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倒是不用,能為部隊出點力, 我也高興。」
李娜做肉的調料是修真界的植物,在此界不好生長。即使他們有,也不能大量拿出來,不然就太引人注意了。要是人人覺得這種調料好,都想要怎麽辦,還不如直接說量少、難得。
雖然文部長的做法欠妥當,但他是為了部隊的士兵著想,顧明遠也沒有說什麽,許諾過後就帶著媳婦回家了。
李娜知道師兄這麽做的意思,也沒有說什麽。
不久之後,今年來的新兵都吃上無比美味的燉肉,吃的他們唇齒留香,恨不能把自個舌頭都吞下去。吃到最後,都嚷嚷著太好吃,沒吃夠。雖然沒吃夠,但是吃這一次就足夠讓他們懷念一輩子。
後來,顧明遠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拿出一袋調料交給食堂那邊燉肉,讓新兵們大吃一頓。這種燉肉無意間成了團裏的招牌菜,聲名遠揚,吃過的人無一不誇,弄得別的部隊的官兵老是問這事。
凡是在團裏呆過的士兵或軍官,都對自家部隊的招牌菜自豪,還有他們部隊的特殊技能,都是了其他部隊羨慕的東西,這個團也成了是當兵人最嚮往的部隊之一。
李娜收到爸媽的來信後,得知大堂哥按照她說的,成立了一個學武培訓班,這就是後世青雲武校的雛形。
自從李家放出風聲,今年習武要收費開始,各種難聽的話冒出來。那種抱著占便宜想法送自家孩子學武的人,就說李家鑽到錢眼裏了;當然,也有深明大義的人理解李家的想法和做法,因為李家收的學費並不多,還不夠一隻老母雞的錢,隻要孩子學到了真本事,家裏願意出點錢。
而且他們聽說李建業把教學內容也改了,不再隻教外家功夫,內家功夫也教。這樣的話,讓很多想學武功的孩子興奮起來。想送孩子學真本事的家長也高興,覺得錢交上,沒白花。
就這樣,交費學武的人也有,不過和以往的人數相比,顯得就少了點,有二三十個孩子,還有一部分家長在觀望中。
李娜聽說之後,給大堂哥去了一封信,說她支持他的事業,每年可以贈給他幾瓶藥丸,獎勵給學得好的孩子。
這封信更讓李建業吃了定心丸,下決心好好辦這個學武培訓班。
學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成,但是在李建業的精心教導下,一年之後,這些學武的孩子也學有所成,比之前亂教的時候是厲害多了。
李建業還找人聯繫市裏市裏的體委和武術協會,帶領孩子們去參加青少年武術比賽,還真有個有天分的孩子拿了個「青少年武術大賽三等獎」的獎狀回來。
這個獎狀雖然不算什麽大獎項,可在農村人眼中,那也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畢竟這是去市裏得來的獎。
一時間,知道此事的人紛紛跑來李家詢問得獎的事情,還有人去問那些參加比賽的孩子,反正這事在周圍村子鬧出不小的風波。
因為李建業教了內勁修練方法,這個有天分的孩子學得挺快,這次去比賽,還被市體校的老師看上了,問得獎的孩子要不要去體校上學。
這事也給傳出去了,鬧得那孩子的家長跑來問咋回事。
李建業給家長解釋了體校和普通學校的區別,至於怎麽做決定,還是得看家長和孩子,他不能替別人的孩子做主。
家長聽說體校管孩子吃住,就決定把孩子送到體校去上學。在他們看來,去體校上學跟吃國糧沒什麽區別,算起來還提前了,半大小子的飯量可不小,有學校管著,他家沒有不樂意的,至於以後,他們現在顧不了了。他們認為,就算是自家孩子考學,也不一定考出去,還不如趁這個機會出去闖闖。
孩子家長求了李建業,讓李建業幫忙辦理上體校的事。他本著負責的心思,直到把孩子安排在學校才放手。
臨別前,李建業告訴那個男孩,不要放棄習武,這是他的優勢,不管多累,都要堅持下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等放假回家時去問他。
這個孩子牢牢記住李建業的話,不僅要完成老師的排練任務,還要堅持習武。漸漸的,他發現,無論是多累,隻要運轉內勁,就可以減輕身體的勞累感,這樣,他更放不下習武了。
在內勁的加成下,這個男孩很快成了老師們眼中的寵兒,選了他所擅長的項目,加強對他的訓練,讓他到處參加比賽,獲得了不少獎項,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最後當了教練。
他知道,要是沒有李建業的幫忙,他無論如何都走不到這一步,他一直記得李家的恩情,逢年過節都去李家拜訪。
有這個成功案例在前,找李建業學習武藝的逐漸增多。以至於李建業搞得培訓班越來越大,被嫉妒他的人舉報了。舉報信裏說,他是體製裏的人,應該全心全意為國家服務,不應該一門心思辦武術班賺錢。
領導找他談話,問他是想工作還是想辦培訓班,兩者不可兼得,必須選擇一個。
李建業雖然生氣背後有小人作祟,但他確實謀了私利,讓別人看著眼紅了。到底該怎麽選擇呢?是按部就班混體製,還是下決心辦武術培訓班?
李建業一時迷茫了 ,不知該選哪個?
