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頁
和情敵在古代種田搞基建 作者:大貓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夢期一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麽做,隻能先把問題傳回去,看蘇韻是如何答覆。
最後說到尹西候,寫著寫著,又忍不住流著淚,可寫來寫去,匯聚起來隻有三個字:我好難過。
寫完之後安排把信送出去,之後又坐在位置上怔怔地坐了好久。
在沒有得到蘇韻的答覆之前,他們隻得先停止一切行動,暫時等待。
如今她們住的這個院子是在西城靠近郊區的地方,是先前尹西候提前買下來的宅子,以前是交由一對老夫婦打理,如今李泰、秋夢期和戴燕住進去後,老夫婦就對外稱是生病的兒子帶著孫女回來。
秋夢期為了不打眼,在人前也默默低頭裝著戴燕的小丫鬟,倒也沒出過什麽差錯。
隻是今日是個特殊的日子,是尹西候下葬的日子。
因為劫獄事件後,京都對往來的人員的盤查尤為嚴格,在得知那天他們損了一人後,便時刻關注著哪家死了人,什麽時候下葬,下了葬說不定還專門挖出來看,秋夢期幾人也特別小心謹慎。
最後還是買通了一個剛死了個老嫗的家人,花了大價錢將其棺木做成兩層,把尹西候的屍身放在下一層,運出城去。
秋夢期是打算把他埋到當初埋著秋植附近那兒,等將來成事了,再將他們的墳墓遷走。
那座小縣城離京都並不算遠,有半天的路程,他們這幾人分批出城後又在十裏開外匯合,將尹西候的屍身卸下來,裝入新的棺木,朝秋夢期所指引的方向而去。
半天之後就到了小廟附近。
這算是秋夢期來到這個世界的著陸點,就是在這裏,秋植把為禾家昭雪的重任交給了她,也是在這兒,她做出了在這個世界裏最重要的決定,前往嶺南,順著柳鄂的線找出線索,因此才會意外地遇上了同樣流放嶺南的蘇韻。
緣分就是這麽奇妙。
隻是重新來到故地,心情卻完全不一樣。
當初秋植在她麵前咽氣,她是有那麽一絲的不知所措,但卻沒有太大的悲傷,或許是因為她沒有原身那樣對兄長有著深厚的感情,更多的是惋惜。
而如今,瘦猴沒了,她的悲傷卻是一陣一陣,因為那是她一手帶出來的人,他們是一群沒有方向沒有任何關愛和引導的年輕人,隻是憑著自己的對這個社會為數不多的了解,揣測著合適自己的生存方式。
萬幸的是,這幾個人心存良知,稍加引導就能走上正途,在麵臨抉擇的時候,又能做出捨生取義的行動。
李泰沒有來,他如今的目標太大,隻能躲在小院裏休養潛伏,秋夢期打算過段時間風聲鬆一點了,等他身上傷口好的差不多就送他回瀝州,那邊缺乏人手,他回去了正好也能派上用場。
早上靈柩出門的時候,李泰衝著尹西候的屍身一拜再拜,多次灑淚。
可惜的是另外兩名護衛的屍身留在了大理寺,看著後麵有沒有機會拿回來進行厚葬。
秋夢期蹲在墳前,默默地燒著紙錢,再次紅了眼眶。
……
天氣越發地冷,離春節也越來越近,秋夢期也越發想念著遠在瀝州的蘇韻,她們來到這個世界,也沒分開過這麽久,之前說兩三個月回去,這次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
她心裏沒底,心裏的想念每天都在侵蝕著她的心肺。
好在年二五,她收到了蘇韻的回信。
信中主要交代了幾件事:
一是抓住當下這個機會立即啟動為勛國公平反計劃,尤其是皇帝還活著的時候,讓這對父子直麵多年前他們所造下的孽。敬王想要太子死,那便讓太子死,如此也好告慰禾家三百多條冤魂和邊關十萬將士的英靈。
當然,如果能讓皇帝親口承認是他主導的這場陰謀那就更好了,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至於他們所擔心的,太子死後敬王一家獨大這個擔憂,並非不可解。
那就是扶持一個和敬王對峙的對手,而如今符合這個條件的就是皇帝如今的寵妃莊貴妃的兒子,十八歲的七皇子定王。
七皇子定王雖然沒有六皇子敬王那般深得人心,但此人性子衝動且腦子一根筋,容易控製。
負責永陵地宮和九重塔事宜的昊元星君就是莊貴妃給引薦給皇帝,此人深受皇帝寵愛,更是站在定王這一邊,定王能與敬王分庭抗禮並非毫無籌碼。
蘇韻在信中道:「待太子失勢,皇帝式微,孟家人失去靠山,讓趙鴻慍說服作為內閣首輔的孟閣老站在七皇子這一邊。」
「這些年來,孟家人雖說明麵上隻向著皇帝,但事實上私底下全部押寶太子,一旦六皇子上位,孟家人必定不會有好果子吃,孟閣老不會想不到這個道理。」
「七皇子雖然暴虐無道,但不像六皇子那樣心有城府,此人簡單好控製。」
「內閣五位閣員,除趙鴻慍外,其他幾人誰人不想攝政,誰人不想左右年輕皇帝的想法,比起一個精於算計的君王,這些老狐狸更鍾情易把控的二世祖,趙鴻慍隻需稍微一挑撥,便能有巨大的收穫。」
