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在淩則是已經在心裏規劃府中地圖,也在思索有無法子讓他們一家人搬出去,這個一家人自是不包括趙州和王雙雙的。
所幸學子們尚未前來,場中唯有下仆在場,皆是屏住呼吸,不敢聲張。
半晌後,常青安嘆息一聲,麵色如常:「請公子小姐們。」
「是,夫人。」
數位公子連同兩三位蒙著麵紗的小姐魚貫而入,分坐兩旁,隨行侍女們更是帶了一張小屏風,隔斷於中央,屏風矮小,並不遮擋視線,也不有礙於行走穿梭。
常青安先收上來張家子的三張答卷,而後繼續講學。
「大學在於親民,天下百姓皆為萬民,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你我當為一民,上者見下,當親當仁。」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5]
「諸位可知大衛子民共多少?而你心中之民,又有多少?」
「……」
一場講完,直到她起身離席,裙擺掃過,於重重桃花中行過,眾人方才如夢方醒,他們出身富貴,自人高貴,同平民總是不同,又怎知百姓生活,不知親民,如何安民,更如何立於萬人之上。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6]君臣父子皆為民,他們也不例外,所處之位,所擔之責,何止一民一身份。
常青安並沒有將趙州放在心上,隻等他犯個大錯處,她便要藉此和離,迫不得已之時,當斷則斷。
次日她繼續講學:「大學止於至善。」
第三天來的人多了些,連閨閣小姐們也多了數位,隻是仍以屏風稍作遮擋,或戴鬥笠或罩麵紗,但答卷是一同上交,且言之有物。
更有二三個紈絝子弟,縱有不滿,也無向學之心,卻也不敢在常青安麵前造次,是以他們難得乖巧,老老實實地坐著,倒也聽了幾耳朵,隻是交上來的答卷敷衍至極,全篇引用聖賢之言,無半分己思,可見並未反省。
常青安也不勉強,她坐於首位,端莊從容,眉目清淺,聲音和緩,叫人如沐春風,並未疾言厲色,動輒打板子,但隻要一對上那黑白分明的眼眸,卻叫人無端心虛,不敢同她對視,皆垂首伏案,規矩分明。
三日講學完畢,這場小宴散場,常青安又叫來三位張家子弟,挨個批閱試卷,字字珠璣,不斷深入提問,再三辨明所思所願,問得人額上生汗,忐忑不已。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7]你之所願發自何處?」
「年歲幾何,家中庶務往來如何?往來皆依何律?」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8]可有不實之處?」
「……」
更有答不上之時,他們便愈發坐立難安,十分羞愧,但常青安並未斥責,最後對他們都加以肯定,予以鼓勵。
她笑道:「願有一日,青雲再見,不忘此心。」
「多謝夫人指點。」
他們一齊躬身行禮,恭敬告辭,直到出了門方才如釋重負。
「夫人所問我竟答不上來,委實慚愧。」
「家中事務我一概不知,如何能答?」
張顯:「不知家當不知國,家尚不平,何以登頂?」
「是極是極。」
「夫人竟如此推崇大學,於毫末見學識。」
「我等所處,大有可學。」
「……」
正是春風桃李,青山有思。
常青安提筆寫下這幾日心得,整理成冊,連同那幾份答卷一同收起,置於匣中,張家家風不錯,子弟也明禮節知是非,開拓眼界入京求學,再結交一二人脈,實大有可為。
也不知學堂如何了。
「夫人,還請過目。」
春蘭將誥命衣冠抱來,請她過目,明日天子祈福,朝臣命婦皆要隨行,衣冠華貴又沉重,這還是常青安第一次如此鄭重。
趙府忙忙碌碌,各院燈火通明,都為著祈福一事做準備,天子麵前,萬不可失禮,眾人謹言慎行,一大清早便候著了。
「鐺——」
天子車駕於前,大臣家眷隨行於後,放眼望去皆是身份不俗之人,天子身後是身著蟒袍的各位皇子,而後是相國及各位大人,女眷則是跟在皇後身後。
不知為何,常青安總覺得那頭戴鳳冠的皇後娘娘,向她看來的眼神頗有深意。
作者有話說:
[1]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出自《論語》
[2] 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概,祭祀不為屍——出自《禮記》
[3] 不茍訾,不茍笑。/夫禮者,自卑而尊人,/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出自《禮記》
[4] 禮之用,和為貴/人而不仁,如禮何——出自《論語》
[5]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出自《大學》
