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疏說他讀過潘振玉的策論,那不是假話。不隻是他,連文沉都誇讚潘振玉的才學,長嘆可惜這才學不能為他所用。
潘振玉在遠東樓憑欄而立,心裏有一股少年人的狠勁:「我大梁一京十八省,土地萬萬畝,然明君聖主在上,雖有官卻無德無心!若世家不還地於民,民則如涸轍之鮒,覆巢之卵,薪火之柴,刀俎之肉!當今唯有變法才能救民於水火!世家是趴在百姓背上的螞蟥,要改土地法,就要先從世家開始!」
陳聰在後頭看著他,滿心都是敬佩。
那天晚上他們圍爐煮酒,在燈下徹夜長談,潘振玉要徹底改革世家土地法,他直擊要點,說出了當前最大的致命弊端。
「四大家是開國功勳,先帝為彰顯恩德,曾設法令恩賜世家不必繳納田地稅,但如今世家逐漸更迭,那些開國老臣早已不再,先帝恩蔭卻不變。戶部加徵稅收,百姓交不起稅隻能抵押或買田,世家再壓價購入。國庫虧空的問題解決永遠不了!我猜聖上早有革新之意,隻差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就是我們!」
陳聰也曾擔心過,他反對潘振玉,這是他們第一次爭吵:「此路太難!要想革新,隻能用迂迴之法,逼迫世家還地是下下策,如今最溫和的法子是重新立法,要求世家繳稅,再慢慢回收土地,由官府公正買賣……」
「等不了這麽久!」潘振玉說:「國庫比馬場還空,官吏貪墨,邊疆外敵虎視眈眈!沒有軍費就等同讓將士去沙場送死,塞北十三關卡一破,整個大梁都岌岌可危!我們如今處在漏舟之中,唯一的路就是——」
「潘明過!」陳聰怒目而視,激動得紅了耳朵:「你動了世家利益,你難道不知道後果嗎!」
「最壞的後果是什麽?!」潘振玉反問:「你在暨南過的是什麽日子,連吃糠喝稀都是珍饈,你爹娘也餓死在地裏,你走到京城磨破了十七雙草鞋。暨南有多少個陳聰,大梁有多少個暨南?如今咱們尚且無立錐之地,再壞也不過如此,搏一搏或許才有一尺容身!破而後立,不破不立!」
他們一夜無話,誰都不願意退後一步。
再後來任職書很快下發,他們二人被一同分到國子監做事,國子監學子有監察之職,能彈劾國政。潘振玉獨自上書,此書被他買通司禮監小太監混進奏摺裏,遞到了先帝麵前。
先帝意圖藉此表明態度,既為以後回收世家土地探路,也為試探世家底線,他著人謄抄並傳閱六部,茂廣林當即知道潘振玉在國子監留不住了。他所猜不錯,世家對潘振玉掀起打壓,很快就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扣押入獄。
他們要的不是供詞也不是真相,他們要的是潘振玉畏罪自殺。
茂廣林惜才,進宮和先帝長談,最終定罪將他流放塞北。
陳聰聽到判刑的時候,茂廣林已經出宮了。於是陳聰便拿著自己的策論去攔茂廣林的馬車,他長跪不起,目光平視時隻能看見茂廣林的車轍。他還記得那日茂廣林車轍上的花紋,那是磨壞了的祥雲紋路,象徵著國家繁榮昌盛,海晏河清。
茂廣林沒掀簾子,他隻說:「時機未到,再等等。」
此案牽連太多寒門子弟,參與雅集的學子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茂廣林保不住所有人。
茂廣林用一個巡教之策教出了這兩個學生,這兩個學生殿試高中,本該成輔國之才,可如今一個流放,一個前途渺茫。
