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觀戲文林海定前緣因慧眼鴛鴦脫牢籠
卻是自從離開揚州來得天京城,無論徒七、林憶還是黛玉,皆都效仿父親一輩的往事,每月都有給江南的信件往來。林憶的信裏往往洋洋灑灑幾大張紙,或是炫耀自己出了什麽主意給薛蟠,得了多少好處,或是說蘇師叔前日遣了個大管家過來問我京裏的事務,我看著某樣貨物銷路挺好,已經和他那邊說了,下一回遠航船隊到了定要把方子也要了來雲雲,竟把讀書上進的心思全數丟了,滿紙都是些商賈利益之事。林海接了這樣的信到還無妨,若是徒景之先看了,必然要罵上兩聲,可見了林海並不以為意的樣子,也隻有長歎罷了。
林海並不想讓林憶出仕,雖知倘若林憶出仕,無論景之還是行之,都會對他多加照拂,但做官之道的內裏彎繞,實在是耗費了林海自己大半生的心神。若林憶自己也想當官也就罷了,卻是林憶從小就顯出了對格物和商事的興趣,且性格跳脫,若是入仕,不做實官的話沒有實權,做了實官,就不光是僅憑皇家的照拂能做得好的。
內心深處,林海也知自己為了景之,不得不綁在皇家的船上,倘若真隨心意,林海寧願景之是個閑散宗室,兩人便可以真正拋開一切。正好蘇錦華那裏買賣越做越大,且如今大夏四民之分並不那麽嚴格,林憶又好歹過了童生試,有了秀才的功名,在大夏士子中也有一席之地了。林海便想著兒子願意做什麽就做什麽,這一生林憶能夠隨心自由就是最好的。
徒行之那裏自然也有信件往來,不過徒七的信卻往往和林憶的一道送出,並不和三哥的信混淆。徒七的信隻是規矩問安,先問父親,再問林叔,再說自己在京中一切安好,再稍提一兩句和憶哥兒一起做些事情,從不沾染朝政之類,隻一兩張紙就說完了。徒景之有時接到七兒子的信,一眨眼就看完了,而身旁林海卻還在細細一頁頁翻看林憶的信,心中實在有些不平衡。可他也知天家親情到他和徒七的地步,已經是難得之極的了,便隻好在林海說起林憶時,對林憶冷嘲熱諷一番罷了。
而黛玉的信,都是由林憶代發,信裏往往多寫自己日常的趣事,隻道在外祖家住得好,哥哥和英蓮姐姐也都好,另有些和賈府姐姐妹妹們春日賞花、秋日看荷塘挖藕,今兒辦個小宴,明兒吃個螃蟹等等樂事,也一定要寫給父親看。卻是黛玉心係父親,自知林海必然牽掛自己,所以信中隻見歡喜樂事,一絲陰霾也無。讓林海每每接了信,又要從王嬤嬤的私信裏兩相對照,有時知道黛玉病過一場,卻在黛玉信裏看不到一句提及,心裏更加掛念女兒。
這日林海和徒景之在姑蘇小住,傍晚時分接到了京城的書信。因另有徒行之的加急信件,徒景之便去處理。林海翻開書信,見是黛玉所寫,除了問候兩老身體,便是說自己從承澤園搬回賈府,過了二舅母的生日。信中又道,英蓮姐姐和自己在賈母那裏要了兩個丫頭,一個叫柳五兒,一個叫晴雯,這兩個都是王嬤嬤看著好的,且晴雯針線上不比春姨娘差,自己這些日子還跟著晴雯學了幾種針法雲雲。
林海對柳五兒不過看過一眼就略過去,卻是看了晴雯的名字,他放下手中紙箋,對著姑蘇落日映照下的澄淨天空發了會呆。他從來得大夏,又經曆了那一僧一道的提點,這些年月過下來,都已經忘記了這個小千世界的緣由。林海前世所記得的紅樓女兒之名,除了林黛玉和薛寶釵,就隻剩下晴雯和王熙鳳了,可他連林黛玉的事情都不知道,況乎晴雯和王熙鳳了。這時看了晴雯之名,林海知這個叫晴雯的女孩既然到了黛玉身邊,自然會有自己的人生好過。卻是從晴雯想到了王熙鳳,林海身為賈赦的妹夫,自然知道賈赦之子賈璉早已娶妻,娶的是如今以巡檢為名卻是保護太上皇為實的王子騰的侄女,姓王是跑不了的了,隻是林海身為賈璉的長輩,不好去打探晚輩媳婦的閨名,到底也不知道賈璉的妻子是不是叫王熙鳳。(.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卻是耳邊忽然傳來徒景之的聲音:“什麽王熙鳳?那日聽的弦子詞麽?”(注)
原來林海自己發呆,竟把心中所想念叨了出來。他心中一驚,忙道:“正是那日聽的《鳳求鸞》。”
兩人剛到姑蘇的時候,在觀風樓聽了幾回時下新流行起來的弦子詞,其中一個故事名叫《鳳求鸞》,說的正是一位公子王熙鳳與一位小姐李雛鸞的情愛糾葛。那時徒景之才聽了幾句就知全書之意,還對林海笑道:“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
待聽完回了林府,徒景之又讓人搜羅了詞本來看。卻是他這幾年在南邊住著,對這些南音和弦子詞很是欣賞,見了本子,他自己看了兩天,又要拉著林海一道看。林海不大喜歡這些,隻是徒景之道:“雖是老套故事,可我看著詞句甚美,老套中也有佳句。左右你也無事,我們一道看看何如?”
