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頁
穿成四福晉後我過上了退休生活 作者:年年年有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會跟滿朝文武說他想把秀玉的喪儀辦得盡可能的盛大一些,既然是盡可能,那就是什麽都有可能,當然就有得商議了。
他打算等他和他們誰都說服不了誰這事情越鬧越大,眼看就要收不了場的時候假意讓步,就說秀玉的喪儀雖然不用辦得那麽盛大了,少了大,卻得盛。
滿朝文武是怎麽想的他不管,反正在他這兒他是已經做了出極大的讓步了,他們要是再因為這事頂撞他,那他可就不會手下留情了。
群臣們之所以不贊同這事,是因為皇上說起這件事用的是盛大二字。
盛本來就有盛大之意,盛大之上還要大,那得多大才算大呢?
是,皇後身份是尊貴,可從世祖那兒起這事就是有定例的,雖然每次都會有所改動,可從來沒大改過,聽皇上的意思,這回是要大改的,這讓他們怎麽贊成呢?
好在皇上還肯和他們商議此事,那就說明此事還沒定下,他們當然要好好勸一勸皇上了。
現在聽皇上說皇後娘娘的喪儀不用大隻用盛,他們自然就覺得這是不會再大改的意思,當然不會再跟皇上唱反調,反倒幫皇上出起主意來了。
畢竟皇上都往後退了一步了,他們做臣子的當然也要往後退一步,隻要各退一步,這事才能過去,他們說的那些話皇上才不會放在心上。
胤禛以為這事都沒人反對了應該也不會有人在跳出來勸他不要親臨秀玉的喪儀了,沒想到還是有,那幾個大臣說了,他大病初癒,不宜太勞累,心意到了就好,就別過去了。
這下五格終於忍不了了,跟這幾個人爭起來了。
之前他們為了這事吵得厲害,他並沒多生氣,他是聽了這話之後才真生氣的。
他張口就想罵人,沒想到五格衝出來了,這小子衝出來也好,這樣他就能把這幾人的話記住,等他們也遇上這事的時候把這話原封不動的還給他們了,既然他們說心意到了就好,那他在那時候多給他們幾件差事應該沒什麽吧,他想。
五格這麽橫插一槓子,這幾位大臣被他說得啞口無言,終於偃旗息鼓了。
這事算是定下了,剩下的事還多著呢,他得一件件的和他們商議。
他要和他們商議的第一件事是要輟朝幾日。
胤祥沒了,胤禛是輟了三日朝的,不過他平日裏本就勤於政事,所以就算輟朝三日也沒耽誤多少事。
皇後沒了皇上輟朝的日子隻會不上次多不會比上次少,不然皇上怕是根本不會跟他們商議這事。
於是他們開始看著皇上的臉色一日日的往上加,從輟朝四日加到五日,最後加到了六日。
他們覺得輟朝六日是最合適的,這樣既不會太多又顯出了皇後在皇上心中的份量,還讓世人看見了皇後的尊貴。
不止一位大臣這麽覺得,是許多大臣都這麽覺得,所以他們沒再接著往上加,隻是一個勁兒的說輟朝六日最為合適。
胤禛之所以和他們商議這事就是想看看有沒有人會說他隻要輟朝三日就夠了,要真有人這麽說,那他這官也做到頭了。
還好沒人這麽說,而且他們還主動從三開始往上加,一直加到了六。
隻要有人往上加就行,那就說明他們也知道秀玉在他心裏到底是不一樣的,這樣他就能繼續往上加了。
他麵無表情的聽他們說完,又麵無表情的把六改成了九。
他算是看出來了,輟朝的天數多少都可以,就是不能超過十,那他當然要選一個十以下最大的數了。
聽皇上一開口就把六改成了九,他們張口就又要勸。
不過這些人裏也不都是一根筋的書呆子,也有那靠著懂察言觀色混上來的,他們看皇上臉色越來越難看,這才意識到他們做得有些過了,沒忍住跟和自己關係好的大臣使眼色。
那些察覺到好友不對勁的大臣們先是覺得奇怪,他們實在不明白和他們關係要好的同僚為什麽要在養心殿這種地方給他們使眼色。
等他們順著自己這位好友的目光看過去,發現皇上的臉色已經極為難看時他們才知道這人是在救自己呢。
他們其實也不想這樣,可自打鐵帽子王沒了之後皇上就變得更喜怒無常了,他們整日裏提心弔膽的,別說在朝上吵起來,就是多說幾句話都怕自己會不小心說錯,惹禍上身,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憋屈。
皇後娘娘沒了,他們也不是一點兒的不傷心。
畢竟就算拋開身份不談皇後娘娘也的確是個好。
而且她的身份是怎麽都拋不開的,所以他們想的是皇後娘娘是喪儀哪怕辦得隆重點兒,隻要不太出格都行,這種時候,他們是不會多嘴的。
這事壞就壞在皇上說的不是隆重而是盛大,盛大一詞比隆重還要重,他們當然得勸。
聽皇上終於改主意了,他們總算鬆了一口氣,不過這口氣才鬆下來就又提起來了,因為皇上問他們,覺得他該輟朝幾日。
他們聽了這話的第一反應就是,還能幾日,當然是三日了,這不已經是慣例了嗎。
後來他們又想,不對呀,這回不是十三爺沒了,是皇後娘娘沒了,那三日肯定是不夠的,起碼得再加一日才成,這麽想著他們開始試探著往上加輟朝的天數。
加到六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個天數不多不少正合適,所以說話聲又大了起來。<hr>
他打算等他和他們誰都說服不了誰這事情越鬧越大,眼看就要收不了場的時候假意讓步,就說秀玉的喪儀雖然不用辦得那麽盛大了,少了大,卻得盛。
滿朝文武是怎麽想的他不管,反正在他這兒他是已經做了出極大的讓步了,他們要是再因為這事頂撞他,那他可就不會手下留情了。
群臣們之所以不贊同這事,是因為皇上說起這件事用的是盛大二字。
盛本來就有盛大之意,盛大之上還要大,那得多大才算大呢?
