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東西,最難的往往都是基本功,最難的也是入門,人常說說不如做,言行合一,把想法付諸於行動,往往要比把已經會的東西專精還要更難一些。
雲珩本就是勤奮型的孩子,更是深知這一點,因而既然開始了,他就會毫不遲疑的堅持下去。
揉了會手腕和手指,距離八點還有三分鍾的時候,就已經有患者進來了。
社區醫院這邊的上班時間是八點,可如果醫生早就開了診室的門,患者就會先進來排隊,因而何海鵬和周素雲幾乎都是掐著點的,最多也就提前五分鍾。
距離八點還有三分鍾診室就來了患者,這還是雲珩來了西亞社區醫院之後大早上來患者最早的一次。
進來的是一位三十來歲的女人,女人帶著一位十歲左右的小男孩。
在社區醫院這邊,患者以老人和孩子居多,成年人倒是相對少一些,不過雲珩這一陣看的患者還是成年人多一些,孩子倒是很少遇上,昨天下午遇到一位腸絞痛的嬰兒,今天是一位十歲左右的小男孩,算是雲珩遇到的第二位兒科患者了。
「坐吧。」
雲珩客氣的招呼了一下,一邊觀察著孩子,一邊客氣的詢問:「孩子多大了,都哪兒不舒服?」
上學的時候,學校的老師就教過,兒科在所有科室裏麵又稱之為啞科,可以說算是相對比較難學的一科。
孩子,大都沒有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十歲以下的孩子,表達能力不是很準確,他們往往不能說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麽不舒服,是脹還是疼,是困疼,還是刺痛。
在中醫中,往往把疼痛分為九種,分別是脹痛、墜痛、刺痛、絞痛、灼痛、冷痛、跳痛、空痛和隱痛。
不同的疼痛,往往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一些成年人往往都很難分清楚這九種疼痛,就更別說孩子了,四歲一下的孩子,甚至簡單的話語都表達不清楚,說自己什麽狀況,什麽症狀,那就更無從說起了。
患者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表述自己的症狀,這就會給醫生的診斷帶來很大的難度。
雲珩的天賦一般,屬於勤奮型的,所以他上學的時候很用功,很多東西其實都記下來了,特別是一些書中或者老師的一些叮囑之類的,雲珩都記得很清楚。
兒科又名啞科,孩子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況,所以醫生在給孩子看病的時候就一定要更加細心。
要多觀察,多詢問,從細節中去發現一些問題。
因而剛才孩子進門的時候,雲珩就很認真的觀察著,觀察他的走路,觀察他的形體,觀察他的神態。
雲珩一邊詢問,一邊提筆在病案本上開始登記了。
患者形體消瘦,麵色晄白不華。
「還有三個月就滿十歲了,孩子一直喊著肚子疼。」孩子的母親急忙幫忙回答。
雲珩停下登記,溫和的道:「來,我看看情況?」
肚子疼這個概念就非常寬泛了,是怎麽一個疼法?
是脹痛還是隱痛還是刺痛,不同的疼,代表的情況那完全是不一樣的,孩子的母親也隻知道孩子肚子疼,具體怎麽疼她是不知道的,所以這個時候也隻能雲珩來求證和判斷。
作為中州省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雲珩的基礎其實是很紮實的,八年醫科大,臨床經驗或許沒多少,可看過的書,掌握的基礎知識絕對是很多的。
有人評論現在的中醫,說傳統中醫是精,專精,而醫學院走出來的醫生則是博。
傳統中醫指的是那種跟著老師從小開始學醫的,因為接觸早,他們很早就明白了自己最擅長什麽,最喜歡什麽,從而很早就選了方向。
中醫是一個大類,細分其實也是能劃分很多的,像針灸、推拿、正骨、內科、兒科、治未病科等等。
一個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雖然大多數的中醫人其實都算是全科醫生,各方麵都懂一些,可也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
好比這位擅長方劑,另一位擅長正骨,又一位擅長針灸等等。
因為接觸的早,所以早早的向著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方向走,所以專精。
而醫學院的學生,因為還沒下臨床,路子還沒找到,而學校呢,那就是什麽都教,隻要是這個專業牽扯到的,都教,這也導致醫學院的學生,隻要是認真學習的那種,掌握的理論其實是很豐厚的,他們欠缺的隻是一個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這麽一個過程。
雲珩的理論紮實,這幾天也每天接觸患者,同時也在模擬空間練習,相對來說提升還是很快的,最起碼前期提升很快。
人都說厚積薄發,八年的醫學專科生涯,現在開始接觸患者,又有模擬空間,雲珩現在其實就處於一個提升期最快的一個階段。
中醫易學難精,現在的雲珩距離精還很遠,他現在就處於這個易學的階段,所以也談不上什麽瓶頸。
之前無論是梁萬明的那一席話,還是雲珩給徐波說的那一席話,其實都是很有道理的,現階段,大醫院的實習生新人其實是很難接觸到患者的。
大多數的新人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看,跟著上級醫生多看,多聽,上手是很難的,到上手大都是半年之後了,哪怕上手,其實也都是從斷斷續續開始。
