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時有規矩,說同姓不能通婚。
他們家敗落的還算快,後麵倒是沒遭什麽罪,就是陶景明身體不好,原先的積蓄都當了賣了,給陶景明買藥,日子勉強過得下去。
陶母有點苛刻,生怕安汶君跑了,看她看得很緊。
畢竟那時候她也有十四五歲了,勉強算是一個勞動力,還跟著陶母學了一手刺繡的本事,能賺來錢,而陶母卻因為常年刺繡,眼睛都壞了,家裏賺錢的大頭著落在安汶君身上。
安汶君知道陶母的擔憂,不過她也沒想跑。
首先她在家裏過得不好。
要說她這一輩子過得最開心的,還真是被賣到這戶主家當丫鬟,主家心善,她那時候小也做不了什麽,還是管吃管飽,每月有錢。
陶景明也好伺候,安汶君大膽的覺得,與其說那是小少爺,更像她的弟弟。
當然了,她弟弟不是什麽好東西。
認真論起來,陶景明年齡雖比她小,卻像一個哥哥一樣照顧著她,所以主家敗落後,安汶君也沒想著要離開,相反她單純的覺得,之前是小少爺照顧了她,接下來就該她照顧小少爺了。
兩人說是未婚夫妻,其實處得跟親姐弟似的。
陶景明身體不好,附近的大夫都說有活不過二十歲,所以陶母一開始定下十五歲圓房,後來大夫說陶景明身體虛,太早圓房對他不好,就艱難的決定等到十八歲成年。
但她常常在家裏念叨,好似生怕安汶君生了外心。
倒是陶景明自己,不想耽誤安汶君,反而勸說自己的母親,讓她收安汶君當幹女兒,以後自己沒了,她們母女倆也能相依為命,他想他們家作為娘家,把安汶君嫁出去。
因為母親太堅決了,怎麽也說不通,陶景明就偷偷瞞著母親,以一個小舅子的姿態幫自己挑姐夫,還特地傳出了風聲,說都解放了,沒有童養媳一說,他們家是把安汶君當親閨女一樣。
安汶君沒有主見,陶母說讓她給陶景明當童養媳,她隻會笑嗬嗬應下來。
陶景明說,我把你當姐姐,你也把我當弟弟,咱們倆不能在一起,你要找一個你喜歡的人,這樣才不至於辜負你、辜負我、辜負我阿娘。
於是安汶君想,那她就聽陶景明的,找一個她喜歡的人,可是什麽是喜歡呢?
小丫鬟不知道,她很茫然。
陶母是直到有人上門來提親,才知道這件事的,被氣得夠嗆。
但陶景明護著安汶君,兩人都先斬後奏了,陶母也沒辦法,便退了一步,說,安汶君可以嫁人,但不能嫁到外邊去,他們要招一個贅婿。
顯然是怕安汶君嫁出去了,就不管他們母子兩個了。
安汶君沒意見,陶景明偷偷告訴她,別聽我阿娘的,你要找一個喜歡你、會無條件維護你的人,至於什麽家境好那都是虛的,最重要的是人品好,有責任心。
當時傻嗬嗬的安汶君不知道,可後來經歷過了許多事的她,卻無數次回憶起這些畫麵,隻覺得溫暖極了。
她有一個親弟弟,親弟弟隻知道讓她給錢,搶她的東西,她有一個應該是童養夫的假弟弟,可這假弟弟卻是真的把她當妹妹一樣寵著,教她為人處事的道理。
陶景明說,你要找一個無條件維護你的。
安汶君當時很天真的說,「這個人就是小少爺你啊,沒有別人了,沒有誰會對我這麽好。」
陶景明笑著道,
「不是啊,有一個人就很不錯,你覺得崔建軍怎麽樣?把你嫁給他好不好,我給你出嫁妝。」
崔建軍是一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那時陶家還沒有敗落,安汶君能吃得好也穿得好,還有餘力去接濟崔建軍。
她看到崔建軍,就像看到曾經的自己。
雖然她有父有母有家,卻和崔建軍沒什麽區別,他們都是被拋棄的人。
而她格外的幸運,在被拋棄後被另一個家給接納了,可別人卻沒有這種幸運。
安汶君願意將自己的好運分給別人,她希望有一天這功德能回報到小少爺身上,讓老天爺不要那麽快把他帶走。
一開始是安汶君接濟,後麵陶景明知道了,跟崔建軍的來往也多了,不過他不是給一點飯啊菜啊,而是教崔建軍和安汶君讀書。
那時陶景明身體不好,也沒個朋友,大家都不願意和他玩。
陶景明偷偷告訴安汶君,不是沒人願意跟他玩,是他嫌棄那些人太笨了,跟他們玩沒意思。
「還沒我家汶君聰明呢。」
小少爺挺起胸膛,很驕傲地說。
陶母可能是想著讓陶景明多個玩伴也能開心些,而且崔建軍命硬,從小到大沒吃過什麽好吃的好喝的,也磕磕絆絆的長大了,連生病都很少,沒準就能把這福氣帶一些給陶景明。
三人也算是青梅竹馬了。
陶景明突然提起崔建軍,安汶君特別驚訝。
年少時她在陶家長大,雖是丫鬟卻過得無憂無慮,沒有開竅。
長大了開竅了,可她心裏記掛著陶景明的病,隻恨不得多賺點錢,帶陶景明去大城市裏看病,哪裏在意過自己的終身大事?
又豈會刻意去關注別人?
