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不到三個月的沈氏在後花園裏散步時摔了一跤,見紅小產。


    當時她傷心欲絕,整個人仿佛丟了魂似的,猶如行屍走肉一般。


    他也很難過,不等她開口便徹查了這件事,結果一無所獲,當時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她是被人加害的,這就是一場不幸的意外。


    對於這個結果,他很怕她不能輕易接受,可她從始至終都沒有提出質疑,也沒有大哭大鬧。


    她就是從那時開始改變的,她不再和母親還有秦氏明爭暗鬥,從此她們井水不犯河水。


    他想一定是小產這件事對她打擊太大,以至於她喪失了鬥誌。


    又或者她忽然想通了,覺得成天這麽鬥來鬥去也沒什麽意思。


    不管怎麽樣,史家終於恢複了安寧,他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應該高興才對。


    可是看著沈氏收斂了芒刺,卻又在周身築起了一道硬殼,他心裏總覺得缺失了什麽。


    不吵不鬧的沈氏讓他覺得陌生,也將趾高氣昂的母親和秦氏襯托的有些過分。


    這時,母親又開始說她是在裝可憐,博同情。對此,沈氏沒有半分反駁,她好像渾不在意。


    所有的爭吵,如果始終隻有一方叫囂,而對方根本不接招,是掀不起風浪的。


    而他忽然就明白了,從前每次沈氏和母親鬧的不可開交,他看到的隻有爭鋒相對、互不相讓,隻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卻忽略了誰才是挑事的人。


    沈氏的確有些小性子,可她本性不壞,也不會主動惹事。


    是母親橫豎看她不順眼,對她心懷不滿,母親心裏隻鍾意秦氏,兩個人一起明裏暗裏擠兌她。


    他明白的太晚了,他想這時候如果沈氏像從前一樣不肯示弱、據理力爭,他一定會站在她這邊,做她的後盾。


    可是她好像厭倦了,又或者說在一次次撞的頭破血流卻得不到支持和理解後,她對他不抱希望了。


    這個認知讓他很後悔又難過,他沒辦法逼著母親去給她道歉,也不可能不管母親。


    他隻能盡量的彌補她,多陪陪她,送她禮物,在她調養好身體後給她一個孩子。


    她偶爾會給他笑臉,但再也沒有對他撒過嬌,使過性子。


    她變得端莊有禮,沉默寡言,可他心裏最懷念的還是剛成婚時嬌蠻活潑又愛爭風吃醋的沈氏。


    就好比現在,撞見秦氏糾纏他,如果是從前的她,一定會上前將秦氏扯開,再氣勢洶洶的瞪著他。


    想到這裏,史廷芳心裏一陣悵然若失。


    ……


    沈氏沉著臉回到自己的院子,將雨傘交給站在門廳下迎她的張嬤嬤,便自顧自的進屋去了。


    張嬤嬤狐疑的看著她清冷的背影,又轉頭問隨後進來的蘭兒:“你們不是去城外給李大夫送禮了嗎,可是遇到了什麽事?我瞧著夫人的臉色不太好。”


    其實蘭兒的臉色也沒好到哪裏去,她收了傘放在門外,又抖了抖衣裙上的水珠,湊到張嬤嬤耳邊說道:“剛剛我們進府的時候撞見秦姨娘了,她正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求家主讓她回來呢。”


    “什麽?”張嬤嬤頓時火冒三丈,眼睛裏都要噴火了,“這個不要臉的狐狸精,怎這麽沒臉沒皮,陰魂不散。”


    “還不是給慣的。”蘭兒沒好氣的說道。


    “她犯了那麽大的錯,竟沒挨上一鞭子。說是被逐出家門,事實上也沒讓她流落街頭,而是給她準備了宅子,您說這世上怎麽會有這麽可笑滑稽的事情。”


    張嬤嬤聽了氣的胸口起伏,心中為沈氏感到憤憤不平。


    “到底是老夫人一手帶大的,心偏的都沒影了。還有家主,慣是愚孝,耳根子又軟。”她冷冷說道。


    心裏還藏著一句沒說出口的話,若是這次還能叫秦姨娘翻身,那夫人真是沒什麽盼頭了。


    “你去屋裏看看夫人,我去前院打聽一下。”張嬤嬤向蘭兒交待了一句,便撐傘走了。


    蘭兒歎了口氣,轉身進屋。


    沈氏在暖閣裏,正一動不動的坐在錦榻上,她麵無表情,眼神冰冷無光。


    而她腳邊的地上一片潮濕,仔細看她的鞋襪還有厚重的裙擺都已經濕了,還在滲著水。


    蘭兒不禁皺起了眉頭,剛剛沈氏走的飛快,想來沒有注意路上的積水,也沒提裙擺。


    她才剛出月子沒幾天,可不能著涼,蘭兒想著便上前準備提醒她。


    可她剛邁出兩步,便見沈氏忽然揮手將案幾上的一套茶具掃到了地上,有一隻茶碗剛好就碎在她的腳邊。


    她嚇了一跳,短促的驚叫了一聲。


    沈氏這才如夢初醒般注意到她,她握緊了拳頭,垂下頭,眼中是無盡的落寞與茫然。


    蘭兒看著這樣的沈氏心痛極了,這兩年夫人雖然表現的雲淡風輕,可心裏到底還是在意家主的。


    “夫人,您別難過。”蘭兒嘴笨,搜腸刮肚也就隻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沈氏自嘲一笑,用透著疲憊的語氣說道:“叫人進來打掃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世容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卿雪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卿雪瑤並收藏一世容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