林海擰不過去,隻好被徒景之拉著坐到珠玉隨心閣的院子裏,翻開一看,卻是這詞本乃是姑蘇有名的德音班班主黃德文所作,那黃德文平生最為推崇臨川先生,凡是自己的詞本,全都要用《牡丹亭》的前文開篇。林海一向隻陪徒景之看戲聽曲,對詞句並不上心,可這日看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卻是觸動了心中思緒。
自己為何會來到這一處小千世界?林海從來不願深思。待看到“夢中之情,何必非真?”一句,他情不自禁,竟不知不覺念了出來。又覺這幾個字卻是如雷貫耳,竟似當日那一僧一道的歌聲一般,讓他心中大震。
林海一時忍不住,伸過去握住了徒景之的左手,撫摸著愛人無名指上套的指環,卻是不知該如何言語。徒景之那裏看多了黃德文的本子,並不在意開篇之句,本想翻過去給如海看《鳳求鸞》的佳句,不料如海隻一句“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就念叨了好幾遍。他初時不明,待林海的手伸過來時,也是心中一動。兩人手指交纏在一起,他也不往下翻頁,也不去問林海為何如此激動,隻任由林海摸索半晌,緩緩湊過頭去。
卻是不涉欲念,兩人隻一番溫存親吻,林海方才微笑道:“景之,這世上定是因有了你,才有了我的。”
這沒頭沒腦的話,徒景之卻是明白。本來越是臨近生日之期,他心中越是有些煩悶,隻道如海風華正茂,我卻已經半百之年,一時照鏡子時,想著如海最喜歡我的眼眉,可如今我晚間看東西都要借助眼鏡,這眼眉必然也不如以前好看了。徒景之年紀大了又想得遠,一時想著我們雖然成親,可將來若有天人永隔之日,卻不能死而同穴。這種種思緒縈繞,實在讓他心中陰鬱,偏這日林海因一句戲文生了感觸,反倒讓徒景之安了心。
這日林海接了黛玉的信,從晴雯想起了王熙鳳,引來了徒景之的問話,倒正好用《鳳求鸞》來搪塞過去了,徒景之也不過就是聽了一耳朵,並不在意。卻是徒景之言道,徒行之的信裏有些事情,且這幾年看著行之做得還好,這回回去,正好和他交代些事,以後我們也好了無牽掛,如此咱們就直接上船回京吧。
林海知道徒行之這個皇帝上邊既然有徒景之這個太上皇在,自然不能完全掌政,旁的不說,單是王子騰這樣的武官的升遷,當日從小小衛所守備調任京師防營,即使是三品以下的,也需太上皇用印方可任命。隻是一來大夏如今武備雖強,可周邊也無什麽鬧事的需要用上兵力,二來徒行之這幾年為政倒也平順,偶有些國計民生的大事派人問詢老父,其餘的,無論朝堂官員的把控,還是農商政策的調配,都漸漸能自己拿得起來。(.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再者,徒景之那日得了如海深情之語,心境大變,想著自己生時為皇後嫡子,小時登基為帝,大了些主理朝政,如今老了又有愛人相伴,隻覺自己的人生圓滿得很,早些時候看徒行之登基之後不順眼的想法漸漸消散,隻想著這個兒子還算有用了。
由是從上一年的年末到這一年過半,林海和徒景之都在江南悠遊,待到夏末之時,他們的坐船總算北上。待到京城碼頭之時,林府的船不事聲張,徒七和林憶帶了人在碼頭迎候。車馬自然不回禁宮,直接去了京城林府,徒行之隻在林府,帶著高有道等候。
徒行之好幾年未曾見過父皇和林叔,這時見了自然激動。他見徒景之雖年已半百卻依舊神采飛揚,心中甚安,可又見林海許是因為這幾年為官辛勞,竟仍是臉帶倦色,身材瘦弱的樣子,心裏大苦,卻又不敢多說什麽,隻道這回再不能讓林叔辛苦了。
高有道這幾年在西內大明宮裝得很是辛苦,心裏又總惦記著主子是否安康,這時見了徒景之,一時收不住竟哭了出來。徒景之也知他忠心,少不得安撫兩句。
而等徒七和林憶見了禮,黛玉也過來見了林海。父女相見,黛玉少不得灑了幾行淚,就是林海扶起黛玉,細細端詳,也覺得眼眶濕潤。林海見黛玉雖因見了父親喜極而泣,卻並非病弱的樣子,且已經漸漸長大,他身為父親,自然不覺得黛玉如何美,隻覺得這是我的女兒,她長得好就是了。林海細細問詢黛玉在外祖家住的可好,吃的可好,和兄弟姐妹們處得可好,回林府散心時林憶可有欺負於你……一時囉囉嗦嗦,想起什麽就問什麽,倒又引出些黛玉的淚來,她隻一股腦兒地說好,還是林憶在一旁插科打諢,隻道爹爹你隻顧妹妹,都忘了我這個兒子了,又去抓徒景之的衣袖,道:“爹爹不理我,求徒伯伯理會。”
徒景之見黛玉一切安好,心裏也是安心,知林憶笑鬧,他有心配合,便一甩袖子道:“我忙得很,也沒空理你!”林憶假裝後退跌倒,又去抓著徒七,假哭道:“七哥,隻我是個沒人疼的,你可要理我!”
