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清穿同人] 清穿之賞花升職 作者:愛小說的宅葉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修竹擔心自己被放棄掉,又不能很好的在當地生活。
忐忑十幾天後,他被安排到一個漂亮的小院裏,院裏種有很多五顏六色的花,還有池塘,像是有錢人居住的地方。
這裏不止他一人,還有其他許多人,大多是本地的,白種人與黃種人的混血兒有且隻有他一個,不過還有一個純外國人。
李修竹被安排在這裏並不是幹苦力活,而是——讀書習字?
李修竹不會以為這是大清的習俗,因他的父親不會識字,那一位叔叔倒是會,曾經說過他出海是為了兒子讀書。
而他竟然有學習機會?!
李修竹很是珍惜,他非常認真,但因基礎太差以及思維水平,學的並不算太好,成績距離吊尾車沒幾名。
但他還是靠自己努力識了許多大學字,而且聽說好多文學典故,那些書裏麵講的東西和表達的意思可真美好。
李修竹學的不好,但非常癡迷於文化。
等三個月後被安排語言相關工作,李修竹掙了錢,也會咬牙買一兩本漢文書籍,如癡如醉讀了起來。
不久又是第二次出海、第三次出海、第四次出海……李修竹在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工作,地位一次次上升。
他不在是商船上的無名小卒。
馬佳芸蘭從第一次見到這個名字開始,不斷從海商帳本與情報網上看見這個名字,也對他有了很深的印象。
她對於是否把李修竹加入海上基建篩選也是猶豫的,而最後讓她下定決心的是李修竹喜歡閱讀書籍的這個日常舉動。
馬佳芸蘭讓人傳信息給阿瑪,給李修竹出了一張文學試卷,得出結論,這些並不是作秀,他是實打實對於華夏文化很有認同感,而且非常喜歡儒家的大同社會理想。
???
關於這一點,她也很詫異,這似乎成為了李修竹的信仰。
而遙遠的海邊縣城,李修竹在填寫那一張試卷時,也很詫異,而且敏銳地察覺到了什麽,所以他一筆一劃寫的非常認真,真的是絞盡腦汁來填寫答案。
隻是上交試卷後,卻未得到除了對錯以外的任何反應。
有點失望。
好吧,他的錯誤也的確不少,從這份試卷他又學習到了很多知識,知道了不少的書單。
但在大概一兩個月後,元宵節過後,李修竹收到一個任命,讓他從閩南地區入京,安寧伯要見他。
第128章
收到消息後,李修竹一路快馬加鞭,花了三、四天的時間,抵達京城。
一路風塵僕僕,於是他在京城郊外的小客棧住了一個晚上,調整作息與狀態。
客棧老闆差點拒絕他,隻因他的藍眼睛高鼻樑,有點像是外邦人。
自五貝勒爺揭露外邦人的狼子野心後,本來被以禮相待像是南懷仁這樣的傳教士,居住生活便變得尷尬起來。
各地的教堂不說新修,甚至有舊教堂都在官府的插手下,被強行拆掉。
本來已經有一些跡象的西方信仰傳播又縮了回去,在大清的傳教士不得不被迫與道士、和尚多多交流,念經論道,乃至於品讀了解一下《道德經》、《常清常靜經》、《清心經》等等。
美其名曰:「文化交融,海納百川。」
不管是什麽文化,在華夏傳播都得過了本土文化這一關。
此前又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最典型最成功的例子在佛教,不典型不成功的例子在摩尼教、明教、白蓮教等。
傳教士們:「……」
西方的新教舊教能夠打的不可開交,正是因為他們彼此無法調和,這還讓他們多去了解一個其他信仰?從其他信仰出發?
這個時候還沒有尊重信仰的說法,因而嚴重涉及到底線問題,他們根本無法接受,也很難像什麽群神群像。
對於這個,這裏要做一點補充。
因榮憲長公主對於中亞與羅剎國東亞版圖的野心,她對於道教與佛教的了解並不是淺嚐而止,非常看重這一部分。
尤其是佛與道。
不再是各地的和尚與道士各寫各說,而是把得道高僧們結合起來,讓他們盡量統一一個直白易懂的說法,然後在蒙古、中亞等新占領或商業涉及的地點傳播。
因效果不錯,京城這邊也在慢慢地借鑑與規範。
也正因為這些,越來越多的人真正了解西方信仰不像是他們以為的佛道那麽簡單,他們甚至可以參與外邦的皇權更替,這些傳教士在人們眼中不一樣起來。
民間百姓可能對這些了解不多,但因禁止阿芙蓉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他們也聽說外邦人向他們投過吸食靈魂的毒藥,還有不少人親眼目睹靈魂被吸食的慘狀,對於外邦人的防備心不可預料地增強。
李修竹在大清待這麽些年,對於這些事情已經了解很多。
他也曾親眼目睹過吸食阿芙蓉的人,荷蘭也有富有商人吸這個,「吸食靈魂」一詞的形容再貼切不過。
他已經不是過去的他,明白這種東西四處流傳的危害,以及幕後之人的險惡用心。
對於客棧老闆的防備,李修竹開口便是非常順滑的大清官話,聽不到多少口音,而且還會背誦《道德經》、《易經》,張口閉口多出不少「子曰」。
令客棧老闆以及其他人側目而視。
老實說,京城的傳教士數量不多,但也不是非常稀少,他們的口音聽著非常別扭,像眼前外邦人這樣的還真沒有,也許藍眼睛隻是大驚小怪呢。
忐忑十幾天後,他被安排到一個漂亮的小院裏,院裏種有很多五顏六色的花,還有池塘,像是有錢人居住的地方。
這裏不止他一人,還有其他許多人,大多是本地的,白種人與黃種人的混血兒有且隻有他一個,不過還有一個純外國人。
李修竹被安排在這裏並不是幹苦力活,而是——讀書習字?
