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回到密雲的方誌文沒有與審配去談判,隻是在見了審配一麵之後,就將談判的事情交給了徐庶,而自己則跑去跟田豐研究最近不大安分的董卓了。
對於中原的局勢變化,方誌文雖然也很感興趣,但是到現在為止,中原的變化都在田豐、徐庶、荀彧和方誌文等幾人的推演結果中運行,換而言之,就是一切‘盡在掌握’,所以,方誌文更傾向於觀察董卓的和長安的變化,因為方誌文與韓馥撕破臉爭取黃河通航權,為的就是去長安發財啊!
當關東的諸侯們之間分崩離析,並且已經大打出手的時候,遠在長安的董卓自然是在抱著美人大呼爽哉,同時也對自己的女婿李儒的遠見卓識欣慰不已。
關東世族果然自己起了內訌,而且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雖然現在袁氏三兄弟還基本上握著大半個中原,但是從長遠的發展來看,袁氏的衰落和分崩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件了,這對董卓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董卓一直以來提著的心也終於能放下來了,總是在晚上的睡不著、做惡夢的情況也改善了不少,人也顯得平和了不少,不像前一段時間對熱衷於爭權奪利的朝臣麽那麽暴戾了!甚至已經進位為太師的他經常在大殿上笑眯眯的看著楊彪和士孫瑞、王允、趙溫、張喜等人打嘴炮,有空的時候還跟天子一起聽蔡邕彈彈琴。
董卓精神上雖然有些懈怠了,但是李儒卻沒有絲毫的鬆懈,一方麵,李儒不斷的提醒董卓應該盡快的拿下漢中,而不是任由現在這些文恬武嬉的將領們拖延塞責,另一方麵,李儒則不斷的給董卓出主意寫詔書。
比如將呂布封為並州刺史,但是卻又不免掉丁原的職務,比如將公孫瓚拜為河內太守,同時又準予公孫瓚組建水軍,昨日照準了曹操千裏迢迢送來的請封表,將夏侯淵任命為淮南太守,但同時又將張勳任用為陳國相……
李儒的計策不可謂不毒辣,更妙的是這些都是陽謀,明明知道他沒有安好心,明明知道董卓挾天子以令天下,但是你卻就是忍不住會按照董卓的牽引去行動,這實在是既讓人無奈,又讓人恐懼。
董卓有李儒相助確實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是董卓身邊也不僅僅是隻有李儒一個喜歡為董卓出謀劃策的人,對關東世族的戒備和怨恨或許關中世族比李儒還要苦大仇深,自從光武之後,曾經輝煌的關中世族就沒落了啊,就連士人的思想中都已經認為關中世族沒落了,隻是大家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不是關中世族在末落,而是被關東世族給打壓得不得不沒落啊!
因此,對於應該如何對付那些該死的關東貴族,楊彪、士孫瑞等人也經常能夠給董卓提出一些不錯的意見,某種程度上他們對關東世族的了解比李儒更加深刻,所以出的主意也就更加的狠毒。
這天,董卓正在宮中玩樂,沒錯,就是在宮中玩樂,小皇帝才多大呢?有美女也隻能看不能用,但是這些資源可不能白白的浪費啊,所謂的青春苦短!所以身為太師的董卓自然責無旁貸的要幫助以及教導小皇帝,應該如何珍惜青春了!
