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清穿同人] 清穿之賞花升職 作者:愛小說的宅葉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祝倒是不覺得,他覺得隻要是出自額娘宮裏的都香,明明一樣同樣的廚子,在宮外卻做不出這個地兒。
馬佳芸蘭斜了他們一眼,又對胤祉說道:「午膳想吃什麽?最近怎麽又清減了,多注意身體,不如煲兩個湯補一補?」
胤祉笑了笑:
「聽額娘的。」胤祁在一邊假裝不服氣,高高舉手:「額娘,額娘,這兒還有一坨人呢。」
馬佳芸蘭:
「這叫論功行賞。」
「這功也不能讓二哥一個人得了吧,」胤祁嘟囔著自己和小六也有幫忙。
「小六」胤祝踹了他一腳。
馬佳芸蘭與胤祉一起圍觀雙胞胎幹架,這樣的悠閑日子可不多,讓他們想到小時候,雙胞胎也是這樣讓人歡喜讓人憂。
在雙胞胎幼稚地鬥來鬥去第n個回合時,馬佳芸蘭也問起胤祉的工作。
這些日子不止她忙,胤祉可能比她還忙,他除了忙自己這邊外,還有手上的工作,關於整頓八旗。
八旗的事情馬佳芸蘭也知道,可太知道了,這件事還是她提醒的。
八旗在這個年代是驍勇善戰的標籤,到了後世,則給人貪生怕死、紈絝子弟的負麵影響,究其原因,還是與體製和人的本性有關。
首先,幾乎每個人都有惰性,貪圖享樂是人性弱點之一。
八旗中不止包括皇宮貴族,還有更多的普通兵丁,他們才是八旗的基石。
皇權統治者也非常明白,八旗是清朝皇權的支柱根基,他們為了維護八旗的兵力,從順治開始,便頒布許多政策。
為他們提供不少福利,比如,豁免稅賦與勞役,每個月還有『月俸』;也為他們框出非常多的限製,諸如不提倡經商等其他生計,專注於騎馬射箭,保持兵力。
以上的政策在戰亂時期或許能夠凝聚兵心,轉到在和平時期,卻成了八旗貪圖享樂的一部分,遊手好閑、鬥蛐逗鳥、好逸惡勞,逐漸成為他們的標籤。
他們活成了大清的「寄生蟲」,還是尾大不掉、無法從根本上擺脫的那一種,畢竟大清的建立便依靠八旗。
待三藩平定後,八旗的兵力與精神狀態已經有明顯下滑;等大清戰勝噶爾丹後,疆土基本上衡定,有小危險,但暫時翻不出什麽驚濤波浪。
在馬佳芸蘭提醒過後,胤祉便一直有注意這個,隻是之前漠北未平,暫時不能把這個擺在明麵上。
現在噶爾丹的勢力已經瓦解,蒙古一步步被塔娜收入囊中,大清陷入平穩時期,胤祉便將這個問題重視起來。
不過凡事需要證據,直接上去說已逝皇瑪法與汗阿瑪的政策行不通、八旗會變成廢物,這當然不行。
胤祉選擇以數據說話,先開始收集證據。
他先借著噶爾丹的論功行賞,介入了兵部的輔助整理工作,又借著過去科普表格與出征噶爾丹在兵部累積的人脈,收集整理八旗二十多萬士兵的個人信息表、匯總表。
這確實是一個海量的資料庫。
好在胤祉不是一個人。
他如今是親王爵位,府上的附屬官、侍衛等加起來有數十人,何況還有他從天南地北召集來的門臣。
隻能讓大傢夥繁忙一些。
這樣的大動作當然瞞不過在兵部很有話語權的大阿哥與大阿哥黨,也瞞不過一直盯著胤祉的太子黨。
很多人不理解。
不是說他們認為這樣做完全沒用,而是沒有什麽大用,戰時士兵消耗更替速度很快,優秀的士兵遲早脫穎而出,和平時期,更不需要記錄,連將領都不是人人認得,普通士兵可能一輩子遇不見一場戰鬥。
但胤祉還是堅持做下去,還未統計完,已經在八旗裏找到不少問題。
尤其是在管理方麵。
清朝的八旗士兵不止在京城,還有邊境、州縣城市、海關港口、官府駐地、武庫校場、驛站士兵等等。
這樣的規則並沒有錯,清軍屬於滿人入關,少數民族政權,駐守士兵有利於對於各地政權的管控,促進滿蒙漢相融等。
但問題在於大政策方麵下了,細節管控卻有嚴重問題。
因兵力過於遊散,中央集權不夠,滿人地位過高,除了邊防要塞外,各地的旗人墮落的比京城還快,出現不少死而復生、冒領軍功、擾亂百姓、街頭惡霸等亂七八糟的現象,並且這些現象並不少見。
當胤祉把問題一一擺出來時,康熙暴怒。
還是那句話,八旗是清朝政權的支柱,政權即是他的底線,一旦觸碰底線,他便化作吃人的猛虎。
皇子阿哥們也很生氣。
不管內部如何競爭,他們至少目前都站在對大清有利的方向看問題。
大阿哥與納蘭明珠在直郡王府上聊到此事。
聽明珠說出「彥親王此舉雖然高議,但也會得罪不少人,我們可以趁機收攏更多兵力」時,大阿哥神情一愣。
默了下,他嘆:
「二弟為大清殫精竭慮,爺不如遠矣。」
納蘭明珠張了張口,他想說這都是收攏民心的手段,但也不得不承認,彥親王目前為止幹的全部事情,都是利於大清乃至於利國利民的事情,如果單純為了收攏人心,他大可不必如此,有更多更好的辦法。