國士無雙,難保矣。
茂廣林後來力保下陳聰,把他調回暨南做布政使。因為茂廣林知道陳聰是從暨南來,他希望陳聰能在暨南磨一磨性子,不要步上潘振玉的後路。
潘振玉太銳利,所以折了刀刃,茂廣林隻能私下叫梁長寧去救一救。
茂廣林不收陳聰入門下,是因為自己如今處在風口浪尖上,他認為陳聰的策論比潘振玉更合時宜,他希望陳聰能活著等到那個時機到來。
陳聰離京上任暨南布政使那日,茂廣林把陳聰的策論呈遞給先帝閱覽,此後先帝向暨南放權,給了陳聰足夠的天地去施展他的抱負。陳聰沒有辜負先帝,不過幾年時間,暨南的糧食收成能夠達到三大糧倉的一半有餘,此後大梁的軍需糧草有至少六成是從暨南出去的。
潘振玉和陳聰一個善說辭,一個善筆墨。
振玉之語振聾發聵,陳聰之言力透紙背。
他們心裏有一口氣要出,這口氣憋了太久,幾乎要讓他們窒息。隻是他們太年輕,太勇敢,太莽撞,終究還是跌倒了。
第56章 重逢
第二天一早,潘振玉就把向詠青提溜起來上馬,往京城跑去。
天還沒亮,四周都是白茫茫一片雪,潘振玉備足了糧草,要連夜趕回京城。
「陳聰腿斷了,他今後有什麽打算?」潘振玉問,「消息怎麽沒傳到我這裏?」
「信早給你了!」風聲太大,向詠青要吼著說:「那陣子你忙著打匈鐸騎兵呢,信都是叫我回的,你忘了?!」
潘振玉回頭看他,從懷裏摸出個小銅壺來,裏頭裝的是火裏燒,這酒太烈,一口下去整個肺腑都灼燒起來。
「他去京城投奔主子了!」向詠青單手戴上頭盔,從懷裏摸出個幹饅頭啃,說:「那你們以後又能在一起共事,主子是為了這個原因才把你調回去的吧!」
向詠青策馬追上潘振玉,說:「咱們這麽跑,一天一夜能到京城,隻是這身上的味道太不好受,到了京城人家陳聰也睡下了,要不還是跑慢點,找個驛站歇腳?」
潘振玉在遠東樓憑欄而立,心裏有一股少年人的狠勁:「我大梁一京十八省,土地萬萬畝,然明君聖主在上,雖有官卻無德無心!若世家不還地於民,民則如涸轍之鮒,覆巢之卵,薪火之柴,刀俎之肉!當今唯有變法才能救民於水火!世家是趴在百姓背上的螞蟥,要改土地法,就要先從世家開始!」
陳聰在後頭看著他,滿心都是敬佩。
那天晚上他們圍爐煮酒,在燈下徹夜長談,潘振玉要徹底改革世家土地法,他直擊要點,說出了當前最大的致命弊端。
「四大家是開國功勳,先帝為彰顯恩德,曾設法令恩賜世家不必繳納田地稅,但如今世家逐漸更迭,那些開國老臣早已不再,先帝恩蔭卻不變。戶部加徵稅收,百姓交不起稅隻能抵押或買田,世家再壓價購入。國庫虧空的問題解決永遠不了!我猜聖上早有革新之意,隻差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就是我們!」
陳聰也曾擔心過,他反對潘振玉,這是他們第一次爭吵:「此路太難!要想革新,隻能用迂迴之法,逼迫世家還地是下下策,如今最溫和的法子是重新立法,要求世家繳稅,再慢慢回收土地,由官府公正買賣……」
「等不了這麽久!」潘振玉說:「國庫比馬場還空,官吏貪墨,邊疆外敵虎視眈眈!沒有軍費就等同讓將士去沙場送死,塞北十三關卡一破,整個大梁都岌岌可危!我們如今處在漏舟之中,唯一的路就是——」
「潘明過!」陳聰怒目而視,激動得紅了耳朵:「你動了世家利益,你難道不知道後果嗎!」
