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幫忙的眾人, 一家人洗漱後,剛睡沒一會兒,暴風雪就來了,風聲嗚咽, 吹得窗紙呼啦作響。


    蘇梅縮在暖暖的被窩裏, 就著前後兩個大窗透過來的雪光, 看著檀縫裏露出來的甸子草, 擔心道:“照這個下法,半夜得起來清掃屋頂的雪吧?”


    茶大娘側身過來:“是得起來一回。”


    豈止是起來一回啊, 趙恪中間起來了兩次, 天亮了又拿著掃帚爬上了房頂。


    自家掃了,又擔心起鎮上的人家,要出門查看。


    零下近五十度, 積雪到大腿根, 寸步難行,根本沒辦法走出去。


    蘇梅出來看了看,從灶前的柴堆裏挑了兩塊0.7米長的木料出來, 拿刀啪啪一頓砍,砍成了兩頭翹,中間平, 兩指那麽厚的滑板, 然後選了幾塊引火用的樺樹皮,往底部一釘, 側邊打上幾個孔,穿上麻繩往趙恪鞋上一綁,給他兩個竹杆拄著,“滑幾步試試。”


    樺樹皮油性大, 不但一點就著,表皮還特別光滑。


    趙恪順著門口鏟出的斜坡一下子就滑上了近一米多高的的積雪上,然後往前又滑行了一段,完全沒有問題:“汪伯,小梅,我出去了。”


    “拿上鍁!”汪師傅一揚手,將鐵鍁拋了過去。


    趙恪放下一個竹杆,撿起雪裏的鐵鍁,滑行著到了籬笆門口,一抬腿跨了過去。


    高高的籬笆院,隻剩一圈半米多高的木頭露在外麵了。


    蘇梅順著籬笆往外望,天地間,白茫茫一片,能見度並不高,瞅模樣,這雪暫時是停不下了。


    “汪伯,咱把院裏的雪清清吧。”不然,上廁所拿柴都是事兒,而且再下下去,積雪要埋住窗戶了。


    “好。”家裏輕便的農具,他們都帶過來了,除了趙恪拿走的鐵鍁,還有揚場的木鍁和簸箕可用。


    蘇梅懷著孕,汪師傅和茶大娘沒讓她上手,兩人忙活著將房前屋後的積雪清理到一邊,然後順著大門口、廁所、柴棚一一清出道來。


    蘇梅洗漱後,煮粥,炒菜,貼餅子。


    沒等趙恪,大家先吃。


    吃完飯,顧老跟小瑜兒在家待不住,要蘇梅也跟他們做雙滑板,想去學校看看。


    小瑜兒還好,顧老,蘇梅哪敢讓他這種天氣出門啊。


    “叔爺,”蘇梅扶著他進屋,將人按在炕上道,“你要是實在閑得慌,我砍幾個木頭底,打上孔,你給編幾雙草鞋吧。”


    這兒冬天穿的草鞋跟南方不一樣,它是木頭底,鞋麵是用蘆葦花編織的,編好後,裏麵墊上舊棉花或是蘆葦花,成穿了,不懼雨雪天,若嫌保暖不夠,可以在襪子外麵再包幾層破布。


    這個顧老還真會,早年跟著那位在延安時編過:“草鞋底選梧桐木最好,輕便。”


    “這麽冷的地方,可沒有梧桐樹,”蘇梅轉身去灶前隨手拎了兩塊木頭,“柏木,易加工,切削麵光滑,堅固耐用;榆木,耐腐耐濕,質地堅韌有彈性,抗壓性強。”


    顧老點點榆木:“用它。”


    蘇梅翻便了灶前的木料,挑出兩根,看大小,隻夠做給小瑜兒做一雙。


    顧老拿筆給她畫出輪廓,蘇梅拿斧頭照著他畫的線啪啪一陣砍,砍出大致模樣,再細細一修,一個前麵像船頭,上平,下麵中間挖空一塊的鞋底便出來了。


    用來引火的蘆葦花,柴棚下就有。


    汪師傅給抱來一堆。


    給顧老找著事做了,蘇梅抓緊時間給小瑜兒做了一對滑板,拿飯盒裝了餅子和菜,又給衝了一軍用壺奶粉,綁在小瑜兒棉襖外的腰上,然後給他套上大氅,戴上棉帽,係上圍巾,戴上棉手套,打發了他出去給趙恪送飯。


    收拾幹淨灶前的柴屑,蘇梅拍了拍身上的灰,拿出鋸子,跟汪師傅一起,將昨天何珊丈夫送來的檀鋸開,做置物架。


    吃午飯時,趙恪帶著小瑜兒回來了。


    “各家各戶房頂上的積雪都清理完了嗎?”蘇梅端了碗飯給他。


    趙恪接過來,扒了口飯,隨口“嗯”了一聲。


    “那下午不用出去了吧?”


    趙恪偏頭瞅了眼外麵,窗子糊了硬白紙,什麽也看不到,不過光聽簌簌的下雪聲,就知道,雪是越下越大,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兩三點時,得出去一趟。”


    鎮上家家戶戶都是苫草房,這房子便是年年修,一個清掃不及時,都能給壓垮。


    吃完飯,蘇梅拿盆倒了些熱水,讓他泡個腳,睡了會兒。


    顧老怕吵到他,拿著木頭底蘆葦花坐在灶前繼續編了起來。


    何珊抱著針線簍子,坐著狗拉爬犁過來找蘇梅玩,看到顧老編的草鞋,直嫌棄,他們赫哲族人,穿的是魚皮鞋,輕便暖和又防水,可比這笨家夥強多了。


    “蘇同誌,那草鞋不行,你們別費勁了。”


    “我看宋大娘昨兒穿著挺好的呀。”


    “她那雙鞋啊,還是親戚送的,好多年了,你昨兒看是不是還跟新的一樣。”何珊笑道。


    蘇梅想想是有八成新。


    “那鞋,雪少點還成,像外麵這麽厚的雪根本走不了路。她每年也就雪前雪後穿那麽幾天。你等著,”何珊說著,放下針線簍,向外走道,“我回去拿些魚皮來,教你做魚皮鞋。”


    蘇梅追出來,人家已經坐著爬犁跑遠了。


    屋裏屋外又不隔音,再說何珊的嗓門也不低,遂蘇梅看著顧老道:“叔爺,還編嗎?”


