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老祖宗年方八歲[科舉] 作者:王廿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硯將「國庫空虛」四字劃掉。
「試問解決當下朝廷困境的方法,豈是一兩千字可以概括?因此,歷來策問的內容雖談不上歌功頌德,卻大多是泛泛而談,言之無物的。」林硯道:「沒人真的會向初出茅廬的讀書人問計問策,因此也不要傻到真正去針砭時弊,指責朝政,這個時候,如何曲筆粉飾,就是考驗一個人真正功力的時候。」
林長濟聽完百感交集,勉強點了點頭。
他心中十分清楚,做個庸碌無為的順臣,按部就班的中進士、熬資歷,才是對家族最好的庇護。
但不知為什麽,臨近殿試的前一夜,林長濟輾轉難眠,他這一生都在為別人活,為父母尊長的殷殷期待,為家族官脈得以延續,為家門復興雲雲,到了這一步,卻真正想為自己活一次。
他一夜未眠,起床時,竟比以往哪次考試都要清醒。
林硯仍在重複考試要領,吃過早飯,他們登上馬車往紫禁城方向而去。
此時剛過寅時,便已有上百人等著宮門外,由於殿試不過是「優中取優」的排名,眾人相互結識攀談著,神色也比以往哪一次考試都要放鬆和愉悅。
卯時一到,便有禮部官員帶領他們穿過千步廊。重新在承天門齊聚,按照會試的名次依次排列等待門前值守的金吾衛的例行搜查,準備入宮。到了這一步,幾乎不會有人再懷揣懷挾夾帶入考場舞弊,一來殿試是在奉天殿外的廣場,沒有號舍圍牆的遮擋,幾百張桌子整齊排列,一覽無餘;二來殿試題目寬泛,即便帶進去了,也無用。
殿試有更加高級的舞弊方式,當然,以林長濟如今的身份,是接觸不到的。穿過端門後,便可望見午門,在午門前,貢士們按照在會試中名次的單雙數,單數走東側的左掖門,雙數走西側的右掖門。這兩個掖門隻有在殿試以及大朝之時才會開啟。正中的門洞除了皇帝出入專用外,迎娶皇後時,皇後可以走這個門,再或是殿試結束,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出宮時可以從此門離開,以示殊榮。除此之外一旦走錯,多會招來殺身之禍。
奉天殿外的廣場上,三百餘張桌椅整齊排列,在巍峨的宮牆下顯得格外肅穆。
待眾人站定,樂聲大作,在禮讚官的帶領下,眾人給宮簷下緩緩走出的皇帝行禮,山呼萬歲。
皇帝身著隆重而威儀的朝服,端坐在高台之上,場下的貢生們懼怕失儀,幾乎不敢抬眼去看。
禮讚官命眾人平身之後,皇帝開始講話。無非是褒揚貢生們的優異、以及身為君父的殷殷期盼。
隻聽「砰砰」兩聲,隊伍後方有兩名貢生不知是太過激動,還是血虛,竟直挺挺的暈倒在地。隨機便有大漢將軍上前,將他們抬出了宮,這次的殿試機會自然作罷,隻等來年再考。
貢生們誠惶誠恐、如履薄冰,皇帝和在場官員卻早已經見怪不怪,歷屆都有暈倒的貢生,譬如這兩位中的一位就極為眼熟,好似三年前就已經暈過一回了……
皇帝的致辭終於結束了,眾人再度跪拜行禮,皇帝也在聒耳的笙歌和山呼萬歲中起身離開,除了禮部的監考官員外,其他官員也紛紛離場,內閣也隻留下衤糀了首輔次輔兩位閣老。
禮讚官宣布本次考試的內容:上場考策問,下場考詩賦。
首輔王勉道:「上禦奉天殿,親策諸位貢生,乃因諸位是國朝未來的官員,殿試不黜落,諸位大可悉數陳列,勿憚勿隱,諸位的諫言。朝廷亦將采而行之。」
正如林硯所說,這當然是客套話。
可即便是客套話,眾人仍要如蒙天恩般行禮應是。
待到貢生全部坐定,便有執事官分發策題和提紙。林長濟定睛一看,是三四百字的長題,一字一句的擴寫,以千字為下限,這種題目,成文兩三千字的也常有。
題目大意為:朕繼承皇位已經二十多年了,敬天法祖,任賢選能,愛民如子,兢兢業業,無一日稍感鬆懈,為什麽水旱頻發,兵患不斷,使黎民受難?朕有愛民之心,固欲使臣工上下一心,除盡兵患,有什麽可行之法?
