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趙兵,白天的趙國騎兵攻來了,趙軍襲營了!”留在小土山上,護衛營地出口的戎兵終於從急初的驚愕與無知所措義順過了神來,開始相互試探著,看看身邊的族人是做如何打算是,是立刻入營救我,還是保存部落中後的一點實力,立刻逃離眼前的煉獄火場。
明明自己的妻子父母就在為趙人所殺,而且還就在自己的皮眼子底下,可是戎兵們的腦中卻想到了逃亡,就與戎人的習俗與部落製度有關。
義渠戎人也與另家匈奴部落一樣,是父係製占主導的部落,部中男丁才是一個氏族或是氏族聯盟的主體,而所屬的家庭、家中妻女、子弟,皆是作為一家之長的成年男子的附屬品。
在關鍵的時刻,比如當下趙國參兵如暗夜就的魔影,突然而至,更似神兵天降一般發起強襲之時,對那些立在土山之上焦急觀望的戎人兵士來說,忍痛來個壯士斷腕,當個拋妻棄子,背離父母的“負心漢”、“不孝子”也是他們的選擇之一。
因為對匈奴之類的草原民族來說,什麽女人家財,皆可以靠著自己的一身蠻力,一把角弓,一柄屠刀,從別人,特別是相對懦弱的農耕民族手中一一強奪而來――先保全了自己,求得生存,也好過一家子人全死在一起,這便是遊牧之人與耕作之人思想上最大的區別之一。在多為農夫,性情老實本分的趙人眼中看來的殘忍之事,在生性豪放的牧民戎人的眼中卻是天經地義――兩者之間除於利益之爭,連思維方式上都有著激烈的較量。
當然,如果此時,戎兵們把心一橫,舍得與今的所有,立刻逃走,也可算是順應了他們遊牧民族的天性,可是看著這熊熊烈焰,戎兵們卻沒有什麽動作!
這數百年來,義渠戎人皆與本來也過著遊牧生活的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後來窮則思變的秦人放下了羊鞭,操起了鋤頭,在秦川之濱,渭水兩岸開始了農業活動,並有了極大的發展,終於從一個商王朝遺留下來的部落發展成了獨霸一方的諸候大國――義渠戎人的曆代戎王們心動了,後知後覺的他們也開始漸漸改變自己的生產生活方式,漫漫地,甚至有些不情願得開始了他們的農業生產。於是在不經意之間,又給原本豪烈的戎地胡風之中,融入了中原式的戀家之性,守財之心。
正是因為胸中多了這一份心性,深深的牽絆住了戎人兵士們的心,讓他們麵對滅頂之災,卻拖泥帶水,猶豫不決。
如果此時,有哪位說得起話的戎將躍身而起,站在高處振臂一呼,將來長鞭一指,或是引兵回援,或是帥眾出逃,都是這大約千名戎兵的好處出路――如是回援,營中亂局,或許會因為他們這一支生力軍的出現,而得到改觀,進而抑製住李牧騎兵的突擊強襲;如是逃亡,子可為他們這一支氏族聯盟保留下更多骨血……
可是偏偏戎兵之中有威望的人物,連著族中長老等當權之人,全都身陷於火海殺場,不得脫身,山上幾個戎將隻有領名之權,無發令之勢,隻能在原地跺腳,或是麵麵相覷,幹著急。
當然,這些臨時帶頭的戎將們也並非是無能之輩,貪生怕死之徒,隻是他們想要調遣屬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實義渠戎人在與秦人的交往爭戰之中,已經建立起了與中原軍隊類似的指揮體係,較之於他們的匈奴同宗,還要更為先時進完善一些。隻是戎人在大半年前遭到秦軍攻擊,被趕出祖居之地時,那套效仿中原先進軍製的體係,隨著他們的戎王一起,被秦軍摧毀。
好在戎人部落還保有遊牧民族組織靈活的本性,再新的軍事體係被摧毀之後,又暫時的恢複了草原人的千夫長、百夫長這類的職稱,臨時的挑起了“救亡圖存”的重任。
可是當李牧眼下攻擊的這支戎人分部到了雲中之後,想賴在楊柳城一帶不走,他們為了定居方便,又把臨時的軍製改會了秦國式的軍製――結果,當他們的營地被襲擊之時,首腦被李牧騎軍扼住,不得發號司令,而下麵的戎將不是不知當任何是好,就是想的所作為,卻又是將找不到自己的兵,兵找不到自己的將,隻好裹足不前。
義渠戎人們自以為學到家了的中原先進技術、製度卻在一時之間都失去了靈光――這不是因為別的,不過是由於他們自作聰明,沒有做到量體裁衣――原本是個胖子的義渠戎人被秦人一頓胖揍,打得一病不起;現在病好了,人也瘦了,卻又穿著一身肥大的衣服找趙人打架,自然是被寬衣絆住了手腳,又被趙人拽住了衣袖,按在地上朝死裏去打……
這邊山上戎兵看得心驚,那邊河邊趙人卻是殺得正歡。
“將軍,前方那頂門前有兩堆營火的帳篷就是這支戎人首領的大帳了!”細作在一片混亂的砍殺聲意與衝天火光中,仔細辨識道。
“好,你們幾個,跟我來!”李牧此時已經不管自己是不是這支趙國騎軍的首腦了,他的中隻想著要殺了酋首,用其首級為死難的邊民祭奠安魂。
“是!”數騎趙兵聽得號令,便隨著一馬當先的李牧直衝向大帳。
衝到帳前,李牧也不管帳內是不是有眾多戎兵護衛在酋首左右,便直直縱馬,奪帳門而入。
李牧一入帳中,就見一肥胖戎人正穿戴甲衣,一付頑抗到底的樣子――想來此人便是痛戎人酋首了。
當李牧與那酋首四目相匯之時,正是一個騎在馬上居高臨下,怒視對方,一個麵如土色,目中無光。
“大人饒我……”還不等戎酋說完一話,李牧便驅馬向前,一劍揮過,隻是刹那之間,就結束了這一才將對將的較量。戎酋還來不急做出任何反應,就被李牧斬下了頭顱,正如他的部落還不知發生了何事,就被李牧騎軍了解了一般。
結果了戎酋,並不意味著戰鬥就此結束,戎人營中紛亂不堪,還需要趙軍彈壓。
李牧雖然不知為何營中戎兵稀少,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就讓他斬得酋首,卻也知道這正是為死難的邊民報仇雪恨的好時機,皆容他就這麽錯過了。
被四下的熊熊烈焰映得滿臉紅光的李牧,此時邊目中也泛起了血色,興奮之中也不忘了留下兩分冷靜。他騎在馬上,雖無馬蹬支撐雙足,卻也是技高人膽大,雙腿一緊韁繩一拉,使座騎雙蹄騰空,作出威風的躍馬之態,大聲提醒自己的袍澤兄弟道:“戎人胡族皆是全民為兵,凡是見到成年男子,壯實女子隻管殺來,無需放過!”
