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丈答曰:起不來,坐不住。
宗恕凡所精通的那些風雅之事,便都是蘭因寺的這位老「方丈」所教授的,於是後來宗恕每每麵壁反思,究竟為何自己會善根難築,或許是這個「根」,它從根上就不大對勁。
不過宗恕並不是無家可歸的乞兒,也沒什麽想要了卻的過往,他第一次初到蘭因寺中時,還不過是個繈褓中的嬰孩。
他原生父母是這附近十裏八鄉有名的富戶,屬於撞了大運一夜暴富的那種,卻都沒讀過什麽書,聽說弱水湖旁的蘭因寺拜佛求財最是靈驗,便一家人前來參拜,在入寺門時卻不小心踏了「空門」。
正在掃院子的小沙彌見了忙扛著掃帚上前解釋:施主,這道門不可走,是僅供寺院內僧人出入的空門。
爹娘趕忙抱著他又沿空門原路退回,俱是一臉緊張神色:那若是不慎踏了空門該如何是好?有何方法可化解?還請小師傅指點一二。
小沙彌想起師父師兄們每日睡到日上三竿的樣子,搖了搖頭:算了算了,也罷也罷,應是無礙。
誰料隨後母親抱他在佛前進香時,他忽然醒來、在繈褓中掙紮,母親不慎脫手將他掉入了佛前的香壇之中。
旁邊有一個香客見後道:你家這孩子掉入了香壇之中,便是敬給佛的貢品,就這樣帶回家中恐怕不吉利,易夭折。我給你出個法子,不如你將這孩子就寄養在這佛寺中,記做俗家弟子,或是在此養到五六歲再帶回去還俗。
父親已然心動,母親卻說什麽都不肯,抱緊他掉頭便走,他一路啼哭不止,行至寺門時更是哭到撕心裂肺、全身通紅。等母親抱著他又重新折返回寺院,他竟神奇地停止了哭鬧,望著寺廟旁的那座經樓咯咯笑起來。
所有人都說他定是與佛有緣,就連母親內心都鬆動了。
就這樣,他留在了蘭因寺,老方丈為他取法名為,宗恕。
恕,意為,如心。
因他當時尚且年幼,便沒燙戒疤,後來山下又有戰亂,山中又起風波,這事拖著拖著也便沒人有空惦記。
沒燙戒疤,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門中人,日後老方丈給他講起自己年輕時曾在煙花風月場所經歷過的那些美輪美奐、夢幻泡影時,便也就沒了什麽心理包袱。
父母親將他留在寺廟後,每逢初一十五都來看望、進香油錢,家中生意也當真越來越好。直到他三歲那年,父母親原本想留他在寺中過完四月初八便將他從山上接回家中,最後一次相見,竟成了永別。
王朝權利的變換比湖水中流沙的更迭還要迅速,山下又再次爆發了戰亂,幾名逃兵為了躲避追捕連夜逃入了蘭因寺中,逼迫著廟中的僧人為他們掩護燙戒疤,否則就要殺人滅口。
這幾名野和尚霸占了寺院後,成日裏好吃懶做,將小和尚們當作奴僕使喚。老方丈雖不是個真正的得道高僧,那幾名惡霸卻莫名的都有些懼怕他,從不敢在他頭頂動土,平日裏隻當後院中沒他這個人。
宗恕自小便在老方丈的屋子裏長大,多少也得了些「佛光」的庇護。老方丈倒也是個萬事不掛心的逍遙散人,宗恕幼年時,常見老方丈頂著一個光溜溜的禿瓢,裹著件破棉襖,於月下吟風弄月,在四麵蕭索的寺廟後院裏種薔薇、栽芙蓉。
誰也沒料到,這一次的戰禍竟持續了這麽久,久到宗恕那幾個野和尚「師叔」都裝入了戲,還道自己真成了佛門中人。
不過,也隻是「入戲」而已,雖然嘴上常掛著「何必呢」、「算了吧」、「不至於」,可依舊是土匪頭子兵痞心,但凡寺院裏的第一口米湯不是進了他們幾人的嘴巴裏,便個個都是立刻便要衝進廚房裏打罵廚子的主。
