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整點營生,不說等人打過來,自己就得先餓死了。邊境也不用守了,人家就可以長驅直入當他們的家做他們的主了。


    你們還別不信,事實就是如此。將軍也天天的頭痛,頭髮都快揪禿了,有用嗎?


    沒用,那信和摺子光有去的,沒有回來的。回來的那一兩封,都是各種藉口一拖二拖三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讓他們自己想想辦法解決?他們打仗上陣殺敵沒問題,你說讓他們做個買賣,那可真是難為他們。


    接到韓大力的信兒,將軍眼圈都紅了,他們這才馬不停蹄的趕過來。


    沒想到是主事兒是這麽個女娃娃,而且還口不能言,隻借韓大力的嘴劈裏啪啦安排完,她自己甩甩手走了。


    一群人有點幹瞪眼,人都走了,隻得硬著頭皮上。


    本朝皇帝十五歲登基為帝,初初登基正是世事混亂,民不聊生。先帝後期信道,熱忠煉丹,朝政把持在掌權大臣手中。


    原來有頭有臉的皇子們被排擠被迫害的最後隻剩那位低調到平時都見不到人的皇子。


    被世家閥門拉過來推上皇位,又在他們的擁簇和幫襯下才坐穩了帝位。


    等局勢穩定後,這些有功之臣開始挾恩自重,肆意圈占土地,欺行霸市。


    皇帝也明白,這麽下去江山早早晚晚的得完蛋,也下了決心先後動過幾次手,但收效甚微。


    現在看著是一派平和,可是整個朝政跟先帝時相比也沒強多少。


    軍中缺糧已經是普遍現象,國庫空虛、河道年久失修,說起來都不是新鮮事兒。


    不安穩的隱患,隨時會動搖國之根本。可那些大族依然是每天歌舞昇平,錦衣玉食。


    那些離他們太過遙遠,大家沒那個能力去關係和關注。


    一行人兩輛車不到午時就到了鎮子裏,給家裏人的東西讓他們先帶回去。


    其他的就卸在沈計醫館,看著卸下來的東西,九妹前前後後的又轉悠了半天。


    怎麽布置屋子這件事兒,動嘴可以,動手看來自己還真幹不來,隻得讓小夥計去張計餛飩鋪把張嬸叫來。


    張家年後在臨街盤下了一個鋪麵,簡單收拾完了開了張,手頭就有些周轉不開。


    原來想的太簡單了,現在就想把鋪子開成全天的。可惜目前自己還真沒個拿的出手的菜色,一時家裏有些一籌莫展。


    聽到九妹讓去醫館,也沒問為什麽就跟著小夥計過來了。


    到了醫館,九妹讓張嬸這段時間抽空把這幾個屋子的床幔、窗簾,被子、褥子給做好,再要按著她說的重新布置一下。


    領著看了看他們準備好的東西,怎麽做又讓韓大力給她講了一遍,有啥不懂的或是有啥事就讓張把式去家裏叫她就行。


    安排完一應事務給了張嬸留了五兩銀子讓她應急,一行三人就往回趕。


    他們這次出來比預計的時間長了點兒,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得趕緊回去,要不家裏人該著急了。


    過兩天還得抽空去一趟作坊,也不知道作坊最近情況怎麽樣。


    如果縣城和邊關附近的鋪子開了,作坊還得重新調整布局。東西從這裏運過去浪費人力物力,得選擇就近成立新的作坊。


    她現在要人有人,要靠山有靠山,所以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第九十二章 籌劃


    話說京中沈先生的兒子言柏收到信都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平時十來天也就能收到。


    可如今他已經不在國子監,現在每天泡在外婆家,他的外婆家也是父親的外婆和嶽家。


    沈先生的妻子是外婆的娘家侄女,自小養在身邊,雖說是自己的表妹,血緣關係已經非常淡了。


    對,沈先生本姓言,沈是他外家的姓,出來後自己改了姓化了名。


    收到信的易安先生知道個中曲折,他也深深理解自己老同學的難處。想了想,為了這封信能平安到言柏手裏,特意派了個小書童悄悄的找到他的蹤跡,不動聲色的把信交到他手裏。


    找了個沒人的地方,言柏把信打開,一看是父親來的信。自父親走後一直音信皆無,父親在自己的記憶裏都有些模糊了。這也是這麽多年來父親第一次給家裏寫信,壓下激動把信看完。


    當時就想一個人悄悄的去找父親,可是想起困在內宅的母親,心灰意冷的奶奶,還有從沒見過父親麵的弟弟。


    當年妻子發現懷孕還沒來得及跟沈先生說,就發生了那樣的事兒,他就揮揮衣袖獨自一人瀟灑去了,把妻子氣了個仰倒。


    要說不恨,那是假的。他一個人到是明誌了,把自己留下,麵對一府的牛鬼蛇神,還要照顧老的,養育小的。可也理解他的無奈和不甘。


    言柏先找到父親原來的長隨及叔,及叔自父親走後就被排擠到莊子上,一家人過得也不是特別好。


    問他願意不願意去找父親,言及當然願意去找二爺。原來天天說二爺沒自己跟在身邊可怎麽辦,埋怨二爺對自己太狠,再怎麽著身邊也得帶個人侍候著。


    如今一說能去找二爺,那是高興的都年輕了好幾歲。言柏讓他不要露了痕跡,悄悄的準備一些東西,不要放在莊子上,找個合適的地方寄存一下,聽他安排。


    這邊安排了,找了個時間買了雲慶樓的烤板鴨,京城雲慶樓的烤板鴨最是有名,也非常難買到。提溜著烤板鴨回府先去看了自家母親,又一起去老太太那裏用了午飯。<h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女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城九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城九妹並收藏寒門女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