徒七眼裏都是黛玉,怕黛玉見了林叔反而哭壞了身子,這時還沒反應過來,徒行之已經插過手來抓住林憶,笑道:“來來來,三哥疼你。你的事兒,三哥記得最清楚,前兒讓你寫的策論呢?別以為父親和林叔回來了你就躲得過!”林憶最怕徒行之提什麽四書策論,這時嗷嗷叫了兩聲,又不敢甩開徒行之的手,隻好做出自以為最可憐的模樣,道:“三哥這回饒了我吧,實在是寫不出……”又看徒景之坐視不理,徒行之似笑非笑的樣子很是可怖,立時改口道:“不是寫不出,求三哥再寬限幾天就好!”
林憶這邊一鬧,林海和黛玉也停了口,收了淚,倒都笑了起來。
晚間眾人既如揚州一般,不分老小男女,一桌圍著吃飯。卻是少了一個甄英蓮,多了一個徒行之。
林憶自得了林海進京的準信兒,提前半月就去賈府,把黛玉接了回家,好等候父親。賈母自無不應之理,隻是英蓮那裏,她雖想跟著林姑娘,卻實在沒有什麽理由讓賈家同意甄家姑娘去等候林家老爺,便隻好留在賈府。
臨回林府的前一晚,英蓮跑過來和黛玉擠在一床上,兩人都知道這回林海上京,黛玉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家長住,不必客居外家。英蓮隻道:“姑娘千萬想著早點帶我走。”黛玉自然答應。
卻是兩人漸漸大了,又因聖上就要選秀,京裏的女孩們不管願不願意進宮伴駕,都有些心思活動。英蓮自己並無此慮,可她心裏另有擔心,和黛玉閑話,不多時就說起徒七既然這回不議婚,那必然是要等姑娘長大的。
黛玉自那日和徒七說開,兩人情意更濃,隻是女孩家說起這個哪裏有不臉紅的,雖是床上隻她和英蓮兩個,也啐了一口,道:“姐姐混說什麽!”她也知英蓮心中所想,便笑道:“我看是有人著急讓七哥成婚,好趕緊輪到哥哥議親吧?”
英蓮也紅了臉,隻道:“我,我……我怎麽敢想……”她一時情急,竟將心裏話說了出來。
兩女本來並排躺著,黛玉聽了坐起身,正色道:“姐姐有什麽不敢想的?我看哥哥平素提起你來,也是心裏有你的。”她那裏隻怕英蓮擔心林憶不喜歡她,不料英蓮道:“我算個什麽,怎麽敢求少爺的心,我……”她銀牙一咬,道:“也不怕姑娘笑話,我這樣的身份,總不能霸著甄家姑娘的名頭不放,倘有一日旁人知道我不過是個撿回來的孤女,隻怕於林大人和少爺的聲名有礙……”她聲音漸漸低下去,又道:“若真論心意,便是做個丫頭跟著,我也願意……”說了出來卻又覺得不好,立時用被子蒙了頭。
黛玉自幼嬌寵,並不能完全領會英蓮顛沛流離之後小心謹慎的心思,但她是個通透的,便對英蓮一力安撫。她也不去揭開被子,隻道:“姐姐切莫看輕自己。你就是甄家的姑娘,徒伯伯都說了的,普天下再也沒人敢拿這個說事兒的。”
第二日林憶接了黛玉回林府,英蓮回了自己房裏,聽著窗外隻有些蟬鳴,竟是了無人聲,更生出了些寂寥之意。榮國府裏,賈母將迎春挪出了女孩們的院子,拘在自己身邊,要教導她些事情,薛寶釵已經搬回薛家自宅。就連史湘雲,也因有一日清虛觀打醮時說了自己有個金麒麟的話,從此見了賈寶玉就臉紅,又因太上皇聖壽之後必要選秀,史侯夫人也將她接回侯府去。由是院子裏隻有探春和英蓮為伴,而探春總要在王夫人那裏奉承,竟隻英蓮一個,一下子冷清許多。黛玉一走,英蓮本就不願與人多打交道,這下除了去賈母那裏略坐坐,竟待在院子裏甚少出門了。
還好湘雲走時,賈母本想讓鴛鴦跟著去史侯府上,卻是鴛鴦的娘前兒死了,史侯夫人不知從哪裏聽了她的事情,隻道不吉利,並沒帶她走。鴛鴦一家子都是賈府家生子,她的父母都在金陵老宅,這回母親去世,她一介婢女也沒法回去奔喪。還是賈母恩德,雖是不能讓她披麻戴孝,卻也息了把她調回自己身邊的意思,由是鴛鴦便多留在院子裏陪著英蓮。
英蓮最是個厚道的,且將心比心,她知鴛鴦因母親之喪必然心中傷心,可一個婢女也沒資格在主子麵前服喪,更不好將臉色帶出來,就連祭祀也隻能心裏想想。於是便將鴛鴦叫過來,讓她在院子後邊找個角落,你母親百日之時,偷偷燒些紙錢盡盡心意吧。鴛鴦那裏,賈母和王夫人、王熙鳳都給了她家裏人不少銀兩辦喪事,但也不過幾句話,更沒人想著她的心思,聽了英蓮的話,鴛鴦哭著磕頭,道:“姑娘仁德,可我怎麽能私下燒紙,倘若被人說了,更會給姑娘惹來是非。”
英蓮扶起她,道:“沒事的,我又不是賈家的姑娘,左右客居些日子罷了,怕什麽是非不是非的。況且林姑娘走時也記掛著你呢。她說了,她平日裏最喜歡寫寫畫畫,倘若有人問起你來,你就說是我整理了林姑娘寫廢了的字紙,讓你燒了就是。”
鴛鴦自來得院子,便漸漸知道林姑娘並不是個小性的,上下仆役婢女她都平和相待,雖不是動輒賞金賞銀,卻是真心關愛。加上薛寶釵已經搬走,便是賈府裏還有些風言風語,可這幾個姑娘住的院子裏,上上下下皆都真心喜愛黛玉,這時又聽了林姑娘竟還記得自己母喪百日的事情,心中更是感動,又磕了個頭方才起來。
一日英蓮正在院子裏做些針線打發時間,賈環估摸著親姐姐探春在太太那裏,便拿了幾張紙,摸過來找英蓮。他見了英蓮,隻道:“甄姐姐,林姐姐什麽時候回來?”
