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說,已知自己壽命將近,生前做了不少錯事都已無法挽回。如今隻希望死後……希望死後能夠將屍骨埋在洛陽城的靜心寺中,祈求能夠贖罪……」
聞聲,秦肆的麵上立即現出了一層陰森森的冷意。
這冷意徑直逼得宮女一抖,她接連瑟縮一下,便驚懼得立即跪趴在地麵上磕頭。
皇帝的麵上雖也有些陰沉,卻仍舊是咬牙忍了下來,吩咐道:「朕知曉了,你下去罷。」
宮女這才如夢大赦,連忙退了下去。
皇帝與秦肆對視一眼,二人深知此事似是一顆碎石,卻能輕易地激起水麵處的無數的漣漪。
他們幾乎明白各自的心事,便遣散了所有的下人,一同去到了禦書房中。
禦書房的燭火一整夜都未暗下去,二人似是在密談著事情。
第二日,太上皇駕崩的消息就已經傳到大江南北,舉國上下都瀰漫著一層悲哀又緊張的氣氛。
更有人聽聞,到第五日時,皇帝與東廠廠督秦肆,將會帶領幾千名錦衣衛、朝廷重臣一同前去洛陽城,建造堅固恢宏的陵寢,見證太上皇下葬的儀式,更是為了了卻太上皇死前的遺願。
太上皇的榮辱興衰都已經塵歸塵,土歸土,所有的一切和過往都會被埋藏在洛陽城的靜心寺。
至於太上皇為何要選擇將屍骨埋至靜心寺,知道真相的人少之又少。
但有心人卻會明白,隻要到了第五日,所有掌握、關係著朝廷命脈之人都會離開京城,前往千裏之外的洛陽。
到那時候,京城就會是一座隻有軀殼的空城了。
第105章 眾說紛紜
一條城街處,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這裏距離京城有好幾個城哩,倒是免去了京城之中的紛爭雜亂,百姓安居樂業,好不自在。
而此處的鬧市區榜文牌處,正張貼著一則明黃色紙底的告示。
周遭違了好些百姓,有些不識字,便聽著張貼告示的官兵口述出來。
大抵是說,京城皇宮處的太上皇昨日夜裏已然駕鶴西去,宮裏好些朝廷重臣過些時日將會隨著皇帝一同前去洛陽城給太上皇舉行下葬儀式。
此消息一出來,周遭便是眾說紛紜。
「聽說,宮裏頭的這位太上皇已經病了好些年了。」
「今年才離世也算是命大了……就是奇怪得很,怎麽會到洛陽城安排下葬?」
「宮裏的事兒真是多,前些時候不是還有個傳聞?說是有個不知好歹的妒婦殺害了宮中妃子,聽說那妒婦的來頭還不小,可惜到最後還是死在一場大火中了……」
「咱們老百姓哪裏知道那些事?鹹吃蘿蔔淡操心的……」
百姓們將榜文牌處圍得裏三層外三層,有好些好事者都已經談起茶餘飯後的閑事來了。
這時,人群中一名穿著麻布衣裳的瘦小男子微垂著首、避過人群耳目從中走了出來。
這人正是逃亡中的青黛,她故意用濕泥巴糊髒了臉,隱去了白皙秀氣的麵貌。
滿頭青絲都被一條深褐色的布帶束在頭頂處,看起來幾乎與未長成的窮苦少年郎無異。
她麵上的表情幾乎未有異樣,兀自從人群中走出,便尋了家攤子坐下,點了一碗肉末餛飩湯來。
青黛總歸是有些心神不寧的,在等待飯食的這段時間,心頭又繞上了一股淡淡的憂愁。
初春的河還是有些結冰的,無法走水路。即使化了冰,坐船逃亡也實在招搖,也費銀兩。
她便走不斷地行著陸路,不敢大搖大擺地在城裏間逃竄,也不敢在狼豺虎豹眾多的山野間行路,隻好在城郊處行走。
待到了腿腳實在走不動時,她才雇輛馬車去。如此交換著,她就斷斷續續地往南逃了好些路了。
至於青黛該去何方,她也沒個準兒。
她在京城是待不下去了,其他地方也沒個歸屬,唯一存著聯繫的便是南方的父母了。
她也不是不曾想過,一路逃至南方去,與父母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
但秦肆會放過她嗎?
以他的手段,想來定是很快就會發現她的蹤跡。到時,隻怕是與她有關聯的人都會遭殃罷。
可適才,青黛聽聞一旁百姓所說,似乎是傳聞殺害蘭妃的她已經在一場大火中死去?
也許就是指詔獄不知何起的火。
如果傳聞是從京城傳來的,那身在京城的秦肆是否也以為她已經死去了?
如此,他是不是……
不會再來抓她回去?
「唉……」青黛徐徐地嘆了聲氣,腦中思緒如同交纏在一起的麻繩一般,亂得很。
她知道自己被人陷害入獄的一事有些蹊蹺,牢中給她救命包袱的人是誰,在詔獄樹林中追殺她的又是何人?