對於這點,李儒自然是深惡痛絕的,但是,董卓似乎尤好此事,總是屢勸不聽,這可能是源自董卓內心深處的自卑感有關,畢竟董卓出身貧寒,雖然朝堂上的大臣當麵不說什麽,但是背地裏的鄙薄和非議,還是能傳到董卓的耳朵裏,因此他這麽幹很可能就是來自心裏的一種逆反,你們越是看不起我,我就越是要做些你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此來證明自己比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更加的厲害。
扯遠了,正在宮中玩樂的董卓被趙溫和蔡邕給叫了出來,董卓似乎是故意的,直接就在自己剛才還在滾床單的一處宮殿外麵的花園裏見了兩位大臣。
董卓很喜歡蔡邕,因為蔡邕是個實誠人,由於董卓將他起複,所以蔡邕覺得欠下了董卓一個天大的人情,而且董卓這人在別人麵前如何驕橫,但是在蔡邕麵前卻是本色得很,所謂的本色就是講義氣,這就是對自己人和對外人的區別,事實上,董卓的屬下是很忠心的,罵董卓的人基本上都是政敵,以及被董卓禍害的百姓。
不過董卓不喜歡趙溫這個人,此人太油滑,絕對是老狐狸。
“兩位今天怎麽這麽有時間,伯喈今日不用著書了麽?”
“嗬嗬,勞太師動問,今日原本是要……”
“太師大人。”趙溫一見蔡邕要老老實實的將自己去他家裏將他拉出來的事情給爆出來,立刻就打斷了蔡邕的話頭,事實上,蔡邕能將他帶進來,並且坐在一旁聽著就已經達到目的了,現在趙溫已經不需要蔡邕再出聲了!
董卓了然,意味深長的看了趙溫一眼,頭微微的仰著,慢慢的撫著自己長到了胸口的虯髯,他並不會責怪蔡邕,相反,反而對這個老實人更是信任,至於趙溫,這也不是第一次了,董卓也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不管怎麽樣,且聽聽他到底要說些什麽才重要。
“子柔請講。”
趙溫臉上露出淡淡的笑意,慢慢的撫著長髯道:“太師清除奸佞,扶正朝綱,如今正是百廢待興,太師能任用賢能、薦拔英才,正是我大漢之福,堪與平勃並稱,隻是……”
趙溫先來了一通馬屁,和老家夥在大漢混得跟常青樹似的,肯定不簡單,不過一旁的蔡邕卻聽著卻有些刺耳,雖然董卓也算是驅逐了閹宦,廓清了漢庭,但是跟平勃想比,似乎還有些……
董卓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嗬嗬的笑著,看上去心情很不錯。
趙溫接著說道:“不過,關東大地現在是亂象叢生,中樞政令不出潼關啊!此誠為國之不幸,吾等宜速圖之,否則禍患橫行天下,如此則悔之晚矣!”
董卓皺了皺眉,蔡邕聽著趙溫的話,倒是覺得很有道理,不由得頻頻點頭,在蔡邕這個書呆子看來,既然天子正位,天下自當臣服拱衛,所以,他對關東世族的做法自然不讚同的,趙溫的說法蔡邕自然是讚同的。
董卓眯了眯眼睛,玩味的問道:“子柔此話切中要害,可是關東世族樹大根深,急切而不可圖,該當如何呢?”
趙溫得意的撫了撫胡須,微微的仰著頭道:“太師,莫非忘記了陳留王麽?”
“陳留王?”
“對,陳留王,如今陳留王長期滯留在並州太原,若是如此,不如改封太原王算了!”
“不可!”董卓急切的出聲,隨即若有所悟的看向趙溫,趙溫嘿然一笑。
“太師大人,朝廷應該下旨催促陳留王之國,以便統領關東世族,隻是陳留王年幼,可任命一二輔佐之臣擔任陳留太守,至於現在的陳留太守張邈,才德不具、驕橫簡慢、有負朝廷之重托,不若除為梁國相!”
董卓眼睛一轉,就明白了趙溫到底是打得什麽主意,這實在是個一石二鳥之計,估計趙溫心目中的陳留太守不是丁原就是呂布,一方麵,希望將躲在太原的陳留王挖出來,另一方麵,有想要消減並州的實力,同時也給中原添亂,若是陳留王真的之國,估計中原的那些家夥沒有一個會高興,就連劉岱可能也會罵娘!
董卓想起來就覺得好笑,隻是,這事靠譜麽?