李牧這話說得相當模糊,成年男子是多大?按中原的算法到了傅籍從軍的年紀,就可算是成年了,其實和給真要算來也就是十四、五歲的少年。壯實女子又是多壯,在趙軍之中當年也有十多歲的少年兵時,在他們眼中,比起自壯實的女子多了去了――其實李牧這話也就是說來聽聽,對趙兵殺戮戎人毫無約束作用――經曆了上回在雁門的屠村之案,李牧也是吃一塹長一智,知道怎麽搪塞上鋒問話,免得因為自己的快意恩仇而受到追究。
其實李牧在出此言之前,趙國眾騎心中早就暗下決心,隻要一見活口,皆一個不留,全部格殺――你凶殘暴虐,我就要比你更凶更恨,這便是獵人對付豺狼野獸的法則。
“將軍,這是不是殺得太過……”那細作在戎人部落中也生活了數年時間,多少對一些戎人的下層民眾有一點感情,他見趙騎一陣不分老少男女的亂砍胡刺,也不是怎麽的,心中一軟,對李牧建議道。
殺到此處,李牧見死於自己弟兄之手的戎人多是手無寸兵的一般戎人眾部,卻見不到多少戎兵,更不見戎兵主力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心中多少也有些疑慮,擔心大部戎兵此時是不是在那員戎將的指揮之下,正借著夜色的掩護,準備反衝擊,於是已隻好極不情願的就此罷手。
李牧再下令分出兩旅騎兵,衝向戎兵可能反擊的方向――那處水口袋的唯一出路,小土山方向;然後留下一旅人馬在戎人營中繼續搜索殘敵,同時改下令道:凡男子高地過車輪者即落斬之!
趙軍大隊改變攻擊方向,衝向小土山之處,可是營中戎人的苦難還在繼續――他們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兄長濫殺趙國邊民的報應,這麽快就應驗在自己的身上。
雖著大隊趙國騎兵呼嘯而過,營地中的義渠戎人部眾也從最處的驚恐無狀與手足無措之中,恢複了過來,他們雖然沒有人領導,卻在生物求生的本能驅使之下,東躲西藏,更多的是在毫無意識之中,如受驚的野獸一般聚集在一起,要想衝出去營地,逃出升天。
可是他們卻那兒也逃不出去,唯一一麵可通向外界的陸路上,有趙國大部騎兵正在推進,從那兒,已是不可能出去;如果豁出命來,可能洇渡而過的那條河流,又理趙軍攻來的方向,戎人們更不知道那個放向上會不會有更多趙軍的利劍正等待著他們。
在另外兩個方向上,一處是溺斃過不少牲口的沼澤,一處是冰冷刺骨,深過人頭頂的湖水――也是不要想過去。
戎人們現在知道後悔了,可是他們在心咒罵已經死於亂營之中的部族頭領,怎麽選了這樣的死地安營,卻又忘記了自記當初是如何讚美頭領英明果決,讚美這營地是易守難攻的好地方,是天父騰格裏賜予他的的寶貴財富。
來不及把心中所想的罵言說出口來,眾戎人便在推推搡搡間,被趙國騎兵驅趕而行。
不過是一晝一夜之間,狼與羊的位置便相互顛倒了過來。
不知是被李牧留一來繼續相交肅清營中戎兵的趙國騎兵們有意為之,還是他們本跟本就是得到了李牧的暗許或是授意,眾兵的戎人的殺戮暫時停止了下來。
趙國騎兵們雖然還是不停地舞動著手中的火燭,在黑夜中拖曳出道道駭人的流光,又間所執的帶血的長劍,直直而立,使它借著火光,放射出逼人的殺意,但他們卻沒有一個再衝向漸漸匯聚起來的戎人,砍殺他們,而是在距離戎人大約十步的地方駐馬而立,口中大聲吆喝、咒罵著,臉上故作猙獰之貌。
“都尉,李將軍不是說要我們分出其中高過車輪的男子,然後將他們一一斬殺嗎?”一名伯長問他的騎都尉道。
“你以為現在還分得出來嗎?”騎都一臉壞笑,讓那因為先前一陣廝殺而全身發燙伯長頓感背後一陣寒風掃過,陰亮涼得很。
“就憑著他們白天趕的那一事情,這些家夥,還有他們的族人,就是再被我們砍刺上百劍,都不足惜,都不可消我等心頭之恨!”前戰聽起李牧說起戎人虐殺邊民,是怕邊民知道他們的營地所在,騎都尉一聽,又一樣那積屍水塘,心中那個恨啊。
如今,身為一介赳赳武夫,心中自是想有仇報仇,有怨報怨――這一下子就有了這麽好的機會來解仇去恨,騎都尉當然也要做點手腳。
“那些戎人不是嗜殺成性嗎?好,如今咱們把這狼窩給端了,怎麽著也要把窩中的母狼與狼崽子給收拾了吧!”騎都尉一麵想著白天所見邊民的慘像,一麵目露凶光,咬著唇齒惡語說道。
“都尉,您是知道咱們李將軍上回可就因為那事兒,才差一點腦袋搬家……”同是雁門郡出來的袍澤兄弟,伯長自然知道李牧的那檔子“醜事兒”,不由的害怕自己的上司也惹出禍事兒來。
“怕什麽,咱們李將軍那叫年青氣盛,才犯下事兒來――咱們現在,哼哼,那可就是老謀深算了!”騎都尉將馬鞭一指,示意眾騎兵繼續驅趕戎人部眾。
伯長看了看那些如綿羊一般驚恐不安的戎人男女,又看了看自家長官也暗然一笑:“戎人不是陰險狡詐嗎,咱自有比他們更為毒辣的招治他們們!”
