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那可多謝賢弟了,」宋吟宣復嘆了一口氣,「隻是茶雖好,若是總依著他人的賞賜,時令一換,難免失了新意。倒不如自己成為施捨他人的主子——賢弟以為如何?」
宋吟秋垂眸,盯著杯中茶葉起伏,無甚感情地道:「表兄有如此度量,吟秋甚是欽佩。隻可惜吟秋才疏學淺,喝茶便隻知茶葉上好罷了,斷不會生出頗多無端聯想來。」
宋吟宣被嗆得一頓,笑道:「家父與王爺曾並肩戰沙場,情誼甚是篤厚。此番匆忙,還未來得及代家父問安,豫王爺的身子可好些了?」
「承蒙王爺掛念,家父尚好。」
「如此甚好,」宋吟宣做好了鋪墊,接著道,「聽聞豫王爺早年征戰沙場,甚至英勇,隻可惜晚輩生不逢時,無緣再窺王爺馬上風姿。」
他杯中茶水早已飲盡,府中下人得了宋吟秋的令,也沒給他再添。
「豫王爺驍勇,不知賢弟有幾分王爺當年風姿?」
這便擺明了要和她作對。
宋吟秋垂著眼眸,她五歲被接入豫王府,小孩子長得快,男女的界限尚還沒那麽分明,是以在諸多外人麵前得以矇混過關。
但眼下她已有了月事,不僅個頭不及尋常男子,身形與男子有所不同的地方更是逐漸掩蓋不住。要說豫王當年征戰的風姿,她可是半分也無。
「表兄說笑了。現下我朝安定,久無戰事;即便是有,也有朝中諸位將軍善戰,哪裏輪得上我等小輩。吟秋慚愧,比不得父王當年。」
「倒是表兄能通武略,才名滿京城。」
「精通武學,若不遇良主,豈不白費了這一身功夫,」宋吟宣得意地講,「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宮裏那位狀況愈下,隻怕是時日無多。太子無能,不過依仗著何家有了如今的地位,但也不過是傀儡一副。二皇子歿得早,除三皇子外,其餘皇子均年紀尚小,難當大任,若是繼位日後恐難免外戚當政。」
「賢弟,常言道時不我待,需得早做抉擇才是啊。」
原來是三皇子的人。
宋吟秋不動聲色地想,宋吟宣雖頭腦簡單,想必也清楚他雖姓宋,卻終究離皇室嫡係血親差了好幾層,斷不會有他上位的機會,此一番話實則並不無道理。
但誰也不清楚太子的軟弱是否僅為一時的假象,畢竟歷朝以來,上位後便雷霆手段阻止外戚幹政的皇帝仍是少數。太子如今權勢尚小,哪怕有意脫離太後掌控,也是有心無力。
而三皇子現下沒有太子的矜貴身份——說是沒有那層拘束也不為過,各方走動倒是方便許多,不然也不會拉上宋吟宣這麽個京中質子。
「表兄所言甚是,」宋吟秋沉靜端茶,掩飾了眼中神色,「吟秋受教了。流鶯,給世子裝些宮裏的蒙頂甘露來。」
宋吟宣還想再說什麽,但流鶯應了一聲,帶著他的隨從去取茶了。他看了一眼早已飲盡的茶杯,宋吟秋仍端著杯子,倒是流木走近了來。
他笑了笑,頗有深意地道:「想來此事牽涉複雜,賢弟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決斷。那我便也不叨擾了。隻是賢弟還在這京城中的日子,可不多了啊。」
宋吟秋並不搭理,隻道:「晚來天欲雪。時候不早,流木,送世子殿下出去吧。」
數日後。
封邑並非小事,皇上好歹念及叔侄情分,話中有話地同她打過幾圈太極,詢問她封地之事。宋吟秋全憑皇上做主,畢竟眼下的局麵,當局者迷,歷經幾方勢力拉扯,她怕也說不清到底怎麽走才能柳暗花明,既已盡人事,倒不如聽天命。