“子柔的想法是不錯,隻是,我擔心陳留王還是不肯啊,若是陳留王再三推阻,豈不是有傷天子之德?”
趙溫心下哂笑不已,傷的怎麽會是天子之德呢,傷的可是董卓你的顏麵和聲望,並且會讓潼關那邊的人都恨死你!趙溫的這個主意可是個一舉多得的好辦法啊!
“無妨,天子詔旨令陳留王之國,乃是行的正道,陳留王抗旨不尊,那才是背德棄義,太師可號召天下討之。”
董卓眼睛一亮,這就是個翻來覆去都可以的格局,所謂的之國,就是讓丁原去打張邈,丁原若不肯,那麽就號召周圍的人去挾持王室、打抗旨不尊的丁原。
“哈哈……子柔不愧是國之幹城,好,好啊!”
趙溫也得意的附和著大笑,而蔡邕也笑著,隻是他總是覺得這些陰謀詭計難以上台麵,所以有些意興闌珊,可沒有這兩個各懷心思的人那麽興奮。
趙溫興致很高,立刻就草擬了幾份詔書,將一切計劃都做成了事實,董卓雖然有意與李儒商量一下,不過李儒卻是去了城外督察夏賦的事情,董卓覺得這個主意已經是很完美的了,再說自己也不是沒有李儒就走不動路的人,所以直接就將詔書行了印,正式的發了出去。
豈不知,這些個詔書根本就是趙溫等關中世族的陰謀,正是關中世族開始倒董的第一步。
等到李儒回到長安城,得知了董卓下達的一係列詔書之後,開始還沒有覺得怎麽樣,後來回道家裏仔細的一想,頓時覺得不妙,於是半夜裏就朝董卓的府邸趕去,誰知道董卓居然在宮中留宿,如今宮中吸取了何進兵諫的教訓,宮禁森嚴,就算是李儒也是休想在落鎖之後進去的,李儒隻好望門興歎!
一場風暴已經無法避免了!
還是先想想應該如何應對吧!看來世族都是一個德行,打擊世族的措施一定要加快實施才行!
對於中原的局勢變化,方誌文雖然也很感興趣,但是到現在為止,中原的變化都在田豐、徐庶、荀彧和方誌文等幾人的推演結果中運行,換而言之,就是一切‘盡在掌握’,所以,方誌文更傾向於觀察董卓的和長安的變化,因為方誌文與韓馥撕破臉爭取黃河通航權,為的就是去長安發財啊!
當關東的諸侯們之間分崩離析,並且已經大打出手的時候,遠在長安的董卓自然是在抱著美人大呼爽哉,同時也對自己的女婿李儒的遠見卓識欣慰不已。
關東世族果然自己起了內訌,而且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雖然現在袁氏三兄弟還基本上握著大半個中原,但是從長遠的發展來看,袁氏的衰落和分崩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件了,這對董卓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董卓一直以來提著的心也終於能放下來了,總是在晚上的睡不著、做惡夢的情況也改善了不少,人也顯得平和了不少,不像前一段時間對熱衷於爭權奪利的朝臣麽那麽暴戾了!甚至已經進位為太師的他經常在大殿上笑眯眯的看著楊彪和士孫瑞、王允、趙溫、張喜等人打嘴炮,有空的時候還跟天子一起聽蔡邕彈彈琴。
董卓精神上雖然有些懈怠了,但是李儒卻沒有絲毫的鬆懈,一方麵,李儒不斷的提醒董卓應該盡快的拿下漢中,而不是任由現在這些文恬武嬉的將領們拖延塞責,另一方麵,李儒則不斷的給董卓出主意寫詔書。
比如將呂布封為並州刺史,但是卻又不免掉丁原的職務,比如將公孫瓚拜為河內太守,同時又準予公孫瓚組建水軍,昨日照準了曹操千裏迢迢送來的請封表,將夏侯淵任命為淮南太守,但同時又將張勳任用為陳國相……
李儒的計策不可謂不毒辣,更妙的是這些都是陽謀,明明知道他沒有安好心,明明知道董卓挾天子以令天下,但是你卻就是忍不住會按照董卓的牽引去行動,這實在是既讓人無奈,又讓人恐懼。
董卓有李儒相助確實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是董卓身邊也不僅僅是隻有李儒一個喜歡為董卓出謀劃策的人,對關東世族的戒備和怨恨或許關中世族比李儒還要苦大仇深,自從光武之後,曾經輝煌的關中世族就沒落了啊,就連士人的思想中都已經認為關中世族沒落了,隻是大家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不是關中世族在末落,而是被關東世族給打壓得不得不沒落啊!