說著此伯長也駕馬上前驅逐戎人。
很快從多戎人被在趙國騎兵的驅趕之下,被趕到了冰水湖泊與沼澤之間的地方;趙軍以其人之道還於其人之身的複仇也就開始了。
“不能,這群人中混有戎兵,弟兄們上啊,不能讓他們遊水跑了!”騎都尉在馬上大嚇一聲,下令眾騎兵叫喊著揮劍而前。
“不能讓戎人遊水跑了!”趙國騎兵口中所喊,也入了戎人之耳。
那些長年於秦人雜居的戎人自然聽得懂趙人是怕他們遊水而逃,又看趙兵個個橫眉怒目,才以為趙兵要像白天他們屠殺趙民一樣,來殺他們,又在趙人那“遊水”的暗示之下,行動了起來。
戎人們一邊哭喊著,哀號著,一邊往水中退去;當然,因為天色暗淡,還是有不少戎人下錯了腳,一腳踩到了沼澤陷泥之中,拔不出腿孤兒,漫漫沉了下去。
果然不出那騎都尉所料,戎人皆十之有**不會遊泳。
那些跳到冰冷的湖中的戎人,也好不到那裏去,隻是他們死得比那些落入沼澤陷泥的同族要痛快一點,幾口湖水嗆下肚了,便像石頭一樣,沉入湖中,同要是溺死,至少不是在極大的恐懼之中,看著自己的身體緩緩地沉下去,慢慢迎來死亡。
看著多半戎人落入水中不停撲騰,有的甚至本能的用狗刨的姿勢,掙紮著快要到了湖的對岸,趙國騎們可不答應了,紛紛取出箭壺中的利矢,想要射殺。
“不許射!李將軍隻要我們斬殺高過車輪的男子!你們想違犯軍紀,吃板子、掉腦袋啊!”到了這時,騎都尉倒是仁慈起來了。他可是他口中那個年青氣盛的李將軍,作為一個邊軍中的老兵油子,他可知道怎麽應付上司的責難:戎人性情剛烈,多不肯降於我軍,大半都投水自盡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咱可沒有用過砍過一劍,發過一矢啊――至於那此逃了的,就讓他們向這雲中群中的義渠戎人傳播咱趙軍的威武勇猛吧!”騎都尉把號子一起,千騎趙兵皆響應起來:“我軍威武!我軍勇猛!”
而那些既無膽量遊水求生,更無膽子反抗的少數戎人,便悉數成了趙軍的俘虜。
就在那位“陰險”的騎都尉用自已有方式,為死去的趙邊民複仇之時,這次夜間強襲之役中,真正的戰鬥,也在幾名戎兵自發的,毫無組織的射向趙國騎兵的幾羽箭矢之後,開始了。
本來就估計到戎兵在小土山一帶會布置下“重兵”,所以戎兵們那零亂的幾箭根本沒有對氣勢如鴻,又是早的惡防備的趙國騎兵起到什麽做用,反而是更加激起了趙騎的憤怒!
“我說戎兵主力跑那裏去了,原來全像耗子似的躲在這兒!”李牧先前還擔心放走了戎兵主力,又用讓他們這些失去了部落為依托的戎兵禍害更多的邊民――畢竟,被趕出狼群,落了單的孤狼才是最能咬人的――可是現在好了,借著皎潔的月光,李牧看到那隻有一兩丈高,地方不過數畝見方“山”上,居然有簡易的望樓兩、三座,隱約可見望樓之下,有千人下樣的戎兵,或是騎馬,或是步戰,皆做出要與趙軍接戰的樣子。
“不怕你不戰,就怕你跑了!”李牧心中大喜,立刻下令自己手中的兩旅騎兵,共兩千餘騎迅速分成兩隊,由一騎都尉領上一隊,自己親帥一隊,繞到土山兩側,準備先把山上戎兵圍了,然後是攻是困,再看當時情勢,好做打算。
雖然在此之前,李牧已經派出自己手中僅有的一點突擊力量――那五十乘戰車先秘密繞到戎人為自己設下的“水口袋”的袋口之前,組成車陣,埋伏起來,以應付戎騎可能的潰逃。可是他也知道要考著五十乘戰車,和車上的機關重弩,顯然是擋不住千騎戎兵為了求生,而發起的衝擊――不過現在好了,戎兵因為指揮失調,不知進腿,又給了李牧一次將他主導的強襲戎人之戰變得更加完美的機會。
正當李牧心中高興,以為誌在必得之時,卻又有現這小土山可又眼測與想想之中的要大得多,自己這一千騎兵與分得行動的另一千騎兵合圍之後,居然隻能勉強結成一道薄薄的包圍圈――隻要戎兵決意突圍,便可輕鬆突破趙軍的合圍之勢。
“要是我不貪求多殺營中戎兵,而是集中軍力……我太貪求完勝了!”眼前的戰況又給這位年青的俾將軍好好的上了一課。
“山”下趙軍的窘破之勢隻自盡收“山”上戎兵眼中,可是群狼無首的戎兵是突圍,還是防守,又成了幾個相互不服,又無隸屬關係的戎將爭論一番分出個高下的好題目。
“看看,趙軍把我們給圍了!”一名麵像白淨的戎將指著山下就叫道,那尖尖的嗓子,就像公雞打鳴。
“不好了,還是快逃吧”又是一個小眼兒的戎將吐著唾沫星子,建議道。
“不可以啊,我們的部眾怎麽辦?趙人也不知是從哪冒出來的!完了,我的孩子啊”大胡子戎將看著正在燃燒的營地,額上青筋暴露,粗著脖子道。
“誰說完了,我們不是還在呢――隻我們還在,那就成了!”“公雞”反駁一句道。
“那還是快逃吧!”“小眼兒”再次重複道。
“可是……”“大胡子”紅著眼,戀戀不舍得看著火光四的地方。
“我們現在要是跑出去了,要麽獨個兒發展,要麽投靠別的氏族,那還有機會的,總不能就這麽和大家一起死在這鬼地方了吧”“公雞”這麽深謀遠慮的一說,眾戎將就這麽點起了頭。
可是剛才達成了共識,幾人又在為怎麽突圍,是分閃突圍,還是一起出擊,要不要留下一支人馬死托住趙軍,又由誰留下來而斤斤計較了起來。
更有人出圍困他們的趙軍不過兩千來騎,可白天看到的過萬趙軍呢――會不會在這道包圍圈之外,還有別的趙軍正等著了他們撞上劍鋒刀口。
此話一出,又引得眾戎將一片沉默不語,個個心中一陣淒寒。
正當戎將們喋喋不休之時,李牧卻已經開始行動――他要彌補先前犯下的錯。