「太子更是差了天遠,也好意思一直呆在他的位置上不下來。」這種時候,大阿哥也不忘打擊一下對手。
馬佳芸蘭斜了他們一眼,又對胤祉說道:「午膳想吃什麽?最近怎麽又清減了,多注意身體,不如煲兩個湯補一補?」
胤祉笑了笑:
「聽額娘的。」胤祁在一邊假裝不服氣,高高舉手:「額娘,額娘,這兒還有一坨人呢。」
馬佳芸蘭:
「這叫論功行賞。」
「這功也不能讓二哥一個人得了吧,」胤祁嘟囔著自己和小六也有幫忙。
「小六」胤祝踹了他一腳。
馬佳芸蘭與胤祉一起圍觀雙胞胎幹架,這樣的悠閑日子可不多,讓他們想到小時候,雙胞胎也是這樣讓人歡喜讓人憂。
在雙胞胎幼稚地鬥來鬥去第n個回合時,馬佳芸蘭也問起胤祉的工作。
這些日子不止她忙,胤祉可能比她還忙,他除了忙自己這邊外,還有手上的工作,關於整頓八旗。
八旗的事情馬佳芸蘭也知道,可太知道了,這件事還是她提醒的。
八旗在這個年代是驍勇善戰的標籤,到了後世,則給人貪生怕死、紈絝子弟的負麵影響,究其原因,還是與體製和人的本性有關。
首先,幾乎每個人都有惰性,貪圖享樂是人性弱點之一。
八旗中不止包括皇宮貴族,還有更多的普通兵丁,他們才是八旗的基石。
皇權統治者也非常明白,八旗是清朝皇權的支柱根基,他們為了維護八旗的兵力,從順治開始,便頒布許多政策。
為他們提供不少福利,比如,豁免稅賦與勞役,每個月還有『月俸』;也為他們框出非常多的限製,諸如不提倡經商等其他生計,專注於騎馬射箭,保持兵力。
以上的政策在戰亂時期或許能夠凝聚兵心,轉到在和平時期,卻成了八旗貪圖享樂的一部分,遊手好閑、鬥蛐逗鳥、好逸惡勞,逐漸成為他們的標籤。
他們活成了大清的「寄生蟲」,還是尾大不掉、無法從根本上擺脫的那一種,畢竟大清的建立便依靠八旗。
待三藩平定後,八旗的兵力與精神狀態已經有明顯下滑;等大清戰勝噶爾丹後,疆土基本上衡定,有小危險,但暫時翻不出什麽驚濤波浪。
在馬佳芸蘭提醒過後,胤祉便一直有注意這個,隻是之前漠北未平,暫時不能把這個擺在明麵上。
現在噶爾丹的勢力已經瓦解,蒙古一步步被塔娜收入囊中,大清陷入平穩時期,胤祉便將這個問題重視起來。
不過凡事需要證據,直接上去說已逝皇瑪法與汗阿瑪的政策行不通、八旗會變成廢物,這當然不行。
胤祉選擇以數據說話,先開始收集證據。
他先借著噶爾丹的論功行賞,介入了兵部的輔助整理工作,又借著過去科普表格與出征噶爾丹在兵部累積的人脈,收集整理八旗二十多萬士兵的個人信息表、匯總表。
這確實是一個海量的資料庫。
好在胤祉不是一個人。
他如今是親王爵位,府上的附屬官、侍衛等加起來有數十人,何況還有他從天南地北召集來的門臣。
隻能讓大傢夥繁忙一些。
這樣的大動作當然瞞不過在兵部很有話語權的大阿哥與大阿哥黨,也瞞不過一直盯著胤祉的太子黨。
很多人不理解。
不是說他們認為這樣做完全沒用,而是沒有什麽大用,戰時士兵消耗更替速度很快,優秀的士兵遲早脫穎而出,和平時期,更不需要記錄,連將領都不是人人認得,普通士兵可能一輩子遇不見一場戰鬥。
但胤祉還是堅持做下去,還未統計完,已經在八旗裏找到不少問題。
尤其是在管理方麵。
清朝的八旗士兵不止在京城,還有邊境、州縣城市、海關港口、官府駐地、武庫校場、驛站士兵等等。
這樣的規則並沒有錯,清軍屬於滿人入關,少數民族政權,駐守士兵有利於對於各地政權的管控,促進滿蒙漢相融等。
但問題在於大政策方麵下了,細節管控卻有嚴重問題。
因兵力過於遊散,中央集權不夠,滿人地位過高,除了邊防要塞外,各地的旗人墮落的比京城還快,出現不少死而復生、冒領軍功、擾亂百姓、街頭惡霸等亂七八糟的現象,並且這些現象並不少見。
當胤祉把問題一一擺出來時,康熙暴怒。
還是那句話,八旗是清朝政權的支柱,政權即是他的底線,一旦觸碰底線,他便化作吃人的猛虎。
皇子阿哥們也很生氣。
不管內部如何競爭,他們至少目前都站在對大清有利的方向看問題。
大阿哥與納蘭明珠在直郡王府上聊到此事。
聽明珠說出「彥親王此舉雖然高議,但也會得罪不少人,我們可以趁機收攏更多兵力」時,大阿哥神情一愣。
默了下,他嘆:
「二弟為大清殫精竭慮,爺不如遠矣。」
納蘭明珠張了張口,他想說這都是收攏民心的手段,但也不得不承認,彥親王目前為止幹的全部事情,都是利於大清乃至於利國利民的事情,如果單純為了收攏人心,他大可不必如此,有更多更好的辦法。
「太子更是差了天遠,也好意思一直呆在他的位置上不下來。」這種時候,大阿哥也不忘打擊一下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