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屋村的村民,日常飲食以蔬菜和地瓜米為主,偶爾會加一點鎮子上買的鹹魚幹。至於燒火做飯的柴火,都是家中婦女和兒童從山上撿拾來的。
而在縣城裏,食物的種類遠比四麵青山環繞的鐵屋村豐富。
在鳳城縣生活了這些日子,明霞也跟著學會計算漲潮落潮的時間,並每次在最合適的時間,跑去找那些順著漲潮來縣城的漁民買海鮮。
在鳳城縣的普通人生活裏,海蠣,花蛤,黃花魚等等高蛋白質的海鮮,其實是日常生活中,最廉價易得的鮮貨。
她們搬來的時候,還是夏天,從那時開始,一直到秋末,都是這片區域海鮮最肥厚鮮美的時節。
她們一日三餐海鮮吃得多,但其實並不起眼。縣城裏普通收入的人家,哪天飯桌上沒有兩三道海鮮呢?
先前每次來縣城,行程匆匆忙忙,急著趕車辦事,從未如現在一樣,安逸閑適地感受這座海邊小城的生活節奏。
在環城河的岸邊,有一位十個指頭都綁著膠布的老阿姨,兩塊木板兩個板凳,架起一個海蠣攤子,幾乎是風雨無阻地在攤子上撬海蠣殼。
劉姐告訴明霞,這老阿姨的海蠣攤是縣城裏最新鮮的,價格也低。海蠣營養好,蛋白質高,明霞最喜歡從她攤子上買一兩斤的撬過殼的海蠣,無論是豆腐海蠣湯,還是海蠣煎蛋,都很受孩子們歡迎。
金秋是帶殼海鮮最美味的時候,明霞經常在漲潮的時候,帶著孩子們沿著縣城邊上那條河,在一條一條漁船中淘貨。
有一次,一路走了三公裏多,竟然被她們看到海岸。泥濘的海灘,有一群漁村的女人和孩子在討小海。那一天,明霞從她們手上收了滿滿兩桶的海鮮。
跳的,趴的,帶殼的,不帶殼的,海蚌、海螺,跳跳魚,還有兩隻比她巴掌還大的金鱘。
真是過癮極了。
今天的梭子蟹母蟹帶膏,黃得能流出油來,一筐一筐三斤起賣,明霞怎麽捨得放過,立刻搬回家,料理了一桌子的梭子蟹。
一邊吃,大開眼界的孩子們還會抹著嘴角的油膏,滿足地評論。
「娘娘,娘娘,今天的梭子蟹比昨天的三眼蟹好吃啊,好香好香!還甜滋滋的。」三花抱著明霞剛剛給她敲開的螃蟹大蟹腳,撕出紋理分明的蟹肉,感慨說道。
花花安安靜靜地啃著最大的白肉的,表情淡定,但桌邊的蟹殼數量卻已經是最多的。
「娘,這個梭子蟹的紅膏,比前天蝦蛄中間的紅膏更好吃。」大花拿著筷子,熟練地挖著蟹殼裏的紅膏,品嚐完後,鑑定說道。
大花小姑娘看著吃得歡快的妹妹和阿娘,忍不住笑了起來。
雖然居住在鳳城縣的開支比山裏大多了,燒火的柴要錢,每頓的菜要錢。縣城裏的食物花樣也多,她娘在吃食方麵,從來不會吝嗇。
剛搬來鳳城縣的前一個月,大花看家裏錢像流水一樣花出去,心裏特別擔憂害怕,她擔心自家幾年攢下的一點錢,全都花個精光。
大花沒敢告訴別人,她躺在還不二花以前睡過的房間裏,連續好幾個晚上都做噩夢。夢見她們一家人在縣城裏日子過不下去,隻能灰溜溜回鐵屋村。
回到鐵屋村,她們半山的屋子也讓人占了,她隻能去隔壁村,像她娘小時候一樣,當個童養媳。
明霞那段時間特別忙,忙著新房的修整,忙著給大花跑學校,忙著在縣城裏尋找新的機會,並沒有發現大花情緒上的反常。
最終,讓大花解開心中顧慮的,是她在竹編廠接到了新的活計——竹絲加工。
在第一個月拿到一百八十六元錢的時候,大花心底的陰霾一散而去。
她算了算縣城裏生活的物價,大花終於可以安心了。
就算她娘手裏的錢不夠,靠她在竹編廠裏接活,也能養活她們一家人了。
大花並沒有如明霞告訴明發雲那樣,成為竹編廠的女工。但她每個月拿到的錢,在竹編廠裏,卻僅次於周師傅。
竹編廠一個普通竹編女工一個月能拿到的二十六塊到三十塊錢的工資,而大花第一個月拿到的錢,就相當於六個女工的工錢。
大花一個人能拿六個人的錢,自然是因為她的手藝是別人無法取代的。
在竹編廠裏,製作竹篾的篾匠,收入一直比編織竹藝的女工高很多。