“立刻攻山!”李牧見所謂的山,不過是處立於平地土包,也就放下心來,一麵組織眾騎緩緩收緊包圍圈,使戎兵不易突出口子來,一麵尋找發起最後一擊的時機。
這邊趙軍開始行動了,而戎人終於在死亡的威脅之下,接合在了一起,決定用最不動腦了的法子,借著“山”勢從“山”上一湧而下,朝著“水口袋”的出口處,以狼奔豕突之勢,做拚死的最後一搏。
戎兵想到要從正麵突圍之時,個個主觀的以為從正麵突出是他們唯一的求生出路,同時會遭受到他們臆想中的“過萬趙軍”的圍追堵,皆以為此戰多半是九死一生,更有膽小之人,居然開始抹起淚來。
“衝了,衝了!”有的戎兵還在上馬,有的戎兵卻已經衝了出去,就在一片毫無組織的吼叫與衝鋒這中,戎兵的狼奔豕突開始了。
李牧雖然判斷出戎兵隻能從正麵衝出來,可是還是對拚了性命要衝出包圍的戎兵的求生之欲估計不足,趙國騎兵們先是用弓箭放倒了近百戎兵,便在毫無思想準備之下,與戎兵混戰成一團。
這人時候戎兵在局部的數量與求生本能所激發的“士氣”的作用之下,一時間竟然得了手。戎兵們你一斬我一砍地攻擊著守在正麵的趙國騎兵,還有些沒有戰馬的戎兵居然為了搶奪趙騎的戰馬,而想方設法把趙兵拉下馬來。
戰鬥很快就弓箭對射發展成刀劍互砍,再從刀劍互砍變成徒手相搏,最後是你揪住了我的頭發,我咬到你的大腿――戰場之止,一方是為了複仇,一方是為了生存,兩方皆是以命想拚,以血肉之軀體扭打交結在一起,不能分開彼此。
李牧騎軍將士雖然多是趙國邊軍中的精銳之士,個個在使得一手強弓的同時,也能用得長劍近戰,可是他們畢竟是騎射之兵,而剛才嶄露頭角的真正意義上的騎兵。現在戎兵們玩命似的攻擊,便那些已經陷入混戰的趙國騎兵脫不得身,而在一邊想要助戰的兵士又無發放箭殺敵――天色暗淡,兩軍兵士混雜在一起,那果那樣做了,隻怕是傷到的自己人比敵人還多;而要他們一起衝入混戰,又實在勉強。
“我怎麽把這事兒了……”李牧本說自己親帶著數百人馬加入混戰,可是眼看著當下戰場就要化做血肉的磨碾,李牧猶豫了一下,他不想把自己的袍澤兄弟投入一聲毫無意義的消耗戰中――畢竟,那不是這個時代的騎兵們的所長。
回想起自己圍攻戎兵太過急促,才把戎兵必得無處可走,隻好以命相抵;又突然想兵法上所說的三圍一闕,李牧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太過魯莽行事。他再看當前戰況,隻見趙軍在正麵不過是的苦苦支持,眼看就要頂不住了,再看其它方向之上,由於正麵的兄弟們即使是從騎兵變成了步兵,也在混戰之中死死拖住戎兵,別的趙軍已經漸漸圍了上來。
“不行,不能再讓大家白白將血流在與這隻賴皮狗的戰鬥之中,大家的性命可比這剩下數百名打殘了的戎人精貴――我們的命,要留到龐援老將軍到來之時!”李牧又想了想,便下令混戰中的兵士給如瘋狗一般見人就咬的戎兵們讓出路來,又讓已經趕到的眾兵想法設法,使已經在混戰中的袍澤與戎兵分離。
趙國騎兵這一新東動,看似何了戎兵心意,眼見趙騎與自己的漸漸分開,這些戎兵就以為昌趙示弱,可也不敢戀戰,便直直拖著破刀爛甲,逃起命來。
戎兵們顧頭不顧尾的向前狂奔著,也不回頭看看尾隨在身後的趙國騎兵為何沒有馬上衝上來,隻管或是騎著跛腳的馬兒,或是捂著身上的創口,飛快的移動著自己的雙腿。
“戎兵,戎兵來了!快放箭!”白天一戰,就沒有出上半點力氣,埋伏在戎兵必經之路上的車兵和那些被李牧要來立功贖罪的陷隊之士們,現在終於可以發恢揮一下自己的實力了。
“娘的,怎麽就這麽幾個殘兵敗將,還不夠老子們一人一個呢!”報著必死這心,被李牧令來負責阻擊突圍戎兵的車兵與陷隊兵們還以為自己要麵對數倍於己的戎兵,卻沒有想到因為前麵騎兵們打得太過英勇,隻給自己放來了自雜魚小蝦。他們心中的大石放下之餘,也就“開罵”起來,抱怨自己的可以英雄上一把的機會卻變成了掃掃風的閑差事,又不知要到何進才能升官,或是贖了罪過。
戎兵們正在高興突出趙國騎兵的包圍,又殺退了趙騎的死纏爛打,自以為是可以逃出升天了,個個心中都在盤算著將來去投靠別個氏族的親戚去,卻沒有想到樂極必生悲。
當著他們的正麵一陣箭雨突然劃破夜空,從天而襲,瞬間便又射倒近百名戎兵。
此時戎人兵中,各戎將不是戰死,就是被趙騎重創,無法再指揮一兵一卒――再說全無建製的身為殘兵的戎兵們也不是這些無威無望的敗將們,所能調度得了的。
先前還是籠罩在生的希望之中,不過是跑出了數箭之地,又被吞沒在死的陰影之中,經曆了這麽多的生生死死,戎兵們的身心徹底的垮掉了。在他們的主觀臆測之中,總是以為“過萬趙軍”已經把他們團團圍住,而當前放箭發矢的,不過又是數層包圍之一,即使是突破了這一重圍困,前麵還有一重,還有一重。
戎兵們再也沒有體力像先前與趙國騎兵纏鬥那樣,把戰鬥發展到了用牙齒互咬的階段了,他們更沒有勇氣繼續這種戰法了。除了躲在一個具具族人的死屍之後大口喘息,再也沒有一個戎兵說出:拚了、拚了之類的豪言壯語。
他們連作困獸猶鬥的本錢都沒有了。
“降,我們請降!”操著一口古怪秦腔的戎兵試圖用自己的尊嚴為賭注,尋求最後的苟活之路。
***
“降?沒有那麽容易的好事了!”當斥侯把戎兵的呼喊之聲帶給李牧之時,他憤怒地言道:“那些被他們殺死的邊民死前,沒有向他們求過饒嗎?他們是怎麽做的?連孩子,甚至是奶娃兒都不放過!現在好了,他們要降就降?沒有那麽容易!
