關中所有宮觀,那燒得大地一片焦土的烈火,從此種在了他的心上,燒得他肺腑翻騰,嗔恨叢生。
明玉和他們論道的過程中發現,他們本派的精髓多有流失,導向天道的比重低了,人在戰亂絕望中向宗教渴求的比重高了,甚至有大量迷信的思想出現。
對此,明玉也沒有辯駁太多,隻是柔聲道:「人心有情,情和意念都是一種力量,所以『信』是有力量的,教看不到方向的人去相信,讓在痛苦中無法解脫的人相信,比起打破希望的清醒,有時候,這也是一種無奈的善意、一份慈悲。」
慈悲慈悲,無悲心,何以慈懷?正是因為人世間的痛苦不得出,才給亂世中如蓬草一樣的人一根火柴的幻想,聊以慰藉。
「隻是,你自己要想清楚,你求的是人間的一隅安寧、自我沉浸,還是走出一條通往真、道的路、堅定無悔。」
那因全家在戰亂中喪生,孤身跟隨路過的師父做了道士的修者無言,向對方行了一禮,而後道:「適才我聽道長說,內外兼修之理,以五德居五髒,去心中雜念,培養胸中清正之氣,此理融合儒家德義浩然之說,是為『養人』、『養性』,可如今亂世,道消魔漲,見世間荒唐逆德人事,我心中嗔恨難消,殺心頓起,悖逆貴生之德,又該如何去此雜念呢?」
這已經不是道理之論了,而是問她這些「修養自己」的道門法訣,講的都是清淨自然,該怎麽在亂世中守住道心安定。
明玉依舊柔聲含笑,道:「人身如土,氣流是水,水土和諧才能養出自性,你若覺得心不定,那就去解決讓你不定的緣由,直到五德歸位,內府恢復平靜,以順心中之氣,和合水土。」
修者沉默了片刻,緩緩問道:「您的意思是,我不可因貪嗔之念起殺心,卻可以為了平順自身的五德而消除外魔?這有什麽區別?」
明玉歪了下頭,道:「若你起逆德之心殺人,是意念不定,殺人後你會覺得憤怒、歡喜、恐懼,不利於修行,若你順應心中五德去消弭外魔,那殺人後,你隻會覺得心中平靜。」
「你所求的不是殺人,而是平靜,心若不靜怎得自在?咱們修道就是修天人之道,順自然之理,生老病死、萬物生殺本就是天理,又不是佛家有殺生大戒。」
修者沉吟,他解下腰間長劍,雙手執劍握拳,又行了一禮:「道行唯微,言語輕淺,不若起而行之。在下龍門支脈、明霞洞弟子,道號平陽,向明玉道長問道。」
道理說通了,誰都能懂,但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很多人即便走在這條路上,也不知前路通往何方,這才是「開山」的意義,因為「山」的存在,讓來者見到它的方向。
那些留名千古的宗師們,就是這條路上的道標,讓所有有心和他們同路的人,能一問前景。
而在這武道昌盛的世界,他們展示道路的媒介,就是武功。
明玉從講壇的蒲團上站起了身,她沒有取劍,隻是向他展開了雙手,示意以拳掌回應。
平陽子是個看起來四十多歲的道人,他骨架頗為寬壯,就是身上沒什麽肉,顯得人很瘦,其實腳下很穩重,並不是輕靈的路數。龍門一脈是當年全真道丘處機真人所創,其師王重陽提倡修道當去酒色財氣,斷絕塵緣,出家在觀,自全性命,這一脈的劍術也因此冷至無情。
他見明玉不用劍,微微皺眉,心道自己不能逞兵器之利,就要換一把木劍來。
明玉卻擺了擺手道:「不必換木劍,利刃在手,才能殺心頓起,若用木劍,你的殺氣就天然淡了幾分,而恰好,我這是一門最擅『化解』的拳法,來。」
二人走到殿外的廣場上,身後烏泱泱一群人跟了出來。
其中和平陽子相熟的,不由為明玉擔心道:「明玉道友雖然道法高明,畢竟年少,江湖經驗少,要和平陽子交手,他年少時可是遇上過大災,與魔門廝殺出來,明玉道友不用兵刃,隻怕要被劍氣所傷。」
也有人勸解道:「隻是為了從武功裏見道,又不是爭生死勝負,平陽道長會手下留情的。」
反倒是年紀更長的老道士們老神在在地看著,並無異色,有脾氣直率的,拍了一下手邊弟子的腦袋:「果然該帶你出來見見世麵,你以為『道心』是什麽?」
「別說話了,好好看著。」
道心是什麽?道門如今很多弟子都覺得,這是一種力量,在玄門功法中練成的純淨真氣,或者一種更抽象的心智、意念,因為懂的多,明白道門之理,所以有了這樣一種意念的力量。
明玉雙足站定,雙手抬起,微微環抱時,山中忽然風起。
平陽子執劍在手,他修龍門劍法四十餘年,自從入門後,每每以劍斬卻自己的雜念,師父對他說,當他心無雜念,自然清淨時,就入道了,入道之人就能看破世間諸興滅苦難,知道人的來處去處,向天道而行。
年少時,他以為自己能做到,結果元軍南下,魔門滅情道餘孽以道爭為由,焚盡關中所有宮觀,那燒得大地一片焦土的烈火,從此種在了他的心上,燒得他肺腑翻騰,嗔恨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