隨著宗恕日漸年長,可以作為一個勞動力使喚後,這群野和尚便開始也欺淩到了他頭上,偏他又是個強種,打死不認的那種,於是從小到大沒少挨這幾人的欺負。
老方丈叫他學會忍耐,他便每日拿些山石木頭出氣,忍耐沒學會,一手雕功倒是越來越精進了。
這夜,老方丈又給他講起了怡,如此這般,一通文采飛揚,活色生香。
「朝來自覺承恩最,笑倩傍人認繡球......」
宗恕那時已十六七歲,這十幾年卻始終都在寺院中渡過,他三歲前寺院中還有來往香客,戰爭後就是連香客也沒有了,是以他平生見過的女人加在一起都屈指可數。
他聽老方丈搖頭晃腦地吟完了首詩,忍不住問道:「師父,你說的美人,究竟長什麽樣?」
「美人啊,美人——」老方丈想細細說來,又突然間說不出什麽了,隻抬手撓了撓自己的禿瓢:「美人就跟神仙一樣,百聞不如一見,等你見到,你就知道了。」
第二日眾人晨起後,那幾名野和尚又來找宗恕的麻煩。
原因是他們中的一人前日裏在山中捉了隻野兔回來,就藏在後院的籠子裏,今早一看,兔子卻不見了,於是便賴上了宗恕,說這寺裏就隻有他一個人是沒燙戒疤的假和尚,旁人都不會偷吃,定是他昨晚將兔子給吃了,非要逼他去山裏再抓回來一隻才肯罷休。
跟無賴是沒法講道理的,宗恕被他們一夥人推搡著趕出寺門,其餘小和尚們礙於武力懸殊,俱是敢怒不敢言。
宗恕正握著柄刻刀在山林間獨自徘徊,忽見草叢中一抹白色跑過,定睛在附近尋找,果然找到了一個兔子洞。他點燃了枯草,將冒煙的枯草放在洞口,不多時,那隻兔子便從洞中慌不擇路地逃躥了出來。他眼明手快,一把提住雙耳,那兔子就就這樣被他設下的圈套活捉。<hr>
宗恕凡所精通的那些風雅之事,便都是蘭因寺的這位老「方丈」所教授的,於是後來宗恕每每麵壁反思,究竟為何自己會善根難築,或許是這個「根」,它從根上就不大對勁。
不過宗恕並不是無家可歸的乞兒,也沒什麽想要了卻的過往,他第一次初到蘭因寺中時,還不過是個繈褓中的嬰孩。
他原生父母是這附近十裏八鄉有名的富戶,屬於撞了大運一夜暴富的那種,卻都沒讀過什麽書,聽說弱水湖旁的蘭因寺拜佛求財最是靈驗,便一家人前來參拜,在入寺門時卻不小心踏了「空門」。
正在掃院子的小沙彌見了忙扛著掃帚上前解釋:施主,這道門不可走,是僅供寺院內僧人出入的空門。
爹娘趕忙抱著他又沿空門原路退回,俱是一臉緊張神色:那若是不慎踏了空門該如何是好?有何方法可化解?還請小師傅指點一二。
小沙彌想起師父師兄們每日睡到日上三竿的樣子,搖了搖頭:算了算了,也罷也罷,應是無礙。
誰料隨後母親抱他在佛前進香時,他忽然醒來、在繈褓中掙紮,母親不慎脫手將他掉入了佛前的香壇之中。
旁邊有一個香客見後道:你家這孩子掉入了香壇之中,便是敬給佛的貢品,就這樣帶回家中恐怕不吉利,易夭折。我給你出個法子,不如你將這孩子就寄養在這佛寺中,記做俗家弟子,或是在此養到五六歲再帶回去還俗。
父親已然心動,母親卻說什麽都不肯,抱緊他掉頭便走,他一路啼哭不止,行至寺門時更是哭到撕心裂肺、全身通紅。等母親抱著他又重新折返回寺院,他竟神奇地停止了哭鬧,望著寺廟旁的那座經樓咯咯笑起來。
所有人都說他定是與佛有緣,就連母親內心都鬆動了。
就這樣,他留在了蘭因寺,老方丈為他取法名為,宗恕。
恕,意為,如心。
