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韻沒再說什麽,因為她們都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麽樣的選擇才是最有利。


    她摟著秋夢期的腰,挨在她的懷裏,耳朵貼在她的心房附近,聽著強有力的心跳聲,道:「反正這個正月裏,你哪兒也不許去。」


    秋夢期輕輕親了她的如墨的長髮,道:「哪兒也不去,每日都黏著你,黏到你生厭。」


    蘇韻這才笑了:「才不會。」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3-10-10 15:24:58~2023-10-11 20:16:5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nhamtieu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kai、一頭牛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azr 50瓶;純 30瓶;白茶清歡無別事 15瓶;衫兒寶寶 11瓶;evan田 10瓶;草花小2 5瓶;嘿呀、嘿呀77 3瓶;@璿乂 2瓶;50479772、落葉、happy、小與、司徒逸、步流浪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237章 蘇家覲見


    古代過年, 皇帝和臣子都不得閑。


    包括家宴、祭祀和元旦朝賀大典,獻歲啟新,蘇韻和秋夢期入鄉隨俗, 該安排的排場也安排上。


    折騰了兩天,把所有人都折騰了夠嗆。


    算起來, 蘇韻和秋夢期到這個世界已經是第四個春節了。


    第一年五月初她們踏上了封樂的土地,同年春節兩人定情;第二年成婚後春節第一次回娘家, 和蘇父吵了一架不歡而散;第三年春節秋夢期去京都營救李泰, 蘇韻則帶著柳月如前往始安難民安置區。


    今年是第四年, 按照原身的年齡,她們都雙雙跨入二十一歲的門檻了。


    這個年齡在古代,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麵的年紀,蘇韻的聰明才智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慢慢地不再變得那麽打眼, 但隨著她威信確立, 人們漸漸疏忽她的年紀, 甚至性別。


    這對於要幹一番大事業的女人來說, 算是一件好事,


    原本兩人是打算初二或初三要去一趟蘇家, 這事直接引起了底下臣子的一番唇槍舌戰,有人說這是回去省親,又有人說是祭祖。


    兩者區別就是, 省親是外嫁女兒回娘家拜見父母, 但蘇韻如今是越王身份,與平常人家的女兒不同,這些大臣認為應以越王為夫綱, 王夫回自家才叫省親, 女王回自家那叫回去祭祖。


    蘇韻和秋夢期二人不得不折服於古人對古禮法度的執著勁兒, 皇家或許真的無小事,也意識到有些想當然的改革,還是要徐徐圖之。


    最終決定在初三當日,於行宮召見蘇家一家人。


    去年四月份蘇長平和張冉成親,小兩口已經從封樂搬到了瀝州,這個春節因為張冉身子的原因,沒有回封樂過年。


    而就在年前,當年開海時安排通過海路前往天竺的商隊已經回來了,並帶來了數船的棉花和棉花種子,這個消息讓蘇秋二人著實興奮了好一陣子。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大焱雖然生產絲綢,但一般老百姓可穿不起蠶絲製品,一旦棉花普及,普通人也能穿得起棉質衣裳,比起桑麻來,棉製品要柔軟暖和得多。


    棉花及棉花紡織品主要對內供應,因此選址可以往內陸的方向。


    蘇長平到瀝州來,就是為了做和棉花相關的加工和紡織產業。


    棉花作為新產品,要推廣,但也要顧及當今糧食的產量,不能因為要擴大棉花種植麵積而占用太多稻田。


    如今瀝荊交三洲的糧食產量參差不齊,瀝州改革早一些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出現盈餘,而荊交兩州勉強能夠自給自足,可一旦將其他州郡併入,湧入大批的難民,就會很快出現糧食的缺口。


    所以棉花要種,但要做好規劃,至少平原地區是不能種了,山地地區可以適當種植。


    如此一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棉花還是要繼續從天竺等地進口。


    蘇韻因此擴大越國和天竺暹羅等國度的貿易,增加航海班次,同時進一步加強航海護衛,確保海貿行程的安全保障。


    商人們自然也拿到了棉花的樣本,巨大的商機就擺在眼前,所有人蜂擁而上,爭先恐後地踏上了往西南部的海域航程。


    蘇韻樂見其成,並承諾採購回來的棉花和糧食,若是無法銷售出去,由官府負責吃掉。


    不過如今糧食緊俏,棉花又作為新鮮物種,這些商品價格隻會走高,哪裏輪得到她來包幹。


    但有她承諾兜底,商人們沒有了後顧之憂,熱情進一步高漲。


    原本以地換取艙位的實惠也一下子體現出來,先前還怨氣衝天的地主們此時喜笑顏開,一時間衡量家族財富的多少竟要看擁有的艙位數,人人為能出一趟海引以為傲,即便海上生活再枯燥再艱辛再驚險甚至九死一生,卻不妨礙人們的無限嚮往。


    玻璃琉璃製品以及白糖、茶葉、瓷器和絲綢出口,棉花和糧食引進,一進一出,在很大程度上繁榮了越國三州的經濟,比起內陸甚至京都,三州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見地好了起來。


    有地耕種糧食,百姓再不怕餓肚子,加上低稅賦,還有不斷湧現出來的產業,大量的務工機會也讓三州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


    不斷普及的教育讓更多的貧苦人家子弟有機會進入各種領域,加上海貿所帶來的外來文化,嶺南三洲思想空前解放。


    精明的商人已經不再執拗土地,正在挖空心思怎麽把產業建設起來,就算達不到玻璃廠和封樂造紙坊那樣的規模,但隻要能稍微占上先機,就夠他們吃一輩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情敵在古代種田搞基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貓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貓追月並收藏和情敵在古代種田搞基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