李修竹不會以為這是大清的習俗,因他的父親不會識字,那一位叔叔倒是會,曾經說過他出海是為了兒子讀書。
而他竟然有學習機會?!
李修竹很是珍惜,他非常認真,但因基礎太差以及思維水平,學的並不算太好,成績距離吊尾車沒幾名。
但他還是靠自己努力識了許多大學字,而且聽說好多文學典故,那些書裏麵講的東西和表達的意思可真美好。
李修竹學的不好,但非常癡迷於文化。
等三個月後被安排語言相關工作,李修竹掙了錢,也會咬牙買一兩本漢文書籍,如癡如醉讀了起來。
不久又是第二次出海、第三次出海、第四次出海……李修竹在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工作,地位一次次上升。
他不在是商船上的無名小卒。
馬佳芸蘭從第一次見到這個名字開始,不斷從海商帳本與情報網上看見這個名字,也對他有了很深的印象。
她對於是否把李修竹加入海上基建篩選也是猶豫的,而最後讓她下定決心的是李修竹喜歡閱讀書籍的這個日常舉動。
馬佳芸蘭讓人傳信息給阿瑪,給李修竹出了一張文學試卷,得出結論,這些並不是作秀,他是實打實對於華夏文化很有認同感,而且非常喜歡儒家的大同社會理想。
???
關於這一點,她也很詫異,這似乎成為了李修竹的信仰。
而遙遠的海邊縣城,李修竹在填寫那一張試卷時,也很詫異,而且敏銳地察覺到了什麽,所以他一筆一劃寫的非常認真,真的是絞盡腦汁來填寫答案。
隻是上交試卷後,卻未得到除了對錯以外的任何反應。
有點失望。
好吧,他的錯誤也的確不少,從這份試卷他又學習到了很多知識,知道了不少的書單。
但在大概一兩個月後,元宵節過後,李修竹收到一個任命,讓他從閩南地區入京,安寧伯要見他。
第128章
收到消息後,李修竹一路快馬加鞭,花了三、四天的時間,抵達京城。
一路風塵僕僕,於是他在京城郊外的小客棧住了一個晚上,調整作息與狀態。
客棧老闆差點拒絕他,隻因他的藍眼睛高鼻樑,有點像是外邦人。
自五貝勒爺揭露外邦人的狼子野心後,本來被以禮相待像是南懷仁這樣的傳教士,居住生活便變得尷尬起來。
各地的教堂不說新修,甚至有舊教堂都在官府的插手下,被強行拆掉。
本來已經有一些跡象的西方信仰傳播又縮了回去,在大清的傳教士不得不被迫與道士、和尚多多交流,念經論道,乃至於品讀了解一下《道德經》、《常清常靜經》、《清心經》等等。
美其名曰:「文化交融,海納百川。」
不管是什麽文化,在華夏傳播都得過了本土文化這一關。
此前又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最典型最成功的例子在佛教,不典型不成功的例子在摩尼教、明教、白蓮教等。
傳教士們:「……」
西方的新教舊教能夠打的不可開交,正是因為他們彼此無法調和,這還讓他們多去了解一個其他信仰?從其他信仰出發?
這個時候還沒有尊重信仰的說法,因而嚴重涉及到底線問題,他們根本無法接受,也很難像什麽群神群像。
對於這個,這裏要做一點補充。
因榮憲長公主對於中亞與羅剎國東亞版圖的野心,她對於道教與佛教的了解並不是淺嚐而止,非常看重這一部分。
尤其是佛與道。
不再是各地的和尚與道士各寫各說,而是把得道高僧們結合起來,讓他們盡量統一一個直白易懂的說法,然後在蒙古、中亞等新占領或商業涉及的地點傳播。
因效果不錯,京城這邊也在慢慢地借鑑與規範。
也正因為這些,越來越多的人真正了解西方信仰不像是他們以為的佛道那麽簡單,他們甚至可以參與外邦的皇權更替,這些傳教士在人們眼中不一樣起來。
民間百姓可能對這些了解不多,但因禁止阿芙蓉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他們也聽說外邦人向他們投過吸食靈魂的毒藥,還有不少人親眼目睹靈魂被吸食的慘狀,對於外邦人的防備心不可預料地增強。
李修竹在大清待這麽些年,對於這些事情已經了解很多。
他也曾親眼目睹過吸食阿芙蓉的人,荷蘭也有富有商人吸這個,「吸食靈魂」一詞的形容再貼切不過。
他已經不是過去的他,明白這種東西四處流傳的危害,以及幕後之人的險惡用心。
對於客棧老闆的防備,李修竹開口便是非常順滑的大清官話,聽不到多少口音,而且還會背誦《道德經》、《易經》,張口閉口多出不少「子曰」。
令客棧老闆以及其他人側目而視。
老實說,京城的傳教士數量不多,但也不是非常稀少,他們的口音聽著非常別扭,像眼前外邦人這樣的還真沒有,也許藍眼睛隻是大驚小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