因他當時尚且年幼,便沒燙戒疤,後來山下又有戰亂,山中又起風波,這事拖著拖著也便沒人有空惦記。
沒燙戒疤,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門中人,日後老方丈給他講起自己年輕時曾在煙花風月場所經歷過的那些美輪美奐、夢幻泡影時,便也就沒了什麽心理包袱。
父母親將他留在寺廟後,每逢初一十五都來看望、進香油錢,家中生意也當真越來越好。直到他三歲那年,父母親原本想留他在寺中過完四月初八便將他從山上接回家中,最後一次相見,竟成了永別。
王朝權利的變換比湖水中流沙的更迭還要迅速,山下又再次爆發了戰亂,幾名逃兵為了躲避追捕連夜逃入了蘭因寺中,逼迫著廟中的僧人為他們掩護燙戒疤,否則就要殺人滅口。
這幾名野和尚霸占了寺院後,成日裏好吃懶做,將小和尚們當作奴僕使喚。老方丈雖不是個真正的得道高僧,那幾名惡霸卻莫名的都有些懼怕他,從不敢在他頭頂動土,平日裏隻當後院中沒他這個人。
宗恕自小便在老方丈的屋子裏長大,多少也得了些「佛光」的庇護。老方丈倒也是個萬事不掛心的逍遙散人,宗恕幼年時,常見老方丈頂著一個光溜溜的禿瓢,裹著件破棉襖,於月下吟風弄月,在四麵蕭索的寺廟後院裏種薔薇、栽芙蓉。
誰也沒料到,這一次的戰禍竟持續了這麽久,久到宗恕那幾個野和尚「師叔」都裝入了戲,還道自己真成了佛門中人。
不過,也隻是「入戲」而已,雖然嘴上常掛著「何必呢」、「算了吧」、「不至於」,可依舊是土匪頭子兵痞心,但凡寺院裏的第一口米湯不是進了他們幾人的嘴巴裏,便個個都是立刻便要衝進廚房裏打罵廚子的主。
隨著宗恕日漸年長,可以作為一個勞動力使喚後,這群野和尚便開始也欺淩到了他頭上,偏他又是個強種,打死不認的那種,於是從小到大沒少挨這幾人的欺負。
老方丈叫他學會忍耐,他便每日拿些山石木頭出氣,忍耐沒學會,一手雕功倒是越來越精進了。
這夜,老方丈又給他講起了怡,如此這般,一通文采飛揚,活色生香。
「朝來自覺承恩最,笑倩傍人認繡球......」
宗恕那時已十六七歲,這十幾年卻始終都在寺院中渡過,他三歲前寺院中還有來往香客,戰爭後就是連香客也沒有了,是以他平生見過的女人加在一起都屈指可數。
他聽老方丈搖頭晃腦地吟完了首詩,忍不住問道:「師父,你說的美人,究竟長什麽樣?」
「美人啊,美人——」老方丈想細細說來,又突然間說不出什麽了,隻抬手撓了撓自己的禿瓢:「美人就跟神仙一樣,百聞不如一見,等你見到,你就知道了。」
第二日眾人晨起後,那幾名野和尚又來找宗恕的麻煩。
原因是他們中的一人前日裏在山中捉了隻野兔回來,就藏在後院的籠子裏,今早一看,兔子卻不見了,於是便賴上了宗恕,說這寺裏就隻有他一個人是沒燙戒疤的假和尚,旁人都不會偷吃,定是他昨晚將兔子給吃了,非要逼他去山裏再抓回來一隻才肯罷休。
跟無賴是沒法講道理的,宗恕被他們一夥人推搡著趕出寺門,其餘小和尚們礙於武力懸殊,俱是敢怒不敢言。
宗恕正握著柄刻刀在山林間獨自徘徊,忽見草叢中一抹白色跑過,定睛在附近尋找,果然找到了一個兔子洞。他點燃了枯草,將冒煙的枯草放在洞口,不多時,那隻兔子便從洞中慌不擇路地逃躥了出來。他眼明手快,一把提住雙耳,那兔子就就這樣被他設下的圈套活捉。<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