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贇便就是這樣的人。他太過仁善,不為他人解難便覺是自己的不對。是以這般別人的過錯,他竟也能說成是自己的過錯,怪罪到自己的身上。
李衎太明白他是怎樣的人,早猜得出他的想法,隻是用這個問題引出了話頭,而後開解了兄長一番。
他願為兄長鞠躬盡瘁。
但他隻有十一歲,一直生長在兄長的庇護之下。在兄長的刻意隔離下,他被保護得很好,對暴風漩渦的細節一無所知,就隻能借識人之能幫助兄長,開口忠告:「二哥……你一定要小心大哥與三哥。他們二人……絕非良善之輩。」
李贇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
甚至他對皇位實際沒有絲毫興趣,甚至因為性情過於柔軟,並不見得適合做皇帝。他參與進奪嫡之爭,便正是因為明白兄弟皆非良人,絕不能將一國交予他們。
「甚至父親……」李衎遲疑著開口,「也不僅是父親。他是……帝王。」
「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聽得李衎的忠告,李贇提起笑意,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若是放手……也許會有無量的前程。」他低聲自語。
他早就想過,自己並不適合做皇帝,而弟弟又這般聰穎,也許日後奪嫡,應當教導弟弟坐上皇位。
可看著麵前的孩子纖細的身軀,他卻又不願讓他被壓上這樣的擔子了。這孩子顯然沒有稱帝之心,隻是他說的話,他都會聽。可他怎能隻顧自己,將擔子甩到他的身上呢?
他便就這樣閑散地活下去,做個逍遙王爺才更好。
他便又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陪他讀了會兒書,便匆匆離去了。
那是李衎最後一次見到李贇。
再聽到李贇的消息時,他已被定下謀逆之罪,證據確鑿。
帝王震怒,叫他在金鑾殿上,百官麵前受杖,距杖斃僅有一線之息。
可那到底是他曾最疼愛的兒子。謀逆罪下,平素冷漠而多疑的君王竟還是留下了他的性命,趕出皇宮,貶為庶民。
後來,就再沒有人見過他了。
第130章
徐貴妃幾乎瘋了。在做出許多說不出的, 極其不體麵的,絕不合貴妃身份的哀慟請求與歇斯底裏之後,她被送入了冷宮。數月之後,她便死在了宮中。
反之, 李衎卻根本沒有任何悲傷。前腳李贇剛去, 後腳他便投入了三皇子麾下, 以性命投誠,聲稱能力保三皇子奪得皇位。
然而, 他卻被三皇子好一頓羞辱, 嘲笑他不過李贇養的一條狗,一條沒了主子的瘦犬能有何用處?沒了主子就搖著尾巴找下一個靠山, 竟然找到他的頭上來了, 真當他和李贇一樣蠢?真是沒眼珠子的蠢貨。
連旁邊的下人都隨之嬉笑, 嬉笑他竟能如此不知天高地厚,趕來自取其辱。
三皇子這般奚落, 李衎竟連臉色也沒有變上半分,隻求與三皇子借一步說話。不知二人私下聊了什麽, 言畢,三皇子臉色極沉。
不久之後, 也不知發生了什麽,三皇子竟真將李衎納入了己方, 拍著他的臉叫他好好做狗, 忠心方成大事。否則,必定叫他生不如死。
李衎恭敬稱是。
自此,李衎便正式歸入了三皇子的陣營, 獲得了一份依託。
再後來, 幾乎沒有人完整知道奪嫡漩渦的深處究竟發生了什麽, 但明麵上發生的事,卻是日後整個大昭都熟稔於心的。
大皇子與三皇子奪嫡之爭愈烈,最終兩敗俱傷——據說原本,三皇子與大皇子的實力有所差距,是沒有與大皇子一搏之力的。但他行事甚是機妙而陰毒,仿佛招徠了什麽了不得的謀士,硬是重創了大皇子。
奪嫡中的醜惡之事被人一一揭出,兩名皇子皆被流放。而李衎隻是個了無依靠的孩子,不得已依附奪嫡的一方尋求生存之道罷了。盡管有三皇子憤怒的指正,但並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李衎也涉入了醜事,歇斯底裏指控一個才剛滿十二歲的孩子更像是拉他人下水的最後的瘋狂。因而,李衎幸運地隻受了些輕罰,仍舊留在宮中。
聖上的身體越發虛弱。李衎感激聖上的寬恕,也急於彰顯孝心以找補曾被指控的罪名,廣尋名醫。入宮的數名名醫一一診斷,各個額頭冒汗。許久之後,終於有人大著膽子指出,聖上這病是積聚多年的慢性毒藥所致。
帝王震怒,下令徹查此事,一舉將已然失勢的大皇子所做之事連根拔起。於是,流放的大皇子被斬了首。
眼見著自己隻餘下了三哥一位兄長,李衎到底與曾一同共事的兄長兄弟情深,特意去流放路上看了他一看,叮囑了一番。
後頭,聽說三皇子不堪辛勞,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沒過多久,聖上駕崩,所存皇子僅餘李衎一人。市井巷間,沒有人不在議論四皇子的好運氣。畢竟,誰能想到,一個人的運氣竟能好到如此地步。宮女所出的失寵皇子,站著不動竟能硬被皇位砸到頭上去。
昭正二十三年,年僅十二歲的新帝登基,改國號為元平。
……
長夜,青燈。
市井傳聞中,天底下運氣最好的年輕帝王靜靜地跪在兄長的牌位之前。
他從未竭力做過任何一件事,唯有尋找他唯一的哥哥的蹤跡,他不惜動用所有力量,最終換來的仍隻有一句「下落不明」。
然而,年輕的帝王是明白的。一個觸怒了帝王的人,是沒有人敢救治的。一個被杖斃到隻有一絲氣息的人,是無法獨自存活下來的。<hr>
李衎太明白他是怎樣的人,早猜得出他的想法,隻是用這個問題引出了話頭,而後開解了兄長一番。
他願為兄長鞠躬盡瘁。
但他隻有十一歲,一直生長在兄長的庇護之下。在兄長的刻意隔離下,他被保護得很好,對暴風漩渦的細節一無所知,就隻能借識人之能幫助兄長,開口忠告:「二哥……你一定要小心大哥與三哥。他們二人……絕非良善之輩。」
李贇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
甚至他對皇位實際沒有絲毫興趣,甚至因為性情過於柔軟,並不見得適合做皇帝。他參與進奪嫡之爭,便正是因為明白兄弟皆非良人,絕不能將一國交予他們。
「甚至父親……」李衎遲疑著開口,「也不僅是父親。他是……帝王。」
「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聽得李衎的忠告,李贇提起笑意,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若是放手……也許會有無量的前程。」他低聲自語。
他早就想過,自己並不適合做皇帝,而弟弟又這般聰穎,也許日後奪嫡,應當教導弟弟坐上皇位。
可看著麵前的孩子纖細的身軀,他卻又不願讓他被壓上這樣的擔子了。這孩子顯然沒有稱帝之心,隻是他說的話,他都會聽。可他怎能隻顧自己,將擔子甩到他的身上呢?