英蓮笑道:“怎麽?才幾天沒見就想你林姐姐了?”
賈環知這府裏真心待自己好的不多,因此對黛玉很是掛念,道:“我給太太抄經時想著林姐姐身子弱,也給她抄了幾張。”
英蓮體恤賈環小小年紀老是被王夫人拘在房裏抄經,道:“很不必的,林姑娘也說了你還小,能多玩一會兒也好呢。”見了賈環捧著經紙,便讓鴛鴦帶他去黛玉房裏放好。
賈環對黛玉的房裏很是熟稔,他進了門直奔書桌,道:“鴛鴦姐姐你忙你的,我知道放經紙的盒子在哪裏。”
他鼓搗半天,拿出了一個木頭盒子,打開來將自己的幾張紙放進去。卻又看到裏邊多了幾張紙,他拿出來看了看,都是些駢四儷六的句子,賈環沒甚興趣,便要放回去。
鴛鴦跟著賈環進了書房,賈環不過翻看幾張紙的功夫,她卻已經看到那幾張寫了字的紙竟是雲龍紋灑金箋,心裏暗暗吃驚。
那是林憶在徒七府上玩耍時,想起了徒行之的吩咐,被迫寫了篇大賦,林憶來探望妹妹時帶過來讓黛玉幫著參謀的。隻因林憶寫的不好,黛玉就沒帶走,隻想著這等廢稿留著將來打趣哥哥就是。
賈環也就罷了,偏鴛鴦是個有眼力的,她也曾侍奉賈母進宮拜見元春,收拾賈母東西時也被老嬤嬤提點過,那些上用的東西是什麽規格,咱們家得過的賞賜不少,可也不能亂用,隻能供起來雲雲。這時見了這幾張紙,她心裏實在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若是以往,她必然立時回稟賈母,可這些時日林黛玉對她也好,又想起跟著幾個姑娘去林府小住之時聽來的傳言,她本就是個心思細膩的,不幾日竟慢慢理出了些頭緒。
還是英蓮見鴛鴦這幾日魂不守舍,以為她想念母親,便時常安撫,更讓鴛鴦心中搖擺不定。
林海休息了幾日,便去榮國府拜會了賈母,賈母見到林海,自然想起賈敏來,隻是林海隻叫她老太太,賈母也知女兒死了多年,這個女婿叫一聲嶽母自然好,不想叫也是常事,況且林海顯是有聖眷的,便沒有在麵上顯出來。
轉過天來,林府派人遞貼子,隻道要接探春和英蓮到林府小住,又道林憶上回和賈環處得好,若環三爺有空,不妨一道過來玩。賈母自然答應,就是王夫人那裏,因為賈寶玉這些時日時常在外邊走動,北靜郡王府上他也是常客,很是為自家長臉,而林憶一向忙著經商的事情,那些風雅聯詩與他無關,想著賈環願意和林憶湊在一起也沒關係,也答應了。
由是鴛鴦也跟著過去侍奉,她在林府待了沒幾天,因存了些隱秘心思,便看出了些不同來。她本來隻道襄王養在林大人府上,林家兄妹和襄王從小兒一處長大,林家用些上用的紙張也屬常事。可在林府這些時日,因徒景之也在,各色違禁之物實在是多極了,探春和賈環不識,鴛鴦卻是認得的,她越想越是心驚。
還是黛玉身邊的王嬤嬤心思細,一日將鴛鴦悄悄叫過來,兩人說了半晌,鴛鴦眼圈紅紅的出了門。待王嬤嬤回稟了紅菱,紅菱想了想,隻道:“既是個能留下的,拉扯一把也不是難事。還好她姓金,倒好辦了。”
由是過不多久,金陵那邊鴛鴦的父親也報了暴斃,京城這裏,鴛鴦因為傷心過度竟至病倒。若她還是賈母身邊的大丫鬟,自然有人延醫請藥,可她如今隻是侍奉幾個姑娘的,竟拖了好幾日,還是英蓮回了賈母,將她挪出榮國府,賈母和王夫人因聽說她不好了,見也不見,隻給了個放出去的恩典。
卻是鴛鴦的兄嫂都在榮國府裏當差,鴛鴦是賈母身邊紅人之時,他們好生巴結,鴛鴦病了被放出府時,他們卻冷言冷語,到底讓鴛鴦鐵了心離了他們。
從此林府金姨娘身邊就多了個大丫鬟,道是金姨娘的遠方親戚,前來投奔的,無論行事還是為人,都是頂好的不提。
卻是自從離開揚州來得天京城,無論徒七、林憶還是黛玉,皆都效仿父親一輩的往事,每月都有給江南的信件往來。林憶的信裏往往洋洋灑灑幾大張紙,或是炫耀自己出了什麽主意給薛蟠,得了多少好處,或是說蘇師叔前日遣了個大管家過來問我京裏的事務,我看著某樣貨物銷路挺好,已經和他那邊說了,下一回遠航船隊到了定要把方子也要了來雲雲,竟把讀書上進的心思全數丟了,滿紙都是些商賈利益之事。林海接了這樣的信到還無妨,若是徒景之先看了,必然要罵上兩聲,可見了林海並不以為意的樣子,也隻有長歎罷了。