因此,對於應該如何對付那些該死的關東貴族,楊彪、士孫瑞等人也經常能夠給董卓提出一些不錯的意見,某種程度上他們對關東世族的了解比李儒更加深刻,所以出的主意也就更加的狠毒。
這天,董卓正在宮中玩樂,沒錯,就是在宮中玩樂,小皇帝才多大呢?有美女也隻能看不能用,但是這些資源可不能白白的浪費啊,所謂的青春苦短!所以身為太師的董卓自然責無旁貸的要幫助以及教導小皇帝,應該如何珍惜青春了!
對於這點,李儒自然是深惡痛絕的,但是,董卓似乎尤好此事,總是屢勸不聽,這可能是源自董卓內心深處的自卑感有關,畢竟董卓出身貧寒,雖然朝堂上的大臣當麵不說什麽,但是背地裏的鄙薄和非議,還是能傳到董卓的耳朵裏,因此他這麽幹很可能就是來自心裏的一種逆反,你們越是看不起我,我就越是要做些你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此來證明自己比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更加的厲害。
扯遠了,正在宮中玩樂的董卓被趙溫和蔡邕給叫了出來,董卓似乎是故意的,直接就在自己剛才還在滾床單的一處宮殿外麵的花園裏見了兩位大臣。
董卓很喜歡蔡邕,因為蔡邕是個實誠人,由於董卓將他起複,所以蔡邕覺得欠下了董卓一個天大的人情,而且董卓這人在別人麵前如何驕橫,但是在蔡邕麵前卻是本色得很,所謂的本色就是講義氣,這就是對自己人和對外人的區別,事實上,董卓的屬下是很忠心的,罵董卓的人基本上都是政敵,以及被董卓禍害的百姓。
不過董卓不喜歡趙溫這個人,此人太油滑,絕對是老狐狸。
“兩位今天怎麽這麽有時間,伯喈今日不用著書了麽?”
“嗬嗬,勞太師動問,今日原本是要……”
“太師大人。”趙溫一見蔡邕要老老實實的將自己去他家裏將他拉出來的事情給爆出來,立刻就打斷了蔡邕的話頭,事實上,蔡邕能將他帶進來,並且坐在一旁聽著就已經達到目的了,現在趙溫已經不需要蔡邕再出聲了!
董卓了然,意味深長的看了趙溫一眼,頭微微的仰著,慢慢的撫著自己長到了胸口的虯髯,他並不會責怪蔡邕,相反,反而對這個老實人更是信任,至於趙溫,這也不是第一次了,董卓也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不管怎麽樣,且聽聽他到底要說些什麽才重要。
“子柔請講。”
趙溫臉上露出淡淡的笑意,慢慢的撫著長髯道:“太師清除奸佞,扶正朝綱,如今正是百廢待興,太師能任用賢能、薦拔英才,正是我大漢之福,堪與平勃並稱,隻是……”
趙溫先來了一通馬屁,和老家夥在大漢混得跟常青樹似的,肯定不簡單,不過一旁的蔡邕卻聽著卻有些刺耳,雖然董卓也算是驅逐了閹宦,廓清了漢庭,但是跟平勃想比,似乎還有些……
董卓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嗬嗬的笑著,看上去心情很不錯。
趙溫接著說道:“不過,關東大地現在是亂象叢生,中樞政令不出潼關啊!此誠為國之不幸,吾等宜速圖之,否則禍患橫行天下,如此則悔之晚矣!”