「世子,」這一日,流鶯給宋吟秋梳妝,流木照例來報,「朝中都傳,皇上有意封您到南疆。」
「南疆?」宋吟秋對著銅鏡看了又看,伸手扶正了簪子,「倒也不錯。」
「殿下,南疆濕熱,離京城又遠,路途崎嶇。聽說那裏還有些未開化的蠻人,他們可是吃人肉、喝人血呢,」流鶯有些擔心地說道,「真到了南疆,人生地不熟的,可怎麽辦才好啊?」
「怕什麽,既來之則安之。再者,不過是流言罷了,」宋吟秋瞥她一眼,「三人成虎,此時也說不定。」
流鶯應了一聲,待宋吟秋進了書房,方低聲喚了流木一句。
「你覺不覺得,世子近來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她顰眉回憶道,「似是上次從大理寺回來後,便有些不大對勁,好像更加……強勢?」
「主子的事我們哪能妄自揣測,當好差便是了。不過,倒也是一樁好事,」流木嘆了口氣,寬慰道,「世子封邑,我們可是都要跟著去的。沒了王府的庇護,世子強硬些,也免受許多無妄之災。」
流鶯憂心忡忡地點點頭,自去安排侍女們將今晨新剪的花枝修了來擺在書房,流木則去巡防不提。
宋吟秋獨在書房,卻無心讀書。她自書架抽了一本書,卻正是《詩經》。
那日錯拿的《詩經》早已被她吩咐流鶯原封不動地送回了豫王書房,李順那邊也未傳來異動,想來豫王久不用書房,並未發覺此事。但那封殘缺的信始終如陰翳一般縈繞在宋吟秋心上,近日更是涉及朝中諸多勢力,擾得她不得安寧。
她心下煩悶,流鶯進門來擺了新剪的梨花並海棠些許。花香清淡,倒緩了幾分心中鬱結。
「流鶯,」她將書交給一旁的小侍女,起身整了整衣袖,「豫王可還在睡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宋吟秋垂眸,盯著杯中茶葉起伏,無甚感情地道:「表兄有如此度量,吟秋甚是欽佩。隻可惜吟秋才疏學淺,喝茶便隻知茶葉上好罷了,斷不會生出頗多無端聯想來。」
宋吟宣被嗆得一頓,笑道:「家父與王爺曾並肩戰沙場,情誼甚是篤厚。此番匆忙,還未來得及代家父問安,豫王爺的身子可好些了?」
「承蒙王爺掛念,家父尚好。」
「如此甚好,」宋吟宣做好了鋪墊,接著道,「聽聞豫王爺早年征戰沙場,甚至英勇,隻可惜晚輩生不逢時,無緣再窺王爺馬上風姿。」
他杯中茶水早已飲盡,府中下人得了宋吟秋的令,也沒給他再添。
「豫王爺驍勇,不知賢弟有幾分王爺當年風姿?」
這便擺明了要和她作對。
宋吟秋垂著眼眸,她五歲被接入豫王府,小孩子長得快,男女的界限尚還沒那麽分明,是以在諸多外人麵前得以矇混過關。
但眼下她已有了月事,不僅個頭不及尋常男子,身形與男子有所不同的地方更是逐漸掩蓋不住。要說豫王當年征戰的風姿,她可是半分也無。
「表兄說笑了。現下我朝安定,久無戰事;即便是有,也有朝中諸位將軍善戰,哪裏輪得上我等小輩。吟秋慚愧,比不得父王當年。」
「倒是表兄能通武略,才名滿京城。」
「精通武學,若不遇良主,豈不白費了這一身功夫,」宋吟宣得意地講,「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宮裏那位狀況愈下,隻怕是時日無多。太子無能,不過依仗著何家有了如今的地位,但也不過是傀儡一副。二皇子歿得早,除三皇子外,其餘皇子均年紀尚小,難當大任,若是繼位日後恐難免外戚當政。」