林海並不想讓林憶出仕,雖知倘若林憶出仕,無論景之還是行之,都會對他多加照拂,但做官之道的內裏彎繞,實在是耗費了林海自己大半生的心神。若林憶自己也想當官也就罷了,卻是林憶從小就顯出了對格物和商事的興趣,且性格跳脫,若是入仕,不做實官的話沒有實權,做了實官,就不光是僅憑皇家的照拂能做得好的。
內心深處,林海也知自己為了景之,不得不綁在皇家的船上,倘若真隨心意,林海寧願景之是個閑散宗室,兩人便可以真正拋開一切。正好蘇錦華那裏買賣越做越大,且如今大夏四民之分並不那麽嚴格,林憶又好歹過了童生試,有了秀才的功名,在大夏士子中也有一席之地了。林海便想著兒子願意做什麽就做什麽,這一生林憶能夠隨心自由就是最好的。
徒行之那裏自然也有信件往來,不過徒七的信卻往往和林憶的一道送出,並不和三哥的信混淆。徒七的信隻是規矩問安,先問父親,再問林叔,再說自己在京中一切安好,再稍提一兩句和憶哥兒一起做些事情,從不沾染朝政之類,隻一兩張紙就說完了。徒景之有時接到七兒子的信,一眨眼就看完了,而身旁林海卻還在細細一頁頁翻看林憶的信,心中實在有些不平衡。可他也知天家親情到他和徒七的地步,已經是難得之極的了,便隻好在林海說起林憶時,對林憶冷嘲熱諷一番罷了。
而黛玉的信,都是由林憶代發,信裏往往多寫自己日常的趣事,隻道在外祖家住得好,哥哥和英蓮姐姐也都好,另有些和賈府姐姐妹妹們春日賞花、秋日看荷塘挖藕,今兒辦個小宴,明兒吃個螃蟹等等樂事,也一定要寫給父親看。卻是黛玉心係父親,自知林海必然牽掛自己,所以信中隻見歡喜樂事,一絲陰霾也無。讓林海每每接了信,又要從王嬤嬤的私信裏兩相對照,有時知道黛玉病過一場,卻在黛玉信裏看不到一句提及,心裏更加掛念女兒。
這日林海和徒景之在姑蘇小住,傍晚時分接到了京城的書信。因另有徒行之的加急信件,徒景之便去處理。林海翻開書信,見是黛玉所寫,除了問候兩老身體,便是說自己從承澤園搬回賈府,過了二舅母的生日。信中又道,英蓮姐姐和自己在賈母那裏要了兩個丫頭,一個叫柳五兒,一個叫晴雯,這兩個都是王嬤嬤看著好的,且晴雯針線上不比春姨娘差,自己這些日子還跟著晴雯學了幾種針法雲雲。
林海對柳五兒不過看過一眼就略過去,卻是看了晴雯的名字,他放下手中紙箋,對著姑蘇落日映照下的澄淨天空發了會呆。他從來得大夏,又經曆了那一僧一道的提點,這些年月過下來,都已經忘記了這個小千世界的緣由。林海前世所記得的紅樓女兒之名,除了林黛玉和薛寶釵,就隻剩下晴雯和王熙鳳了,可他連林黛玉的事情都不知道,況乎晴雯和王熙鳳了。這時看了晴雯之名,林海知這個叫晴雯的女孩既然到了黛玉身邊,自然會有自己的人生好過。卻是從晴雯想到了王熙鳳,林海身為賈赦的妹夫,自然知道賈赦之子賈璉早已娶妻,娶的是如今以巡檢為名卻是保護太上皇為實的王子騰的侄女,姓王是跑不了的了,隻是林海身為賈璉的長輩,不好去打探晚輩媳婦的閨名,到底也不知道賈璉的妻子是不是叫王熙鳳。(.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卻是耳邊忽然傳來徒景之的聲音:“什麽王熙鳳?那日聽的弦子詞麽?”(注)
原來林海自己發呆,竟把心中所想念叨了出來。他心中一驚,忙道:“正是那日聽的《鳳求鸞》。”
兩人剛到姑蘇的時候,在觀風樓聽了幾回時下新流行起來的弦子詞,其中一個故事名叫《鳳求鸞》,說的正是一位公子王熙鳳與一位小姐李雛鸞的情愛糾葛。那時徒景之才聽了幾句就知全書之意,還對林海笑道:“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
待聽完回了林府,徒景之又讓人搜羅了詞本來看。卻是他這幾年在南邊住著,對這些南音和弦子詞很是欣賞,見了本子,他自己看了兩天,又要拉著林海一道看。林海不大喜歡這些,隻是徒景之道:“雖是老套故事,可我看著詞句甚美,老套中也有佳句。左右你也無事,我們一道看看何如?”