而雲珩呢,這幾天在西亞社區醫院,再加上模擬空間,接觸的患者,診治的患者其實已經趕上一些住院醫了。<hr>
雲珩本就是勤奮型的孩子,更是深知這一點,因而既然開始了,他就會毫不遲疑的堅持下去。
揉了會手腕和手指,距離八點還有三分鍾的時候,就已經有患者進來了。
社區醫院這邊的上班時間是八點,可如果醫生早就開了診室的門,患者就會先進來排隊,因而何海鵬和周素雲幾乎都是掐著點的,最多也就提前五分鍾。
距離八點還有三分鍾診室就來了患者,這還是雲珩來了西亞社區醫院之後大早上來患者最早的一次。
進來的是一位三十來歲的女人,女人帶著一位十歲左右的小男孩。
在社區醫院這邊,患者以老人和孩子居多,成年人倒是相對少一些,不過雲珩這一陣看的患者還是成年人多一些,孩子倒是很少遇上,昨天下午遇到一位腸絞痛的嬰兒,今天是一位十歲左右的小男孩,算是雲珩遇到的第二位兒科患者了。
「坐吧。」
雲珩客氣的招呼了一下,一邊觀察著孩子,一邊客氣的詢問:「孩子多大了,都哪兒不舒服?」
上學的時候,學校的老師就教過,兒科在所有科室裏麵又稱之為啞科,可以說算是相對比較難學的一科。
孩子,大都沒有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十歲以下的孩子,表達能力不是很準確,他們往往不能說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麽不舒服,是脹還是疼,是困疼,還是刺痛。
在中醫中,往往把疼痛分為九種,分別是脹痛、墜痛、刺痛、絞痛、灼痛、冷痛、跳痛、空痛和隱痛。
不同的疼痛,往往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一些成年人往往都很難分清楚這九種疼痛,就更別說孩子了,四歲一下的孩子,甚至簡單的話語都表達不清楚,說自己什麽狀況,什麽症狀,那就更無從說起了。
患者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表述自己的症狀,這就會給醫生的診斷帶來很大的難度。
雲珩的天賦一般,屬於勤奮型的,所以他上學的時候很用功,很多東西其實都記下來了,特別是一些書中或者老師的一些叮囑之類的,雲珩都記得很清楚。
兒科又名啞科,孩子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況,所以醫生在給孩子看病的時候就一定要更加細心。
要多觀察,多詢問,從細節中去發現一些問題。
因而剛才孩子進門的時候,雲珩就很認真的觀察著,觀察他的走路,觀察他的形體,觀察他的神態。
雲珩一邊詢問,一邊提筆在病案本上開始登記了。
患者形體消瘦,麵色晄白不華。
「還有三個月就滿十歲了,孩子一直喊著肚子疼。」孩子的母親急忙幫忙回答。
雲珩停下登記,溫和的道:「來,我看看情況?」
肚子疼這個概念就非常寬泛了,是怎麽一個疼法?
是脹痛還是隱痛還是刺痛,不同的疼,代表的情況那完全是不一樣的,孩子的母親也隻知道孩子肚子疼,具體怎麽疼她是不知道的,所以這個時候也隻能雲珩來求證和判斷。
作為中州省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雲珩的基礎其實是很紮實的,八年醫科大,臨床經驗或許沒多少,可看過的書,掌握的基礎知識絕對是很多的。
有人評論現在的中醫,說傳統中醫是精,專精,而醫學院走出來的醫生則是博。
傳統中醫指的是那種跟著老師從小開始學醫的,因為接觸早,他們很早就明白了自己最擅長什麽,最喜歡什麽,從而很早就選了方向。
中醫是一個大類,細分其實也是能劃分很多的,像針灸、推拿、正骨、內科、兒科、治未病科等等。
一個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雖然大多數的中醫人其實都算是全科醫生,各方麵都懂一些,可也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
好比這位擅長方劑,另一位擅長正骨,又一位擅長針灸等等。
因為接觸的早,所以早早的向著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方向走,所以專精。
而醫學院的學生,因為還沒下臨床,路子還沒找到,而學校呢,那就是什麽都教,隻要是這個專業牽扯到的,都教,這也導致醫學院的學生,隻要是認真學習的那種,掌握的理論其實是很豐厚的,他們欠缺的隻是一個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這麽一個過程。
雲珩的理論紮實,這幾天也每天接觸患者,同時也在模擬空間練習,相對來說提升還是很快的,最起碼前期提升很快。
人都說厚積薄發,八年的醫學專科生涯,現在開始接觸患者,又有模擬空間,雲珩現在其實就處於一個提升期最快的一個階段。
中醫易學難精,現在的雲珩距離精還很遠,他現在就處於這個易學的階段,所以也談不上什麽瓶頸。
之前無論是梁萬明的那一席話,還是雲珩給徐波說的那一席話,其實都是很有道理的,現階段,大醫院的實習生新人其實是很難接觸到患者的。
大多數的新人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看,跟著上級醫生多看,多聽,上手是很難的,到上手大都是半年之後了,哪怕上手,其實也都是從斷斷續續開始。
而雲珩呢,這幾天在西亞社區醫院,再加上模擬空間,接觸的患者,診治的患者其實已經趕上一些住院醫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