這些疑問,她隻怕是今生也明白不了了。
就在青黛陷入深深的憂慮時,店家已經端上來一碗熱騰騰的餛飩湯了。
她便不再思慮這些擾人的問題了,端起碗來喝口清淡的熱湯。在還有些寒冷的日子,一口熱湯下肚,腹中的確暖和了不少,驅走了冰涼的寒氣。
青黛不敢在鬧市裏多加停留,隻匆匆地吃完了熱食,就又去旁處買了些幹糧上路。
她想,接下來應該會繼續往南方走罷。
就在青黛離開之後,街巷的一個隱蔽處,緊接著走出了一個高大的男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聞聲,秦肆的麵上立即現出了一層陰森森的冷意。
這冷意徑直逼得宮女一抖,她接連瑟縮一下,便驚懼得立即跪趴在地麵上磕頭。
皇帝的麵上雖也有些陰沉,卻仍舊是咬牙忍了下來,吩咐道:「朕知曉了,你下去罷。」
宮女這才如夢大赦,連忙退了下去。
皇帝與秦肆對視一眼,二人深知此事似是一顆碎石,卻能輕易地激起水麵處的無數的漣漪。
他們幾乎明白各自的心事,便遣散了所有的下人,一同去到了禦書房中。
禦書房的燭火一整夜都未暗下去,二人似是在密談著事情。
第二日,太上皇駕崩的消息就已經傳到大江南北,舉國上下都瀰漫著一層悲哀又緊張的氣氛。
更有人聽聞,到第五日時,皇帝與東廠廠督秦肆,將會帶領幾千名錦衣衛、朝廷重臣一同前去洛陽城,建造堅固恢宏的陵寢,見證太上皇下葬的儀式,更是為了了卻太上皇死前的遺願。
太上皇的榮辱興衰都已經塵歸塵,土歸土,所有的一切和過往都會被埋藏在洛陽城的靜心寺。
至於太上皇為何要選擇將屍骨埋至靜心寺,知道真相的人少之又少。
但有心人卻會明白,隻要到了第五日,所有掌握、關係著朝廷命脈之人都會離開京城,前往千裏之外的洛陽。
到那時候,京城就會是一座隻有軀殼的空城了。
第105章 眾說紛紜
一條城街處,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這裏距離京城有好幾個城哩,倒是免去了京城之中的紛爭雜亂,百姓安居樂業,好不自在。
而此處的鬧市區榜文牌處,正張貼著一則明黃色紙底的告示。
周遭違了好些百姓,有些不識字,便聽著張貼告示的官兵口述出來。
大抵是說,京城皇宮處的太上皇昨日夜裏已然駕鶴西去,宮裏好些朝廷重臣過些時日將會隨著皇帝一同前去洛陽城給太上皇舉行下葬儀式。
此消息一出來,周遭便是眾說紛紜。
「聽說,宮裏頭的這位太上皇已經病了好些年了。」
「今年才離世也算是命大了……就是奇怪得很,怎麽會到洛陽城安排下葬?」
「宮裏的事兒真是多,前些時候不是還有個傳聞?說是有個不知好歹的妒婦殺害了宮中妃子,聽說那妒婦的來頭還不小,可惜到最後還是死在一場大火中了……」
「咱們老百姓哪裏知道那些事?鹹吃蘿蔔淡操心的……」
百姓們將榜文牌處圍得裏三層外三層,有好些好事者都已經談起茶餘飯後的閑事來了。
這時,人群中一名穿著麻布衣裳的瘦小男子微垂著首、避過人群耳目從中走了出來。
這人正是逃亡中的青黛,她故意用濕泥巴糊髒了臉,隱去了白皙秀氣的麵貌。
滿頭青絲都被一條深褐色的布帶束在頭頂處,看起來幾乎與未長成的窮苦少年郎無異。
她麵上的表情幾乎未有異樣,兀自從人群中走出,便尋了家攤子坐下,點了一碗肉末餛飩湯來。
青黛總歸是有些心神不寧的,在等待飯食的這段時間,心頭又繞上了一股淡淡的憂愁。
初春的河還是有些結冰的,無法走水路。即使化了冰,坐船逃亡也實在招搖,也費銀兩。
她便走不斷地行著陸路,不敢大搖大擺地在城裏間逃竄,也不敢在狼豺虎豹眾多的山野間行路,隻好在城郊處行走。
待到了腿腳實在走不動時,她才雇輛馬車去。如此交換著,她就斷斷續續地往南逃了好些路了。
至於青黛該去何方,她也沒個準兒。
她在京城是待不下去了,其他地方也沒個歸屬,唯一存著聯繫的便是南方的父母了。
她也不是不曾想過,一路逃至南方去,與父母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
但秦肆會放過她嗎?
以他的手段,想來定是很快就會發現她的蹤跡。到時,隻怕是與她有關聯的人都會遭殃罷。
可適才,青黛聽聞一旁百姓所說,似乎是傳聞殺害蘭妃的她已經在一場大火中死去?
也許就是指詔獄不知何起的火。
如果傳聞是從京城傳來的,那身在京城的秦肆是否也以為她已經死去了?
如此,他是不是……
不會再來抓她回去?
「唉……」青黛徐徐地嘆了聲氣,腦中思緒如同交纏在一起的麻繩一般,亂得很。
她知道自己被人陷害入獄的一事有些蹊蹺,牢中給她救命包袱的人是誰,在詔獄樹林中追殺她的又是何人?
這些疑問,她隻怕是今生也明白不了了。
就在青黛陷入深深的憂慮時,店家已經端上來一碗熱騰騰的餛飩湯了。
她便不再思慮這些擾人的問題了,端起碗來喝口清淡的熱湯。在還有些寒冷的日子,一口熱湯下肚,腹中的確暖和了不少,驅走了冰涼的寒氣。
青黛不敢在鬧市裏多加停留,隻匆匆地吃完了熱食,就又去旁處買了些幹糧上路。
她想,接下來應該會繼續往南方走罷。
就在青黛離開之後,街巷的一個隱蔽處,緊接著走出了一個高大的男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