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穿書後成了大佬的鹹魚抱枕 作者:奚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此一來,禦林軍雖還是由秦頌風統領,但卻一分為三,大部分實權還是落在了聖上手中。
聖上登基的第二年,鎮國公去世,鎮國公世子白落秋襲爵。白落秋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琉國勢弱無需二十萬將士駐紮為由,主動請求裁減士兵。
聖上自然應允,下旨直接調走了西域白家十萬將士,僅留剩餘十萬駐紮邊境,並應白落秋要求自朝廷派了幾位監軍常駐西域,協助軍隊管理。
如此白家軍權立馬減半,還被朝廷派來的監軍掌握了部分管理實權。從此西域十萬將士雖仍是由鎮國公府執掌,但卻不再是白家一句話說了算。
最妙的是,聖上自京城封了幾位將領,帶領這本屬於白家的十萬士兵直接去了南疆,併入威遠侯麾下。
南疆的士兵不減反增,一下從十五萬增至二十五萬,但卻有近一半的將士是聖上的人。
此後兩年,朝廷連續削減南疆軍備,多次賜放年長體弱的士兵歸鄉。
直至今年,南疆駐紮的士兵因屢次賜放再次縮減至十五萬,而其中九萬人卻仍是聖上當初派來的將士。
威遠侯本是先帝親信,因早前蘇翰刺殺過聖上,而自家又同蘇翰結過親,因此對聖上很是恭敬,生怕被遷怒。
聖上這一番溫水煮青蛙的操作下來,威遠侯看在眼裏卻也難以反抗。
到後來,南疆十五萬將士名義上雖仍在他麾下,但實際上卻大都是聖上的人。
聖上僅登基四年,就用雷霆手段解決了先帝兵權分散卻束手無策的心病。可唯獨對勢力最大的寧家,聖上卻遲遲沒有絲毫動作。
不僅如此,聖上還連連封蔭寧家。
先是寧家嫡長孫寧越清,因常年駐紮北疆,戰功卓著,被封為了冠軍侯。
其次是寧越杭,因其在一次小規模的邊境衝突中保護百姓有功,被封為了從四品的宣威將軍。
而探花郎寧越言,短短四年內從七品的翰林院編修一路升至四品刑部侍郎兼任侍讀學士,僅差一步就能進入內閣。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怕是聖上將他當作未來內閣首輔來栽培的。
至此,寧家一門不僅出了一位皇後,還出了一王一侯,一將軍一侍郎,可謂滿門榮耀。
甚至可以預見到,若皇後一直椒房獨寵,待寧王百年後,寧家親王位雖因元始宗遺詔不能被繼承,但冠軍侯的爵位怕是還要再升一升。
更不提寧家還培養著一個未來能呼風喚雨的內閣首輔。
但是盛極必衰,眾人都等著寧家功高蓋主遭聖上忌憚的那天。
這不,南疆兵權剛完成改製,縮減至十五萬,北疆寧家這就自覺將自家兵符送上來了。
眾臣皆是感嘆,不愧是從元始宗時期就一直屹立不倒的寧王府。
為了獲取聖上信任,三十萬兵權說不要就不要了,這等氣魄和果斷可不是一般世家能有的。
麵對寧王的獻誠,蘇璧沉吟了片刻,終是允了。
下麵的臣子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
畢竟是帝王,即使再偏愛皇後和寧家,也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收攏兵權的機會的。
有些人心思甚至已經開始活絡起來,寧家沒了實權,趁著寧家年輕一代根基還不穩,正是最好的分權和分寵的時機。
畢竟一個被寵愛的皇後就能給一個家族帶來這麽多好處,這份榮寵哪個世家又不眼紅呢?
還沒等他們謀劃個一二出來,就聽見聖上開了口。
「寧王府世代鎮守北疆,居功至偉。因寧王無嗣,此兵符朕收歸後轉由皇後代為執掌。」
第129章 番外二 兵權(中)
眾臣聽見蘇璧這話一時間都有些沒反應過來。
自古以來,哪有女人執掌兵符的?
寧王也很是意外,他轉頭跟同樣有些詫異的寧越言對視了一眼,明白了對方事先都不知情。
一些古板守舊的老臣立馬就坐不住了,
「聖上,此舉不合規矩啊!」
蘇璧卻是很淡定,隻冷冷撇了那老臣一眼,
「哪裏不合規矩?」
那老臣被這一眼看的心裏一哆嗦,但還是硬著頭皮說了下去,
「皇後雖是母儀天下,但卻是女子,不僅不通軍務,更是不懂帶兵,如何能執掌這三十萬大軍?」
蘇璧抬了抬眼,已是禦史台大夫的張墨立即就站了出來。
「微臣卻覺得聖上此舉才是遵循先祖遺詔。寧王爵位本應由皇後娘娘襲爵,這三十萬大軍也本該由皇後娘娘繼承,皇後娘娘雖為女子,但卻嫁入了皇室。現在由皇後娘娘代為掌管兵符,待誕下嫡子後再傳給皇長子,豈不是兩全其美?」
這一番話聽起來邏輯通順,沒有道理中似乎又很有道理,一時不知叫人從何處反駁。
「說到軍務,就由寧王和冠軍侯協助皇後處理北疆軍務吧,皇後隻需執掌兵符即可。」蘇璧一拍定音。
眾臣頓時一臉淩亂。
這兵權交了跟沒交有什麽區別?繞了一圈最後不還是在寧家手裏嗎?
而那些對將自家女兒送進宮中還抱有希望的臣子們卻更心塞了。
一個自己手握三十萬大軍的皇後比一個父親手握三十萬大軍的皇後更恐怖好嘛!!!