皇帝詢問治國方針,命貢生提出不足和改正之處,既要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又不能誹謗朝政,當然,歷屆都有企圖靠諫言博出位之人,他們的試卷,往往是送不到禦前的。
林長濟稍加構思,將「臣對」二字工工整整落在稿紙上。
「臣聞帝王之禦極也,體君道以奉天心,而後可以建久安長治之業。肅臣紀以奉天職,而後可以成內修外攘之功。」
林長濟深知,以「君臣職責」破題,才應是本題的關鍵。
「臣愚以為:上者,下之表也;政事者,臣之紀也。足兵以除寇,將帥之責任也。安民以固國,守令之職業也。」說到治國,首先淺談了唐虞三代的治國方略,時下亦存在諸多弊病,亦有水災、外敵侵擾,然而有禹、皋、稷、契等一幹賢臣輔佐,「如此勤克之臣,方能奉天職。」
「陛下遏亂之誌,果決如雷霆,而諸臣不能奉楊威命,已茂肅清之烈。是自負於堯舜成宣之主,而有愧於唐虞城周之臣多矣。」
陛下堪比成宣之主,勵精圖治,國家仍有這麽多的弊端,那是臣下無能,有司選材不當,周官治下不明,將帥率軍不嚴,人人都有責任,當然,除了皇帝陛下您。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試問解決當下朝廷困境的方法,豈是一兩千字可以概括?因此,歷來策問的內容雖談不上歌功頌德,卻大多是泛泛而談,言之無物的。」林硯道:「沒人真的會向初出茅廬的讀書人問計問策,因此也不要傻到真正去針砭時弊,指責朝政,這個時候,如何曲筆粉飾,就是考驗一個人真正功力的時候。」
林長濟聽完百感交集,勉強點了點頭。
他心中十分清楚,做個庸碌無為的順臣,按部就班的中進士、熬資歷,才是對家族最好的庇護。
但不知為什麽,臨近殿試的前一夜,林長濟輾轉難眠,他這一生都在為別人活,為父母尊長的殷殷期待,為家族官脈得以延續,為家門復興雲雲,到了這一步,卻真正想為自己活一次。
他一夜未眠,起床時,竟比以往哪次考試都要清醒。
林硯仍在重複考試要領,吃過早飯,他們登上馬車往紫禁城方向而去。
此時剛過寅時,便已有上百人等著宮門外,由於殿試不過是「優中取優」的排名,眾人相互結識攀談著,神色也比以往哪一次考試都要放鬆和愉悅。
卯時一到,便有禮部官員帶領他們穿過千步廊。重新在承天門齊聚,按照會試的名次依次排列等待門前值守的金吾衛的例行搜查,準備入宮。到了這一步,幾乎不會有人再懷揣懷挾夾帶入考場舞弊,一來殿試是在奉天殿外的廣場,沒有號舍圍牆的遮擋,幾百張桌子整齊排列,一覽無餘;二來殿試題目寬泛,即便帶進去了,也無用。
殿試有更加高級的舞弊方式,當然,以林長濟如今的身份,是接觸不到的。穿過端門後,便可望見午門,在午門前,貢士們按照在會試中名次的單雙數,單數走東側的左掖門,雙數走西側的右掖門。這兩個掖門隻有在殿試以及大朝之時才會開啟。正中的門洞除了皇帝出入專用外,迎娶皇後時,皇後可以走這個門,再或是殿試結束,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出宮時可以從此門離開,以示殊榮。除此之外一旦走錯,多會招來殺身之禍。
