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我的專屬錦衣衛[重生] 作者:翦花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祥頓時眉飛色舞:「好啊,好幾日沒下館子,我正惦記著打牙祭呢。」
說完又撓了撓頭,「聽說劉敬那小子擔了替皇爺選宮女兒的差事,今日出城挑人去了,這會子怕是還沒回城。不過,選宮女又不是選宮妃,順當的話很快也就完事了。」
要說當今聖上可算是相當簡樸了,在位九年,這還是第二回採選淑女,照理說民間適齡的女孩子為數甚眾,採選是該順當才對。
可惜今日劉敬劉公公的差事實在稱不上順當,整個昌平的十幾個村子都快跑完了,卻隻挑出一個還算看得過眼的女孩子——
名叫楊蓁。
正文 3應選淑女
楊蓁自那天醒來,過了好一陣精神恍惚的日子。
未來三年的記憶如夢似幻,她花了一個多月分辨和調理,才終於確信那不是一場噩夢。她是真的重生在了三年之前。
既已預知將來的走向,自然就要著力避免厄難臨頭。
她父親曾經官拜戶部員外郎,不慎被牽連進了六年前的一樁大案,被罷官回鄉,不久後鬱鬱而終,沒出兩年,一向多病的母親也撒手人寰,臨死前將楊蓁託付給了家住昌平的楊嬸。
楊嬸的丈夫隻是楊蓁同族的一位叔伯,與她親緣一點也不近,而且因是軍戶,早在幾年前戍守遼東時已然殉國。
如此算來,楊嬸與楊蓁八竿子都打不著,可沒生育過孩子的楊嬸還是對楊蓁欣然接納,幾乎是把她當親女兒養著。兩人相依為命,情同母女。
如今想要挽回父母與伯父的性命是來不及了,楊蓁所能籌謀的,隻有讓自己與嬸嬸過得好些。
她們隻是昌平村落裏的村民,靠著楊蓁帶來的一點微薄家產、伯父的撫恤銀子以及幾畝薄田度日,雖比尋常窮苦人家稍顯寬裕,想要躲過兩年後的戰亂兵災,可選擇的出路還是少得可憐。
這年月相比國朝其它地域,北直隸一帶還算太平的,陝西、湖北、安徽等多地都有流寇作亂,兩個女子也不可能背井離鄉去外地謀生。
楊蓁算來算去,隻有這次選淑女是逆轉命數最好的機會。
老百姓總是樂於傳說對朝廷不好的言論,選淑女這回事也被傳得相當不堪,說什麽宮女子都吃不飽穿不暖,生了病就被丟去亂墳崗等死,死後還被野狗分食。
主子們動不動就責打宮女解悶,打死了同樣是丟去亂墳崗上餵野狗。
曾有一位皇帝喜歡修道,百姓們就傳說他拿宮女的身子當丹爐,逼著宮女服食古怪丹藥,害得宮女生不如死,甚至還吸取宮女的腦髓、脊髓來煉丹。
於是一聽說宮裏來人選淑女了,老百姓就像躲瘟疫一樣把自家女兒藏起來,唯恐被人家選了去。也正是因此,前世這次選淑女,楊嬸就煞有介事地逼楊蓁藏進了地窖。
這還是好的,有的人家提早聽說要選淑女,就忙著安排女兒草草出嫁,曾有過將自家八歲的女兒嫁給半老頭子做填房的荒唐事。在百姓眼中,女兒落個那樣的結果也比選進宮做宮人要好。
其實楊蓁因出身於官宦人家,又久居京城,早就清楚那些傳聞毫無根據。
若說宮女日子過得苦,那要看跟誰相比。身為奴婢,比主子當然比不得,可要是與楊蓁所在這村子裏的村民相比,人家宮女那日子決計要算是相當滋潤的。
這時的平民能有口高粱米吃到飽,不挨餓,便已知足,一年也吃不上幾口葷腥,平日裏連點豬油都休想吃著,要真得了病也隻自行挨著,沒誰請得起大夫買得起藥,就這樣還敢看不上人家宮女過的日子?