    “這一隻快好了,”顧老舉著鞋給她看道,“編吧,編好了,讓小瑜兒在屋裏穿。”


    草鞋的保暖性能是挺好的,聞言,蘇梅點點頭。


    何珊去的快回來的也快,“來來,給你看看,我揉製好的魚皮。”


    “這是狗魚的皮,它的皮不但可以做鞋子,還能做衣服。這是鰉魚皮,這是大馬哈魚……你看每種魚皮的鱗紋都不一樣,縫製衣服時呢,要選一種魚皮,然後白對白,肚對肚,脊梁杆子對著脊梁杆子,這樣才好看,鞋子呢差不多也是這麽個道理。”


    “狗魚、鰉魚、哲羅魚等魚皮可以做鞋幫、鞋底,”何珊拿著魚皮接著講道,“做鞋靿呢,一定要用狗魚或是鯰魚皮,別的都不行。縫製的線,衣服要用魚皮線,鞋子通常用獸筋或鬃毛來代替。”


    “看我腳上,造型是不是很簡單,”何珊說著拿起一塊長25寬21厘米左右的魚皮,指著一端的中間道,“在這裏剪一個半圓作鞋口,然後下麵一縫就行了。想要短靴的話,我們在鞋口上給它加一個鞋靿。”


    蘇梅看她拿著魚骨針,穿上鬃毛,一會兒縫好了一隻鞋子,好奇地拿起來看了看,好薄啊,能保暖嗎?


    大概是蘇梅臉上的疑惑太明顯了,何珊笑道:“裏麵塞上烏拉草,就保暖了。沒聽說過嗎,咱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烏拉草的保暖效果最好了。”何珊說著四下看了看,見蘇梅家沒有,笑道,“等會兒,我回家給你抱些過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嗯,我請你吃糖。”放下魚皮鞋,蘇梅下炕打開廚櫃抓了把奶糧、又拆了包點心放在炕桌上。


    何珊這回沒客氣,知道她家真的不缺,昨兒的回禮,除了一瓶水果罐頭,五斤玉米麵,還有一斤紅糖,一個柚子。


    “這白色的不好看,先給茶大娘穿,”何珊含著糖道,“晚上我拿顏料把這幾塊魚皮染了,做好你看喜歡哪雙,成挑了。”


    “你家裏魚皮還多嗎?我想給家裏一人做一雙,然後再給趙恪做一件魚皮褲,”蘇梅昨兒聽那些大娘說了,魚皮褲防水護膝,雨雪天穿著最好,“你要是有多,我拿營養品跟你換。”


    何珊雙眸亮了亮:“我家的魚皮都在這兒了,全做了也不夠你一家的鞋子,不過,我大爺、二伯、三叔,他們家都有。”


    蘇梅笑著下炕,拿竹簍裝了十斤米,兩盒京八件,兩袋白糖,兩瓶麥乳精,兩個柚子,兩串芭蕉,一壺兩斤的棕油,半包奶糖,聽說她家裏還有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蘇梅又給放了袋奶粉:“給。”


    “你這給的也太多了吧?”何珊驚道。


    “昨兒我可聽你們族裏的大娘說了,魚皮不好揉製,一件衣服,從剝皮開始,沒有一個月做不好,老費功夫了。這些東西,我還怕給的少了呢。”


    一雙鞋做好,天也不早了,何珊背著東西告辭。


    到家將事情一說,末了問婆婆:“娘,你看怎麽分?”


    尤大娘將東西一樣樣撿出來,看下麵多放了一疊油紙,嘴角翹了翹:“奶粉給你阿奶,剩下的一分為四,咱家要一份,另外三份給你大爺、二伯、三叔送去。將他們家揉好的魚皮拿回來,我來做。”


    何珊的心立馬放下了一半,族裏數婆婆做魚皮衣、魚皮鞋的手藝最好。


    十幾天後,蘇梅收到成品,六雙鞋,三條魚皮褲,一套小兒的魚皮衣。


    蘇梅的鞋子是雙紅色的小短靴,腳踝一則係著瓔珞帶子,鞋頭部位圓潤可愛地於指骨上方打了一圈小折。


    漂亮得都可以當藝術品了,她都不舍得穿。


    小瑜兒的衣服也好看,很有民族特色,穿上好可愛。


    魚皮褲,趙恪、顧老、汪師傅一人一條,穿上都不用洗褲子了,用茶大娘的話,髒了拿毛巾一擦。


    這禮,重了,而且好用心,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


    蘇梅跟茶大娘商量後,挑了一塊大紅的斜紋布,一塊黑色燈心絨,帶上汪師傅做的紅薯丸子、魚肉包子,親自走了一趟,跟尤大娘道謝。


    老人很是開朗健談,跟蘇梅說了很多生活上的小技巧。


    走時,也沒讓她空手,做的魚鬆給了一包,山上撿的核桃拾了一竹籃,還送了兩雙男性的麅皮手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零重組家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驪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驪偃並收藏六零重組家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