奉天殿外的廣場上,三百餘張桌椅整齊排列,在巍峨的宮牆下顯得格外肅穆。
待眾人站定,樂聲大作,在禮讚官的帶領下,眾人給宮簷下緩緩走出的皇帝行禮,山呼萬歲。
皇帝身著隆重而威儀的朝服,端坐在高台之上,場下的貢生們懼怕失儀,幾乎不敢抬眼去看。
禮讚官命眾人平身之後,皇帝開始講話。無非是褒揚貢生們的優異、以及身為君父的殷殷期盼。
隻聽「砰砰」兩聲,隊伍後方有兩名貢生不知是太過激動,還是血虛,竟直挺挺的暈倒在地。隨機便有大漢將軍上前,將他們抬出了宮,這次的殿試機會自然作罷,隻等來年再考。
貢生們誠惶誠恐、如履薄冰,皇帝和在場官員卻早已經見怪不怪,歷屆都有暈倒的貢生,譬如這兩位中的一位就極為眼熟,好似三年前就已經暈過一回了……
皇帝的致辭終於結束了,眾人再度跪拜行禮,皇帝也在聒耳的笙歌和山呼萬歲中起身離開,除了禮部的監考官員外,其他官員也紛紛離場,內閣也隻留下衤糀了首輔次輔兩位閣老。
禮讚官宣布本次考試的內容:上場考策問,下場考詩賦。
首輔王勉道:「上禦奉天殿,親策諸位貢生,乃因諸位是國朝未來的官員,殿試不黜落,諸位大可悉數陳列,勿憚勿隱,諸位的諫言。朝廷亦將采而行之。」
正如林硯所說,這當然是客套話。
可即便是客套話,眾人仍要如蒙天恩般行禮應是。
待到貢生全部坐定,便有執事官分發策題和提紙。林長濟定睛一看,是三四百字的長題,一字一句的擴寫,以千字為下限,這種題目,成文兩三千字的也常有。
題目大意為:朕繼承皇位已經二十多年了,敬天法祖,任賢選能,愛民如子,兢兢業業,無一日稍感鬆懈,為什麽水旱頻發,兵患不斷,使黎民受難?朕有愛民之心,固欲使臣工上下一心,除盡兵患,有什麽可行之法?
皇帝詢問治國方針,命貢生提出不足和改正之處,既要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又不能誹謗朝政,當然,歷屆都有企圖靠諫言博出位之人,他們的試卷,往往是送不到禦前的。
林長濟稍加構思,將「臣對」二字工工整整落在稿紙上。
「臣聞帝王之禦極也,體君道以奉天心,而後可以建久安長治之業。肅臣紀以奉天職,而後可以成內修外攘之功。」
林長濟深知,以「君臣職責」破題,才應是本題的關鍵。
「臣愚以為:上者,下之表也;政事者,臣之紀也。足兵以除寇,將帥之責任也。安民以固國,守令之職業也。」說到治國,首先淺談了唐虞三代的治國方略,時下亦存在諸多弊病,亦有水災、外敵侵擾,然而有禹、皋、稷、契等一幹賢臣輔佐,「如此勤克之臣,方能奉天職。」
「陛下遏亂之誌,果決如雷霆,而諸臣不能奉楊威命,已茂肅清之烈。是自負於堯舜成宣之主,而有愧於唐虞城周之臣多矣。」
陛下堪比成宣之主,勵精圖治,國家仍有這麽多的弊端,那是臣下無能,有司選材不當,周官治下不明,將帥率軍不嚴,人人都有責任,當然,除了皇帝陛下您。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