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著路程,也該到了。
宋吟秋沉思片刻,見前路坦蕩,復拉上車簾,隔絕這一方水土的氣息。
京城,皇宮。
禦書房寬厚的書桌上整齊堆疊著各方奏章,張桂抱著浮塵進來,見皇帝緊皺著眉頭,翻過又一道請安的摺子。
他抬手示意徒弟把溫度正好的西湖龍井端給自己,走上前去,彎腰,將茶盞遞到皇帝跟前。
「皇上。」
皇帝從密密麻麻的字跡中抬眼,打量他片刻,方道:「放著吧。」
張桂伴君多年,早知皇帝的脾氣。他一使眼色,讓一旁候著的宮女太監們都下去了。
又過了片刻,皇帝突然道:「那宋吟秋,可到北疆了?」
「還沒呢皇上,」張桂忙不迭地答道,「算著時日,豫王世子一行人已經進入北疆境地了,還有四五天功夫才能到王府。」
「嗯,」皇帝應了一聲,又問道,「那朕先前封的沈……」
張桂提醒道:「沈嶼。」
「沈嶼,」四下無人,隻有一個算不得全人的張桂,皇帝方顯出幾分疲態來,「沈嶼,此人如何?」
沈嶼如何?
張桂愣了片刻,一時拿不準皇帝的心思,恐不遂皇帝的意。
他斟酌道:「沈將軍調任北疆不過三月……萬事仍需與諸位將領共同商榷。陛下聖明,讓此人掌北疆軍務,沈嶼無正式的軍功在身,短時間內難以服眾,但北疆諸將領皆年事已高。陛下此舉定能讓北疆重整……」
皇帝瞥他一眼,倒也沒受他的馬屁,隻道:「大理寺果真什麽也沒有查出?」
張桂立馬反應過來這是在說年前讓大理寺主審的沈嶼與世子宋吟秋深夜共處醉花樓一案。隻是這案子雖鬧得沸沸揚揚,牽扯進唐明書這麽個名不見經傳的京官和醉花樓的花魁,最後不還是什麽也沒能查到嗎?
可在京官中傳了好一陣子才消停。
皇帝今個兒這是怎麽了,怎麽淨問他些討不著好處的問題。他不敢妄議朝政,卻要揣度著皇帝的意思答話,當真是難於登天。
「大理寺少卿親自查了,」張桂恭敬道,「那青樓的花魁玲瓏當日晚與沈嶼共處一室,說是一廂情願想跟著沈大人;世子和唐大人那邊倒是沒什麽牽扯。隻是最後,世子殿下提議著沈大人將那花魁贖了,沈大人果真去贖了她。」
皇帝皺眉,道:「朕記得,沈嶼任驍騎將軍以前是個京城典儀?」
「是,」張桂繼續道,「他當日湊不出銀子。後來找朝中好些大人寫了欠條,方才湊齊這麽些錢。眼下去了北疆,也還沒還呢。」
皇帝沉思半晌,突然道:「他倒聰明。」
張桂沒接話,皇帝便道:「這案子中的哪一個人最後不是清清白白脫身?朕就不信天底下還能有這樣巧的案子。你可知為何出了這檔子事,朕仍要封宋吟秋與那沈嶼一同到北疆?」
張桂謹慎道:「皇上聖明,早有決斷。奴婢愚鈍,哪能知曉這等道理。」
皇帝冷笑著擱了筆,端起茶呷了一口,方道:「不過是一個代行父權的世子和驍騎將軍,朕諒他們也不敢翻出什麽花兒來。」
張桂心知這當然不是真正的原因,但皇帝沒說,他倒也不便問詢。他隻深深埋首,盯著那盞西湖龍井的熱氣從裊裊到漸漸消失,卻最終凝成宮禁中的霧氣,久久不散。
北疆前線。
沈知弈輪值巡防結束,與另一位將軍交接了事宜,方大步流星地向軍帳中走去。身邊的小旗向他匯報戰事異動,他聽著無大礙,隻淡淡「嗯」了好幾聲。
營帳外,他停住腳步,轉身拍了拍小旗的肩膀,再交代幾句,便卸了外層鎧甲,徑直掀簾入帳。
帳中諸位將領齊聚,這若換了其它戰區,顯然是出了頭等大事方會如此。可北疆不同,北疆數年安定無事,將領齊聚倒也成了不少事務商議的常態。
「沈將軍。」主座的中年男人沖他頷首。沈知弈身著鎧甲,抱拳算是還禮。
「既是諸位都到了,那麽我便說了。」副將環視一周,沈知弈已然入座於主位之下。
他端起簡陋木桌上的茶盞,也不管其中含著數粒分明的黃沙,一飲而盡。
北疆缺水,前線能有水源供應,本已實屬不易。
而將領商議事務,倒也一切從簡,沒有他曾待過的前線那般官僚作態。
沈知弈是先前主將木弦驚親自舉薦而皇上特封的驍騎將軍,按理說應為主事人,隻不過經驗尚淺,重大事務仍由當前的副將主事。
現如今主將之位空懸,隻等著沈知弈立功,便可名正言順的接任主將之位。
隻可惜沙場平靜,哪兒有能給他得到立功的機會?
