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不知不覺中炎熱的夏天到來, 今年夏季徵兵的消息被傳出來。李元盛眼見建軍上不成大學, 隻能綁在林場幹活, 就想送他去當兵。這時來說, 當兵絕對是個好出路。
尤其在農村來說, 就算很多農家孩子讀完初、高中,隻要考不上大學或中專,還安排不了工作, 就隻能回家種地;一些沒有出路的年輕人就想通過參軍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且像李元盛這樣復員軍人,政府還會給安排工作, 參軍又光榮,軍人找對象也好找, 老百姓對軍人擁護的很,有這樣的光明大道,適齡青年都會踴躍報名。
李支書聽說老二想讓建軍報名參軍, 他把跟前的兩個兒子和李元秀叫來,跟他們商量送孩子們去當兵的事。李家這一輩適齡當兵的有三個, 老大家的建國、老二家的建軍、還有李元秀家的趙永華都符合條件。
再加上李建軍他們這幾年從沒落下練武, 李爺爺作為大家長不太擔心孫子、外孫的安全問題, 就想送仨孩子都去當兵。他覺得幾個孩子上大學沒有希望,在部隊上發展絕對占優勢,畢竟這幾年武不是白練的, 他們隨便出來一個都能撂倒幾個成年漢子,這還是在不動用內家真氣隻用招式的情況下。
既然孩子們有這樣的優勢,就不能埋沒了他們的才能, 部隊正好是他們發揮才能的地方。
李支書直接跟兒女開門見山提議:「我覺得咱家孩子都適合當兵,你們是什麽意思?元盛就不用說了,我知道你打算送建軍去當兵。」
李支書問:「老大,元秀,你們捨得送孩子去當兵嗎?」
性子比較憨厚的老大說:「隻要孩子自己願意,我沒有意見。」
李元秀也表態:「是啊,爹,孩子們願意就行,就是呆在家裏也是幹農活,還不如去部隊上闖闖。」她這麽快就同意的原因也是了解自家孩子的武力值。
李爺爺見他們都沒意見,就說:「那你們各自回去給孩子報上名吧。」
「對了,說起來明遠身手最好,他的年齡也適合當兵,他現在在家呆著沒事幹,是不是也該去報個名啊?」李爺爺很喜歡顧明遠這孩子,覺得他有禮貌,有能耐卻不會看不起農村孩子,熱心教給自家孩子習武。雖說娜娜是他師妹,可師兄真沒必要必須教給師妹的家人習武,可顧明遠毫無保留地傳授了,孫子們學得還很好,這讓他一直心存感激。
李元盛想起顧家的成分問題,蹙眉說:「我回去問問予君,看他是啥意思?」
李元盛顧不得再跟老爹兄妹說話,很快就騎車去了顧家。
顧予君見到李元盛來了,笑著招呼他:「怎麽這時候過來了,有事嗎?」
李元盛看顧予君不緊不慢的性子,有點替他著急,「予君,你沒聽說嗎,今年招兵開始了,你不想讓明遠去部隊鍛鍊一下?」
顧明遠自下山以來,還真沒出去找什麽工作。本來顧予君打算讓明遠繼續上學,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明遠沒趕上好時候,現在不能考大學。他家經歷了□□,還有親爹找上門的事,最近變得越發低調。
顧予君沒托人給兒子找工作,暫時也沒想送明遠去學校,因為學校鬧得太厲害,一群毛頭小子根本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革命就瞎胡鬧,萬一鬧出什麽大事就不好了。
顧予君聽說了徵兵的消息,但他了解當兵是需要政審的,他家這成分有點亂,不一定能通過,這不正在商量呢。
上次顧美清受到□□時,顧予君就托關係把自家的成分重新讓政府部門給定性。他家因為捐獻全部家產,家裏隻剩一座被搬空的老宅子,已經不算是富農,現在家裏就靠他跟妻子的工資生活,政府了解實際情況後,成分又被重新劃分,把富農改成工人階層。
「這不我們正討論著,不知道明遠能不能通過政審,聽說政審很嚴,過不了就白搭。」
李元盛說:「那也得報名試試,先報名,不行咱們再想辦法。」
但凡是家長,隻要孩子想要的,他們就想幫著達成目標,即使受過部隊教育的李元盛都免不了有私心。
最後,顧明遠和趙永華在鎮上報名,李建軍和李建國在榆樹村報名,除了他們,還有很多同齡人一起報名,其中還有跟建軍學過武的青年,看到建軍都熱情地過去打招呼。
其實,建軍傳出的武術又差一步,他隻教了拳法、刀法、劍法之類的外功,沒教內家功夫,僅這樣就很讓人敬佩了。
報名之後,他們都回去等待各地黨支部、徵兵辦對報名者政審。李建軍他們都沒問題,顧明遠這裏卻出現了問題,因為徵兵口號就有「五類分子不能報名。」
徵兵辦的軍人問:「顧明遠的身份有問題,家庭成分怎麽從富農是改成了工人階級?」
即使顧家成分改過來,檔案上還是有記錄。
鎮上政審時,正好付敏智陪同,他就跟徵兵的領導說明顧明遠的家庭情況。
就說顧家原來是藥商,在日軍侵華時他奶奶就把藥材全部捐給八路軍。因為家人在戰亂中不知去向,顧奶奶還在建國後把家產和鋪子啥的都上交國家,隻剩下一座被搬空的老宅,那老宅是怕親人回來尋親找不到地方才留下的。
而且,顧美清捐藥給部隊的義舉和建國後捐出全部家產的事情政府部門都有記載,她甚至接受過一張政府部門頒發的捐獻證書。<hr>
