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和情敵在古代種田搞基建 作者:大貓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該,這種人就該下十八層地獄。」
「也得虧是秋大人,把他們拿得死死的,不然還不知道要禍害封樂多久。」
「這些人真是該殺!」
秋夢期聽著外頭這些嘈雜的聲音,醒木重重一拍,「肅靜——」
連喊幾聲,眾人這才停了下來。
「孔征殺害五名無辜女子證據確鑿,本該處死,但此案跨封樂封平兩地,需上奏請示是否需要押送前往京都進行三堂會審,待上麵答覆後方可處理。」
「孔興賢身為朝廷命官,為掩蓋其子罪行,挾持百姓頂罪,知法犯法,免去封樂縣之職,連同相關涉案人員莫大、孔十二等人,同樣關入大牢等候上奏結果再進行發落。」
「婁曲因鬥毆入獄,刑期半個月,早在去年六月份之前就已經完刑,後因受脅迫蒙受一年多的牢獄之災,過後將與其協商由衙門進行補償。然婁曲在孔征殺害妓子一案未結案之前,作為本案重要人證及關鍵人物不得離開封樂城,隨時等候官差傳喚協助後續覆核事宜。」
百姓雖然不能當場看到孔家父子人頭落地,但至少這兩人不能再出來作威作福,也覺得暢快不已,對今日秋大人的斷案手段又有了新的見識,離去之前紛紛跪地大呼青天大老爺。
這場審判足足搞了一天,天都黑透了方才結束。
秋夢期一整天都處於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生怕哪個地方出了差錯,雖然蘇韻已經連續和她對了三四遍的流程,但還是花費了她幾乎所有的精力,回到後堂已經是筋疲力盡。
腦力勞動遠遠要比體力勞動要辛苦得多。
見到蘇韻第一句話就是:「累。」
--------------------
封樂連環殺人案及雲雀案的覆核申請以及卷宗很快就送到了李泰手裏,李泰仔細閱讀後大吃一驚:「竟不知去年的連環兇殺案居然是孔興賢的兒子犯下的,這廝為了掩蓋罪行居然敢找人頂罪,愚弄本官,真是豈有此理!」
李有才忙拿過材料查閱,也頓時麵色凝重,但很快就舒展開來。
「不管怎樣,秋大人明察秋毫,把這個案子給扳正過來了,就不算是太壞的結果。」
「都怪我,要是多放點心思在上麵,今年的那個案子就不會發生了,那可是一條無辜的人命啊。」
「大人無須自責,下麵的人刻意隱瞞,做得這般天衣無縫,就算您再小心注意也未必能看得出端倪來。」
李泰搖了搖頭:「確實是我的不對,我對他的芥蒂一直沒放下,但凡與其相關的事情,我都不想碰,這才鬧了這麽大一個疏忽,是我瀆職了。」
「大人何必把錯誤放自己身上背,當初甘大人明確將此案指定給孔興賢來負責,這才給他這麽大的操作空間,想來也是擔心大人你過於認真,萬一不能在期限內抓到真兇而遷怒與他,這與大人又有何幹係。」
李泰嘆了口氣:「說到底還是賴我,因為這些私事耽誤了百姓的大事,真是罪該萬死,哎——。」
李有才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咬咬牙道:「大人,大姑奶奶已經去了那麽多年了,您何必耿耿於懷,幸好節度使大人是個大度之人,要換作是別人,說不定早就因此遷怒於您了。」
李泰聽到這話,怔怔站在窗前。
李有才不忍再勸,隻得言歸正傳道:「秋縣令詢問是否需要三堂會審,應如何答覆?」
「此事得看甘刺史的意思,此案雖然影響惡劣,但既不是逆謀也沒有涉及世家皇族,不過是個小小縣丞而已,眼下朝廷動盪不安,大都那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依我看多半就在瀝州辦了。」
很快,他們就收到了瀝州方向的回覆,說本案不需要經過三堂會審,但要由瀝州刺史及新會郡郡守監審,刺史將於三天後下達封樂對連環殺人案進行覆核。
李有才忍不住皺眉道:「大人,按照以往的情況,應該將犯人直接押往瀝州進行會審覆核,刺史大人卻不嫌麻煩要趕到封樂,實在令人意外。」
「人證物證都在封樂,輾轉不便,去年也是在封樂會審,不足為奇。」
「甘德壽這種人無利不起早,最近秋縣令在封樂幹了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怕是沒有給他打點,趁這次機會去敲打。」
李泰眉頭皺了皺,「可不能任由他胡來,咱們嶺南好不容易出了秋植這麽個好官,把人逼走了對誰都沒好處。」
「對那位來說,好不好官倒無所謂,能孝敬他的才有好處。」李有才可太了解甘德壽了,這些年他們家大人沒少被這位刺史給坑了。
「我心中總有不安,先前板曬製鹽的奏疏要經他的手才能上呈,如今過去這麽久還沒見有什麽動靜,我擔心這奏疏如今被他給壓住了,這次去封樂不會是想找秋大人要點好處才肯遞摺子吧。」
李泰臉色十分不好,「不能任他這麽迫害一個好官。」
誠如李有才所想,甘德壽收到消息後,對去封樂進行案件覆核也有考量。
最終,孔興賢的期盼最終還是落空了,這顆沒用了的棋子還是免除不了被拋棄的命運。
一旁的師爺煽風點火道:「這個秋植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才去了半年的時間,先是把衙門的官吏收拾了一遍,竟給他收拾出了幾萬兩銀子,這廝不想著拿銀子來孝敬大人卻拿去散給那些刁民,那些刁民能給他疏通上路嗎,真是蠢貨。」