而且宮裏有宮裏的規矩,娘娘們別說打死宮女,就是逼得宮女跳了井,也是要受責罰的,哪至於沒事就打死宮女取樂?
至於什麽煉丹,更是子虛烏有。
楊蓁很確信這就是自己最好的出路,等真選上了,宮裏會給宮女家裏送十兩銀子,過個一年半載,她再攢上一點錢,便可在京城內典上一間小屋,把楊嬸接進城裏住。
接下來的數十年裏,無論外麵如何變亂,北京城和摯陽宮都會是國朝最安穩的地方,讓她與嬸嬸混個壽終正寢應該不難。
身為螻蟻,還能有多高的指望?唯有活著,且活得不太難受,也就足夠。
是以今日一早,楊蓁就尋個由頭躲出了家門,等到楊嬸聽說來了人進村選淑女再想藏起她,已然找不見她了,於是楊蓁就在回家時,被宮裏來的劉敬等人撞了個正著。
劉敬年屆三十,一張團團臉,一副慈眉善目的老好人模樣。選淑女素來自覺自願,人家藏起了閨女,他們又不能衝進家裏去翻找,劉公公坐著馬車轉悠了大半天,才堪堪挑來四個小丫頭,還是又病又弱、模樣也難看、連句正經話都不會說的,一眼看見楊蓁,簡直就像見了仙女兒。
瞧人家這姑娘,勻淨的身條兒,粉白的臉蛋兒,水靈的大眼兒,小巧的鼻兒嘴兒,真是看哪兒哪兒順眼。
最可貴的是,他上前詢問「小姑娘可願意隨我進宮服侍皇爺跟娘娘們」時,人家姑娘大大方方地笑著回答:「承蒙大人高看,我願意。」
劉敬覺得自己這趟總算沒白來。
唯一一點不好的,就是宮裏規定選淑女要在八到十三歲之間,這姑娘看著怕是有十五六的了。不過事兒是死的人是活的,劉敬確信等尚宮看見楊姑娘,一定不會介意她的年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說完又撓了撓頭,「聽說劉敬那小子擔了替皇爺選宮女兒的差事,今日出城挑人去了,這會子怕是還沒回城。不過,選宮女又不是選宮妃,順當的話很快也就完事了。」
要說當今聖上可算是相當簡樸了,在位九年,這還是第二回採選淑女,照理說民間適齡的女孩子為數甚眾,採選是該順當才對。
可惜今日劉敬劉公公的差事實在稱不上順當,整個昌平的十幾個村子都快跑完了,卻隻挑出一個還算看得過眼的女孩子——
名叫楊蓁。
正文 3應選淑女
楊蓁自那天醒來,過了好一陣精神恍惚的日子。
未來三年的記憶如夢似幻,她花了一個多月分辨和調理,才終於確信那不是一場噩夢。她是真的重生在了三年之前。
既已預知將來的走向,自然就要著力避免厄難臨頭。
她父親曾經官拜戶部員外郎,不慎被牽連進了六年前的一樁大案,被罷官回鄉,不久後鬱鬱而終,沒出兩年,一向多病的母親也撒手人寰,臨死前將楊蓁託付給了家住昌平的楊嬸。
楊嬸的丈夫隻是楊蓁同族的一位叔伯,與她親緣一點也不近,而且因是軍戶,早在幾年前戍守遼東時已然殉國。
如此算來,楊嬸與楊蓁八竿子都打不著,可沒生育過孩子的楊嬸還是對楊蓁欣然接納,幾乎是把她當親女兒養著。兩人相依為命,情同母女。
如今想要挽回父母與伯父的性命是來不及了,楊蓁所能籌謀的,隻有讓自己與嬸嬸過得好些。
她們隻是昌平村落裏的村民,靠著楊蓁帶來的一點微薄家產、伯父的撫恤銀子以及幾畝薄田度日,雖比尋常窮苦人家稍顯寬裕,想要躲過兩年後的戰亂兵災,可選擇的出路還是少得可憐。