不知不覺中炎熱的夏天到來, 今年夏季徵兵的消息被傳出來。李元盛眼見建軍上不成大學, 隻能綁在林場幹活, 就想送他去當兵。這時來說, 當兵絕對是個好出路。
尤其在農村來說, 就算很多農家孩子讀完初、高中,隻要考不上大學或中專,還安排不了工作, 就隻能回家種地;一些沒有出路的年輕人就想通過參軍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且像李元盛這樣復員軍人,政府還會給安排工作, 參軍又光榮,軍人找對象也好找, 老百姓對軍人擁護的很,有這樣的光明大道,適齡青年都會踴躍報名。
李支書聽說老二想讓建軍報名參軍, 他把跟前的兩個兒子和李元秀叫來,跟他們商量送孩子們去當兵的事。李家這一輩適齡當兵的有三個, 老大家的建國、老二家的建軍、還有李元秀家的趙永華都符合條件。
再加上李建軍他們這幾年從沒落下練武, 李爺爺作為大家長不太擔心孫子、外孫的安全問題, 就想送仨孩子都去當兵。他覺得幾個孩子上大學沒有希望,在部隊上發展絕對占優勢,畢竟這幾年武不是白練的, 他們隨便出來一個都能撂倒幾個成年漢子,這還是在不動用內家真氣隻用招式的情況下。
既然孩子們有這樣的優勢,就不能埋沒了他們的才能, 部隊正好是他們發揮才能的地方。
李支書直接跟兒女開門見山提議:「我覺得咱家孩子都適合當兵,你們是什麽意思?元盛就不用說了,我知道你打算送建軍去當兵。」
李支書問:「老大,元秀,你們捨得送孩子去當兵嗎?」
性子比較憨厚的老大說:「隻要孩子自己願意,我沒有意見。」
李元秀也表態:「是啊,爹,孩子們願意就行,就是呆在家裏也是幹農活,還不如去部隊上闖闖。」她這麽快就同意的原因也是了解自家孩子的武力值。
李爺爺見他們都沒意見,就說:「那你們各自回去給孩子報上名吧。」
「對了,說起來明遠身手最好,他的年齡也適合當兵,他現在在家呆著沒事幹,是不是也該去報個名啊?」李爺爺很喜歡顧明遠這孩子,覺得他有禮貌,有能耐卻不會看不起農村孩子,熱心教給自家孩子習武。雖說娜娜是他師妹,可師兄真沒必要必須教給師妹的家人習武,可顧明遠毫無保留地傳授了,孫子們學得還很好,這讓他一直心存感激。
李元盛想起顧家的成分問題,蹙眉說:「我回去問問予君,看他是啥意思?」
李元盛顧不得再跟老爹兄妹說話,很快就騎車去了顧家。
顧予君見到李元盛來了,笑著招呼他:「怎麽這時候過來了,有事嗎?」
李元盛看顧予君不緊不慢的性子,有點替他著急,「予君,你沒聽說嗎,今年招兵開始了,你不想讓明遠去部隊鍛鍊一下?」
顧明遠自下山以來,還真沒出去找什麽工作。本來顧予君打算讓明遠繼續上學,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明遠沒趕上好時候,現在不能考大學。他家經歷了□□,還有親爹找上門的事,最近變得越發低調。
顧予君沒托人給兒子找工作,暫時也沒想送明遠去學校,因為學校鬧得太厲害,一群毛頭小子根本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革命就瞎胡鬧,萬一鬧出什麽大事就不好了。
顧予君聽說了徵兵的消息,但他了解當兵是需要政審的,他家這成分有點亂,不一定能通過,這不正在商量呢。
上次顧美清受到□□時,顧予君就托關係把自家的成分重新讓政府部門給定性。他家因為捐獻全部家產,家裏隻剩一座被搬空的老宅子,已經不算是富農,現在家裏就靠他跟妻子的工資生活,政府了解實際情況後,成分又被重新劃分,把富農改成工人階層。
「這不我們正討論著,不知道明遠能不能通過政審,聽說政審很嚴,過不了就白搭。」
李元盛說:「那也得報名試試,先報名,不行咱們再想辦法。」
但凡是家長,隻要孩子想要的,他們就想幫著達成目標,即使受過部隊教育的李元盛都免不了有私心。
最後,顧明遠和趙永華在鎮上報名,李建軍和李建國在榆樹村報名,除了他們,還有很多同齡人一起報名,其中還有跟建軍學過武的青年,看到建軍都熱情地過去打招呼。
其實,建軍傳出的武術又差一步,他隻教了拳法、刀法、劍法之類的外功,沒教內家功夫,僅這樣就很讓人敬佩了。
報名之後,他們都回去等待各地黨支部、徵兵辦對報名者政審。李建軍他們都沒問題,顧明遠這裏卻出現了問題,因為徵兵口號就有「五類分子不能報名。」
徵兵辦的軍人問:「顧明遠的身份有問題,家庭成分怎麽從富農是改成了工人階級?」
即使顧家成分改過來,檔案上還是有記錄。
鎮上政審時,正好付敏智陪同,他就跟徵兵的領導說明顧明遠的家庭情況。
就說顧家原來是藥商,在日軍侵華時他奶奶就把藥材全部捐給八路軍。因為家人在戰亂中不知去向,顧奶奶還在建國後把家產和鋪子啥的都上交國家,隻剩下一座被搬空的老宅,那老宅是怕親人回來尋親找不到地方才留下的。
而且,顧美清捐藥給部隊的義舉和建國後捐出全部家產的事情政府部門都有記載,她甚至接受過一張政府部門頒發的捐獻證書。<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