剛才他們不是挺英雄的把,我可是死傷了過百的弟兄啊!晚上吃飯之時,我還說打完了這一仗,就讓他們歇半天的,隻是白天啊――現在呢,他們全他娘的歇了!”李牧咆哮道。
“對,讓他們站起來,咱們再一個一個的單打獨鬥!將軍,你就讓我領著弟兄們上吧,我非要把這群狗東西給生吞活剝了才解氣!”一名騎都尉更是義憤填膺,好不英武地放出豪言。
“將軍,將軍,讓我們去吧!”立刻,李牧身邊便有人起來響應這個豪氣衝天的主張――趙人那股豪俠之情,瞬間在兵士從中暴發而出。
“好了,我們是武人兵卒,不是那些俠士!殺個半死不活的狗,也需要用鐵劍嗎?來人啊,傳令給車兵、陷隊兵們:用箭射殺戎兵,不要在他們身上浪費太多力氣了!”李牧雖恨不得再親手宰兩個戎兵,回著一樣,不如把這功勞給了前兩天與個一起探河摸路的陷隊兵們,好讓他們早日脫離軍中最險之地。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此次夜戰的戰果也大略統計了出來:擁有五千來口人的戎人營地,所剩之人,也不過十之有一。再看戎人在楊柳城個所虐殺趙國邊民,大約也有四、五百人――“殺一趙人,便屠十戎人”,“屠營俾將軍李”之類的說法,很快便在雲中郡中,在郡中義渠戎人分部這間傳遞開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明明自己的妻子父母就在為趙人所殺,而且還就在自己的皮眼子底下,可是戎兵們的腦中卻想到了逃亡,就與戎人的習俗與部落製度有關。
義渠戎人也與另家匈奴部落一樣,是父係製占主導的部落,部中男丁才是一個氏族或是氏族聯盟的主體,而所屬的家庭、家中妻女、子弟,皆是作為一家之長的成年男子的附屬品。
在關鍵的時刻,比如當下趙國參兵如暗夜就的魔影,突然而至,更似神兵天降一般發起強襲之時,對那些立在土山之上焦急觀望的戎人兵士來說,忍痛來個壯士斷腕,當個拋妻棄子,背離父母的“負心漢”、“不孝子”也是他們的選擇之一。
因為對匈奴之類的草原民族來說,什麽女人家財,皆可以靠著自己的一身蠻力,一把角弓,一柄屠刀,從別人,特別是相對懦弱的農耕民族手中一一強奪而來――先保全了自己,求得生存,也好過一家子人全死在一起,這便是遊牧之人與耕作之人思想上最大的區別之一。在多為農夫,性情老實本分的趙人眼中看來的殘忍之事,在生性豪放的牧民戎人的眼中卻是天經地義――兩者之間除於利益之爭,連思維方式上都有著激烈的較量。
當然,如果此時,戎兵們把心一橫,舍得與今的所有,立刻逃走,也可算是順應了他們遊牧民族的天性,可是看著這熊熊烈焰,戎兵們卻沒有什麽動作!
這數百年來,義渠戎人皆與本來也過著遊牧生活的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後來窮則思變的秦人放下了羊鞭,操起了鋤頭,在秦川之濱,渭水兩岸開始了農業活動,並有了極大的發展,終於從一個商王朝遺留下來的部落發展成了獨霸一方的諸候大國――義渠戎人的曆代戎王們心動了,後知後覺的他們也開始漸漸改變自己的生產生活方式,漫漫地,甚至有些不情願得開始了他們的農業生產。於是在不經意之間,又給原本豪烈的戎地胡風之中,融入了中原式的戀家之性,守財之心。
正是因為胸中多了這一份心性,深深的牽絆住了戎人兵士們的心,讓他們麵對滅頂之災,卻拖泥帶水,猶豫不決。
如果此時,有哪位說得起話的戎將躍身而起,站在高處振臂一呼,將來長鞭一指,或是引兵回援,或是帥眾出逃,都是這大約千名戎兵的好處出路――如是回援,營中亂局,或許會因為他們這一支生力軍的出現,而得到改觀,進而抑製住李牧騎兵的突擊強襲;如是逃亡,子可為他們這一支氏族聯盟保留下更多骨血……
可是偏偏戎兵之中有威望的人物,連著族中長老等當權之人,全都身陷於火海殺場,不得脫身,山上幾個戎將隻有領名之權,無發令之勢,隻能在原地跺腳,或是麵麵相覷,幹著急。
當然,這些臨時帶頭的戎將們也並非是無能之輩,貪生怕死之徒,隻是他們想要調遣屬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實義渠戎人在與秦人的交往爭戰之中,已經建立起了與中原軍隊類似的指揮體係,較之於他們的匈奴同宗,還要更為先時進完善一些。隻是戎人在大半年前遭到秦軍攻擊,被趕出祖居之地時,那套效仿中原先進軍製的體係,隨著他們的戎王一起,被秦軍摧毀。
好在戎人部落還保有遊牧民族組織靈活的本性,再新的軍事體係被摧毀之後,又暫時的恢複了草原人的千夫長、百夫長這類的職稱,臨時的挑起了“救亡圖存”的重任。
可是當李牧眼下攻擊的這支戎人分部到了雲中之後,想賴在楊柳城一帶不走,他們為了定居方便,又把臨時的軍製改會了秦國式的軍製――結果,當他們的營地被襲擊之時,首腦被李牧騎軍扼住,不得發號司令,而下麵的戎將不是不知當任何是好,就是想的所作為,卻又是將找不到自己的兵,兵找不到自己的將,隻好裹足不前。
義渠戎人們自以為學到家了的中原先進技術、製度卻在一時之間都失去了靈光――這不是因為別的,不過是由於他們自作聰明,沒有做到量體裁衣――原本是個胖子的義渠戎人被秦人一頓胖揍,打得一病不起;現在病好了,人也瘦了,卻又穿著一身肥大的衣服找趙人打架,自然是被寬衣絆住了手腳,又被趙人拽住了衣袖,按在地上朝死裏去打……
這邊山上戎兵看得心驚,那邊河邊趙人卻是殺得正歡。
“將軍,前方那頂門前有兩堆營火的帳篷就是這支戎人首領的大帳了!”細作在一片混亂的砍殺聲意與衝天火光中,仔細辨識道。
“好,你們幾個,跟我來!”李牧此時已經不管自己是不是這支趙國騎軍的首腦了,他的中隻想著要殺了酋首,用其首級為死難的邊民祭奠安魂。
“是!”數騎趙兵聽得號令,便隨著一馬當先的李牧直衝向大帳。
衝到帳前,李牧也不管帳內是不是有眾多戎兵護衛在酋首左右,便直直縱馬,奪帳門而入。
李牧一入帳中,就見一肥胖戎人正穿戴甲衣,一付頑抗到底的樣子――想來此人便是痛戎人酋首了。
當李牧與那酋首四目相匯之時,正是一個騎在馬上居高臨下,怒視對方,一個麵如土色,目中無光。
“大人饒我……”還不等戎酋說完一話,李牧便驅馬向前,一劍揮過,隻是刹那之間,就結束了這一才將對將的較量。戎酋還來不急做出任何反應,就被李牧斬下了頭顱,正如他的部落還不知發生了何事,就被李牧騎軍了解了一般。
結果了戎酋,並不意味著戰鬥就此結束,戎人營中紛亂不堪,還需要趙軍彈壓。
李牧雖然不知為何營中戎兵稀少,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就讓他斬得酋首,卻也知道這正是為死難的邊民報仇雪恨的好時機,皆容他就這麽錯過了。
被四下的熊熊烈焰映得滿臉紅光的李牧,此時邊目中也泛起了血色,興奮之中也不忘了留下兩分冷靜。他騎在馬上,雖無馬蹬支撐雙足,卻也是技高人膽大,雙腿一緊韁繩一拉,使座騎雙蹄騰空,作出威風的躍馬之態,大聲提醒自己的袍澤兄弟道:“戎人胡族皆是全民為兵,凡是見到成年男子,壯實女子隻管殺來,無需放過!”