[6]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出自《大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所幸學子們尚未前來,場中唯有下仆在場,皆是屏住呼吸,不敢聲張。
半晌後,常青安嘆息一聲,麵色如常:「請公子小姐們。」
「是,夫人。」
數位公子連同兩三位蒙著麵紗的小姐魚貫而入,分坐兩旁,隨行侍女們更是帶了一張小屏風,隔斷於中央,屏風矮小,並不遮擋視線,也不有礙於行走穿梭。
常青安先收上來張家子的三張答卷,而後繼續講學。
「大學在於親民,天下百姓皆為萬民,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你我當為一民,上者見下,當親當仁。」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5]
「諸位可知大衛子民共多少?而你心中之民,又有多少?」
「……」
一場講完,直到她起身離席,裙擺掃過,於重重桃花中行過,眾人方才如夢方醒,他們出身富貴,自人高貴,同平民總是不同,又怎知百姓生活,不知親民,如何安民,更如何立於萬人之上。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6]君臣父子皆為民,他們也不例外,所處之位,所擔之責,何止一民一身份。
常青安並沒有將趙州放在心上,隻等他犯個大錯處,她便要藉此和離,迫不得已之時,當斷則斷。
次日她繼續講學:「大學止於至善。」
第三天來的人多了些,連閨閣小姐們也多了數位,隻是仍以屏風稍作遮擋,或戴鬥笠或罩麵紗,但答卷是一同上交,且言之有物。
更有二三個紈絝子弟,縱有不滿,也無向學之心,卻也不敢在常青安麵前造次,是以他們難得乖巧,老老實實地坐著,倒也聽了幾耳朵,隻是交上來的答卷敷衍至極,全篇引用聖賢之言,無半分己思,可見並未反省。
常青安也不勉強,她坐於首位,端莊從容,眉目清淺,聲音和緩,叫人如沐春風,並未疾言厲色,動輒打板子,但隻要一對上那黑白分明的眼眸,卻叫人無端心虛,不敢同她對視,皆垂首伏案,規矩分明。
三日講學完畢,這場小宴散場,常青安又叫來三位張家子弟,挨個批閱試卷,字字珠璣,不斷深入提問,再三辨明所思所願,問得人額上生汗,忐忑不已。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7]你之所願發自何處?」
「年歲幾何,家中庶務往來如何?往來皆依何律?」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8]可有不實之處?」
「……」
更有答不上之時,他們便愈發坐立難安,十分羞愧,但常青安並未斥責,最後對他們都加以肯定,予以鼓勵。
她笑道:「願有一日,青雲再見,不忘此心。」
「多謝夫人指點。」
他們一齊躬身行禮,恭敬告辭,直到出了門方才如釋重負。
「夫人所問我竟答不上來,委實慚愧。」
「家中事務我一概不知,如何能答?」
張顯:「不知家當不知國,家尚不平,何以登頂?」
「是極是極。」
「夫人竟如此推崇大學,於毫末見學識。」
「我等所處,大有可學。」
「……」
正是春風桃李,青山有思。
常青安提筆寫下這幾日心得,整理成冊,連同那幾份答卷一同收起,置於匣中,張家家風不錯,子弟也明禮節知是非,開拓眼界入京求學,再結交一二人脈,實大有可為。
也不知學堂如何了。
「夫人,還請過目。」
春蘭將誥命衣冠抱來,請她過目,明日天子祈福,朝臣命婦皆要隨行,衣冠華貴又沉重,這還是常青安第一次如此鄭重。
趙府忙忙碌碌,各院燈火通明,都為著祈福一事做準備,天子麵前,萬不可失禮,眾人謹言慎行,一大清早便候著了。
「鐺——」
天子車駕於前,大臣家眷隨行於後,放眼望去皆是身份不俗之人,天子身後是身著蟒袍的各位皇子,而後是相國及各位大人,女眷則是跟在皇後身後。
不知為何,常青安總覺得那頭戴鳳冠的皇後娘娘,向她看來的眼神頗有深意。
作者有話說:
[1]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出自《論語》
[2] 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概,祭祀不為屍——出自《禮記》
[3] 不茍訾,不茍笑。/夫禮者,自卑而尊人,/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出自《禮記》
[4] 禮之用,和為貴/人而不仁,如禮何——出自《論語》
[5]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出自《大學》
[6]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出自《大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