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官(上古掌管山川原野和湖澤的官員)大人回來了!大家快來迎一迎啊!”百姓們呼喊著,要去迎接下一任帝(管理天下大事的主管人),獄神皋陶的兒子,伯益。


    “怎麽?虞官大人怎麽是躺著的?”看到他們愛戴的伯益躺在牛車上,緩緩而來,百姓們議論起來了。


    牛車近了,伯益躺在麵一動不動,要不是看到蓋在他身上的麻布還在高低起伏,大家還以為伯益死了......


    “怎麽了?虞官大人怎麽了!”眾人急切地問道:“不是說和夏啟一下打獵去了嗎?去的時候還是好好的,怎麽一會來就這樣了。?”


    “眾鄉親......我是生病......病了......”伯益還是閉著眼,嘴唇微微顫動著,十分吃力地說。


    “這樣啊!虞官大人為天下操勞,就變樣病倒了!”


    “天啊!不要像他父親大業(皋陶)那樣,還沒來得急當上‘帝’,就那樣去了......”


    “你這是說什麽話啊,我看人家大費(伯益)就不是一個短命的人。”


    “對!虞官大費的身子骨可好了!去年,還親自教我們打井呢!”(所以伯益死後被奉為“井神”


    眾人議論著,祝福著他們未來的“帝”早日康複,目送著伯益的牛車遠去.......


    “娘!你看,地上!是血!”一個孩童對他的母親說。


    “這,真的是血!是從虞官的車上落下的......”小孩的母親看著地上的烏血,又看著車轍印,大聲說道。


    ***************


    伯益躺在塌上,他的四周是他的族人;現在他已是彌留之季。


    妻子姚、兒子大廉和若木就在他的身邊。


    “爹!是誰害的你!我去為你報仇!”大廉哭喊道。


    “還能是誰?夏啟唄!”有扈部的酋長撰拳說道:“夏啟想讓自己的兒子太康當‘帝’,不遵循前人禪讓的成規,要把帝位傳給太康。啟還想從此以後,便一代代的傳下去,把‘公天下’一變成為‘家天下’。這回叫大費去狩獵,不過是想找個機會害死他罷了。不過他們運氣不好,沒有射死大費。又假惺惺地說,是把大費看成了鹿子......”


    說著,有扈酋長把腳一蹬:“我去找他們報仇去!”


    說罷,便頭也不回地走出了房子。


    “快!快把有扈酋長叫回來。咳咳!”伯益一邊說一邊還咳出了血塊。


    “爹!”


    “快去!若木!你去!”姚含著淚對次子說。


    “可是......”若木看了看父親,猶豫了一下,便去追有扈酋長了。


    “大廉,你是長子,為父有話對你說!你們在場的人都聽著!”不知是為什麽,伯益一下子來了精神。


    他繼續說到:“我要我的族人,我要我們夷人全都向西,西遷,向太陽下落的地方去,尋找太陽!”


    “什麽?中原不要了!這可是我們的祖先和夏人打了成百上千年,這才得來的共天下啊!”有人提出異議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共天下!你也知道是共天下!自我祖少昊(也作少皞)以來,天下帝們、夷夏共享。又過了數百年。現在,你能分出誰是夷人,誰又是夏人?兩族之血,早已是交融在一起。現在要是再打仗,隻能是一損聚損,一亡聚亡。


    天下人都說我是‘天下為公’,我現在要你們向西遷徙,就是為了天下人,不為我們一家一族之榮辱而受累!”


    “你身為我夷人族長,隻知為天下人謀利,我們夷人呢?我們不想聽一個叛徒的話!”說著,又走了幾人。


    “我們夷人也是天下人,為天下人謀利,也是為夷人謀利!咳咳!咳咳!”這回,從伯益口中吐出的是殷紅的鮮血......


    ************


    伯益死了,他死前對他的長子說:“我嬴西遷,千年始皇。”


    伯益死了,死的時候,他的雙眼望著從少昊時代就傳下來的族徽--鳳凰。


    **************


    若木和有扈酋長,還有很多夷人,起兵反夏了!


    他們戰敗了,若木和有扈酋長戰死,很多夷人成了夏人的奴隸。


    還有的,就被趕出了中原。


    被趕出中原的一支夷人部落,在數百年後,他們的首領成湯再次反夏,開啟了殷商的時代......


    大廉帶著伯益的族人向西,向西……


    在向西的途中建立了十四個國家,這就是後來的嬴氏十四姓。


    十四姓中的兩支一直生活在一起,這就是後來的秦和趙。


    再後來,秦和趙為了祖先伯益的誓言,在長平展開了血戰!


    “為了烈祖烈宗!為了千年的誓言,向著太陽升起(落下)的方向,衝啊!”雙方的將士,在同樣的話語激勵下,慷慨赴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末年有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克己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克己馬並收藏東周末年有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