李牧這話說得相當模糊,成年男子是多大?按中原的算法到了傅籍從軍的年紀,就可算是成年了,其實和給真要算來也就是十四、五歲的少年。壯實女子又是多壯,在趙軍之中當年也有十多歲的少年兵時,在他們眼中,比起自壯實的女子多了去了――其實李牧這話也就是說來聽聽,對趙兵殺戮戎人毫無約束作用――經曆了上回在雁門的屠村之案,李牧也是吃一塹長一智,知道怎麽搪塞上鋒問話,免得因為自己的快意恩仇而受到追究。
其實李牧在出此言之前,趙國眾騎心中早就暗下決心,隻要一見活口,皆一個不留,全部格殺――你凶殘暴虐,我就要比你更凶更恨,這便是獵人對付豺狼野獸的法則。
“將軍,這是不是殺得太過……”那細作在戎人部落中也生活了數年時間,多少對一些戎人的下層民眾有一點感情,他見趙騎一陣不分老少男女的亂砍胡刺,也不是怎麽的,心中一軟,對李牧建議道。
殺到此處,李牧見死於自己弟兄之手的戎人多是手無寸兵的一般戎人眾部,卻見不到多少戎兵,更不見戎兵主力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心中多少也有些疑慮,擔心大部戎兵此時是不是在那員戎將的指揮之下,正借著夜色的掩護,準備反衝擊,於是已隻好極不情願的就此罷手。
李牧再下令分出兩旅騎兵,衝向戎兵可能反擊的方向――那處水口袋的唯一出路,小土山方向;然後留下一旅人馬在戎人營中繼續搜索殘敵,同時改下令道:凡男子高地過車輪者即落斬之!
趙軍大隊改變攻擊方向,衝向小土山之處,可是營中戎人的苦難還在繼續――他們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兄長濫殺趙國邊民的報應,這麽快就應驗在自己的身上。
雖著大隊趙國騎兵呼嘯而過,營地中的義渠戎人部眾也從最處的驚恐無狀與手足無措之中,恢複了過來,他們雖然沒有人領導,卻在生物求生的本能驅使之下,東躲西藏,更多的是在毫無意識之中,如受驚的野獸一般聚集在一起,要想衝出去營地,逃出升天。
可是他們卻那兒也逃不出去,唯一一麵可通向外界的陸路上,有趙國大部騎兵正在推進,從那兒,已是不可能出去;如果豁出命來,可能洇渡而過的那條河流,又理趙軍攻來的方向,戎人們更不知道那個放向上會不會有更多趙軍的利劍正等待著他們。
在另外兩個方向上,一處是溺斃過不少牲口的沼澤,一處是冰冷刺骨,深過人頭頂的湖水――也是不要想過去。
戎人們現在知道後悔了,可是他們在心咒罵已經死於亂營之中的部族頭領,怎麽選了這樣的死地安營,卻又忘記了自記當初是如何讚美頭領英明果決,讚美這營地是易守難攻的好地方,是天父騰格裏賜予他的的寶貴財富。
來不及把心中所想的罵言說出口來,眾戎人便在推推搡搡間,被趙國騎兵驅趕而行。
不過是一晝一夜之間,狼與羊的位置便相互顛倒了過來。
不知是被李牧留一來繼續相交肅清營中戎兵的趙國騎兵們有意為之,還是他們本跟本就是得到了李牧的暗許或是授意,眾兵的戎人的殺戮暫時停止了下來。
趙國騎兵們雖然還是不停地舞動著手中的火燭,在黑夜中拖曳出道道駭人的流光,又間所執的帶血的長劍,直直而立,使它借著火光,放射出逼人的殺意,但他們卻沒有一個再衝向漸漸匯聚起來的戎人,砍殺他們,而是在距離戎人大約十步的地方駐馬而立,口中大聲吆喝、咒罵著,臉上故作猙獰之貌。
“都尉,李將軍不是說要我們分出其中高過車輪的男子,然後將他們一一斬殺嗎?”一名伯長問他的騎都尉道。
“你以為現在還分得出來嗎?”騎都一臉壞笑,讓那因為先前一陣廝殺而全身發燙伯長頓感背後一陣寒風掃過,陰亮涼得很。
“就憑著他們白天趕的那一事情,這些家夥,還有他們的族人,就是再被我們砍刺上百劍,都不足惜,都不可消我等心頭之恨!”前戰聽起李牧說起戎人虐殺邊民,是怕邊民知道他們的營地所在,騎都尉一聽,又一樣那積屍水塘,心中那個恨啊。
如今,身為一介赳赳武夫,心中自是想有仇報仇,有怨報怨――這一下子就有了這麽好的機會來解仇去恨,騎都尉當然也要做點手腳。
“那些戎人不是嗜殺成性嗎?好,如今咱們把這狼窩給端了,怎麽著也要把窩中的母狼與狼崽子給收拾了吧!”騎都尉一麵想著白天所見邊民的慘像,一麵目露凶光,咬著唇齒惡語說道。
“都尉,您是知道咱們李將軍上回可就因為那事兒,才差一點腦袋搬家……”同是雁門郡出來的袍澤兄弟,伯長自然知道李牧的那檔子“醜事兒”,不由的害怕自己的上司也惹出禍事兒來。
“怕什麽,咱們李將軍那叫年青氣盛,才犯下事兒來――咱們現在,哼哼,那可就是老謀深算了!”騎都尉將馬鞭一指,示意眾騎兵繼續驅趕戎人部眾。
伯長看了看那些如綿羊一般驚恐不安的戎人男女,又看了看自家長官也暗然一笑:“戎人不是陰險狡詐嗎,咱自有比他們更為毒辣的招治他們們!”
說著此伯長也駕馬上前驅逐戎人。
很快從多戎人被在趙國騎兵的驅趕之下,被趕到了冰水湖泊與沼澤之間的地方;趙軍以其人之道還於其人之身的複仇也就開始了。
“不能,這群人中混有戎兵,弟兄們上啊,不能讓他們遊水跑了!”騎都尉在馬上大嚇一聲,下令眾騎兵叫喊著揮劍而前。
“不能讓戎人遊水跑了!”趙國騎兵口中所喊,也入了戎人之耳。
那些長年於秦人雜居的戎人自然聽得懂趙人是怕他們遊水而逃,又看趙兵個個橫眉怒目,才以為趙兵要像白天他們屠殺趙民一樣,來殺他們,又在趙人那“遊水”的暗示之下,行動了起來。
戎人們一邊哭喊著,哀號著,一邊往水中退去;當然,因為天色暗淡,還是有不少戎人下錯了腳,一腳踩到了沼澤陷泥之中,拔不出腿孤兒,漫漫沉了下去。
果然不出那騎都尉所料,戎人皆十之有**不會遊泳。
那些跳到冰冷的湖中的戎人,也好不到那裏去,隻是他們死得比那些落入沼澤陷泥的同族要痛快一點,幾口湖水嗆下肚了,便像石頭一樣,沉入湖中,同要是溺死,至少不是在極大的恐懼之中,看著自己的身體緩緩地沉下去,慢慢迎來死亡。
看著多半戎人落入水中不停撲騰,有的甚至本能的用狗刨的姿勢,掙紮著快要到了湖的對岸,趙國騎們可不答應了,紛紛取出箭壺中的利矢,想要射殺。
“不許射!李將軍隻要我們斬殺高過車輪的男子!你們想違犯軍紀,吃板子、掉腦袋啊!”到了這時,騎都尉倒是仁慈起來了。他可是他口中那個年青氣盛的李將軍,作為一個邊軍中的老兵油子,他可知道怎麽應付上司的責難:戎人性情剛烈,多不肯降於我軍,大半都投水自盡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咱可沒有用過砍過一劍,發過一矢啊――至於那此逃了的,就讓他們向這雲中群中的義渠戎人傳播咱趙軍的威武勇猛吧!”騎都尉把號子一起,千騎趙兵皆響應起來:“我軍威武!我軍勇猛!”
