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的殘酷他們這些因戰亂而奔逃的流民最是深有體會,此時加入守城衛,說白了就是去當炮灰的,隻要東離國的大軍打過來,那就隻有送人頭的份兒。
流民們口袋裏但凡有一口吃的,但凡覺得還能再撐三五天的,就不會去當這勞什子的守城衛。
一整天下來,衙役們勸得口幹舌燥,卻收效甚微。
葉主簿無奈,隻得又找到顧知安。
顧知安當即給他出了主意,讓他派人沿街去敲鑼,先將知州宋善年勾結敵國,殘害雲州百姓,現已伏誅之事廣而告之,待百姓們群情激奮了,再將南驪國的野心與殘暴細細數之,接著點明雲州城此時的處境,要讓他們知道,如今想要保家活命,隻能靠我們自己,若大家都不想出力,那就隻能等城破之時,由著人家打殺劫掠。適當舉些例子,能讓百姓更有代入感,有了代入感,血才會熱,才會想要參與進來。
至於城外的流民,他們是見過戰亂的,不參軍不過是不想白白送死罷了,他們身邊必定還跟著自己的親人,倒可以從這方麵著手。比如,隻要家裏有壯丁參軍,其家人便能無條件落戶雲州,並在擊退敵軍後,統一分配田地。且可為參軍的人家裏提供一定數量的米糧,以渡難關。
落戶和分配田地或許看起來像是畫餅,可那些能馬上拿到手的米糧,卻是救命的東西,這些餓了好幾天的流民,有幾個能拒絕?誰家裏沒有老人孩子?
葉主簿總算知道歐陽家主為何會讓他有事就來找安姑娘商量,不得不說,人家腦子就是活。
葉主簿有了主意,很快就尋了人照本宣科的去實施,還不別說,當天就有不少青壯報名,城外的流民尤其多。
而此時流民還在大量聚集,他們不僅將流民暴動的危險直接扼殺在搖籃裏,還順便解決了守城衛人力不足的問題,以及雲州近些年人口流失的問題,真真是一舉多得。
而顧知安這幾天也很忙,趁著東離國的大軍還沒打到這邊來,她製定好幾套守城方案,與葉主簿討論了好幾次,總算最後敲定了其中一套。
紅纓和琅喬見她沒再提離開雲州的事,不免有些憂心,紅纓悄悄拉了顧知安問:「小姐,咱們不走了嗎?」
第214章 五體投地
顧知安搖頭,「走去哪兒?」
紅纓和琅喬對視一眼,都不說話了,她們也不知道能走去哪兒。
東離和南詔突然發難,整個東境和南境都不會太平,北境的戰事也處在隨時爆發的邊緣,而如今貌似最安全的京都,於她們而言,就是個虎狼窩,將軍又下落不明,她們還真沒有什麽好去處。
顧知安看著紅纓和琅喬,慢慢開口,「如今的大晉國已然沒有什麽絕對安全之處,咱們三人勢單力薄,去哪裏都是一樣的,還不如暫且留在這雲州,若可以集合一州之力,或許能為咱們自己,也為這雲州百姓,爭一爭命。」
顧知安也沒想到,好不容易重活一世,以為可以過上安穩平淡的日子,結果從重新活過來的那一刻起,她就沒有安穩過。
安置城外的流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吃住就是一個大問題,住還好,在城中的幾塊荒地上臨時搭建一批棚子,隻要可以遮風避雨,對於那些背井離鄉逃難至此的百姓們來說,已經很好了。
難的是吃,數千流民進城,第一項大事便是解決這些人的吃食問題。
好在宋善年庫房裏的銀子足夠多,顧知安還沒來得及全部撒出去,倒也算解了一時一急。
加上城中富戶的捐贈,每日兩餐稀粥倒是可以保證。
顧知安同時讓葉主簿出麵,將雲州城所有木匠和鐵匠都找來,將他們集中在府衙內,讓他們日夜趕工打製改良後的槍弩。
槍弩這個名字是顧知安取的,因其外形酷似步槍,她便給叫了這個名兒。
鐵匠們除了打製槍弩上所需要的零件外,還負責打製大量的鐵箭。
她自己則將從京都城帶出來的最後一點硝石用了,做了一批信號彈,用於各哨點傳信用。
等她這邊忙完這些事,葉主簿那頭也安置好了流民,顧知安便向葉主簿提議,趁著東離大軍未至,由她給新征的這些守城衛當教頭,進行緊急訓練,除了要提升守城衛的體能外,還要給他們講課,傳授一些戰場上與敵軍對戰的知識要點,以及如何在麵對緊急危險時冷靜應對。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她要從這些守城衛中,挑選兩百個精衛,讓他們跟著紅纓學瞄準,學槍弩射擊。
葉主簿對她早已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此時自然無有不應。
等顧知安將合適的人選挑好送到紅纓麵前時,她又另選了二十個瞧著機靈聰明的少年人,教他們如何使用信號彈,如何時在夜間準確辨別敵情,如何在危急關頭釋放信號示警和求助。
向來散漫的雲州百姓仿佛在一夜之間變得自律起來,百姓們空前的團結,對府衙的信任度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點,他們心裏都清楚,國破則家亡,若不能守住雲州,他們就會像城外的流民那樣,開始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日子,甚至更慘。
所以不管府衙發布希麽命令,他們都會毫無怨言的執行。
麵對這樣的百姓,顧知安欣慰也心痛,生於亂世,人命如草芥,每個人都拚盡了全力想要活命,為了這一點點希望,幾乎付出了所有能付出的一切。<hr>
流民們口袋裏但凡有一口吃的,但凡覺得還能再撐三五天的,就不會去當這勞什子的守城衛。
一整天下來,衙役們勸得口幹舌燥,卻收效甚微。
葉主簿無奈,隻得又找到顧知安。
顧知安當即給他出了主意,讓他派人沿街去敲鑼,先將知州宋善年勾結敵國,殘害雲州百姓,現已伏誅之事廣而告之,待百姓們群情激奮了,再將南驪國的野心與殘暴細細數之,接著點明雲州城此時的處境,要讓他們知道,如今想要保家活命,隻能靠我們自己,若大家都不想出力,那就隻能等城破之時,由著人家打殺劫掠。適當舉些例子,能讓百姓更有代入感,有了代入感,血才會熱,才會想要參與進來。
至於城外的流民,他們是見過戰亂的,不參軍不過是不想白白送死罷了,他們身邊必定還跟著自己的親人,倒可以從這方麵著手。比如,隻要家裏有壯丁參軍,其家人便能無條件落戶雲州,並在擊退敵軍後,統一分配田地。且可為參軍的人家裏提供一定數量的米糧,以渡難關。
落戶和分配田地或許看起來像是畫餅,可那些能馬上拿到手的米糧,卻是救命的東西,這些餓了好幾天的流民,有幾個能拒絕?誰家裏沒有老人孩子?
