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理書信行之念往事誦經文皇後憐妙玉


    徒行之從西內回轉大內之時,已是月色西沉了。他回到乾清宮後,把所有身旁內侍,連同戴權一起都趕了出去,戴權知道陛下心神不寧,便著力約束值守的內監,一個個屏住呼吸,偌大乾清宮裏竟是一絲聲息也無。


    徒行之從寢閣內間的櫃子裏拿出個紅色雲芝瑞草紋的雕漆錦盒,打開來時,裏邊是兩摞信,他取出左手那一摞,不過十幾封,他按著時間早晚,從景德年間到景仁年間,一封封重溫朱軾寫給他的回信。


    林海在江南丁憂的那幾年,徒行之在林府與朱軾相處的時日不短,這位師公比之林海又有不同。林海講解事物,總是因著前世的教育影響,多帶著些提綱挈領之後的啟發式問話,加上大夏河山地理林海隻是理論多,而朱軾卻是自己親自走過的。朱軾為徒行之講解《大夏地理誌》,本來也不是正經授課,便靈活許多,兩人不多時就成了忘年交。


    卻是朱軾竟慢慢察覺了徒行之的心思,他心中歎氣,為了林海好,也為了徒三公子好,想當成不知道。可徒行之和林海一同出遊了不少時日,朝夕相處之下,心中情意更無法消除,待回到姑蘇,又趕上徒景之親自過來接人。那時朱軾見了徒行之失落的樣子,就很擔心徒行之心裏存著這樣無望的事,很怕他走上邪路。待到景德末年,徒行之從平王變成皇太子,更得了徒景之的傳位,朱軾在姑蘇得了他即將登基為帝的消息,想了好幾日,終於下了狠心,給徒行之去了封信。


    自從江南回到京城,徒行之就一直和師公有通信往來,往常不過是些簡短問候,這次卻是厚厚一遝。徒行之得了信,初時以為是師公祝賀自己的,待拆開一看,卻是臉色大變。他初時很是憤怒,覺得朱軾實在手伸的太長,隻將信扔到一邊。可那時林海陪著徒景之深居西內,他甚少能見到林海,待見了又因為心中那一絲猜忌被林海查知,嗣後才有華棠院裏林海對他大禮參拜的事情,更讓他心裏難受。


    待到林海堅決辭了官,就連傳位大典也沒有出現,徒行之心中更不是滋味。他再取出朱軾的信來看,想著林叔除了父母,最敬重的就是朱軾了,且朱軾不光教導自己一場,更也是個因愛失策的,自己這番心思,於父皇和林叔處自然要瞞得嚴實,倒不如和朱軾傾吐。原來朱軾的過往情史,林海那裏知道的都是朱軾告訴他的,卻是徒行之這裏,因著當初平王曾經派人去朱氏宗族問詢,到底被抖了出來。


    由是徒行之便和朱軾時常信件往來,徒行之往往傾訴一番,好讓自己的情感有個宣泄之地,就連覺得水溶有些像林叔的事情也坦言相告。朱軾見他從太子到皇帝,行事不曾有誤,雖找了個替身,可也隻是讓人去學林海的行事,並不曾真個寵幸,漸漸也放下心來,隻在心中安慰開解。


    這一番信件往來,原本甚是機密,可朱軾臨終之時支走了林海,身邊竟有個徒景之陪伴。他的遺物,在林海還未收拾之前,徒景之已經派人將他和徒行之的來往信件取走了。


    這些信件,徒景之一直留著,直到這次回京,方才命人交給徒行之。由是徒行之用來裝朱軾回信的盒子裏,便又多了一摞他給朱軾的去信。


    這日林海不光是把自己為徒景之代筆之事坦承於徒行之麵前,更在他離開書房之後,由徒景之之口說了對自己將來的想法。


    徒行之本想著讓林海入閣為相,更要另封列侯爵位,可徒景之卻道如今你正是要拿捏那些老世家的時候,林家祖上也是老世家之一,你這樣抬舉林海,讓旁人如何想?如海如今身子不好,你隻找個榮養的虛銜就是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徒行之雖得了太上皇的手諭,知道自己所能掌控的權力比以往更盛,可他心裏卻沒有多少高興之意。他回了寢宮,隻能借助朱軾的信件讓自己平複下來,卻是正在看信,戴權得了要緊消息,讓他立時拋開了那些傷春悲秋的心思,又成了英明神武的景仁帝。


    景仁朝初年的忠敬之亂,被後人視為當初景德末年奪嫡之爭的延續和收尾。因正逢太上皇聖壽將近,雖是京營調動頻繁了幾日,忠敬親王府和秦王府周圍在一日夜間流了些血,可五城兵馬司的官吏隻第二日早間默默過去收拾後事,就連那些有風聞奏事指責的蘭台寺的禦史們,這回卻都對京城治安如此之差沉默得很,沒有一個肯出頭上奏的。


