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綜歷史] 帝王將相在我直播間瘋狂闢謠 作者:十八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啥意思,我們儒生還能和那幫方式一樣挨罵嗎?
他們挺了挺胸膛,不以為然——咱們可是現在的正統學說。
已經是癱軟在地上,但因為眾人注意力都在天幕上,所以暫時還沒人來清算他的公孫卿翻了個白眼,低聲自言自語道:「剛剛一個個幸災樂禍的,等會就陪著我一起倒黴。」
他完全是想多了,方士裝神弄鬼,毫無可取之處才會遭此棄如敝履,儒生們怎麽會和他一樣呢,可笑極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漢宣帝之後的繼任者——漢元帝,則開啟了元成哀平時代。
在這裏,西漢的盛況急轉直下。
你不能說漢元帝是一個廢物,如果他不是坐在這個位置上的話,也許還能勉強算是個有才華的人。
他多有才藝,書法琴簫樣樣精通,且少時好儒生活簡樸,寬宏大量。這要是我們的身邊人,應該是一個值得大家仰慕的賢士。
可他偏偏是漢朝的繼任者,這個位置想要坐好,必須有傑出的政治才能和強硬的手腕。
知子莫若父吶,漢宣帝早就說過:「亂我家者,太子也!」
當然,在我們現在看來,即便是漢元帝不亂,後麵總會輪到一個沒本事的皇帝即位,這也是家天下的悲哀所在。
漢元帝是真真被儒生教壞了,他堅持俗儒,自己還又是個隻認死理的書呆子。
他直接改變了從漢武帝堅持至今的王霸並行之理念,全盤聽底下這幫儒生說什麽就做什麽。
這些儒生是真儒生嗎?他們真的是想要運用自己的學說,輔佐君王建設盛世王朝嗎?
狗屁,全都是帶著儒生的帽子的假儒生。如果孔子看見自己的研究師士被這些「好學生」這樣子用的,恐怕氣得能從墳墓裏爬出來。
他們在經典書本上尋章摘句,為了寫出來的策論表麵上句句有出處,好讓漢元帝這個俗儒心服口服。
本質的目的,都是為了把民脂民膏從國庫裏掏出來,裝進自己的私人口袋裏——甚至搬國庫裏都不夠,他們還要再加重對貧民的剝削,以此豐盈自我。
原本秦漢時期有一個絕佳的抑製土地兼併的政策,即為徙陵,意圖在讓豪強離開自己原來的土地,這樣他們就無法根植於固定的地方,也就壯大發展不起來。
漢元帝這個書呆子,真的就聽了底下儒生所說的那一套觀點:「安土重遷,是民之所望,落葉歸根,故鄉家園是每一個人所魂牽夢縈的地方,所以遷徙百姓是不道德的……」
這些人還從六經中找來依據,支持他們的觀點。
誠然,這些觀點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作為君主,不能隻聽表麵上這些冠冕堂皇的道理,要看他們到底是為了誰的利益。
這真的是為了讓百姓回歸故裏嗎?恐怕不是吧。這些儒生本就是由豪強地主富民考取功名而來的,他們真正想要的,就是廢除這些打擊地方豪強的法令!
地方豪強一直待在一個地方,其後果最終由那些被掠奪土地的底層貧民們來承擔——關東困極,流離失所,這樣的景象漢元帝看不到,還滿心以為自己施行的是真正的「仁政」,殊不知他就是本朝第一小醜。】
漢武帝聽得兩眼一黑:朕一世英名,怎麽生出來這麽個沒本事的玄孫!
他無處發泄——連他的兒子都還隻是個娃娃,他能上哪兒找這不肖子孫發火去。
到底還是太便宜那幫地方豪強了,壓得不夠狠,才會讓他們爬到自己玄孫頭上!
還有這些個儒生博士。
漢武帝轉過身,眼神在一票儒生博士身上掃了一圈,連帶著也沒了好感。
這個傻玄孫,朕「獨尊儒術」是為了教化百姓,鞏固統治,怎麽你反過來被他們耍得團團轉啊!
