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北京時間早上八點三十分整,“昆侖號”最下層,也是第三層艙室。


    孫建國早早地在這裏等著,楊愛民眾人也準時到了這裏,站在孫建國旁邊的還有一個中年男人,眾人都沒有見過。


    這個中年男人走到了大家麵前,敬了個軍禮,字正腔圓地說:“大家好,我是周克,‘天鯨’的操作員,和張衛張艦長服役的時候在同一艘潛艇工作,我是張艦長的輪機長。”


    說完後就站在了眾人旁邊,剛毅的臉龐麵無表情。


    “同誌們,今天呢,讓大家來這裏是為了讓大家熟悉一下這裏的結構,我們以後主要工作都將在最下層進行,等會讓孫船長帶大家熟悉一下這裏。現在讓大家看一看我們這次任務的潛航器‘天鯨’。”楊愛民對大家說,轉身看了下孫建國,點了點頭。


    孫建國轉身走到艙室旁邊,按下了艙壁上的一個按鈕,隨著孫建國的動作,眾人麵前的幕布緩緩地升了起來。


    一艘仿佛來自未來的龐然大物映入眾人眼簾,看起來像個完美的工業藝術品。楊愛民看著它,眼裏閃著光,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驕傲,充滿自豪。


    它就靜靜地匍匐在那裏,支架將它撐離了地麵大約有半米高,銀灰色的反光塗層在燈光下是如此耀眼。


    整個看起來像隻沒了大鼇和腿的螃蟹,四條機械臂放置在表麵的四個凹槽裏,從側麵頂端分別向上向下20度放置,長度延至尾部,像兩條大大的傷疤刻在了上麵。


    橫向中線整個附滿了燈帶,藏在厚厚的玻璃下麵。兩側光帶上方有四個類似飛機發動機尾部的洞口,裏麵裝著螺旋槳,更像是飛機的渦扇發動機。


    正麵中線兩側兩個圓形觀察窗像是螃蟹的兩個眼睛,艙內燈光沒有開啟,看不清裏麵構造,隻有玻璃反射著周圍的一切。


    觀察窗靠下中間位置有兩個洞,裏麵放著兩個球形物體,看起來像是聲呐,螃蟹被堵住了鼻孔。球狀物下方還有六個方形玻璃窗口,最上麵兩個正對前方,裏麵裝著兩個攝像機。


    中間兩個則向內傾斜了 15度角,兩個大功率冷光探照燈安置在內。最下麵兩個安裝著不知名設備,和上層中間兩個剛好相反,向外傾斜了15度角。


    下麵還有個類似艙門的開口,奇怪的是這扇艙門上還有兩個手指大小的洞,裏麵像是還放著什麽東西。


    兩排八個圓環掛鉤鑲在更下麵一點的位置。


    底部平坦光滑,像是螃蟹的肚子,微微鼓起。


    從中部開始向尾部開始收緊,弧度卻並不大,尾部一個大大的螺旋槳安放在那裏!整個造型像是被稍稍壓扁的紡錘體,被截掉了尾巴。


    張衛在這時候走了出來,下麵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我全程參與了‘天鯨’的設計和建造過程,又有過在潛艇上服役經驗,所以我擔任了這次任務的總技術顧問,並且擔任‘天鯨’的駕駛員。”


    張衛頓了頓,繼續說:“‘天鯨’開始設計於2013年1月,2013年6月的時候設計定型,由中科院和海軍潛艇部隊共同完成。


    它的外殼整體是用高硬度,高剛度,高韌度的新型鈦合金製造而成,空艙總重32.3噸。整個外殼有四層,外表第一層就是鈦合金層,整體用熱衝壓工藝鍛造而成,平均厚度為200mm,最厚處超過400mm。


    第二層是用鈦合金製造的中空球形抗壓層,總數共計345個,在第三層複合材料外殼接觸處設有孔洞閥門,作為附加配重艙灌注海水配重。


    第三層複合材料和第四層複合材料中間的空艙厚度為30cm到60cm。設有水密隔倉,總容積10.3立方米,也可灌注海水配重。


    第四層下麵就是‘天鯨’的核心,控製室和動力艙都處於這裏。


    動力艙使用的是高能核燃料電池,驅動電機帶動螺旋槳,同時也是‘天鯨’的能源中心。


    控製室和動力艙之間還有一個隔倉,隔倉被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裏麵是氧發生器、空氣過濾器和其他設備。下層就是‘天鯨’的控製核心:‘共工’電子計算機主機。”


