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頁
穿成四福晉後我過上了退休生活 作者:年年年有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他要是真跟她商量了這事恐怕不會這麽快就定下來,她肯定是要再想想的。
胤禛大概也知道她這是心病,想著心病還須心藥醫,幹脆快刀斬亂麻,自己就把這事給定下了,她知道的時候就是想改也來不及了。
不過這兩個字的意思都挺好,她還真沒想過要胤禛改,所以這事就算是定下了。
朝堂之上這次可沒上次熱鬧,甚至可以說是上次有多少人反對胤禛封允祥鐵帽子王這次就有多少人贊成胤禛追封弘暉這個早逝的嫡長子。
而且上次反對的,和這次支持的剛好是同一波人。
他們也知道他們上次在朝堂上爭得太厲害了,而且他們最不該做的就是到怡親王府去拜訪。
現在好了,怡親王成了鐵帽子王,皇上還記住他們了,他們沒吃著羊肉反而惹了一身騷,別提多後悔了。
這種時候,皇上要追封嫡長子,他們當然得贊同,不然皇上就是再寬宏大量怕是都要發作他們了。
他們不贊成皇上封這個鐵帽子王是因為他們怕怡親王有了更多的權柄之後辦起差來更加不管不顧,那他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追封弘暉阿哥這事和封怡親王做鐵帽子王不一樣,弘暉阿哥都沒了多少年了,皇上就是再怎麽封,與他們而言都沒什麽妨礙,封就封了,他們當然贊同。
他們對這事這麽積極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都知道皇上追封完弘暉阿哥之後怕是就要封太子了。
皇上登基也好幾年了,這太子之位一直懸空也不是個辦法。
他們不是沒有上書奏請過皇上,請他早立太子,可皇上對這事的態度就是,摺子他看了,答覆他不給。
這事是國事不假,可隻要皇上一日不鬆口,他們就得為這事發一日愁,也就是皇上膝下的皇子不多,就兩位,他們選起來也不算太難,要是像先帝那樣有這麽多皇子,那他們才真是要愁呢。
朝堂上之所以一有事就這麽熱鬧是因為隻要有人一提起太子二字文官和武官就得掐起來,且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掐起來。
畢竟他們要朝堂上當著皇上的麵都敢掐起來,皇上不在,他們當然敢再任何地方掐起來了。
文官們選擇追隨四阿哥,是因為他學識淵博,博聞強記,溫文有禮,不管怎麽看他都比五阿哥更合適坐那把椅子。
武將們就不這麽覺得了,他們覺得五阿哥聰明伶俐,十分機敏,沉著冷靜。
都是皇帝的兒子,他為什麽就沒資格坐上那把椅子呢,難道就因為四阿哥從前被先帝教養過幾日,五阿哥沒有嗎?
雖然他們都知道不該這麽想,可他們還是會忍不住想,四阿哥出生被接到先帝爺身邊的時候先帝爺其實都已經不怎麽住在宮裏了,這就表示他其實對宮裏的這一切已經厭倦了。
都這樣了,還指望先帝爺像教允礽那樣教四阿哥,可能嗎?
且不是說那時候先帝爺年紀已經很大了,沒什麽精力來教四阿哥了,就是先帝爺還能教,他還願意教嗎?
再說了,先帝爺當時接的是他的孫子,可不是太子的兒子,那時候當今還不是太子呢。
先帝爺把自己這位孫子接到身邊究竟是在告訴所有人雍親王就是將來的太子,還是在告訴他的那些兒子們再不爭就沒機會了還真就隻有他自己知道,就連當今都無從得知,他們又怎麽會知道呢?
不過有一件事他們卻是知道的,那就是弘暉阿哥要是還在,這個太子之位根本輪不到四阿哥和五阿哥爭。
立太子從來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弘暉阿哥可是嫡長子,隻要他不犯什麽大錯,這太子之位一定是他的。
這下他們算是看出來了,他們有人覺得四阿哥好,有人覺得五阿哥好,皇上不一樣,他覺得阿哥最好,不然也不會給了他雙字的諡號了。
這事於他們並無多少妨礙,所以他們爭得遠沒有上次厲害,看皇上態度堅決,他們就不敢再爭了。
上次他們吵的厲害,也顧不上管是誰在旁邊煽風點火。
這回不一樣了,他們還真就開出誰覺得這事事不關己所以壓根兒沒說幾句話,誰又覺得這事是大事,藉機把平時不敢說的話都說出來了。
旁人對這事是什麽態度他們都不驚訝,他們驚訝的是五格對這事的態度。
他可是皇後娘娘的親弟弟,所有大臣裏跟這事關係最大的就是他。
他們爭得這麽厲害,他反倒一句話都不說,知道的是他覺得在這件事上他不方便說話,不知道的還以為皇上提前把這事告訴過他,所以他才一點兒都不驚訝。
他對這事要是不是這麽個反應他們還想不起上次他是什麽反應,他對這事的態度實在奇怪,他們才想起他對皇上說要封怡親王鐵帽子王那件事的反應也挺奇怪的。
這人和他阿瑪的性子完全不同,老費揚古大人那怕是在朝堂上也是想說什麽就說什麽的,而且他還是個大嗓門。
這位小費揚古大人呢,打小就是個斯文人,長姐出閣前有自家阿瑪護著,長姐出閣後有姐夫護著,他還真不怎麽像是武將的兒子。
正因如此他們上次都吵成那樣了還真沒人注意這人是在跟著吵還是隻是在和稀泥。