蘇韻同時提到,屆時勛國公一案大白於天下,朝廷必定會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想辦法補償禾家,如果可以,拿下京畿或附近的兵權,如此一來,朝堂上有文官把持,外有武官鎮守,就算六皇子再怎麽打造賢名,也不得不步步為營,不敢輕舉妄動。
最後說到尹西候,寫著寫著,又忍不住流著淚,可寫來寫去,匯聚起來隻有三個字:我好難過。
寫完之後安排把信送出去,之後又坐在位置上怔怔地坐了好久。
在沒有得到蘇韻的答覆之前,他們隻得先停止一切行動,暫時等待。
如今她們住的這個院子是在西城靠近郊區的地方,是先前尹西候提前買下來的宅子,以前是交由一對老夫婦打理,如今李泰、秋夢期和戴燕住進去後,老夫婦就對外稱是生病的兒子帶著孫女回來。
秋夢期為了不打眼,在人前也默默低頭裝著戴燕的小丫鬟,倒也沒出過什麽差錯。
隻是今日是個特殊的日子,是尹西候下葬的日子。
因為劫獄事件後,京都對往來的人員的盤查尤為嚴格,在得知那天他們損了一人後,便時刻關注著哪家死了人,什麽時候下葬,下了葬說不定還專門挖出來看,秋夢期幾人也特別小心謹慎。
最後還是買通了一個剛死了個老嫗的家人,花了大價錢將其棺木做成兩層,把尹西候的屍身放在下一層,運出城去。
秋夢期是打算把他埋到當初埋著秋植附近那兒,等將來成事了,再將他們的墳墓遷走。
那座小縣城離京都並不算遠,有半天的路程,他們這幾人分批出城後又在十裏開外匯合,將尹西候的屍身卸下來,裝入新的棺木,朝秋夢期所指引的方向而去。
半天之後就到了小廟附近。
這算是秋夢期來到這個世界的著陸點,就是在這裏,秋植把為禾家昭雪的重任交給了她,也是在這兒,她做出了在這個世界裏最重要的決定,前往嶺南,順著柳鄂的線找出線索,因此才會意外地遇上了同樣流放嶺南的蘇韻。
緣分就是這麽奇妙。
隻是重新來到故地,心情卻完全不一樣。
當初秋植在她麵前咽氣,她是有那麽一絲的不知所措,但卻沒有太大的悲傷,或許是因為她沒有原身那樣對兄長有著深厚的感情,更多的是惋惜。
而如今,瘦猴沒了,她的悲傷卻是一陣一陣,因為那是她一手帶出來的人,他們是一群沒有方向沒有任何關愛和引導的年輕人,隻是憑著自己的對這個社會為數不多的了解,揣測著合適自己的生存方式。
萬幸的是,這幾個人心存良知,稍加引導就能走上正途,在麵臨抉擇的時候,又能做出捨生取義的行動。
李泰沒有來,他如今的目標太大,隻能躲在小院裏休養潛伏,秋夢期打算過段時間風聲鬆一點了,等他身上傷口好的差不多就送他回瀝州,那邊缺乏人手,他回去了正好也能派上用場。
早上靈柩出門的時候,李泰衝著尹西候的屍身一拜再拜,多次灑淚。
可惜的是另外兩名護衛的屍身留在了大理寺,看著後麵有沒有機會拿回來進行厚葬。
秋夢期蹲在墳前,默默地燒著紙錢,再次紅了眼眶。
……
天氣越發地冷,離春節也越來越近,秋夢期也越發想念著遠在瀝州的蘇韻,她們來到這個世界,也沒分開過這麽久,之前說兩三個月回去,這次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
她心裏沒底,心裏的想念每天都在侵蝕著她的心肺。
好在年二五,她收到了蘇韻的回信。
信中主要交代了幾件事:
一是抓住當下這個機會立即啟動為勛國公平反計劃,尤其是皇帝還活著的時候,讓這對父子直麵多年前他們所造下的孽。敬王想要太子死,那便讓太子死,如此也好告慰禾家三百多條冤魂和邊關十萬將士的英靈。
當然,如果能讓皇帝親口承認是他主導的這場陰謀那就更好了,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至於他們所擔心的,太子死後敬王一家獨大這個擔憂,並非不可解。
那就是扶持一個和敬王對峙的對手,而如今符合這個條件的就是皇帝如今的寵妃莊貴妃的兒子,十八歲的七皇子定王。
七皇子定王雖然沒有六皇子敬王那般深得人心,但此人性子衝動且腦子一根筋,容易控製。
負責永陵地宮和九重塔事宜的昊元星君就是莊貴妃給引薦給皇帝,此人深受皇帝寵愛,更是站在定王這一邊,定王能與敬王分庭抗禮並非毫無籌碼。
蘇韻在信中道:「待太子失勢,皇帝式微,孟家人失去靠山,讓趙鴻慍說服作為內閣首輔的孟閣老站在七皇子這一邊。」
「這些年來,孟家人雖說明麵上隻向著皇帝,但事實上私底下全部押寶太子,一旦六皇子上位,孟家人必定不會有好果子吃,孟閣老不會想不到這個道理。」
「七皇子雖然暴虐無道,但不像六皇子那樣心有城府,此人簡單好控製。」
「內閣五位閣員,除趙鴻慍外,其他幾人誰人不想攝政,誰人不想左右年輕皇帝的想法,比起一個精於算計的君王,這些老狐狸更鍾情易把控的二世祖,趙鴻慍隻需稍微一挑撥,便能有巨大的收穫。」
蘇韻同時提到,屆時勛國公一案大白於天下,朝廷必定會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想辦法補償禾家,如果可以,拿下京畿或附近的兵權,如此一來,朝堂上有文官把持,外有武官鎮守,就算六皇子再怎麽打造賢名,也不得不步步為營,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