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他一手扯住擊鼓人,一手高舉禦筆帛書,當真直直入宮。
宮門前鬧了這麽一出大戲,後頭百姓也有,官員也有。見孝王入宮,這些本應該上朝的官員也趕忙跟著進去,到底心中是怎麽想法,還得是在朝堂上見分曉。
孝王知道,太子定然已經知道此事,想必應該是無措的。可到了勤政殿,一抬首,看見了坐在太子位上的那人,他仍舊是心中一涼,對太子產生了畏懼。除卻當年的德王靠著母家,尚能和太子嗆聲兩句,他們這些剩下的王爺……幾乎是看著太子的盛名和威名長大,對這個兄長是一種骨子裏溢出來的畏懼。
此時見他,仍舊是雲淡風輕,好像根本不把這些放在眼中。
孝王由怖生恨,看著朝臣們依次到了,這才對著沉默不語的太子發難:「殿下,此人在宮外鳴冤,說東府血脈存疑。我自知事關江山社稷,這才闖進宮門,還想問問殿下的意思。」
太子靜靜的看著他,過了片刻竟然笑了:「說本宮血脈存疑啊……不如這位苦主,先倒倒苦水罷了。」
孝王心中狐疑,卻也讓那人開始伸冤。此人果然準備充分,隻說當初李家小姐進宮,雖然是中宮之位,卻遲遲不得陛下疼愛,反而讓純貴妃先一步誕下德王。李家為鞏固位子,更是為了日後所圖,就讓皇後出計留下皇帝。可即便如此,皇後仍舊未能懷孕,再想留下皇帝,就怕要暴露計謀。因此李家出了主意,找一姦夫扮作內侍入宮與皇後苟合,這才有了太子。而這私事,一瞞就是這麽多年。
而當初李家尋覓姦夫,就是借了此人母親之手,他母親後來被主家滅口,隻為掩人耳目、封鎖消息。他原先也以為母親死亡是為意外,可就在前些日子,家中耕地,居然從地裏翻出一個木盒,木盒中就是當年母親留下的證據!
孝王越聽越得意,搶過證據一看,哈哈大笑:「果然是皇後筆跡!」
此言一出,當即滿朝譁然。朝臣們自有太子一黨,也有中立一黨,更有圖謀之人。但無論是誰,都會因為天家血脈的問題而變得猶豫。若太子當真不是陛下的兒子,那未來……
孝王想到了給他出主意的卞旭輝,自覺這一手的確厲害,血脈之事,現在皇帝病重,皇後身死,以前的老人幾乎都不在了。光憑著一張嘴,如何能說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麽人?但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太子就在旁人心裏成了不正統的代表。往後還能有幾個人忠心於他?
更何況,據卞旭輝所言,京郊東大營因為某個人的緣故,布防等等機密全部被掌握清楚。卞旭輝借用手段,已經打通其中關竅。自己手中帛書尚在,還怕號令不了東大營麽?到時候一聲令下圍了上京,就是那章豐也得對著自己俯首稱臣!
他這麽一想,又看了一眼旁出的良王和恭王,臉上閃過一絲不滿來。
隻是這兩位到底起了點作用,實在可惡,也不知道是不是包藏禍心?想起這兩位日常的荒唐模樣,孝王心中一嘆,覺得自己小瞧了他這兩個弟弟。
轉念再算一算時辰,東大營八成已經有所行動。孝王不禁笑了一聲,仿佛已經把太子拉下馬來,自己成為東府之主了。
可就在這時,恭王忽然上前一步道:「太子殿下!孝王包藏禍心,此事皆由他主導,專程是為汙衊殿下而來!殿下,我這裏有證據!」
什麽???!
孝王聽了這麽一句話,頓時不可思議的看著恭王,發現他還當真取出一些書信來。
眼見著事情發展越發詭異不可收拾,上首的太子竟然仍舊不變神色,隻對恭王道:「呈上來。」
恭王立刻拱手奉上,太子簡簡單單瞧了,扔下其中一封到了孝王腳下,說道:「你自己瞧瞧。」
孝王腦中早已亂了,怎麽和說好的不同呢?!這兩個人不都在這裏給自己效忠了麽?隻說拉下太子後,重用他們即可。怎麽現如今恭王就把信件遞給了太子?!他下意識的撿起那信件,才看了一眼,就差點噴出一口血來。
上頭根本就是卞旭輝與自己來往的信息,這東西他都藏起來,絕無可能給第二個人看到……除非,除非……
恭王忽然沖他一笑:「除非,是卞大人親自給的。皇兄也不必著急,這不過是拓本,本王這裏還有原件。」
原來,神思大亂之下,孝王居然把想著的話統統說了出來。
卞旭輝,為什麽?為什麽?!他實在想不通,更是早就在乎不了周圍朝臣的反應了。
至於良王,他年紀最小,和恭王關係向來不錯,恐怕最初就是站在恭王這一邊的!
孝王情緒有些崩潰,又哭又笑,對著恭王張牙舞爪就要衝過去。可他衝到一半,忽然生生頓住,繼而狂笑起來:「什麽證據不證據!有陛下禦筆在此,本王才是正統!」
說罷,他將那封帛書「呼」的拉展,要將其中文字全部念出來。
猛地一道人影閃在他眼前,孝王下意識往後一退,卻覺得一陣刻骨銘心的痛楚襲來,讓他根本拿不住帛書。帛書才一落地,就被人踢起來抓在了手上。而孝王後知後覺從晃眼中回過神,這才發現自己雙手居然被人砍斷了!