聖上這心也太大了吧!萬一以後皇後因為爭風吃醋直接就用這手上的兵權反了呢?!<hr>
聖上登基的第二年,鎮國公去世,鎮國公世子白落秋襲爵。白落秋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琉國勢弱無需二十萬將士駐紮為由,主動請求裁減士兵。
聖上自然應允,下旨直接調走了西域白家十萬將士,僅留剩餘十萬駐紮邊境,並應白落秋要求自朝廷派了幾位監軍常駐西域,協助軍隊管理。
如此白家軍權立馬減半,還被朝廷派來的監軍掌握了部分管理實權。從此西域十萬將士雖仍是由鎮國公府執掌,但卻不再是白家一句話說了算。
最妙的是,聖上自京城封了幾位將領,帶領這本屬於白家的十萬士兵直接去了南疆,併入威遠侯麾下。
南疆的士兵不減反增,一下從十五萬增至二十五萬,但卻有近一半的將士是聖上的人。
此後兩年,朝廷連續削減南疆軍備,多次賜放年長體弱的士兵歸鄉。
直至今年,南疆駐紮的士兵因屢次賜放再次縮減至十五萬,而其中九萬人卻仍是聖上當初派來的將士。
威遠侯本是先帝親信,因早前蘇翰刺殺過聖上,而自家又同蘇翰結過親,因此對聖上很是恭敬,生怕被遷怒。
聖上這一番溫水煮青蛙的操作下來,威遠侯看在眼裏卻也難以反抗。
到後來,南疆十五萬將士名義上雖仍在他麾下,但實際上卻大都是聖上的人。
聖上僅登基四年,就用雷霆手段解決了先帝兵權分散卻束手無策的心病。可唯獨對勢力最大的寧家,聖上卻遲遲沒有絲毫動作。
不僅如此,聖上還連連封蔭寧家。
先是寧家嫡長孫寧越清,因常年駐紮北疆,戰功卓著,被封為了冠軍侯。
其次是寧越杭,因其在一次小規模的邊境衝突中保護百姓有功,被封為了從四品的宣威將軍。
而探花郎寧越言,短短四年內從七品的翰林院編修一路升至四品刑部侍郎兼任侍讀學士,僅差一步就能進入內閣。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怕是聖上將他當作未來內閣首輔來栽培的。
至此,寧家一門不僅出了一位皇後,還出了一王一侯,一將軍一侍郎,可謂滿門榮耀。
甚至可以預見到,若皇後一直椒房獨寵,待寧王百年後,寧家親王位雖因元始宗遺詔不能被繼承,但冠軍侯的爵位怕是還要再升一升。
更不提寧家還培養著一個未來能呼風喚雨的內閣首輔。
但是盛極必衰,眾人都等著寧家功高蓋主遭聖上忌憚的那天。
這不,南疆兵權剛完成改製,縮減至十五萬,北疆寧家這就自覺將自家兵符送上來了。
眾臣皆是感嘆,不愧是從元始宗時期就一直屹立不倒的寧王府。
為了獲取聖上信任,三十萬兵權說不要就不要了,這等氣魄和果斷可不是一般世家能有的。
麵對寧王的獻誠,蘇璧沉吟了片刻,終是允了。
下麵的臣子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
畢竟是帝王,即使再偏愛皇後和寧家,也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收攏兵權的機會的。
有些人心思甚至已經開始活絡起來,寧家沒了實權,趁著寧家年輕一代根基還不穩,正是最好的分權和分寵的時機。
畢竟一個被寵愛的皇後就能給一個家族帶來這麽多好處,這份榮寵哪個世家又不眼紅呢?
還沒等他們謀劃個一二出來,就聽見聖上開了口。
「寧王府世代鎮守北疆,居功至偉。因寧王無嗣,此兵符朕收歸後轉由皇後代為執掌。」
第129章 番外二 兵權(中)
眾臣聽見蘇璧這話一時間都有些沒反應過來。
自古以來,哪有女人執掌兵符的?
寧王也很是意外,他轉頭跟同樣有些詫異的寧越言對視了一眼,明白了對方事先都不知情。
一些古板守舊的老臣立馬就坐不住了,
「聖上,此舉不合規矩啊!」
蘇璧卻是很淡定,隻冷冷撇了那老臣一眼,
「哪裏不合規矩?」
那老臣被這一眼看的心裏一哆嗦,但還是硬著頭皮說了下去,
「皇後雖是母儀天下,但卻是女子,不僅不通軍務,更是不懂帶兵,如何能執掌這三十萬大軍?」
蘇璧抬了抬眼,已是禦史台大夫的張墨立即就站了出來。
「微臣卻覺得聖上此舉才是遵循先祖遺詔。寧王爵位本應由皇後娘娘襲爵,這三十萬大軍也本該由皇後娘娘繼承,皇後娘娘雖為女子,但卻嫁入了皇室。現在由皇後娘娘代為掌管兵符,待誕下嫡子後再傳給皇長子,豈不是兩全其美?」
這一番話聽起來邏輯通順,沒有道理中似乎又很有道理,一時不知叫人從何處反駁。
「說到軍務,就由寧王和冠軍侯協助皇後處理北疆軍務吧,皇後隻需執掌兵符即可。」蘇璧一拍定音。
眾臣頓時一臉淩亂。
這兵權交了跟沒交有什麽區別?繞了一圈最後不還是在寧家手裏嗎?
而那些對將自家女兒送進宮中還抱有希望的臣子們卻更心塞了。
一個自己手握三十萬大軍的皇後比一個父親手握三十萬大軍的皇後更恐怖好嘛!!!
聖上這心也太大了吧!萬一以後皇後因為爭風吃醋直接就用這手上的兵權反了呢?!<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