他便就這樣閑散地活下去,做個逍遙王爺才更好。
他便又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陪他讀了會兒書,便匆匆離去了。
那是李衎最後一次見到李贇。
再聽到李贇的消息時,他已被定下謀逆之罪,證據確鑿。
帝王震怒,叫他在金鑾殿上,百官麵前受杖,距杖斃僅有一線之息。
可那到底是他曾最疼愛的兒子。謀逆罪下,平素冷漠而多疑的君王竟還是留下了他的性命,趕出皇宮,貶為庶民。
後來,就再沒有人見過他了。
第130章
徐貴妃幾乎瘋了。在做出許多說不出的, 極其不體麵的,絕不合貴妃身份的哀慟請求與歇斯底裏之後,她被送入了冷宮。數月之後,她便死在了宮中。
反之, 李衎卻根本沒有任何悲傷。前腳李贇剛去, 後腳他便投入了三皇子麾下, 以性命投誠,聲稱能力保三皇子奪得皇位。
然而, 他卻被三皇子好一頓羞辱, 嘲笑他不過李贇養的一條狗,一條沒了主子的瘦犬能有何用處?沒了主子就搖著尾巴找下一個靠山, 竟然找到他的頭上來了, 真當他和李贇一樣蠢?真是沒眼珠子的蠢貨。
連旁邊的下人都隨之嬉笑, 嬉笑他竟能如此不知天高地厚,趕來自取其辱。
三皇子這般奚落, 李衎竟連臉色也沒有變上半分,隻求與三皇子借一步說話。不知二人私下聊了什麽, 言畢,三皇子臉色極沉。
不久之後, 也不知發生了什麽,三皇子竟真將李衎納入了己方, 拍著他的臉叫他好好做狗, 忠心方成大事。否則,必定叫他生不如死。
李衎恭敬稱是。
自此,李衎便正式歸入了三皇子的陣營, 獲得了一份依託。
再後來, 幾乎沒有人完整知道奪嫡漩渦的深處究竟發生了什麽, 但明麵上發生的事,卻是日後整個大昭都熟稔於心的。
大皇子與三皇子奪嫡之爭愈烈,最終兩敗俱傷——據說原本,三皇子與大皇子的實力有所差距,是沒有與大皇子一搏之力的。但他行事甚是機妙而陰毒,仿佛招徠了什麽了不得的謀士,硬是重創了大皇子。
奪嫡中的醜惡之事被人一一揭出,兩名皇子皆被流放。而李衎隻是個了無依靠的孩子,不得已依附奪嫡的一方尋求生存之道罷了。盡管有三皇子憤怒的指正,但並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李衎也涉入了醜事,歇斯底裏指控一個才剛滿十二歲的孩子更像是拉他人下水的最後的瘋狂。因而,李衎幸運地隻受了些輕罰,仍舊留在宮中。
聖上的身體越發虛弱。李衎感激聖上的寬恕,也急於彰顯孝心以找補曾被指控的罪名,廣尋名醫。入宮的數名名醫一一診斷,各個額頭冒汗。許久之後,終於有人大著膽子指出,聖上這病是積聚多年的慢性毒藥所致。
帝王震怒,下令徹查此事,一舉將已然失勢的大皇子所做之事連根拔起。於是,流放的大皇子被斬了首。
眼見著自己隻餘下了三哥一位兄長,李衎到底與曾一同共事的兄長兄弟情深,特意去流放路上看了他一看,叮囑了一番。
後頭,聽說三皇子不堪辛勞,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沒過多久,聖上駕崩,所存皇子僅餘李衎一人。市井巷間,沒有人不在議論四皇子的好運氣。畢竟,誰能想到,一個人的運氣竟能好到如此地步。宮女所出的失寵皇子,站著不動竟能硬被皇位砸到頭上去。
昭正二十三年,年僅十二歲的新帝登基,改國號為元平。
……
長夜,青燈。
市井傳聞中,天底下運氣最好的年輕帝王靜靜地跪在兄長的牌位之前。
他從未竭力做過任何一件事,唯有尋找他唯一的哥哥的蹤跡,他不惜動用所有力量,最終換來的仍隻有一句「下落不明」。
然而,年輕的帝王是明白的。一個觸怒了帝王的人,是沒有人敢救治的。一個被杖斃到隻有一絲氣息的人,是無法獨自存活下來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