董卓皺了皺眉,蔡邕聽著趙溫的話,倒是覺得很有道理,不由得頻頻點頭,在蔡邕這個書呆子看來,既然天子正位,天下自當臣服拱衛,所以,他對關東世族的做法自然不讚同的,趙溫的說法蔡邕自然是讚同的。
董卓眯了眯眼睛,玩味的問道:“子柔此話切中要害,可是關東世族樹大根深,急切而不可圖,該當如何呢?”
趙溫得意的撫了撫胡須,微微的仰著頭道:“太師,莫非忘記了陳留王麽?”
“陳留王?”
“對,陳留王,如今陳留王長期滯留在並州太原,若是如此,不如改封太原王算了!”
“不可!”董卓急切的出聲,隨即若有所悟的看向趙溫,趙溫嘿然一笑。
“太師大人,朝廷應該下旨催促陳留王之國,以便統領關東世族,隻是陳留王年幼,可任命一二輔佐之臣擔任陳留太守,至於現在的陳留太守張邈,才德不具、驕橫簡慢、有負朝廷之重托,不若除為梁國相!”
董卓眼睛一轉,就明白了趙溫到底是打得什麽主意,這實在是個一石二鳥之計,估計趙溫心目中的陳留太守不是丁原就是呂布,一方麵,希望將躲在太原的陳留王挖出來,另一方麵,有想要消減並州的實力,同時也給中原添亂,若是陳留王真的之國,估計中原的那些家夥沒有一個會高興,就連劉岱可能也會罵娘!
董卓想起來就覺得好笑,隻是,這事靠譜麽?
“子柔的想法是不錯,隻是,我擔心陳留王還是不肯啊,若是陳留王再三推阻,豈不是有傷天子之德?”
趙溫心下哂笑不已,傷的怎麽會是天子之德呢,傷的可是董卓你的顏麵和聲望,並且會讓潼關那邊的人都恨死你!趙溫的這個主意可是個一舉多得的好辦法啊!
“無妨,天子詔旨令陳留王之國,乃是行的正道,陳留王抗旨不尊,那才是背德棄義,太師可號召天下討之。”
董卓眼睛一亮,這就是個翻來覆去都可以的格局,所謂的之國,就是讓丁原去打張邈,丁原若不肯,那麽就號召周圍的人去挾持王室、打抗旨不尊的丁原。
“哈哈……子柔不愧是國之幹城,好,好啊!”
趙溫也得意的附和著大笑,而蔡邕也笑著,隻是他總是覺得這些陰謀詭計難以上台麵,所以有些意興闌珊,可沒有這兩個各懷心思的人那麽興奮。
趙溫興致很高,立刻就草擬了幾份詔書,將一切計劃都做成了事實,董卓雖然有意與李儒商量一下,不過李儒卻是去了城外督察夏賦的事情,董卓覺得這個主意已經是很完美的了,再說自己也不是沒有李儒就走不動路的人,所以直接就將詔書行了印,正式的發了出去。
豈不知,這些個詔書根本就是趙溫等關中世族的陰謀,正是關中世族開始倒董的第一步。
等到李儒回到長安城,得知了董卓下達的一係列詔書之後,開始還沒有覺得怎麽樣,後來回道家裏仔細的一想,頓時覺得不妙,於是半夜裏就朝董卓的府邸趕去,誰知道董卓居然在宮中留宿,如今宮中吸取了何進兵諫的教訓,宮禁森嚴,就算是李儒也是休想在落鎖之後進去的,李儒隻好望門興歎!
一場風暴已經無法避免了!
還是先想想應該如何應對吧!看來世族都是一個德行,打擊世族的措施一定要加快實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