是,皇後身份是尊貴,可從世祖那兒起這事就是有定例的,雖然每次都會有所改動,可從來沒大改過,聽皇上的意思,這回是要大改的,這讓他們怎麽贊成呢?
好在皇上還肯和他們商議此事,那就說明此事還沒定下,他們當然要好好勸一勸皇上了。
現在聽皇上說皇後娘娘的喪儀不用大隻用盛,他們自然就覺得這是不會再大改的意思,當然不會再跟皇上唱反調,反倒幫皇上出起主意來了。
畢竟皇上都往後退了一步了,他們做臣子的當然也要往後退一步,隻要各退一步,這事才能過去,他們說的那些話皇上才不會放在心上。
胤禛以為這事都沒人反對了應該也不會有人在跳出來勸他不要親臨秀玉的喪儀了,沒想到還是有,那幾個大臣說了,他大病初癒,不宜太勞累,心意到了就好,就別過去了。
這下五格終於忍不了了,跟這幾個人爭起來了。
之前他們為了這事吵得厲害,他並沒多生氣,他是聽了這話之後才真生氣的。
他張口就想罵人,沒想到五格衝出來了,這小子衝出來也好,這樣他就能把這幾人的話記住,等他們也遇上這事的時候把這話原封不動的還給他們了,既然他們說心意到了就好,那他在那時候多給他們幾件差事應該沒什麽吧,他想。
五格這麽橫插一槓子,這幾位大臣被他說得啞口無言,終於偃旗息鼓了。
這事算是定下了,剩下的事還多著呢,他得一件件的和他們商議。
他要和他們商議的第一件事是要輟朝幾日。
胤祥沒了,胤禛是輟了三日朝的,不過他平日裏本就勤於政事,所以就算輟朝三日也沒耽誤多少事。
皇後沒了皇上輟朝的日子隻會不上次多不會比上次少,不然皇上怕是根本不會跟他們商議這事。
於是他們開始看著皇上的臉色一日日的往上加,從輟朝四日加到五日,最後加到了六日。
他們覺得輟朝六日是最合適的,這樣既不會太多又顯出了皇後在皇上心中的份量,還讓世人看見了皇後的尊貴。
不止一位大臣這麽覺得,是許多大臣都這麽覺得,所以他們沒再接著往上加,隻是一個勁兒的說輟朝六日最為合適。
胤禛之所以和他們商議這事就是想看看有沒有人會說他隻要輟朝三日就夠了,要真有人這麽說,那他這官也做到頭了。
還好沒人這麽說,而且他們還主動從三開始往上加,一直加到了六。
隻要有人往上加就行,那就說明他們也知道秀玉在他心裏到底是不一樣的,這樣他就能繼續往上加了。
他麵無表情的聽他們說完,又麵無表情的把六改成了九。
他算是看出來了,輟朝的天數多少都可以,就是不能超過十,那他當然要選一個十以下最大的數了。
聽皇上一開口就把六改成了九,他們張口就又要勸。
不過這些人裏也不都是一根筋的書呆子,也有那靠著懂察言觀色混上來的,他們看皇上臉色越來越難看,這才意識到他們做得有些過了,沒忍住跟和自己關係好的大臣使眼色。
那些察覺到好友不對勁的大臣們先是覺得奇怪,他們實在不明白和他們關係要好的同僚為什麽要在養心殿這種地方給他們使眼色。
等他們順著自己這位好友的目光看過去,發現皇上的臉色已經極為難看時他們才知道這人是在救自己呢。
他們其實也不想這樣,可自打鐵帽子王沒了之後皇上就變得更喜怒無常了,他們整日裏提心弔膽的,別說在朝上吵起來,就是多說幾句話都怕自己會不小心說錯,惹禍上身,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憋屈。
皇後娘娘沒了,他們也不是一點兒的不傷心。
畢竟就算拋開身份不談皇後娘娘也的確是個好。
而且她的身份是怎麽都拋不開的,所以他們想的是皇後娘娘是喪儀哪怕辦得隆重點兒,隻要不太出格都行,這種時候,他們是不會多嘴的。
這事壞就壞在皇上說的不是隆重而是盛大,盛大一詞比隆重還要重,他們當然得勸。
聽皇上終於改主意了,他們總算鬆了一口氣,不過這口氣才鬆下來就又提起來了,因為皇上問他們,覺得他該輟朝幾日。
他們聽了這話的第一反應就是,還能幾日,當然是三日了,這不已經是慣例了嗎。
後來他們又想,不對呀,這回不是十三爺沒了,是皇後娘娘沒了,那三日肯定是不夠的,起碼得再加一日才成,這麽想著他們開始試探著往上加輟朝的天數。
加到六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個天數不多不少正合適,所以說話聲又大了起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