林海擰不過去,隻好被徒景之拉著坐到珠玉隨心閣的院子裏,翻開一看,卻是這詞本乃是姑蘇有名的德音班班主黃德文所作,那黃德文平生最為推崇臨川先生,凡是自己的詞本,全都要用《牡丹亭》的前文開篇。林海一向隻陪徒景之看戲聽曲,對詞句並不上心,可這日看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卻是觸動了心中思緒。
自己為何會來到這一處小千世界?林海從來不願深思。待看到“夢中之情,何必非真?”一句,他情不自禁,竟不知不覺念了出來。又覺這幾個字卻是如雷貫耳,竟似當日那一僧一道的歌聲一般,讓他心中大震。
林海一時忍不住,伸過去握住了徒景之的左手,撫摸著愛人無名指上套的指環,卻是不知該如何言語。徒景之那裏看多了黃德文的本子,並不在意開篇之句,本想翻過去給如海看《鳳求鸞》的佳句,不料如海隻一句“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就念叨了好幾遍。他初時不明,待林海的手伸過來時,也是心中一動。兩人手指交纏在一起,他也不往下翻頁,也不去問林海為何如此激動,隻任由林海摸索半晌,緩緩湊過頭去。
卻是不涉欲念,兩人隻一番溫存親吻,林海方才微笑道:“景之,這世上定是因有了你,才有了我的。”
這沒頭沒腦的話,徒景之卻是明白。本來越是臨近生日之期,他心中越是有些煩悶,隻道如海風華正茂,我卻已經半百之年,一時照鏡子時,想著如海最喜歡我的眼眉,可如今我晚間看東西都要借助眼鏡,這眼眉必然也不如以前好看了。徒景之年紀大了又想得遠,一時想著我們雖然成親,可將來若有天人永隔之日,卻不能死而同穴。這種種思緒縈繞,實在讓他心中陰鬱,偏這日林海因一句戲文生了感觸,反倒讓徒景之安了心。
這日林海接了黛玉的信,從晴雯想起了王熙鳳,引來了徒景之的問話,倒正好用《鳳求鸞》來搪塞過去了,徒景之也不過就是聽了一耳朵,並不在意。卻是徒景之言道,徒行之的信裏有些事情,且這幾年看著行之做得還好,這回回去,正好和他交代些事,以後我們也好了無牽掛,如此咱們就直接上船回京吧。
林海知道徒行之這個皇帝上邊既然有徒景之這個太上皇在,自然不能完全掌政,旁的不說,單是王子騰這樣的武官的升遷,當日從小小衛所守備調任京師防營,即使是三品以下的,也需太上皇用印方可任命。隻是一來大夏如今武備雖強,可周邊也無什麽鬧事的需要用上兵力,二來徒行之這幾年為政倒也平順,偶有些國計民生的大事派人問詢老父,其餘的,無論朝堂官員的把控,還是農商政策的調配,都漸漸能自己拿得起來。(.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再者,徒景之那日得了如海深情之語,心境大變,想著自己生時為皇後嫡子,小時登基為帝,大了些主理朝政,如今老了又有愛人相伴,隻覺自己的人生圓滿得很,早些時候看徒行之登基之後不順眼的想法漸漸消散,隻想著這個兒子還算有用了。
由是從上一年的年末到這一年過半,林海和徒景之都在江南悠遊,待到夏末之時,他們的坐船總算北上。待到京城碼頭之時,林府的船不事聲張,徒七和林憶帶了人在碼頭迎候。車馬自然不回禁宮,直接去了京城林府,徒行之隻在林府,帶著高有道等候。
徒行之好幾年未曾見過父皇和林叔,這時見了自然激動。他見徒景之雖年已半百卻依舊神采飛揚,心中甚安,可又見林海許是因為這幾年為官辛勞,竟仍是臉帶倦色,身材瘦弱的樣子,心裏大苦,卻又不敢多說什麽,隻道這回再不能讓林叔辛苦了。
高有道這幾年在西內大明宮裝得很是辛苦,心裏又總惦記著主子是否安康,這時見了徒景之,一時收不住竟哭了出來。徒景之也知他忠心,少不得安撫兩句。
而等徒七和林憶見了禮,黛玉也過來見了林海。父女相見,黛玉少不得灑了幾行淚,就是林海扶起黛玉,細細端詳,也覺得眼眶濕潤。林海見黛玉雖因見了父親喜極而泣,卻並非病弱的樣子,且已經漸漸長大,他身為父親,自然不覺得黛玉如何美,隻覺得這是我的女兒,她長得好就是了。林海細細問詢黛玉在外祖家住的可好,吃的可好,和兄弟姐妹們處得可好,回林府散心時林憶可有欺負於你……一時囉囉嗦嗦,想起什麽就問什麽,倒又引出些黛玉的淚來,她隻一股腦兒地說好,還是林憶在一旁插科打諢,隻道爹爹你隻顧妹妹,都忘了我這個兒子了,又去抓徒景之的衣袖,道:“爹爹不理我,求徒伯伯理會。”
徒景之見黛玉一切安好,心裏也是安心,知林憶笑鬧,他有心配合,便一甩袖子道:“我忙得很,也沒空理你!”林憶假裝後退跌倒,又去抓著徒七,假哭道:“七哥,隻我是個沒人疼的,你可要理我!”