不過他不管是在吵還是在和稀泥起碼是動起來了的,哪像這次,要不是他知道站累了左腳換右腳,他們都要以為他睜著眼睛睡著了。<hr>
胤禛大概也知道她這是心病,想著心病還須心藥醫,幹脆快刀斬亂麻,自己就把這事給定下了,她知道的時候就是想改也來不及了。
不過這兩個字的意思都挺好,她還真沒想過要胤禛改,所以這事就算是定下了。
朝堂之上這次可沒上次熱鬧,甚至可以說是上次有多少人反對胤禛封允祥鐵帽子王這次就有多少人贊成胤禛追封弘暉這個早逝的嫡長子。
而且上次反對的,和這次支持的剛好是同一波人。
他們也知道他們上次在朝堂上爭得太厲害了,而且他們最不該做的就是到怡親王府去拜訪。
現在好了,怡親王成了鐵帽子王,皇上還記住他們了,他們沒吃著羊肉反而惹了一身騷,別提多後悔了。
這種時候,皇上要追封嫡長子,他們當然得贊同,不然皇上就是再寬宏大量怕是都要發作他們了。
他們不贊成皇上封這個鐵帽子王是因為他們怕怡親王有了更多的權柄之後辦起差來更加不管不顧,那他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追封弘暉阿哥這事和封怡親王做鐵帽子王不一樣,弘暉阿哥都沒了多少年了,皇上就是再怎麽封,與他們而言都沒什麽妨礙,封就封了,他們當然贊同。
他們對這事這麽積極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都知道皇上追封完弘暉阿哥之後怕是就要封太子了。
皇上登基也好幾年了,這太子之位一直懸空也不是個辦法。
他們不是沒有上書奏請過皇上,請他早立太子,可皇上對這事的態度就是,摺子他看了,答覆他不給。
這事是國事不假,可隻要皇上一日不鬆口,他們就得為這事發一日愁,也就是皇上膝下的皇子不多,就兩位,他們選起來也不算太難,要是像先帝那樣有這麽多皇子,那他們才真是要愁呢。
朝堂上之所以一有事就這麽熱鬧是因為隻要有人一提起太子二字文官和武官就得掐起來,且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掐起來。
畢竟他們要朝堂上當著皇上的麵都敢掐起來,皇上不在,他們當然敢再任何地方掐起來了。
文官們選擇追隨四阿哥,是因為他學識淵博,博聞強記,溫文有禮,不管怎麽看他都比五阿哥更合適坐那把椅子。
武將們就不這麽覺得了,他們覺得五阿哥聰明伶俐,十分機敏,沉著冷靜。
都是皇帝的兒子,他為什麽就沒資格坐上那把椅子呢,難道就因為四阿哥從前被先帝教養過幾日,五阿哥沒有嗎?
雖然他們都知道不該這麽想,可他們還是會忍不住想,四阿哥出生被接到先帝爺身邊的時候先帝爺其實都已經不怎麽住在宮裏了,這就表示他其實對宮裏的這一切已經厭倦了。
都這樣了,還指望先帝爺像教允礽那樣教四阿哥,可能嗎?
且不是說那時候先帝爺年紀已經很大了,沒什麽精力來教四阿哥了,就是先帝爺還能教,他還願意教嗎?
再說了,先帝爺當時接的是他的孫子,可不是太子的兒子,那時候當今還不是太子呢。
先帝爺把自己這位孫子接到身邊究竟是在告訴所有人雍親王就是將來的太子,還是在告訴他的那些兒子們再不爭就沒機會了還真就隻有他自己知道,就連當今都無從得知,他們又怎麽會知道呢?
不過有一件事他們卻是知道的,那就是弘暉阿哥要是還在,這個太子之位根本輪不到四阿哥和五阿哥爭。
立太子從來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弘暉阿哥可是嫡長子,隻要他不犯什麽大錯,這太子之位一定是他的。
這下他們算是看出來了,他們有人覺得四阿哥好,有人覺得五阿哥好,皇上不一樣,他覺得阿哥最好,不然也不會給了他雙字的諡號了。
這事於他們並無多少妨礙,所以他們爭得遠沒有上次厲害,看皇上態度堅決,他們就不敢再爭了。
上次他們吵的厲害,也顧不上管是誰在旁邊煽風點火。
這回不一樣了,他們還真就開出誰覺得這事事不關己所以壓根兒沒說幾句話,誰又覺得這事是大事,藉機把平時不敢說的話都說出來了。
旁人對這事是什麽態度他們都不驚訝,他們驚訝的是五格對這事的態度。
他可是皇後娘娘的親弟弟,所有大臣裏跟這事關係最大的就是他。
他們爭得這麽厲害,他反倒一句話都不說,知道的是他覺得在這件事上他不方便說話,不知道的還以為皇上提前把這事告訴過他,所以他才一點兒都不驚訝。
他對這事要是不是這麽個反應他們還想不起上次他是什麽反應,他對這事的態度實在奇怪,他們才想起他對皇上說要封怡親王鐵帽子王那件事的反應也挺奇怪的。
這人和他阿瑪的性子完全不同,老費揚古大人那怕是在朝堂上也是想說什麽就說什麽的,而且他還是個大嗓門。
這位小費揚古大人呢,打小就是個斯文人,長姐出閣前有自家阿瑪護著,長姐出閣後有姐夫護著,他還真不怎麽像是武將的兒子。
正因如此他們上次都吵成那樣了還真沒人注意這人是在跟著吵還是隻是在和稀泥。
不過他不管是在吵還是在和稀泥起碼是動起來了的,哪像這次,要不是他知道站累了左腳換右腳,他們都要以為他睜著眼睛睡著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