他臉色煞白,痛苦的尖叫出聲。
朝臣們被這一幕嚇呆了,也琢磨不出到底是怎麽才能讓事態變幻到這個地步。而那個砍斷孝王雙手的人,正是太子身邊的大太監,李莊。
宮門前鬧了這麽一出大戲,後頭百姓也有,官員也有。見孝王入宮,這些本應該上朝的官員也趕忙跟著進去,到底心中是怎麽想法,還得是在朝堂上見分曉。
孝王知道,太子定然已經知道此事,想必應該是無措的。可到了勤政殿,一抬首,看見了坐在太子位上的那人,他仍舊是心中一涼,對太子產生了畏懼。除卻當年的德王靠著母家,尚能和太子嗆聲兩句,他們這些剩下的王爺……幾乎是看著太子的盛名和威名長大,對這個兄長是一種骨子裏溢出來的畏懼。
此時見他,仍舊是雲淡風輕,好像根本不把這些放在眼中。
孝王由怖生恨,看著朝臣們依次到了,這才對著沉默不語的太子發難:「殿下,此人在宮外鳴冤,說東府血脈存疑。我自知事關江山社稷,這才闖進宮門,還想問問殿下的意思。」
太子靜靜的看著他,過了片刻竟然笑了:「說本宮血脈存疑啊……不如這位苦主,先倒倒苦水罷了。」
孝王心中狐疑,卻也讓那人開始伸冤。此人果然準備充分,隻說當初李家小姐進宮,雖然是中宮之位,卻遲遲不得陛下疼愛,反而讓純貴妃先一步誕下德王。李家為鞏固位子,更是為了日後所圖,就讓皇後出計留下皇帝。可即便如此,皇後仍舊未能懷孕,再想留下皇帝,就怕要暴露計謀。因此李家出了主意,找一姦夫扮作內侍入宮與皇後苟合,這才有了太子。而這私事,一瞞就是這麽多年。
而當初李家尋覓姦夫,就是借了此人母親之手,他母親後來被主家滅口,隻為掩人耳目、封鎖消息。他原先也以為母親死亡是為意外,可就在前些日子,家中耕地,居然從地裏翻出一個木盒,木盒中就是當年母親留下的證據!
孝王越聽越得意,搶過證據一看,哈哈大笑:「果然是皇後筆跡!」
此言一出,當即滿朝譁然。朝臣們自有太子一黨,也有中立一黨,更有圖謀之人。但無論是誰,都會因為天家血脈的問題而變得猶豫。若太子當真不是陛下的兒子,那未來……
孝王想到了給他出主意的卞旭輝,自覺這一手的確厲害,血脈之事,現在皇帝病重,皇後身死,以前的老人幾乎都不在了。光憑著一張嘴,如何能說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麽人?但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太子就在旁人心裏成了不正統的代表。往後還能有幾個人忠心於他?
更何況,據卞旭輝所言,京郊東大營因為某個人的緣故,布防等等機密全部被掌握清楚。卞旭輝借用手段,已經打通其中關竅。自己手中帛書尚在,還怕號令不了東大營麽?到時候一聲令下圍了上京,就是那章豐也得對著自己俯首稱臣!
他這麽一想,又看了一眼旁出的良王和恭王,臉上閃過一絲不滿來。
隻是這兩位到底起了點作用,實在可惡,也不知道是不是包藏禍心?想起這兩位日常的荒唐模樣,孝王心中一嘆,覺得自己小瞧了他這兩個弟弟。
轉念再算一算時辰,東大營八成已經有所行動。孝王不禁笑了一聲,仿佛已經把太子拉下馬來,自己成為東府之主了。
可就在這時,恭王忽然上前一步道:「太子殿下!孝王包藏禍心,此事皆由他主導,專程是為汙衊殿下而來!殿下,我這裏有證據!」
什麽???!
孝王聽了這麽一句話,頓時不可思議的看著恭王,發現他還當真取出一些書信來。
眼見著事情發展越發詭異不可收拾,上首的太子竟然仍舊不變神色,隻對恭王道:「呈上來。」
恭王立刻拱手奉上,太子簡簡單單瞧了,扔下其中一封到了孝王腳下,說道:「你自己瞧瞧。」
孝王腦中早已亂了,怎麽和說好的不同呢?!這兩個人不都在這裏給自己效忠了麽?隻說拉下太子後,重用他們即可。怎麽現如今恭王就把信件遞給了太子?!他下意識的撿起那信件,才看了一眼,就差點噴出一口血來。
上頭根本就是卞旭輝與自己來往的信息,這東西他都藏起來,絕無可能給第二個人看到……除非,除非……
恭王忽然沖他一笑:「除非,是卞大人親自給的。皇兄也不必著急,這不過是拓本,本王這裏還有原件。」
原來,神思大亂之下,孝王居然把想著的話統統說了出來。
卞旭輝,為什麽?為什麽?!他實在想不通,更是早就在乎不了周圍朝臣的反應了。
至於良王,他年紀最小,和恭王關係向來不錯,恐怕最初就是站在恭王這一邊的!
孝王情緒有些崩潰,又哭又笑,對著恭王張牙舞爪就要衝過去。可他衝到一半,忽然生生頓住,繼而狂笑起來:「什麽證據不證據!有陛下禦筆在此,本王才是正統!」
說罷,他將那封帛書「呼」的拉展,要將其中文字全部念出來。
猛地一道人影閃在他眼前,孝王下意識往後一退,卻覺得一陣刻骨銘心的痛楚襲來,讓他根本拿不住帛書。帛書才一落地,就被人踢起來抓在了手上。而孝王後知後覺從晃眼中回過神,這才發現自己雙手居然被人砍斷了!
他臉色煞白,痛苦的尖叫出聲。
朝臣們被這一幕嚇呆了,也琢磨不出到底是怎麽才能讓事態變幻到這個地步。而那個砍斷孝王雙手的人,正是太子身邊的大太監,李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