「賢弟,常言道時不我待,需得早做抉擇才是啊。」
原來是三皇子的人。
宋吟秋不動聲色地想,宋吟宣雖頭腦簡單,想必也清楚他雖姓宋,卻終究離皇室嫡係血親差了好幾層,斷不會有他上位的機會,此一番話實則並不無道理。
但誰也不清楚太子的軟弱是否僅為一時的假象,畢竟歷朝以來,上位後便雷霆手段阻止外戚幹政的皇帝仍是少數。太子如今權勢尚小,哪怕有意脫離太後掌控,也是有心無力。
而三皇子現下沒有太子的矜貴身份——說是沒有那層拘束也不為過,各方走動倒是方便許多,不然也不會拉上宋吟宣這麽個京中質子。
「表兄所言甚是,」宋吟秋沉靜端茶,掩飾了眼中神色,「吟秋受教了。流鶯,給世子裝些宮裏的蒙頂甘露來。」
宋吟宣還想再說什麽,但流鶯應了一聲,帶著他的隨從去取茶了。他看了一眼早已飲盡的茶杯,宋吟秋仍端著杯子,倒是流木走近了來。
他笑了笑,頗有深意地道:「想來此事牽涉複雜,賢弟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決斷。那我便也不叨擾了。隻是賢弟還在這京城中的日子,可不多了啊。」
宋吟秋並不搭理,隻道:「晚來天欲雪。時候不早,流木,送世子殿下出去吧。」
數日後。
封邑並非小事,皇上好歹念及叔侄情分,話中有話地同她打過幾圈太極,詢問她封地之事。宋吟秋全憑皇上做主,畢竟眼下的局麵,當局者迷,歷經幾方勢力拉扯,她怕也說不清到底怎麽走才能柳暗花明,既已盡人事,倒不如聽天命。
「世子,」這一日,流鶯給宋吟秋梳妝,流木照例來報,「朝中都傳,皇上有意封您到南疆。」
「南疆?」宋吟秋對著銅鏡看了又看,伸手扶正了簪子,「倒也不錯。」
「殿下,南疆濕熱,離京城又遠,路途崎嶇。聽說那裏還有些未開化的蠻人,他們可是吃人肉、喝人血呢,」流鶯有些擔心地說道,「真到了南疆,人生地不熟的,可怎麽辦才好啊?」
「怕什麽,既來之則安之。再者,不過是流言罷了,」宋吟秋瞥她一眼,「三人成虎,此時也說不定。」
流鶯應了一聲,待宋吟秋進了書房,方低聲喚了流木一句。
「你覺不覺得,世子近來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她顰眉回憶道,「似是上次從大理寺回來後,便有些不大對勁,好像更加……強勢?」
「主子的事我們哪能妄自揣測,當好差便是了。不過,倒也是一樁好事,」流木嘆了口氣,寬慰道,「世子封邑,我們可是都要跟著去的。沒了王府的庇護,世子強硬些,也免受許多無妄之災。」
流鶯憂心忡忡地點點頭,自去安排侍女們將今晨新剪的花枝修了來擺在書房,流木則去巡防不提。
宋吟秋獨在書房,卻無心讀書。她自書架抽了一本書,卻正是《詩經》。
那日錯拿的《詩經》早已被她吩咐流鶯原封不動地送回了豫王書房,李順那邊也未傳來異動,想來豫王久不用書房,並未發覺此事。但那封殘缺的信始終如陰翳一般縈繞在宋吟秋心上,近日更是涉及朝中諸多勢力,擾得她不得安寧。
她心下煩悶,流鶯進門來擺了新剪的梨花並海棠些許。花香清淡,倒緩了幾分心中鬱結。
「流鶯,」她將書交給一旁的小侍女,起身整了整衣袖,「豫王可還在睡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