徒七眼裏都是黛玉,怕黛玉見了林叔反而哭壞了身子,這時還沒反應過來,徒行之已經插過手來抓住林憶,笑道:“來來來,三哥疼你。你的事兒,三哥記得最清楚,前兒讓你寫的策論呢?別以為父親和林叔回來了你就躲得過!”林憶最怕徒行之提什麽四書策論,這時嗷嗷叫了兩聲,又不敢甩開徒行之的手,隻好做出自以為最可憐的模樣,道:“三哥這回饒了我吧,實在是寫不出……”又看徒景之坐視不理,徒行之似笑非笑的樣子很是可怖,立時改口道:“不是寫不出,求三哥再寬限幾天就好!”
林憶這邊一鬧,林海和黛玉也停了口,收了淚,倒都笑了起來。
晚間眾人既如揚州一般,不分老小男女,一桌圍著吃飯。卻是少了一個甄英蓮,多了一個徒行之。
林憶自得了林海進京的準信兒,提前半月就去賈府,把黛玉接了回家,好等候父親。賈母自無不應之理,隻是英蓮那裏,她雖想跟著林姑娘,卻實在沒有什麽理由讓賈家同意甄家姑娘去等候林家老爺,便隻好留在賈府。
臨回林府的前一晚,英蓮跑過來和黛玉擠在一床上,兩人都知道這回林海上京,黛玉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家長住,不必客居外家。英蓮隻道:“姑娘千萬想著早點帶我走。”黛玉自然答應。
卻是兩人漸漸大了,又因聖上就要選秀,京裏的女孩們不管願不願意進宮伴駕,都有些心思活動。英蓮自己並無此慮,可她心裏另有擔心,和黛玉閑話,不多時就說起徒七既然這回不議婚,那必然是要等姑娘長大的。
黛玉自那日和徒七說開,兩人情意更濃,隻是女孩家說起這個哪裏有不臉紅的,雖是床上隻她和英蓮兩個,也啐了一口,道:“姐姐混說什麽!”她也知英蓮心中所想,便笑道:“我看是有人著急讓七哥成婚,好趕緊輪到哥哥議親吧?”
英蓮也紅了臉,隻道:“我,我……我怎麽敢想……”她一時情急,竟將心裏話說了出來。
兩女本來並排躺著,黛玉聽了坐起身,正色道:“姐姐有什麽不敢想的?我看哥哥平素提起你來,也是心裏有你的。”她那裏隻怕英蓮擔心林憶不喜歡她,不料英蓮道:“我算個什麽,怎麽敢求少爺的心,我……”她銀牙一咬,道:“也不怕姑娘笑話,我這樣的身份,總不能霸著甄家姑娘的名頭不放,倘有一日旁人知道我不過是個撿回來的孤女,隻怕於林大人和少爺的聲名有礙……”她聲音漸漸低下去,又道:“若真論心意,便是做個丫頭跟著,我也願意……”說了出來卻又覺得不好,立時用被子蒙了頭。
黛玉自幼嬌寵,並不能完全領會英蓮顛沛流離之後小心謹慎的心思,但她是個通透的,便對英蓮一力安撫。她也不去揭開被子,隻道:“姐姐切莫看輕自己。你就是甄家的姑娘,徒伯伯都說了的,普天下再也沒人敢拿這個說事兒的。”
第二日林憶接了黛玉回林府,英蓮回了自己房裏,聽著窗外隻有些蟬鳴,竟是了無人聲,更生出了些寂寥之意。榮國府裏,賈母將迎春挪出了女孩們的院子,拘在自己身邊,要教導她些事情,薛寶釵已經搬回薛家自宅。就連史湘雲,也因有一日清虛觀打醮時說了自己有個金麒麟的話,從此見了賈寶玉就臉紅,又因太上皇聖壽之後必要選秀,史侯夫人也將她接回侯府去。由是院子裏隻有探春和英蓮為伴,而探春總要在王夫人那裏奉承,竟隻英蓮一個,一下子冷清許多。黛玉一走,英蓮本就不願與人多打交道,這下除了去賈母那裏略坐坐,竟待在院子裏甚少出門了。
還好湘雲走時,賈母本想讓鴛鴦跟著去史侯府上,卻是鴛鴦的娘前兒死了,史侯夫人不知從哪裏聽了她的事情,隻道不吉利,並沒帶她走。鴛鴦一家子都是賈府家生子,她的父母都在金陵老宅,這回母親去世,她一介婢女也沒法回去奔喪。還是賈母恩德,雖是不能讓她披麻戴孝,卻也息了把她調回自己身邊的意思,由是鴛鴦便多留在院子裏陪著英蓮。
英蓮最是個厚道的,且將心比心,她知鴛鴦因母親之喪必然心中傷心,可一個婢女也沒資格在主子麵前服喪,更不好將臉色帶出來,就連祭祀也隻能心裏想想。於是便將鴛鴦叫過來,讓她在院子後邊找個角落,你母親百日之時,偷偷燒些紙錢盡盡心意吧。鴛鴦那裏,賈母和王夫人、王熙鳳都給了她家裏人不少銀兩辦喪事,但也不過幾句話,更沒人想著她的心思,聽了英蓮的話,鴛鴦哭著磕頭,道:“姑娘仁德,可我怎麽能私下燒紙,倘若被人說了,更會給姑娘惹來是非。”
英蓮扶起她,道:“沒事的,我又不是賈家的姑娘,左右客居些日子罷了,怕什麽是非不是非的。況且林姑娘走時也記掛著你呢。她說了,她平日裏最喜歡寫寫畫畫,倘若有人問起你來,你就說是我整理了林姑娘寫廢了的字紙,讓你燒了就是。”
鴛鴦自來得院子,便漸漸知道林姑娘並不是個小性的,上下仆役婢女她都平和相待,雖不是動輒賞金賞銀,卻是真心關愛。加上薛寶釵已經搬走,便是賈府裏還有些風言風語,可這幾個姑娘住的院子裏,上上下下皆都真心喜愛黛玉,這時又聽了林姑娘竟還記得自己母喪百日的事情,心中更是感動,又磕了個頭方才起來。
一日英蓮正在院子裏做些針線打發時間,賈環估摸著親姐姐探春在太太那裏,便拿了幾張紙,摸過來找英蓮。他見了英蓮,隻道:“甄姐姐,林姐姐什麽時候回來?”