就算是現在陶景明提起了,她也不過覺得嫁個人也好,讓他和自己一起照顧小少爺,兩人一起賺錢,沒準能提前去大城市找到好大夫。<hr>
他們家敗落的還算快,後麵倒是沒遭什麽罪,就是陶景明身體不好,原先的積蓄都當了賣了,給陶景明買藥,日子勉強過得下去。
陶母有點苛刻,生怕安汶君跑了,看她看得很緊。
畢竟那時候她也有十四五歲了,勉強算是一個勞動力,還跟著陶母學了一手刺繡的本事,能賺來錢,而陶母卻因為常年刺繡,眼睛都壞了,家裏賺錢的大頭著落在安汶君身上。
安汶君知道陶母的擔憂,不過她也沒想跑。
首先她在家裏過得不好。
要說她這一輩子過得最開心的,還真是被賣到這戶主家當丫鬟,主家心善,她那時候小也做不了什麽,還是管吃管飽,每月有錢。
陶景明也好伺候,安汶君大膽的覺得,與其說那是小少爺,更像她的弟弟。
當然了,她弟弟不是什麽好東西。
認真論起來,陶景明年齡雖比她小,卻像一個哥哥一樣照顧著她,所以主家敗落後,安汶君也沒想著要離開,相反她單純的覺得,之前是小少爺照顧了她,接下來就該她照顧小少爺了。
兩人說是未婚夫妻,其實處得跟親姐弟似的。
陶景明身體不好,附近的大夫都說有活不過二十歲,所以陶母一開始定下十五歲圓房,後來大夫說陶景明身體虛,太早圓房對他不好,就艱難的決定等到十八歲成年。
但她常常在家裏念叨,好似生怕安汶君生了外心。
倒是陶景明自己,不想耽誤安汶君,反而勸說自己的母親,讓她收安汶君當幹女兒,以後自己沒了,她們母女倆也能相依為命,他想他們家作為娘家,把安汶君嫁出去。
因為母親太堅決了,怎麽也說不通,陶景明就偷偷瞞著母親,以一個小舅子的姿態幫自己挑姐夫,還特地傳出了風聲,說都解放了,沒有童養媳一說,他們家是把安汶君當親閨女一樣。
安汶君沒有主見,陶母說讓她給陶景明當童養媳,她隻會笑嗬嗬應下來。
陶景明說,我把你當姐姐,你也把我當弟弟,咱們倆不能在一起,你要找一個你喜歡的人,這樣才不至於辜負你、辜負我、辜負我阿娘。
於是安汶君想,那她就聽陶景明的,找一個她喜歡的人,可是什麽是喜歡呢?
小丫鬟不知道,她很茫然。
陶母是直到有人上門來提親,才知道這件事的,被氣得夠嗆。
但陶景明護著安汶君,兩人都先斬後奏了,陶母也沒辦法,便退了一步,說,安汶君可以嫁人,但不能嫁到外邊去,他們要招一個贅婿。
顯然是怕安汶君嫁出去了,就不管他們母子兩個了。
安汶君沒意見,陶景明偷偷告訴她,別聽我阿娘的,你要找一個喜歡你、會無條件維護你的人,至於什麽家境好那都是虛的,最重要的是人品好,有責任心。
當時傻嗬嗬的安汶君不知道,可後來經歷過了許多事的她,卻無數次回憶起這些畫麵,隻覺得溫暖極了。
她有一個親弟弟,親弟弟隻知道讓她給錢,搶她的東西,她有一個應該是童養夫的假弟弟,可這假弟弟卻是真的把她當妹妹一樣寵著,教她為人處事的道理。
陶景明說,你要找一個無條件維護你的。
安汶君當時很天真的說,「這個人就是小少爺你啊,沒有別人了,沒有誰會對我這麽好。」
陶景明笑著道,
「不是啊,有一個人就很不錯,你覺得崔建軍怎麽樣?把你嫁給他好不好,我給你出嫁妝。」
崔建軍是一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那時陶家還沒有敗落,安汶君能吃得好也穿得好,還有餘力去接濟崔建軍。
她看到崔建軍,就像看到曾經的自己。
雖然她有父有母有家,卻和崔建軍沒什麽區別,他們都是被拋棄的人。
而她格外的幸運,在被拋棄後被另一個家給接納了,可別人卻沒有這種幸運。
安汶君願意將自己的好運分給別人,她希望有一天這功德能回報到小少爺身上,讓老天爺不要那麽快把他帶走。
一開始是安汶君接濟,後麵陶景明知道了,跟崔建軍的來往也多了,不過他不是給一點飯啊菜啊,而是教崔建軍和安汶君讀書。
那時陶景明身體不好,也沒個朋友,大家都不願意和他玩。
陶景明偷偷告訴安汶君,不是沒人願意跟他玩,是他嫌棄那些人太笨了,跟他們玩沒意思。
「還沒我家汶君聰明呢。」
小少爺挺起胸膛,很驕傲地說。
陶母可能是想著讓陶景明多個玩伴也能開心些,而且崔建軍命硬,從小到大沒吃過什麽好吃的好喝的,也磕磕絆絆的長大了,連生病都很少,沒準就能把這福氣帶一些給陶景明。
三人也算是青梅竹馬了。
陶景明突然提起崔建軍,安汶君特別驚訝。
年少時她在陶家長大,雖是丫鬟卻過得無憂無慮,沒有開竅。
長大了開竅了,可她心裏記掛著陶景明的病,隻恨不得多賺點錢,帶陶景明去大城市裏看病,哪裏在意過自己的終身大事?
又豈會刻意去關注別人?
就算是現在陶景明提起了,她也不過覺得嫁個人也好,讓他和自己一起照顧小少爺,兩人一起賺錢,沒準能提前去大城市找到好大夫。<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