他回家找家人商量,家裏的老人和媳婦都想讓他上班,武術培訓班教給家裏其他人辦也行。
說實話,武術培訓班是李建業一手操辦的,就像他的孩子一樣,幾年下來,花費了不少錢和心血。<hr>
李娜做肉的調料是修真界的植物,在此界不好生長。即使他們有,也不能大量拿出來,不然就太引人注意了。要是人人覺得這種調料好,都想要怎麽辦,還不如直接說量少、難得。
雖然文部長的做法欠妥當,但他是為了部隊的士兵著想,顧明遠也沒有說什麽,許諾過後就帶著媳婦回家了。
李娜知道師兄這麽做的意思,也沒有說什麽。
不久之後,今年來的新兵都吃上無比美味的燉肉,吃的他們唇齒留香,恨不能把自個舌頭都吞下去。吃到最後,都嚷嚷著太好吃,沒吃夠。雖然沒吃夠,但是吃這一次就足夠讓他們懷念一輩子。
後來,顧明遠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拿出一袋調料交給食堂那邊燉肉,讓新兵們大吃一頓。這種燉肉無意間成了團裏的招牌菜,聲名遠揚,吃過的人無一不誇,弄得別的部隊的官兵老是問這事。
凡是在團裏呆過的士兵或軍官,都對自家部隊的招牌菜自豪,還有他們部隊的特殊技能,都是了其他部隊羨慕的東西,這個團也成了是當兵人最嚮往的部隊之一。
李娜收到爸媽的來信後,得知大堂哥按照她說的,成立了一個學武培訓班,這就是後世青雲武校的雛形。
自從李家放出風聲,今年習武要收費開始,各種難聽的話冒出來。那種抱著占便宜想法送自家孩子學武的人,就說李家鑽到錢眼裏了;當然,也有深明大義的人理解李家的想法和做法,因為李家收的學費並不多,還不夠一隻老母雞的錢,隻要孩子學到了真本事,家裏願意出點錢。
而且他們聽說李建業把教學內容也改了,不再隻教外家功夫,內家功夫也教。這樣的話,讓很多想學武功的孩子興奮起來。想送孩子學真本事的家長也高興,覺得錢交上,沒白花。
就這樣,交費學武的人也有,不過和以往的人數相比,顯得就少了點,有二三十個孩子,還有一部分家長在觀望中。
李娜聽說之後,給大堂哥去了一封信,說她支持他的事業,每年可以贈給他幾瓶藥丸,獎勵給學得好的孩子。
這封信更讓李建業吃了定心丸,下決心好好辦這個學武培訓班。
學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成,但是在李建業的精心教導下,一年之後,這些學武的孩子也學有所成,比之前亂教的時候是厲害多了。
李建業還找人聯繫市裏市裏的體委和武術協會,帶領孩子們去參加青少年武術比賽,還真有個有天分的孩子拿了個「青少年武術大賽三等獎」的獎狀回來。
這個獎狀雖然不算什麽大獎項,可在農村人眼中,那也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畢竟這是去市裏得來的獎。
一時間,知道此事的人紛紛跑來李家詢問得獎的事情,還有人去問那些參加比賽的孩子,反正這事在周圍村子鬧出不小的風波。
因為李建業教了內勁修練方法,這個有天分的孩子學得挺快,這次去比賽,還被市體校的老師看上了,問得獎的孩子要不要去體校上學。
這事也給傳出去了,鬧得那孩子的家長跑來問咋回事。
李建業給家長解釋了體校和普通學校的區別,至於怎麽做決定,還是得看家長和孩子,他不能替別人的孩子做主。
家長聽說體校管孩子吃住,就決定把孩子送到體校去上學。在他們看來,去體校上學跟吃國糧沒什麽區別,算起來還提前了,半大小子的飯量可不小,有學校管著,他家沒有不樂意的,至於以後,他們現在顧不了了。他們認為,就算是自家孩子考學,也不一定考出去,還不如趁這個機會出去闖闖。
孩子家長求了李建業,讓李建業幫忙辦理上體校的事。他本著負責的心思,直到把孩子安排在學校才放手。
臨別前,李建業告訴那個男孩,不要放棄習武,這是他的優勢,不管多累,都要堅持下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等放假回家時去問他。
這個孩子牢牢記住李建業的話,不僅要完成老師的排練任務,還要堅持習武。漸漸的,他發現,無論是多累,隻要運轉內勁,就可以減輕身體的勞累感,這樣,他更放不下習武了。
在內勁的加成下,這個男孩很快成了老師們眼中的寵兒,選了他所擅長的項目,加強對他的訓練,讓他到處參加比賽,獲得了不少獎項,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最後當了教練。
他知道,要是沒有李建業的幫忙,他無論如何都走不到這一步,他一直記得李家的恩情,逢年過節都去李家拜訪。
有這個成功案例在前,找李建業學習武藝的逐漸增多。以至於李建業搞得培訓班越來越大,被嫉妒他的人舉報了。舉報信裏說,他是體製裏的人,應該全心全意為國家服務,不應該一門心思辦武術班賺錢。
領導找他談話,問他是想工作還是想辦培訓班,兩者不可兼得,必須選擇一個。
李建業雖然生氣背後有小人作祟,但他確實謀了私利,讓別人看著眼紅了。到底該怎麽選擇呢?是按部就班混體製,還是下決心辦武術培訓班?
李建業一時迷茫了 ,不知該選哪個?
他回家找家人商量,家裏的老人和媳婦都想讓他上班,武術培訓班教給家裏其他人辦也行。
說實話,武術培訓班是李建業一手操辦的,就像他的孩子一樣,幾年下來,花費了不少錢和心血。<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