而那些既無膽量遊水求生,更無膽子反抗的少數戎人,便悉數成了趙軍的俘虜。
就在那位“陰險”的騎都尉用自已有方式,為死去的趙邊民複仇之時,這次夜間強襲之役中,真正的戰鬥,也在幾名戎兵自發的,毫無組織的射向趙國騎兵的幾羽箭矢之後,開始了。
本來就估計到戎兵在小土山一帶會布置下“重兵”,所以戎兵們那零亂的幾箭根本沒有對氣勢如鴻,又是早的惡防備的趙國騎兵起到什麽做用,反而是更加激起了趙騎的憤怒!
“我說戎兵主力跑那裏去了,原來全像耗子似的躲在這兒!”李牧先前還擔心放走了戎兵主力,又用讓他們這些失去了部落為依托的戎兵禍害更多的邊民――畢竟,被趕出狼群,落了單的孤狼才是最能咬人的――可是現在好了,借著皎潔的月光,李牧看到那隻有一兩丈高,地方不過數畝見方“山”上,居然有簡易的望樓兩、三座,隱約可見望樓之下,有千人下樣的戎兵,或是騎馬,或是步戰,皆做出要與趙軍接戰的樣子。
“不怕你不戰,就怕你跑了!”李牧心中大喜,立刻下令自己手中的兩旅騎兵,共兩千餘騎迅速分成兩隊,由一騎都尉領上一隊,自己親帥一隊,繞到土山兩側,準備先把山上戎兵圍了,然後是攻是困,再看當時情勢,好做打算。
雖然在此之前,李牧已經派出自己手中僅有的一點突擊力量――那五十乘戰車先秘密繞到戎人為自己設下的“水口袋”的袋口之前,組成車陣,埋伏起來,以應付戎騎可能的潰逃。可是他也知道要考著五十乘戰車,和車上的機關重弩,顯然是擋不住千騎戎兵為了求生,而發起的衝擊――不過現在好了,戎兵因為指揮失調,不知進腿,又給了李牧一次將他主導的強襲戎人之戰變得更加完美的機會。
正當李牧心中高興,以為誌在必得之時,卻又有現這小土山可又眼測與想想之中的要大得多,自己這一千騎兵與分得行動的另一千騎兵合圍之後,居然隻能勉強結成一道薄薄的包圍圈――隻要戎兵決意突圍,便可輕鬆突破趙軍的合圍之勢。
“要是我不貪求多殺營中戎兵,而是集中軍力……我太貪求完勝了!”眼前的戰況又給這位年青的俾將軍好好的上了一課。
“山”下趙軍的窘破之勢隻自盡收“山”上戎兵眼中,可是群狼無首的戎兵是突圍,還是防守,又成了幾個相互不服,又無隸屬關係的戎將爭論一番分出個高下的好題目。
“看看,趙軍把我們給圍了!”一名麵像白淨的戎將指著山下就叫道,那尖尖的嗓子,就像公雞打鳴。
“不好了,還是快逃吧”又是一個小眼兒的戎將吐著唾沫星子,建議道。
“不可以啊,我們的部眾怎麽辦?趙人也不知是從哪冒出來的!完了,我的孩子啊”大胡子戎將看著正在燃燒的營地,額上青筋暴露,粗著脖子道。
“誰說完了,我們不是還在呢――隻我們還在,那就成了!”“公雞”反駁一句道。
“那還是快逃吧!”“小眼兒”再次重複道。
“可是……”“大胡子”紅著眼,戀戀不舍得看著火光四的地方。
“我們現在要是跑出去了,要麽獨個兒發展,要麽投靠別的氏族,那還有機會的,總不能就這麽和大家一起死在這鬼地方了吧”“公雞”這麽深謀遠慮的一說,眾戎將就這麽點起了頭。
可是剛才達成了共識,幾人又在為怎麽突圍,是分閃突圍,還是一起出擊,要不要留下一支人馬死托住趙軍,又由誰留下來而斤斤計較了起來。
更有人出圍困他們的趙軍不過兩千來騎,可白天看到的過萬趙軍呢――會不會在這道包圍圈之外,還有別的趙軍正等著了他們撞上劍鋒刀口。
此話一出,又引得眾戎將一片沉默不語,個個心中一陣淒寒。
正當戎將們喋喋不休之時,李牧卻已經開始行動――他要彌補先前犯下的錯。
“立刻攻山!”李牧見所謂的山,不過是處立於平地土包,也就放下心來,一麵組織眾騎緩緩收緊包圍圈,使戎兵不易突出口子來,一麵尋找發起最後一擊的時機。
這邊趙軍開始行動了,而戎人終於在死亡的威脅之下,接合在了一起,決定用最不動腦了的法子,借著“山”勢從“山”上一湧而下,朝著“水口袋”的出口處,以狼奔豕突之勢,做拚死的最後一搏。
戎兵想到要從正麵突圍之時,個個主觀的以為從正麵突出是他們唯一的求生出路,同時會遭受到他們臆想中的“過萬趙軍”的圍追堵,皆以為此戰多半是九死一生,更有膽小之人,居然開始抹起淚來。
“衝了,衝了!”有的戎兵還在上馬,有的戎兵卻已經衝了出去,就在一片毫無組織的吼叫與衝鋒這中,戎兵的狼奔豕突開始了。
李牧雖然判斷出戎兵隻能從正麵衝出來,可是還是對拚了性命要衝出包圍的戎兵的求生之欲估計不足,趙國騎兵們先是用弓箭放倒了近百戎兵,便在毫無思想準備之下,與戎兵混戰成一團。
這人時候戎兵在局部的數量與求生本能所激發的“士氣”的作用之下,一時間竟然得了手。戎兵們你一斬我一砍地攻擊著守在正麵的趙國騎兵,還有些沒有戰馬的戎兵居然為了搶奪趙騎的戰馬,而想方設法把趙兵拉下馬來。
戰鬥很快就弓箭對射發展成刀劍互砍,再從刀劍互砍變成徒手相搏,最後是你揪住了我的頭發,我咬到你的大腿――戰場之止,一方是為了複仇,一方是為了生存,兩方皆是以命想拚,以血肉之軀體扭打交結在一起,不能分開彼此。
李牧騎軍將士雖然多是趙國邊軍中的精銳之士,個個在使得一手強弓的同時,也能用得長劍近戰,可是他們畢竟是騎射之兵,而剛才嶄露頭角的真正意義上的騎兵。現在戎兵們玩命似的攻擊,便那些已經陷入混戰的趙國騎兵脫不得身,而在一邊想要助戰的兵士又無發放箭殺敵――天色暗淡,兩軍兵士混雜在一起,那果那樣做了,隻怕是傷到的自己人比敵人還多;而要他們一起衝入混戰,又實在勉強。