    轉過天來,忠敬王府的長史報了忠敬親王司徒循暴病而亡,秦王府的掌事太監報了秦王司徒迪不慎摔斷了腿,徒行之接了奏報,很是傷感了一陣子。待他去西內麵見了太上皇,回宮後便有太上皇的旨意發下來,一道是讓秦王好好醫治,安心休養,旁人一律不得煩擾,竟是連以往宗室可以探望的前旨抹了去,從此秦王與幽禁無二了。一道卻是要皇帝為忠順親王加俸,隻道忠敬既然棄朕而去,朕如今隻忠順這一個哥哥了,更要厚待雲雲。第三道旨意,言道自己年老體衰,這幾年嗣皇帝做得好,朝政便是都交給他朕也放心,從此除非軍國重事,餘下所有皆由皇帝專斷,不必再報到西內了。


    秦王之幽禁本在一眾朝臣思量之中也就罷了,卻是忠敬死都死了,太上皇竟無一語緬懷,反倒給從來無心朝政的忠順加俸,配著第三道旨意,更讓眾臣心中驚駭,再不敢小覷景仁帝。


    忠敬畢竟是個親王,他雖不得太上皇的待見,可好歹也是景仁帝的叔叔。徒行之到底也命人按著親王的禮節辦起喪事來,不過忠敬死的時候不好,因為太上皇聖壽將近,滿天下都是喜氣洋洋的,天甚,便不好為忠敬大辦,隻命忠敬世子快快扶靈去下葬,就此守在墓前就是。


    卻是禁宮裏,吳貴太妃得了忠敬去世,秦王摔斷了腿的消息,慘笑一聲,本就有些虛弱的身子竟撐不住,倒了下去。自從景仁帝登基之後,因著太上皇並不住在大內,且並無皇太後,上一輩的吳貴太妃便是再尊貴也無需景仁帝請安關照,平日裏,不過是夏皇後每五日過來請安一次罷了。


    這日徒行之得了皇後的傳話,隻道吳貴太妃不太好,便親自來到慈壽宮。聽了幾個太醫的話,他冷著臉,隻拋下一句:“不管你們用什麽法子,父皇聖壽之前,不能死人。”


    晚間他宿於皇後之處,聽皇後說了這些日子吳太妃總是被噩夢纏繞,又道從宮裏老人那裏聽說過有位老尼,當年曾經請到宮裏來為妃嬪講經的,這些時日這位大師正好就在京城,除了太醫們精心診治,不若也請這位大師過來講一講,許是對吳太妃也是個開解之意。


    徒行之無可無不可,轉過天來,夏皇後便命人延請牟尼院的玄清大師進宮為太妃講經。


    若是林海見了這位玄清大師,自然能認出來這位便是當初開解自己的老尼了。她如今已經七十開外,無論走路還是誦經,都要靠她的得意弟子妙玉扶持。玄清大師不愧為精演先天神數之人,她為吳太妃講了七天經,吳太妃果然精神了許多。夏皇後有時也過來聽經,她出身詩書之家,對佛道都隻是麵上過得去,心裏實在並不怎麽信服,倒是看了侍奉玄清大師的妙玉,見她模樣兒極好,卻小小年紀就入了佛門,心中很是憐憫。


    玄清大師本是那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一般的人物,她見夏皇後對妙玉關心,也知這一處小千世界各有緣法。便有一日與夏皇後閑談之時,將妙玉身世告知,隻道妙玉家鄉姑蘇,也是詩書之家的小姐,因自小多病,家裏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夏皇後聽了,對妙玉更是愛憐,便道:“這般模樣的孩子侍奉佛祖,竟不是承了佛祖的情,倒是佛祖承了她的情了。”


    玄清大師笑道:“老尼也是如是想。隻是這孩子究竟年紀還小,六根未淨,既入了皇後的眼,也是這孩子與皇後的緣分了。”


    待到這年的冬天,玄清大師在京中圓寂,她早有遺囑,隻讓其他弟子扶靈回鄉,卻對妙玉道:“你衣食起居不宜回鄉,在此靜居,後來自有你的結果。”


    妙玉自入佛門便不曾回過家,且她如今已經父母雙亡,跟隨多年的師父又去世,她感傷身世哭了幾場,便遵師父之意,隻帶著兩個老嬤嬤和一個小丫頭留在牟尼院。


    卻是過不多久,有一位禁宮裏派出的中年女官來到牟尼院,摒退眾人之後,隻問她是否當真願意一生伴於佛前。


    妙玉正值妙齡,且當日玄清大師與夏皇後的言語她也一向記在心裏,由是思忖良久,便道:“不願。”


    由是妙玉便還了俗,因了她俗家姓楊,便恢複了楊姓,從此在皇後的庇護之下客居於夏大人府上,將來竟與夏皇後的侄子結了情緣不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林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閑日暮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閑日暮暮並收藏紅樓之林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