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十號的樣了,會暫停更新兩三天......請大家原諒,稍後一定齊齊補上--請多多收藏本書,多謝了!)


    完成了家中大事的安排,趙括便馬不停蹄地穿梭於邯鄲城中的幾座不大的宅院間,去聯絡屬於馬服君一係的武將們,要他們恪盡職守,實心用事,不要參與朝中的派係鬥爭。


    “宗室與平民官僚之間為了大小事情相互傾軋爭鬥,那是朝中家常便飯――我等早已是輕車熟路――把兩手一背,作壁上觀就是了;可是太後要是和王上起了爭執……”許曆臉色沉沉,一付為難得很的樣子,雙眼直直向著趙括,眼中更是放出可求指教的光。


    “該什麽做,就怎麽做!”趙括幹脆地回道。


    “哦!”許曆雖然在國尉任上做了多年,但到底是個國人出生的武士,人直心實,對朝中暗語還莫衷一是,而對趙括模棱兩可的“該什麽做,就怎麽做”的回應,自然也是半是肯定半是疑問的一聲。


    “對,就像這樣回應太後和王上!”趙括略帶惡意地笑了笑,點頭肯定了許曆方才的回應之詞。


    “原來是要說兩邊打哈哈啊!嗬嗬……”


    許曆看趙括的頭顱輕點,終於開了殼。


    “太後和王上雖然有矛盾,不過是為了一點子家務事,他們到底是母子;那些外臣和宗親要攙和就讓他們攙和去;現在攙和得越多,將來隻會有更多把柄捏在太後、王上手中。


    上次有關冀中的調略之策――我們明明是為我趙國著想,可到最後來卻同時被王上和太後所製。王上說我是在助他將氣病了太後,好讓他奪權,而太後就把這事記在心中,要我將功補過;眾臣們說我把太後氣病了,與小人為伍,不安好心――所以太後才派我,出做了北伐匈奴的主將,一來就是這將功補過,二來便是避眾臣之口舌。”趙括拉住許曆一一交代他此次出征的國內政因,不是有的人說的被太後處罰,更不是所謂的王上放北地邊郡軍政大權給他,讓他在外領兵呼應。


    “原來如此……所以太後當日在廷議是說視大公子為利劍,要拔劍出鞘……其實後話便是:拔劍出鞘,藏劍於身後而不露。換而話之,太後認為我馬服君一派勢力太弱,還做不了平衡朝野力量的三足之鼎中的一足;所以要逼迫我們這些人退出朝中政爭――太後真是用心良苦啊!”許曆以他從先王時代就得到的趙國派係鬥爭經驗,又把威太後對趙括的處置之法,做了他的一番注釋。


    “大約是如此……”趙括看了看許曆以又回他一句:“如果朝局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你可以去聯絡生病大家的藺相,還有左師觸龍――他們兩人雖然分別隸屬於朝中兩派,可是在大事大非上從不糊塗……”


    看著許曆,點頭示意,趙括也無聲地回以僵硬的笑臉。


    雖然趙括心中已經漸漸接受了李斯獻上的策略,可他的內心深處更清楚,李斯的策略隻是為他一家考慮,而不是為趙國著想;他還是不希望趙國因為內耗,而讓別國有可乘之機,特別是在他為數年後的長平之戰作全盤準備的時候。


    十日的準備之期很快就過去,雖然是匆匆忙忙,但在諸將眾臣的協助之下,總算是招齊三萬戰兵作為北伐匈奴之軍,加上臨時征召的後勤役卒雜兵,居然合計約六萬人上下。


    六萬大軍號稱十萬之眾,或是揮淚告別了家鄉父老,或是懷著建功立業的豪情,浩浩蕩蕩,開向北地邊郡。


    趙括此時也一馬當先,行在中軍前列。他頭戴為了讓兵士識別主將方位,而刻意造得極富裝飾性的金色鐵盔,身穿自己督造地堅實的鎧甲,腰間係著祖傳的長劍,懷中揣著長滿青鏽日虎符;雖然是一臉的躊躇之態,卻更是英姿勃發。


    他凝望著將使他成為一代名將,或是埋骨之地的北方,心也隨著馬兒的顛簸而忐忑著:““這是我的輝煌之道,還是不歸之路……”


    雖然在自己二十歲前,也做過衝鋒殺陣的都尉;可那不過是隻需憑借著一腔血,一身蠻力而戰的下位武官;而現在自己卻是數萬兵士的最高長官。千萬將士的性命,無數百姓的期望,一國之君的重托,甚至是趙國的命運,還有天下的變數,通通落到了此次北伐之上,通通落到昨天還在與琬兒纏mian的新郎官,馬服君趙括身上。


    “母親、琬兒還有牧兒,我會平安無事的……”趙括想用對家人的思念驅散緊張的性情。


    “嗬嗬……提前了……按原來的曆史,我原本會在三年之後,急行在條伸向北方的的大道上――那是為了到雁門調北地之軍支援在長平據守的廉老爺子……可是現在卻是我要去北伐匈奴……”本來還在惦記著家中之人的趙括,忽然笑了起來,他笑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也許本來,我在數年後,也像剛才一樣,靠想著家人,來平撫心中的不安――真是的,當年在閼與射殺秦軍時都不像現在這麽慌張……不過也好,那一戰遲早是要來的,就把現在這一役當成曆練吧――我要讓所謂的‘紙上談兵’之說成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想到這裏,趙括眼中的躊躇,變成一種期待,期待用勝利來充實自己的信心。


    “大公子師兄,這馬……我騎不會啊!”正當趙括定心誌堅之時,繚子卻從後麵趕了上來,努力平衡著歪斜的身體,騎馬上前,口中大聲叫道。


    “現在連馬都不會騎的繚子,會被後人視為軍中鬼神,身在秦國朝堂,列在名將王翦等人之前――誰又能想得到呢。事事無絕對……我又有什麽好擔心的呢?”看著繚子在馬背上一付慌張的窘迫樣兒,不光是趙括,連軍中眾人都哄哄大笑起來。


    “笑什麽!我是繚,是第一次騎馬,你大公子是第一次為將;大家都是頭一遭,就算是出了點算話,又怎麽樣!”繚子一麵不服氣地說著,一麵倔強地控製著跨下戰馬。


    “對啊,甲胄在去身,性命由天定,不懼者得生,懼者則死――打仗和帶兵都是這個道理!”趙括聽完不經世事的繚子之言,自歎不如的同時,也不禁感觸道。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於是他策馬而奔,最後駐馬在小土丘上,大聲把心中所想說出,激勵他的部下,同時也是激勵自己道:“甲胄在身命在天,不懼者生,懼者死!兵士們,粟麥收完了,現在是收割匈奴人的頭顱為你們贏得更多武功的時候了!”


    “甲胄在身命在天,不懼者生,懼者死!”眾兵如當年在閼與喊出“狹路相逢,勇者勝”一般,大聲重複道,那聲響直衝霄漢,如雷鳴一般,數十裏皆能聽到。


    甲胄在身命在天,不懼者生,懼者死――順著風聲,還人眾百姓之口,很快便傳到了北地邊郡,傳到了匈奴人耳中。


    匈奴之人,還未見趙國北伐之軍,卻聽聞了北伐之軍的名言。那些較弱小的部落,居然聞風而動,逃向大漠深處……


    趙括之軍雖還未到邊郡,卻不廢一兵一卒,隻用聲音嚇退了不少胡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末年有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克己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克己馬並收藏東周末年有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