諸將年事已高,皆是無奈而已。
「京中聖旨,豫王已重新獲封北疆王,然而豫王久病於京,不能親自至此,聖上體恤,特準豫王留京養病,派豫王世子代行管轄之權。」他簡介概括了詔書的大意,復道,「詔書落款已是七日前,算著時日,世子應已啟程有一段時日了,不日便要到達北疆。」
豫王世子?
「世子?」話音剛落,便有將領不屑道,「豫王尚且比當今聖上年少,世子能有多大?黃毛小兒,也敢來這戰地?」
「此言差矣,」坐在他隔壁的儒將笑眯眯扯了句斯文話,「年少者當有不同於油滑老成者的氣度。年少而成大事者,古往今來亦有之。再者,世子自幼養於京中,受皇上與諸位同僚好生教導,豈有不通政事的道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宋吟秋沉思片刻,見前路坦蕩,復拉上車簾,隔絕這一方水土的氣息。
京城,皇宮。
禦書房寬厚的書桌上整齊堆疊著各方奏章,張桂抱著浮塵進來,見皇帝緊皺著眉頭,翻過又一道請安的摺子。
他抬手示意徒弟把溫度正好的西湖龍井端給自己,走上前去,彎腰,將茶盞遞到皇帝跟前。
「皇上。」
皇帝從密密麻麻的字跡中抬眼,打量他片刻,方道:「放著吧。」
張桂伴君多年,早知皇帝的脾氣。他一使眼色,讓一旁候著的宮女太監們都下去了。
又過了片刻,皇帝突然道:「那宋吟秋,可到北疆了?」
「還沒呢皇上,」張桂忙不迭地答道,「算著時日,豫王世子一行人已經進入北疆境地了,還有四五天功夫才能到王府。」
「嗯,」皇帝應了一聲,又問道,「那朕先前封的沈……」
張桂提醒道:「沈嶼。」
「沈嶼,」四下無人,隻有一個算不得全人的張桂,皇帝方顯出幾分疲態來,「沈嶼,此人如何?」
沈嶼如何?
張桂愣了片刻,一時拿不準皇帝的心思,恐不遂皇帝的意。
他斟酌道:「沈將軍調任北疆不過三月……萬事仍需與諸位將領共同商榷。陛下聖明,讓此人掌北疆軍務,沈嶼無正式的軍功在身,短時間內難以服眾,但北疆諸將領皆年事已高。陛下此舉定能讓北疆重整……」
皇帝瞥他一眼,倒也沒受他的馬屁,隻道:「大理寺果真什麽也沒有查出?」
張桂立馬反應過來這是在說年前讓大理寺主審的沈嶼與世子宋吟秋深夜共處醉花樓一案。隻是這案子雖鬧得沸沸揚揚,牽扯進唐明書這麽個名不見經傳的京官和醉花樓的花魁,最後不還是什麽也沒能查到嗎?