--------------------
漢武帝你別急,元成哀平,這才說到第一個呢(望天)
第30章
不過漢武帝還沒有想好如何處置這些儒生博士。
禍害大漢的並不是眼前這一批人,他們在自己手裏至少還算是規規矩矩,拿捏得住。
參悟天幕話語中的含義,幾十年後的儒生,是地主豪強考取功名而來。
隻要能夠把對豪強的高壓政策延續下去,就不用擔心大漢落入這些人手中。
抑製豪強土地兼併的方法有很多種,那個廢物玄孫廢除的「徙陵」政策是其一,從賦稅政策上進行針對,給這些過於富有的「農民」超級加倍,也是一種辦法……
狠心一點,甚至可以封閉他們的上升通道,下令豪強商賈之後,不得察舉入仕。
漢武帝雄才大略,一瞬間心中已經有了數種應對之策。
儒生博士們又被漢武帝掃了一眼,個個心裏是直打寒戰——可別真的和公孫卿那個軟蝦爬說的一樣,漢武帝連儒生們也要清算。
好在漢武帝沒有準備把他們一刀切了事。這件事思考起來漢武帝也頭疼得很,儒生們總歸還算是用起來趁手,倘若火急火燎地掃進垃圾桶裏,對時局的穩定也不利。
還是得長遠著來。
儒生博士們不敢揣度聖意,也不知道他們未來的那套俗儒路線已經被漢武帝提前安排了死緩,隻是提心弔膽著,你不敢望我我也不敢望你。
【漢元帝的小醜事跡可不止這點兒,他甚至因為自己的無知和死要麵子害了自己的老師。
他們挺了挺胸膛,不以為然——咱們可是現在的正統學說。
已經是癱軟在地上,但因為眾人注意力都在天幕上,所以暫時還沒人來清算他的公孫卿翻了個白眼,低聲自言自語道:「剛剛一個個幸災樂禍的,等會就陪著我一起倒黴。」
他完全是想多了,方士裝神弄鬼,毫無可取之處才會遭此棄如敝履,儒生們怎麽會和他一樣呢,可笑極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漢宣帝之後的繼任者——漢元帝,則開啟了元成哀平時代。
在這裏,西漢的盛況急轉直下。
你不能說漢元帝是一個廢物,如果他不是坐在這個位置上的話,也許還能勉強算是個有才華的人。
他多有才藝,書法琴簫樣樣精通,且少時好儒生活簡樸,寬宏大量。這要是我們的身邊人,應該是一個值得大家仰慕的賢士。
可他偏偏是漢朝的繼任者,這個位置想要坐好,必須有傑出的政治才能和強硬的手腕。
知子莫若父吶,漢宣帝早就說過:「亂我家者,太子也!」
當然,在我們現在看來,即便是漢元帝不亂,後麵總會輪到一個沒本事的皇帝即位,這也是家天下的悲哀所在。
漢元帝是真真被儒生教壞了,他堅持俗儒,自己還又是個隻認死理的書呆子。
他直接改變了從漢武帝堅持至今的王霸並行之理念,全盤聽底下這幫儒生說什麽就做什麽。
這些儒生是真儒生嗎?他們真的是想要運用自己的學說,輔佐君王建設盛世王朝嗎?
狗屁,全都是帶著儒生的帽子的假儒生。如果孔子看見自己的研究師士被這些「好學生」這樣子用的,恐怕氣得能從墳墓裏爬出來。
他們在經典書本上尋章摘句,為了寫出來的策論表麵上句句有出處,好讓漢元帝這個俗儒心服口服。
本質的目的,都是為了把民脂民膏從國庫裏掏出來,裝進自己的私人口袋裏——甚至搬國庫裏都不夠,他們還要再加重對貧民的剝削,以此豐盈自我。
原本秦漢時期有一個絕佳的抑製土地兼併的政策,即為徙陵,意圖在讓豪強離開自己原來的土地,這樣他們就無法根植於固定的地方,也就壯大發展不起來。
漢元帝這個書呆子,真的就聽了底下儒生所說的那一套觀點:「安土重遷,是民之所望,落葉歸根,故鄉家園是每一個人所魂牽夢縈的地方,所以遷徙百姓是不道德的……」
這些人還從六經中找來依據,支持他們的觀點。
誠然,這些觀點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作為君主,不能隻聽表麵上這些冠冕堂皇的道理,要看他們到底是為了誰的利益。
這真的是為了讓百姓回歸故裏嗎?恐怕不是吧。這些儒生本就是由豪強地主富民考取功名而來的,他們真正想要的,就是廢除這些打擊地方豪強的法令!
地方豪強一直待在一個地方,其後果最終由那些被掠奪土地的底層貧民們來承擔——關東困極,流離失所,這樣的景象漢元帝看不到,還滿心以為自己施行的是真正的「仁政」,殊不知他就是本朝第一小醜。】
漢武帝聽得兩眼一黑:朕一世英名,怎麽生出來這麽個沒本事的玄孫!
他無處發泄——連他的兒子都還隻是個娃娃,他能上哪兒找這不肖子孫發火去。
到底還是太便宜那幫地方豪強了,壓得不夠狠,才會讓他們爬到自己玄孫頭上!
還有這些個儒生博士。
漢武帝轉過身,眼神在一票儒生博士身上掃了一圈,連帶著也沒了好感。
這個傻玄孫,朕「獨尊儒術」是為了教化百姓,鞏固統治,怎麽你反過來被他們耍得團團轉啊!
--------------------
漢武帝你別急,元成哀平,這才說到第一個呢(望天)
第30章
不過漢武帝還沒有想好如何處置這些儒生博士。
禍害大漢的並不是眼前這一批人,他們在自己手裏至少還算是規規矩矩,拿捏得住。
參悟天幕話語中的含義,幾十年後的儒生,是地主豪強考取功名而來。
隻要能夠把對豪強的高壓政策延續下去,就不用擔心大漢落入這些人手中。
抑製豪強土地兼併的方法有很多種,那個廢物玄孫廢除的「徙陵」政策是其一,從賦稅政策上進行針對,給這些過於富有的「農民」超級加倍,也是一種辦法……
狠心一點,甚至可以封閉他們的上升通道,下令豪強商賈之後,不得察舉入仕。
漢武帝雄才大略,一瞬間心中已經有了數種應對之策。
儒生博士們又被漢武帝掃了一眼,個個心裏是直打寒戰——可別真的和公孫卿那個軟蝦爬說的一樣,漢武帝連儒生們也要清算。
好在漢武帝沒有準備把他們一刀切了事。這件事思考起來漢武帝也頭疼得很,儒生們總歸還算是用起來趁手,倘若火急火燎地掃進垃圾桶裏,對時局的穩定也不利。
還是得長遠著來。
儒生博士們不敢揣度聖意,也不知道他們未來的那套俗儒路線已經被漢武帝提前安排了死緩,隻是提心弔膽著,你不敢望我我也不敢望你。
【漢元帝的小醜事跡可不止這點兒,他甚至因為自己的無知和死要麵子害了自己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