葉主簿總算知道歐陽家主為何會讓他有事就來找安姑娘商量,不得不說,人家腦子就是活。
葉主簿有了主意,很快就尋了人照本宣科的去實施,還不別說,當天就有不少青壯報名,城外的流民尤其多。
而此時流民還在大量聚集,他們不僅將流民暴動的危險直接扼殺在搖籃裏,還順便解決了守城衛人力不足的問題,以及雲州近些年人口流失的問題,真真是一舉多得。
而顧知安這幾天也很忙,趁著東離國的大軍還沒打到這邊來,她製定好幾套守城方案,與葉主簿討論了好幾次,總算最後敲定了其中一套。
紅纓和琅喬見她沒再提離開雲州的事,不免有些憂心,紅纓悄悄拉了顧知安問:「小姐,咱們不走了嗎?」
第214章 五體投地
顧知安搖頭,「走去哪兒?」
紅纓和琅喬對視一眼,都不說話了,她們也不知道能走去哪兒。
東離和南詔突然發難,整個東境和南境都不會太平,北境的戰事也處在隨時爆發的邊緣,而如今貌似最安全的京都,於她們而言,就是個虎狼窩,將軍又下落不明,她們還真沒有什麽好去處。
顧知安看著紅纓和琅喬,慢慢開口,「如今的大晉國已然沒有什麽絕對安全之處,咱們三人勢單力薄,去哪裏都是一樣的,還不如暫且留在這雲州,若可以集合一州之力,或許能為咱們自己,也為這雲州百姓,爭一爭命。」
顧知安也沒想到,好不容易重活一世,以為可以過上安穩平淡的日子,結果從重新活過來的那一刻起,她就沒有安穩過。
安置城外的流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吃住就是一個大問題,住還好,在城中的幾塊荒地上臨時搭建一批棚子,隻要可以遮風避雨,對於那些背井離鄉逃難至此的百姓們來說,已經很好了。
難的是吃,數千流民進城,第一項大事便是解決這些人的吃食問題。
好在宋善年庫房裏的銀子足夠多,顧知安還沒來得及全部撒出去,倒也算解了一時一急。
加上城中富戶的捐贈,每日兩餐稀粥倒是可以保證。
顧知安同時讓葉主簿出麵,將雲州城所有木匠和鐵匠都找來,將他們集中在府衙內,讓他們日夜趕工打製改良後的槍弩。
槍弩這個名字是顧知安取的,因其外形酷似步槍,她便給叫了這個名兒。
鐵匠們除了打製槍弩上所需要的零件外,還負責打製大量的鐵箭。
她自己則將從京都城帶出來的最後一點硝石用了,做了一批信號彈,用於各哨點傳信用。
等她這邊忙完這些事,葉主簿那頭也安置好了流民,顧知安便向葉主簿提議,趁著東離大軍未至,由她給新征的這些守城衛當教頭,進行緊急訓練,除了要提升守城衛的體能外,還要給他們講課,傳授一些戰場上與敵軍對戰的知識要點,以及如何在麵對緊急危險時冷靜應對。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她要從這些守城衛中,挑選兩百個精衛,讓他們跟著紅纓學瞄準,學槍弩射擊。
葉主簿對她早已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此時自然無有不應。
等顧知安將合適的人選挑好送到紅纓麵前時,她又另選了二十個瞧著機靈聰明的少年人,教他們如何使用信號彈,如何時在夜間準確辨別敵情,如何在危急關頭釋放信號示警和求助。
向來散漫的雲州百姓仿佛在一夜之間變得自律起來,百姓們空前的團結,對府衙的信任度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點,他們心裏都清楚,國破則家亡,若不能守住雲州,他們就會像城外的流民那樣,開始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日子,甚至更慘。
所以不管府衙發布希麽命令,他們都會毫無怨言的執行。
麵對這樣的百姓,顧知安欣慰也心痛,生於亂世,人命如草芥,每個人都拚盡了全力想要活命,為了這一點點希望,幾乎付出了所有能付出的一切。<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