“我怎麽把這事兒了……”李牧本說自己親帶著數百人馬加入混戰,可是眼看著當下戰場就要化做血肉的磨碾,李牧猶豫了一下,他不想把自己的袍澤兄弟投入一聲毫無意義的消耗戰中――畢竟,那不是這個時代的騎兵們的所長。
回想起自己圍攻戎兵太過急促,才把戎兵必得無處可走,隻好以命相抵;又突然想兵法上所說的三圍一闕,李牧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太過魯莽行事。他再看當前戰況,隻見趙軍在正麵不過是的苦苦支持,眼看就要頂不住了,再看其它方向之上,由於正麵的兄弟們即使是從騎兵變成了步兵,也在混戰之中死死拖住戎兵,別的趙軍已經漸漸圍了上來。
“不行,不能再讓大家白白將血流在與這隻賴皮狗的戰鬥之中,大家的性命可比這剩下數百名打殘了的戎人精貴――我們的命,要留到龐援老將軍到來之時!”李牧又想了想,便下令混戰中的兵士給如瘋狗一般見人就咬的戎兵們讓出路來,又讓已經趕到的眾兵想法設法,使已經在混戰中的袍澤與戎兵分離。
趙國騎兵這一新東動,看似何了戎兵心意,眼見趙騎與自己的漸漸分開,這些戎兵就以為昌趙示弱,可也不敢戀戰,便直直拖著破刀爛甲,逃起命來。
戎兵們顧頭不顧尾的向前狂奔著,也不回頭看看尾隨在身後的趙國騎兵為何沒有馬上衝上來,隻管或是騎著跛腳的馬兒,或是捂著身上的創口,飛快的移動著自己的雙腿。
“戎兵,戎兵來了!快放箭!”白天一戰,就沒有出上半點力氣,埋伏在戎兵必經之路上的車兵和那些被李牧要來立功贖罪的陷隊之士們,現在終於可以發恢揮一下自己的實力了。
“娘的,怎麽就這麽幾個殘兵敗將,還不夠老子們一人一個呢!”報著必死這心,被李牧令來負責阻擊突圍戎兵的車兵與陷隊兵們還以為自己要麵對數倍於己的戎兵,卻沒有想到因為前麵騎兵們打得太過英勇,隻給自己放來了自雜魚小蝦。他們心中的大石放下之餘,也就“開罵”起來,抱怨自己的可以英雄上一把的機會卻變成了掃掃風的閑差事,又不知要到何進才能升官,或是贖了罪過。
戎兵們正在高興突出趙國騎兵的包圍,又殺退了趙騎的死纏爛打,自以為是可以逃出升天了,個個心中都在盤算著將來去投靠別個氏族的親戚去,卻沒有想到樂極必生悲。
當著他們的正麵一陣箭雨突然劃破夜空,從天而襲,瞬間便又射倒近百名戎兵。
此時戎人兵中,各戎將不是戰死,就是被趙騎重創,無法再指揮一兵一卒――再說全無建製的身為殘兵的戎兵們也不是這些無威無望的敗將們,所能調度得了的。
先前還是籠罩在生的希望之中,不過是跑出了數箭之地,又被吞沒在死的陰影之中,經曆了這麽多的生生死死,戎兵們的身心徹底的垮掉了。在他們的主觀臆測之中,總是以為“過萬趙軍”已經把他們團團圍住,而當前放箭發矢的,不過又是數層包圍之一,即使是突破了這一重圍困,前麵還有一重,還有一重。
戎兵們再也沒有體力像先前與趙國騎兵纏鬥那樣,把戰鬥發展到了用牙齒互咬的階段了,他們更沒有勇氣繼續這種戰法了。除了躲在一個具具族人的死屍之後大口喘息,再也沒有一個戎兵說出:拚了、拚了之類的豪言壯語。
他們連作困獸猶鬥的本錢都沒有了。
“降,我們請降!”操著一口古怪秦腔的戎兵試圖用自己的尊嚴為賭注,尋求最後的苟活之路。
***
“降?沒有那麽容易的好事了!”當斥侯把戎兵的呼喊之聲帶給李牧之時,他憤怒地言道:“那些被他們殺死的邊民死前,沒有向他們求過饒嗎?他們是怎麽做的?連孩子,甚至是奶娃兒都不放過!現在好了,他們要降就降?沒有那麽容易!
剛才他們不是挺英雄的把,我可是死傷了過百的弟兄啊!晚上吃飯之時,我還說打完了這一仗,就讓他們歇半天的,隻是白天啊――現在呢,他們全他娘的歇了!”李牧咆哮道。
“對,讓他們站起來,咱們再一個一個的單打獨鬥!將軍,你就讓我領著弟兄們上吧,我非要把這群狗東西給生吞活剝了才解氣!”一名騎都尉更是義憤填膺,好不英武地放出豪言。
“將軍,將軍,讓我們去吧!”立刻,李牧身邊便有人起來響應這個豪氣衝天的主張――趙人那股豪俠之情,瞬間在兵士從中暴發而出。
“好了,我們是武人兵卒,不是那些俠士!殺個半死不活的狗,也需要用鐵劍嗎?來人啊,傳令給車兵、陷隊兵們:用箭射殺戎兵,不要在他們身上浪費太多力氣了!”李牧雖恨不得再親手宰兩個戎兵,回著一樣,不如把這功勞給了前兩天與個一起探河摸路的陷隊兵們,好讓他們早日脫離軍中最險之地。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此次夜戰的戰果也大略統計了出來:擁有五千來口人的戎人營地,所剩之人,也不過十之有一。再看戎人在楊柳城個所虐殺趙國邊民,大約也有四、五百人――“殺一趙人,便屠十戎人”,“屠營俾將軍李”之類的說法,很快便在雲中郡中,在郡中義渠戎人分部這間傳遞開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