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穿書後成了大佬的鹹魚抱枕 作者:奚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此他仍是恭敬回話,「草民家中五口人,上有老父因腿腳不好,臥病在床,下有一兒一女,兒子七歲,女兒五歲。我與賤內皆是靠替人做些短活為生。」
既有老又有小,身處這靜安巷,一家人卻無一人染病,著實奇怪。
蘇璧本來一直隻聽著寧曦華跟這人交涉,也不說話,現下卻突然開口問了一句,「你不是猗州人?」
那男人被問的愣了下,而後回道,「草民的確不是猗州本地人,祖上本是定居在北疆,但因老父生病,猗州溫暖宜人適合養病,草民才在五年前舉家遷來了猗州。」
北疆?
寧曦華被這個地名觸動了神經。之前蘇璧說小白花透露的情報就是「猗州」和「北疆」,莫非這疫症還跟北疆有關?可未曾聽過北疆出現過類似的瘟疫啊?
趁著他們對話默默進屋搜查的侍衛此時也回到了蘇璧的身邊,對著他搖了搖頭。
這一戶家中並沒有什麽異樣。
寧曦華本還在苦想這疫症跟北疆能有什麽聯繫,卻無意看見了院中正在燒著的小爐。
「那是什麽?既然家中無人染病,為何還煎起了藥?」
男人順著寧曦華指著的方向看去,立馬跪地解釋。
「草民不敢騙您!家中的確無人染病,這爐中不過是家裏一直習慣煮的劍茅水。」
婦人也嚇得跟著跪在了地上,「是啊貴人,草民一家都是從北疆遷過來的,北疆邊陲小鎮上都有煮這劍茅水飲用或沐浴的習俗,草民一家習慣了才時常煮的!」
蘇璧則是轉身看向身邊的侍衛,這些士兵在北疆駐紮多年,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那侍衛拱手回道,「回殿下,北疆有些鎮的確是有煮劍茅水的習俗,他們認為劍茅不僅能驅寒,還能辟邪。所以好些人遇到黴事便習慣煮劍茅水沐浴,或者在冬天嚴寒時煮劍茅水禦寒。」
寧曦華卻是想到了什麽,「你們這幾月一直都在煮這劍茅水飲用?」
那婦人顫顫巍巍的回道,「是的,猗州雖然氣候溫暖,但入冬後家中老父還是因天氣原因腿腳時有疼痛,草民自立冬後便一直煮了劍茅水給家父袪寒,全家也都跟著一起喝了。」
寧曦華眼神一亮,「你家中可還有多的劍茅?可否借用一些?」
婦人立馬應下,「還有還有,這東西本就不值錢,我這就去給貴人拿。」
說罷便立刻轉身回屋去取。
寧曦華看向蘇璧,整個人都有些激動。
蘇璧也是明白了她的想法,沖她一笑,「不慌,我們這就去育安堂。」
二人拿到了東西,立刻馬不停蹄趕往了育安堂去找徐太醫。
此刻整個猗州有名的郎中和蘇璧從京城裏帶來的名醫全都在育安堂待命。
兩個時辰後,徐太醫激動的回來復命。
「回郡主,下官將那劍茅熬成濃汁後餵給了垂危的幾個病人,他們的燒已經開始往下降了,那劍茅有用!」
寧曦華也是激動的一躍而起,恨不得拉住蘇璧開心的轉上三圈。
蘇璧也是看著她笑,她這才想起來自己還是個郡主,冷靜下來後立馬整了整衣冠。
「這劍茅猗州可有足夠的存量?」
徐太醫俯身回道,「說來慚愧,這劍茅產自北疆,多用來袪寒避邪,並未被列入正統草藥的範圍,這才被下官等忽略了。因著劍茅多作為小眾的生活百貨販賣,所以猗州的存量並不多。」
聽著這話,寧曦華又擔心起來。
蘇璧卻是出聲安撫她道,「無妨,我已讓人先將周圍幾城所存的劍茅全部調來猗州急用,一會兒再給京中去信,讓寧王幫忙,令朝廷傾力從北疆運送劍茅過來。」
原來蘇璧在出結果之前就預料到了這劍茅可能有用,早就讓人先去調周圍幾城的劍茅了。
「隻要這疫症有了治療方法,治癒瘟疫,解封猗州都不過是時間問題。」
寧曦華點頭,頓覺信心滿滿。
一旁的徐太醫卻是訕訕地低下了頭,他剛剛太過激動,第一反應竟然是習慣性的向郡主匯報,完全忘記了他真正的主子還在一旁,還好殿下看樣子並未在意。
劍茅的發現,讓整個猗州的瘟疫如撥雲見日,漸漸看到了曙光。
周圍城鎮的劍茅,按照由近及遠的順序,陸陸續續的被送到了猗州。
送來的劍茅全部都優先給了重病的患者使用,使得猗州死亡人數明顯減少。
當然,麵對出現的救命藥,人心也開始浮動起來,不管有病沒病,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第一時間服下草藥保命。
這日,鬆依慌忙趕來向寧曦華稟報,「郡主,府外被城裏一群世家子給圍了,他們叫嚷著要讓郡主出麵呢。」
原來,城中一個較大的世家李家家主染病,李家嫡子李城便聯合了幾個官宦家的小子,糾結了不少人前去寧府鬧事。
他們知道趙譽康雖是猗州刺史,但整個猗州現在卻是越曦郡主說話最管用。
他們也不敢去找已經入城的太子殿下,隻心想越曦郡主是女子,又跟他們一樣是世家,稍微鬧上一鬧,再加上曉之以理,必能使她服軟放出不少劍茅草來。
寧府門前人聲鼎沸,城衛軍趕來一看全是城中世家權貴子弟,一時間也不敢動手。
府中的寧曦華聽見鬆依匯報,卻是不慌不忙。<hr>
既有老又有小,身處這靜安巷,一家人卻無一人染病,著實奇怪。
蘇璧本來一直隻聽著寧曦華跟這人交涉,也不說話,現下卻突然開口問了一句,「你不是猗州人?」
那男人被問的愣了下,而後回道,「草民的確不是猗州本地人,祖上本是定居在北疆,但因老父生病,猗州溫暖宜人適合養病,草民才在五年前舉家遷來了猗州。」
北疆?