「也得虧是秋大人,把他們拿得死死的,不然還不知道要禍害封樂多久。」
「這些人真是該殺!」
秋夢期聽著外頭這些嘈雜的聲音,醒木重重一拍,「肅靜——」
連喊幾聲,眾人這才停了下來。
「孔征殺害五名無辜女子證據確鑿,本該處死,但此案跨封樂封平兩地,需上奏請示是否需要押送前往京都進行三堂會審,待上麵答覆後方可處理。」
「孔興賢身為朝廷命官,為掩蓋其子罪行,挾持百姓頂罪,知法犯法,免去封樂縣之職,連同相關涉案人員莫大、孔十二等人,同樣關入大牢等候上奏結果再進行發落。」
「婁曲因鬥毆入獄,刑期半個月,早在去年六月份之前就已經完刑,後因受脅迫蒙受一年多的牢獄之災,過後將與其協商由衙門進行補償。然婁曲在孔征殺害妓子一案未結案之前,作為本案重要人證及關鍵人物不得離開封樂城,隨時等候官差傳喚協助後續覆核事宜。」
百姓雖然不能當場看到孔家父子人頭落地,但至少這兩人不能再出來作威作福,也覺得暢快不已,對今日秋大人的斷案手段又有了新的見識,離去之前紛紛跪地大呼青天大老爺。
這場審判足足搞了一天,天都黑透了方才結束。
秋夢期一整天都處於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生怕哪個地方出了差錯,雖然蘇韻已經連續和她對了三四遍的流程,但還是花費了她幾乎所有的精力,回到後堂已經是筋疲力盡。
腦力勞動遠遠要比體力勞動要辛苦得多。
見到蘇韻第一句話就是:「累。」
--------------------
封樂連環殺人案及雲雀案的覆核申請以及卷宗很快就送到了李泰手裏,李泰仔細閱讀後大吃一驚:「竟不知去年的連環兇殺案居然是孔興賢的兒子犯下的,這廝為了掩蓋罪行居然敢找人頂罪,愚弄本官,真是豈有此理!」
李有才忙拿過材料查閱,也頓時麵色凝重,但很快就舒展開來。
「不管怎樣,秋大人明察秋毫,把這個案子給扳正過來了,就不算是太壞的結果。」
「都怪我,要是多放點心思在上麵,今年的那個案子就不會發生了,那可是一條無辜的人命啊。」
「大人無須自責,下麵的人刻意隱瞞,做得這般天衣無縫,就算您再小心注意也未必能看得出端倪來。」
李泰搖了搖頭:「確實是我的不對,我對他的芥蒂一直沒放下,但凡與其相關的事情,我都不想碰,這才鬧了這麽大一個疏忽,是我瀆職了。」
「大人何必把錯誤放自己身上背,當初甘大人明確將此案指定給孔興賢來負責,這才給他這麽大的操作空間,想來也是擔心大人你過於認真,萬一不能在期限內抓到真兇而遷怒與他,這與大人又有何幹係。」
李泰嘆了口氣:「說到底還是賴我,因為這些私事耽誤了百姓的大事,真是罪該萬死,哎——。」
李有才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咬咬牙道:「大人,大姑奶奶已經去了那麽多年了,您何必耿耿於懷,幸好節度使大人是個大度之人,要換作是別人,說不定早就因此遷怒於您了。」
李泰聽到這話,怔怔站在窗前。
李有才不忍再勸,隻得言歸正傳道:「秋縣令詢問是否需要三堂會審,應如何答覆?」
「此事得看甘刺史的意思,此案雖然影響惡劣,但既不是逆謀也沒有涉及世家皇族,不過是個小小縣丞而已,眼下朝廷動盪不安,大都那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依我看多半就在瀝州辦了。」
很快,他們就收到了瀝州方向的回覆,說本案不需要經過三堂會審,但要由瀝州刺史及新會郡郡守監審,刺史將於三天後下達封樂對連環殺人案進行覆核。
李有才忍不住皺眉道:「大人,按照以往的情況,應該將犯人直接押往瀝州進行會審覆核,刺史大人卻不嫌麻煩要趕到封樂,實在令人意外。」
「人證物證都在封樂,輾轉不便,去年也是在封樂會審,不足為奇。」
「甘德壽這種人無利不起早,最近秋縣令在封樂幹了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怕是沒有給他打點,趁這次機會去敲打。」
李泰眉頭皺了皺,「可不能任由他胡來,咱們嶺南好不容易出了秋植這麽個好官,把人逼走了對誰都沒好處。」
「對那位來說,好不好官倒無所謂,能孝敬他的才有好處。」李有才可太了解甘德壽了,這些年他們家大人沒少被這位刺史給坑了。
「我心中總有不安,先前板曬製鹽的奏疏要經他的手才能上呈,如今過去這麽久還沒見有什麽動靜,我擔心這奏疏如今被他給壓住了,這次去封樂不會是想找秋大人要點好處才肯遞摺子吧。」
李泰臉色十分不好,「不能任他這麽迫害一個好官。」
誠如李有才所想,甘德壽收到消息後,對去封樂進行案件覆核也有考量。
最終,孔興賢的期盼最終還是落空了,這顆沒用了的棋子還是免除不了被拋棄的命運。
一旁的師爺煽風點火道:「這個秋植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才去了半年的時間,先是把衙門的官吏收拾了一遍,竟給他收拾出了幾萬兩銀子,這廝不想著拿銀子來孝敬大人卻拿去散給那些刁民,那些刁民能給他疏通上路嗎,真是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