可在京官中傳了好一陣子才消停。
皇帝今個兒這是怎麽了,怎麽淨問他些討不著好處的問題。他不敢妄議朝政,卻要揣度著皇帝的意思答話,當真是難於登天。
「大理寺少卿親自查了,」張桂恭敬道,「那青樓的花魁玲瓏當日晚與沈嶼共處一室,說是一廂情願想跟著沈大人;世子和唐大人那邊倒是沒什麽牽扯。隻是最後,世子殿下提議著沈大人將那花魁贖了,沈大人果真去贖了她。」
皇帝皺眉,道:「朕記得,沈嶼任驍騎將軍以前是個京城典儀?」
「是,」張桂繼續道,「他當日湊不出銀子。後來找朝中好些大人寫了欠條,方才湊齊這麽些錢。眼下去了北疆,也還沒還呢。」
皇帝沉思半晌,突然道:「他倒聰明。」
張桂沒接話,皇帝便道:「這案子中的哪一個人最後不是清清白白脫身?朕就不信天底下還能有這樣巧的案子。你可知為何出了這檔子事,朕仍要封宋吟秋與那沈嶼一同到北疆?」
張桂謹慎道:「皇上聖明,早有決斷。奴婢愚鈍,哪能知曉這等道理。」
皇帝冷笑著擱了筆,端起茶呷了一口,方道:「不過是一個代行父權的世子和驍騎將軍,朕諒他們也不敢翻出什麽花兒來。」
張桂心知這當然不是真正的原因,但皇帝沒說,他倒也不便問詢。他隻深深埋首,盯著那盞西湖龍井的熱氣從裊裊到漸漸消失,卻最終凝成宮禁中的霧氣,久久不散。
北疆前線。
沈知弈輪值巡防結束,與另一位將軍交接了事宜,方大步流星地向軍帳中走去。身邊的小旗向他匯報戰事異動,他聽著無大礙,隻淡淡「嗯」了好幾聲。
營帳外,他停住腳步,轉身拍了拍小旗的肩膀,再交代幾句,便卸了外層鎧甲,徑直掀簾入帳。
帳中諸位將領齊聚,這若換了其它戰區,顯然是出了頭等大事方會如此。可北疆不同,北疆數年安定無事,將領齊聚倒也成了不少事務商議的常態。
「沈將軍。」主座的中年男人沖他頷首。沈知弈身著鎧甲,抱拳算是還禮。
「既是諸位都到了,那麽我便說了。」副將環視一周,沈知弈已然入座於主位之下。
他端起簡陋木桌上的茶盞,也不管其中含著數粒分明的黃沙,一飲而盡。
北疆缺水,前線能有水源供應,本已實屬不易。
而將領商議事務,倒也一切從簡,沒有他曾待過的前線那般官僚作態。
沈知弈是先前主將木弦驚親自舉薦而皇上特封的驍騎將軍,按理說應為主事人,隻不過經驗尚淺,重大事務仍由當前的副將主事。
現如今主將之位空懸,隻等著沈知弈立功,便可名正言順的接任主將之位。
隻可惜沙場平靜,哪兒有能給他得到立功的機會?
諸將年事已高,皆是無奈而已。
「京中聖旨,豫王已重新獲封北疆王,然而豫王久病於京,不能親自至此,聖上體恤,特準豫王留京養病,派豫王世子代行管轄之權。」他簡介概括了詔書的大意,復道,「詔書落款已是七日前,算著時日,世子應已啟程有一段時日了,不日便要到達北疆。」
豫王世子?
「世子?」話音剛落,便有將領不屑道,「豫王尚且比當今聖上年少,世子能有多大?黃毛小兒,也敢來這戰地?」
「此言差矣,」坐在他隔壁的儒將笑眯眯扯了句斯文話,「年少者當有不同於油滑老成者的氣度。年少而成大事者,古往今來亦有之。再者,世子自幼養於京中,受皇上與諸位同僚好生教導,豈有不通政事的道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