這年月相比國朝其它地域,北直隸一帶還算太平的,陝西、湖北、安徽等多地都有流寇作亂,兩個女子也不可能背井離鄉去外地謀生。
楊蓁算來算去,隻有這次選淑女是逆轉命數最好的機會。
老百姓總是樂於傳說對朝廷不好的言論,選淑女這回事也被傳得相當不堪,說什麽宮女子都吃不飽穿不暖,生了病就被丟去亂墳崗等死,死後還被野狗分食。
主子們動不動就責打宮女解悶,打死了同樣是丟去亂墳崗上餵野狗。
曾有一位皇帝喜歡修道,百姓們就傳說他拿宮女的身子當丹爐,逼著宮女服食古怪丹藥,害得宮女生不如死,甚至還吸取宮女的腦髓、脊髓來煉丹。
於是一聽說宮裏來人選淑女了,老百姓就像躲瘟疫一樣把自家女兒藏起來,唯恐被人家選了去。也正是因此,前世這次選淑女,楊嬸就煞有介事地逼楊蓁藏進了地窖。
這還是好的,有的人家提早聽說要選淑女,就忙著安排女兒草草出嫁,曾有過將自家八歲的女兒嫁給半老頭子做填房的荒唐事。在百姓眼中,女兒落個那樣的結果也比選進宮做宮人要好。
其實楊蓁因出身於官宦人家,又久居京城,早就清楚那些傳聞毫無根據。
若說宮女日子過得苦,那要看跟誰相比。身為奴婢,比主子當然比不得,可要是與楊蓁所在這村子裏的村民相比,人家宮女那日子決計要算是相當滋潤的。
這時的平民能有口高粱米吃到飽,不挨餓,便已知足,一年也吃不上幾口葷腥,平日裏連點豬油都休想吃著,要真得了病也隻自行挨著,沒誰請得起大夫買得起藥,就這樣還敢看不上人家宮女過的日子?
而且宮裏有宮裏的規矩,娘娘們別說打死宮女,就是逼得宮女跳了井,也是要受責罰的,哪至於沒事就打死宮女取樂?
至於什麽煉丹,更是子虛烏有。
楊蓁很確信這就是自己最好的出路,等真選上了,宮裏會給宮女家裏送十兩銀子,過個一年半載,她再攢上一點錢,便可在京城內典上一間小屋,把楊嬸接進城裏住。
接下來的數十年裏,無論外麵如何變亂,北京城和摯陽宮都會是國朝最安穩的地方,讓她與嬸嬸混個壽終正寢應該不難。
身為螻蟻,還能有多高的指望?唯有活著,且活得不太難受,也就足夠。
是以今日一早,楊蓁就尋個由頭躲出了家門,等到楊嬸聽說來了人進村選淑女再想藏起她,已然找不見她了,於是楊蓁就在回家時,被宮裏來的劉敬等人撞了個正著。
劉敬年屆三十,一張團團臉,一副慈眉善目的老好人模樣。選淑女素來自覺自願,人家藏起了閨女,他們又不能衝進家裏去翻找,劉公公坐著馬車轉悠了大半天,才堪堪挑來四個小丫頭,還是又病又弱、模樣也難看、連句正經話都不會說的,一眼看見楊蓁,簡直就像見了仙女兒。
瞧人家這姑娘,勻淨的身條兒,粉白的臉蛋兒,水靈的大眼兒,小巧的鼻兒嘴兒,真是看哪兒哪兒順眼。
最可貴的是,他上前詢問「小姑娘可願意隨我進宮服侍皇爺跟娘娘們」時,人家姑娘大大方方地笑著回答:「承蒙大人高看,我願意。」
劉敬覺得自己這趟總算沒白來。
唯一一點不好的,就是宮裏規定選淑女要在八到十三歲之間,這姑娘看著怕是有十五六的了。不過事兒是死的人是活的,劉敬確信等尚宮看見楊姑娘,一定不會介意她的年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