英蓮笑道:“怎麽?才幾天沒見就想你林姐姐了?”
賈環知這府裏真心待自己好的不多,因此對黛玉很是掛念,道:“我給太太抄經時想著林姐姐身子弱,也給她抄了幾張。”
英蓮體恤賈環小小年紀老是被王夫人拘在房裏抄經,道:“很不必的,林姑娘也說了你還小,能多玩一會兒也好呢。”見了賈環捧著經紙,便讓鴛鴦帶他去黛玉房裏放好。
賈環對黛玉的房裏很是熟稔,他進了門直奔書桌,道:“鴛鴦姐姐你忙你的,我知道放經紙的盒子在哪裏。”
他鼓搗半天,拿出了一個木頭盒子,打開來將自己的幾張紙放進去。卻又看到裏邊多了幾張紙,他拿出來看了看,都是些駢四儷六的句子,賈環沒甚興趣,便要放回去。
鴛鴦跟著賈環進了書房,賈環不過翻看幾張紙的功夫,她卻已經看到那幾張寫了字的紙竟是雲龍紋灑金箋,心裏暗暗吃驚。
那是林憶在徒七府上玩耍時,想起了徒行之的吩咐,被迫寫了篇大賦,林憶來探望妹妹時帶過來讓黛玉幫著參謀的。隻因林憶寫的不好,黛玉就沒帶走,隻想著這等廢稿留著將來打趣哥哥就是。
賈環也就罷了,偏鴛鴦是個有眼力的,她也曾侍奉賈母進宮拜見元春,收拾賈母東西時也被老嬤嬤提點過,那些上用的東西是什麽規格,咱們家得過的賞賜不少,可也不能亂用,隻能供起來雲雲。這時見了這幾張紙,她心裏實在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若是以往,她必然立時回稟賈母,可這些時日林黛玉對她也好,又想起跟著幾個姑娘去林府小住之時聽來的傳言,她本就是個心思細膩的,不幾日竟慢慢理出了些頭緒。
還是英蓮見鴛鴦這幾日魂不守舍,以為她想念母親,便時常安撫,更讓鴛鴦心中搖擺不定。
林海休息了幾日,便去榮國府拜會了賈母,賈母見到林海,自然想起賈敏來,隻是林海隻叫她老太太,賈母也知女兒死了多年,這個女婿叫一聲嶽母自然好,不想叫也是常事,況且林海顯是有聖眷的,便沒有在麵上顯出來。
轉過天來,林府派人遞貼子,隻道要接探春和英蓮到林府小住,又道林憶上回和賈環處得好,若環三爺有空,不妨一道過來玩。賈母自然答應,就是王夫人那裏,因為賈寶玉這些時日時常在外邊走動,北靜郡王府上他也是常客,很是為自家長臉,而林憶一向忙著經商的事情,那些風雅聯詩與他無關,想著賈環願意和林憶湊在一起也沒關係,也答應了。
由是鴛鴦也跟著過去侍奉,她在林府待了沒幾天,因存了些隱秘心思,便看出了些不同來。她本來隻道襄王養在林大人府上,林家兄妹和襄王從小兒一處長大,林家用些上用的紙張也屬常事。可在林府這些時日,因徒景之也在,各色違禁之物實在是多極了,探春和賈環不識,鴛鴦卻是認得的,她越想越是心驚。
還是黛玉身邊的王嬤嬤心思細,一日將鴛鴦悄悄叫過來,兩人說了半晌,鴛鴦眼圈紅紅的出了門。待王嬤嬤回稟了紅菱,紅菱想了想,隻道:“既是個能留下的,拉扯一把也不是難事。還好她姓金,倒好辦了。”
由是過不多久,金陵那邊鴛鴦的父親也報了暴斃,京城這裏,鴛鴦因為傷心過度竟至病倒。若她還是賈母身邊的大丫鬟,自然有人延醫請藥,可她如今隻是侍奉幾個姑娘的,竟拖了好幾日,還是英蓮回了賈母,將她挪出榮國府,賈母和王夫人因聽說她不好了,見也不見,隻給了個放出去的恩典。
卻是鴛鴦的兄嫂都在榮國府裏當差,鴛鴦是賈母身邊紅人之時,他們好生巴結,鴛鴦病了被放出府時,他們卻冷言冷語,到底讓鴛鴦鐵了心離了他們。
從此林府金姨娘身邊就多了個大丫鬟,道是金姨娘的遠方親戚,前來投奔的,無論行事還是為人,都是頂好的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