寧曦華被這個地名觸動了神經。之前蘇璧說小白花透露的情報就是「猗州」和「北疆」,莫非這疫症還跟北疆有關?可未曾聽過北疆出現過類似的瘟疫啊?
趁著他們對話默默進屋搜查的侍衛此時也回到了蘇璧的身邊,對著他搖了搖頭。
這一戶家中並沒有什麽異樣。
寧曦華本還在苦想這疫症跟北疆能有什麽聯繫,卻無意看見了院中正在燒著的小爐。
「那是什麽?既然家中無人染病,為何還煎起了藥?」
男人順著寧曦華指著的方向看去,立馬跪地解釋。
「草民不敢騙您!家中的確無人染病,這爐中不過是家裏一直習慣煮的劍茅水。」
婦人也嚇得跟著跪在了地上,「是啊貴人,草民一家都是從北疆遷過來的,北疆邊陲小鎮上都有煮這劍茅水飲用或沐浴的習俗,草民一家習慣了才時常煮的!」
蘇璧則是轉身看向身邊的侍衛,這些士兵在北疆駐紮多年,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那侍衛拱手回道,「回殿下,北疆有些鎮的確是有煮劍茅水的習俗,他們認為劍茅不僅能驅寒,還能辟邪。所以好些人遇到黴事便習慣煮劍茅水沐浴,或者在冬天嚴寒時煮劍茅水禦寒。」
寧曦華卻是想到了什麽,「你們這幾月一直都在煮這劍茅水飲用?」
那婦人顫顫巍巍的回道,「是的,猗州雖然氣候溫暖,但入冬後家中老父還是因天氣原因腿腳時有疼痛,草民自立冬後便一直煮了劍茅水給家父袪寒,全家也都跟著一起喝了。」
寧曦華眼神一亮,「你家中可還有多的劍茅?可否借用一些?」
婦人立馬應下,「還有還有,這東西本就不值錢,我這就去給貴人拿。」
說罷便立刻轉身回屋去取。
寧曦華看向蘇璧,整個人都有些激動。
蘇璧也是明白了她的想法,沖她一笑,「不慌,我們這就去育安堂。」
二人拿到了東西,立刻馬不停蹄趕往了育安堂去找徐太醫。
此刻整個猗州有名的郎中和蘇璧從京城裏帶來的名醫全都在育安堂待命。
兩個時辰後,徐太醫激動的回來復命。
「回郡主,下官將那劍茅熬成濃汁後餵給了垂危的幾個病人,他們的燒已經開始往下降了,那劍茅有用!」
寧曦華也是激動的一躍而起,恨不得拉住蘇璧開心的轉上三圈。
蘇璧也是看著她笑,她這才想起來自己還是個郡主,冷靜下來後立馬整了整衣冠。
「這劍茅猗州可有足夠的存量?」
徐太醫俯身回道,「說來慚愧,這劍茅產自北疆,多用來袪寒避邪,並未被列入正統草藥的範圍,這才被下官等忽略了。因著劍茅多作為小眾的生活百貨販賣,所以猗州的存量並不多。」
聽著這話,寧曦華又擔心起來。
蘇璧卻是出聲安撫她道,「無妨,我已讓人先將周圍幾城所存的劍茅全部調來猗州急用,一會兒再給京中去信,讓寧王幫忙,令朝廷傾力從北疆運送劍茅過來。」
原來蘇璧在出結果之前就預料到了這劍茅可能有用,早就讓人先去調周圍幾城的劍茅了。
「隻要這疫症有了治療方法,治癒瘟疫,解封猗州都不過是時間問題。」
寧曦華點頭,頓覺信心滿滿。
一旁的徐太醫卻是訕訕地低下了頭,他剛剛太過激動,第一反應竟然是習慣性的向郡主匯報,完全忘記了他真正的主子還在一旁,還好殿下看樣子並未在意。
劍茅的發現,讓整個猗州的瘟疫如撥雲見日,漸漸看到了曙光。
周圍城鎮的劍茅,按照由近及遠的順序,陸陸續續的被送到了猗州。
送來的劍茅全部都優先給了重病的患者使用,使得猗州死亡人數明顯減少。
當然,麵對出現的救命藥,人心也開始浮動起來,不管有病沒病,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第一時間服下草藥保命。
這日,鬆依慌忙趕來向寧曦華稟報,「郡主,府外被城裏一群世家子給圍了,他們叫嚷著要讓郡主出麵呢。」
原來,城中一個較大的世家李家家主染病,李家嫡子李城便聯合了幾個官宦家的小子,糾結了不少人前去寧府鬧事。
他們知道趙譽康雖是猗州刺史,但整個猗州現在卻是越曦郡主說話最管用。
他們也不敢去找已經入城的太子殿下,隻心想越曦郡主是女子,又跟他們一樣是世家,稍微鬧上一鬧,再加上曉之以理,必能使她服軟放出不少劍茅草來。
寧府門前人聲鼎沸,城衛軍趕來一看全是城中世家權貴子弟,一時間也不敢動手。
府中的寧曦華聽見鬆依匯報,卻是不慌不忙。<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