「最壞的後果是什麽?!」潘振玉反問:「你在暨南過的是什麽日子,連吃糠喝稀都是珍饈,你爹娘也餓死在地裏,你走到京城磨破了十七雙草鞋。暨南有多少個陳聰,大梁有多少個暨南?如今咱們尚且無立錐之地,再壞也不過如此,搏一搏或許才有一尺容身!破而後立,不破不立!」
他們一夜無話,誰都不願意退後一步。
再後來任職書很快下發,他們二人被一同分到國子監做事,國子監學子有監察之職,能彈劾國政。潘振玉獨自上書,此書被他買通司禮監小太監混進奏摺裏,遞到了先帝麵前。
先帝意圖藉此表明態度,既為以後回收世家土地探路,也為試探世家底線,他著人謄抄並傳閱六部,茂廣林當即知道潘振玉在國子監留不住了。他所猜不錯,世家對潘振玉掀起打壓,很快就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扣押入獄。
他們要的不是供詞也不是真相,他們要的是潘振玉畏罪自殺。
茂廣林惜才,進宮和先帝長談,最終定罪將他流放塞北。
陳聰聽到判刑的時候,茂廣林已經出宮了。於是陳聰便拿著自己的策論去攔茂廣林的馬車,他長跪不起,目光平視時隻能看見茂廣林的車轍。他還記得那日茂廣林車轍上的花紋,那是磨壞了的祥雲紋路,象徵著國家繁榮昌盛,海晏河清。
茂廣林沒掀簾子,他隻說:「時機未到,再等等。」
此案牽連太多寒門子弟,參與雅集的學子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茂廣林保不住所有人。
茂廣林用一個巡教之策教出了這兩個學生,這兩個學生殿試高中,本該成輔國之才,可如今一個流放,一個前途渺茫。
國士無雙,難保矣。
茂廣林後來力保下陳聰,把他調回暨南做布政使。因為茂廣林知道陳聰是從暨南來,他希望陳聰能在暨南磨一磨性子,不要步上潘振玉的後路。
潘振玉太銳利,所以折了刀刃,茂廣林隻能私下叫梁長寧去救一救。
茂廣林不收陳聰入門下,是因為自己如今處在風口浪尖上,他認為陳聰的策論比潘振玉更合時宜,他希望陳聰能活著等到那個時機到來。
陳聰離京上任暨南布政使那日,茂廣林把陳聰的策論呈遞給先帝閱覽,此後先帝向暨南放權,給了陳聰足夠的天地去施展他的抱負。陳聰沒有辜負先帝,不過幾年時間,暨南的糧食收成能夠達到三大糧倉的一半有餘,此後大梁的軍需糧草有至少六成是從暨南出去的。
潘振玉和陳聰一個善說辭,一個善筆墨。
振玉之語振聾發聵,陳聰之言力透紙背。
他們心裏有一口氣要出,這口氣憋了太久,幾乎要讓他們窒息。隻是他們太年輕,太勇敢,太莽撞,終究還是跌倒了。
第56章 重逢
第二天一早,潘振玉就把向詠青提溜起來上馬,往京城跑去。
天還沒亮,四周都是白茫茫一片雪,潘振玉備足了糧草,要連夜趕回京城。
「陳聰腿斷了,他今後有什麽打算?」潘振玉問,「消息怎麽沒傳到我這裏?」
「信早給你了!」風聲太大,向詠青要吼著說:「那陣子你忙著打匈鐸騎兵呢,信都是叫我回的,你忘了?!」
潘振玉回頭看他,從懷裏摸出個小銅壺來,裏頭裝的是火裏燒,這酒太烈,一口下去整個肺腑都灼燒起來。
「他去京城投奔主子了!」向詠青單手戴上頭盔,從懷裏摸出個幹饅頭啃,說:「那你們以後又能在一起共事,主子是為了這個原因才把你調回去的吧!」
向詠青策馬追上潘振玉,說:「咱們這麽跑,一天一夜能到京城,隻是這身上的味道太不好受,到了京城人家陳聰也睡下了,要不還是跑慢點,找個驛站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