    可能是有些口渴,張衛拿出了隨身攜帶的軍用水壺,上麵的油漆已經斑駁,露出了不鏽鋼表麵。他喝了口水繼續說:“‘天鯨’共有四隻可全角度旋轉的電信號液壓驅動機械臂,配有兩個大功率探照燈,兩個水下高清快速攝像機,六個聲呐,還有兩個生物電探測儀,一副潛望鏡,一個深海遙控機器,通訊方式為水聲通訊。


    而且根據每次下潛任務內容不同,‘天鯨’可換裝不同的儀器設備。


    同時‘天鯨’擁有全方位機動能力和全方位無死角環景,六個聲呐提供全方位探測,生物電探測儀和聲呐配合計算機會呈現出全景三維模型。


    可搭載人員為四人,座位兩排,前排是駕駛員和操作員後排是你們的位置。


    具體操作的話會有操作手冊下發給各位,下潛時我會作為駕駛員全程參與,另外一位操作員就是周克。下麵大家到控製室裏麵看一下吧!先熟悉一下,後麵還會對大家進行培訓。


    那麽,楊教授和李教授先上,其他人等楊教授和李教授下來再上。”張衛說完看了下楊愛民和李承運。


    “好的,那我就和李教授先上了。大家先等我倆一下!”楊愛民看了李承運和眾人一眼,對張衛說。


    “楊教授,李教授這邊走。走左邊梯子上,艙門在左上方。”張衛走在前麵,身後跟著楊愛民兩人。


    張衛走上了梯子,拉下了艙門上的把手,液壓係統開始工作,將艙門完全向上撐開。三人隨後走了進去。


    控製室裏空間並不大,密密麻麻的按鈕和設備讓這裏顯得有些擁擠,艙門口和座位之間的間隙僅容得下一人彎腰站立。


    張衛第一個進去坐在了左手前排的位置,正前方的操作台上有一個控製手柄和眾多按鍵,還有密密麻麻的儀表盤,中間還有個大大的觸摸屏,頭頂還有一個全息頭盔。楊愛民坐在張衛身後,李承運則坐在楊愛民右手邊。後排座位中間還有個平板電腦大小的觸摸屏。


    “楊教授,李教授,前排座位後麵都有顯示屏,直接連接前麵的高清攝像機,下潛的時候你們可以看到前方的實時畫麵,中間的觸摸屏和前麵操作台的觸摸屏是互通的,計算機的三維模型會直接傳到上麵,到時候有需要你們可以在後排操作。座位上有安全帶,下潛的時候一定要係好。”張衛在座位上轉身對楊愛民和李承運說:“具體的後麵再給大家統一培訓。”


    “好的,沒問題,到時候我下潛還要安裝超聲波地質探測儀,就麻煩你了。”李承運對張衛說。“請您務必找我!那我們就先下去吧!讓其他人也都上來看看。”張衛回答。“好,我們先上去,讓其他人上。”李承運說完就起身往外走去。楊愛民,張衛也跟在後麵,走出了“天鯨”。


    張衛走到周克麵前:“周克,麻煩你帶其他人都上去看看,我和楊教授還有些話要說。”


    “是,艦長,保證完成任務!”周克向張衛敬了個軍禮,張衛也回了個禮。


    周克轉身向其他人走去。


    “楊教授,終於快開始了,我們等這天等得真是夠漫長的!你說國家花了這麽多時間,金錢,人力,物力,會有結果嗎?我們能找到‘靈龍’嗎?”張衛有些疲憊地問楊愛民。


    “把嗎字去掉,我們一定能找到‘靈龍’,一定能。


    不管這個過程多麽複雜艱辛,我就算為之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你要知國家和人民都在等我們回去呢!難我們到時候就兩手空空地回去嗎?這樣做對得起國家嗎?


    建造‘昆侖’和‘天鯨’我們花費了整整五年,投入了上千億資金,尤其是‘天鯨’上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從實驗室裏造出來的,為此還犧牲了好幾位同誌,其中的艱辛你是知道的,我們要是沒結果,對得起這些人嗎?”楊愛民語氣有些憤怒,還有不滿。


    張衛聽出了其中的憤怒和不滿,便不再言語,隻是看著眼前的“天鯨”,愣愣出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城I藍色星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糕糕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糕糕大王並收藏長城I藍色星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