竹編廠現在從外商手裏接到的訂單,竹籃和竹劍都是走量,數量大,價格低。而比較特殊的是竹絲背包,每一個的利潤都很高。
能帶來外匯收入的產品,無論是廠子裏還是上級領導都很重視。
不過,這裏麵豐厚的利潤,以竹編廠現在的水平去賺,有點像掛在房樑上的肥肉,看得見,吃不著,眼饞得厲害。
限製竹絲背包生產的最大因素,就是在製作竹絲這一道工序上。
第167章 縣城的生活節奏(2)
◎竹編廠的發展,以及孩子們的活動。◎
這十幾年時間裏, 竹編廠主要以生產生活需要的用品為主。這些產品和加工和竹絲工藝品的加工,基本上是兩種模式。
竹編廠這些年培養的篾匠手藝也局限在這一塊。
因此,當竹編廠的管理者發現精細的竹絲背包能從外商手裏換得更高的外匯時, 再去讓篾匠往竹絲加工方向轉型,已經來不及了。<hr>
而在縣城裏,食物的種類遠比四麵青山環繞的鐵屋村豐富。
在鳳城縣生活了這些日子,明霞也跟著學會計算漲潮落潮的時間,並每次在最合適的時間,跑去找那些順著漲潮來縣城的漁民買海鮮。
在鳳城縣的普通人生活裏,海蠣,花蛤,黃花魚等等高蛋白質的海鮮,其實是日常生活中,最廉價易得的鮮貨。
她們搬來的時候,還是夏天,從那時開始,一直到秋末,都是這片區域海鮮最肥厚鮮美的時節。
她們一日三餐海鮮吃得多,但其實並不起眼。縣城裏普通收入的人家,哪天飯桌上沒有兩三道海鮮呢?
先前每次來縣城,行程匆匆忙忙,急著趕車辦事,從未如現在一樣,安逸閑適地感受這座海邊小城的生活節奏。
在環城河的岸邊,有一位十個指頭都綁著膠布的老阿姨,兩塊木板兩個板凳,架起一個海蠣攤子,幾乎是風雨無阻地在攤子上撬海蠣殼。
劉姐告訴明霞,這老阿姨的海蠣攤是縣城裏最新鮮的,價格也低。海蠣營養好,蛋白質高,明霞最喜歡從她攤子上買一兩斤的撬過殼的海蠣,無論是豆腐海蠣湯,還是海蠣煎蛋,都很受孩子們歡迎。
金秋是帶殼海鮮最美味的時候,明霞經常在漲潮的時候,帶著孩子們沿著縣城邊上那條河,在一條一條漁船中淘貨。
有一次,一路走了三公裏多,竟然被她們看到海岸。泥濘的海灘,有一群漁村的女人和孩子在討小海。那一天,明霞從她們手上收了滿滿兩桶的海鮮。
跳的,趴的,帶殼的,不帶殼的,海蚌、海螺,跳跳魚,還有兩隻比她巴掌還大的金鱘。
真是過癮極了。
今天的梭子蟹母蟹帶膏,黃得能流出油來,一筐一筐三斤起賣,明霞怎麽捨得放過,立刻搬回家,料理了一桌子的梭子蟹。
一邊吃,大開眼界的孩子們還會抹著嘴角的油膏,滿足地評論。
「娘娘,娘娘,今天的梭子蟹比昨天的三眼蟹好吃啊,好香好香!還甜滋滋的。」三花抱著明霞剛剛給她敲開的螃蟹大蟹腳,撕出紋理分明的蟹肉,感慨說道。
花花安安靜靜地啃著最大的白肉的,表情淡定,但桌邊的蟹殼數量卻已經是最多的。
「娘,這個梭子蟹的紅膏,比前天蝦蛄中間的紅膏更好吃。」大花拿著筷子,熟練地挖著蟹殼裏的紅膏,品嚐完後,鑑定說道。
大花小姑娘看著吃得歡快的妹妹和阿娘,忍不住笑了起來。
雖然居住在鳳城縣的開支比山裏大多了,燒火的柴要錢,每頓的菜要錢。縣城裏的食物花樣也多,她娘在吃食方麵,從來不會吝嗇。
剛搬來鳳城縣的前一個月,大花看家裏錢像流水一樣花出去,心裏特別擔憂害怕,她擔心自家幾年攢下的一點錢,全都花個精光。
大花沒敢告訴別人,她躺在還不二花以前睡過的房間裏,連續好幾個晚上都做噩夢。夢見她們一家人在縣城裏日子過不下去,隻能灰溜溜回鐵屋村。
回到鐵屋村,她們半山的屋子也讓人占了,她隻能去隔壁村,像她娘小時候一樣,當個童養媳。
明霞那段時間特別忙,忙著新房的修整,忙著給大花跑學校,忙著在縣城裏尋找新的機會,並沒有發現大花情緒上的反常。
最終,讓大花解開心中顧慮的,是她在竹編廠接到了新的活計——竹絲加工。
在第一個月拿到一百八十六元錢的時候,大花心底的陰霾一散而去。
她算了算縣城裏生活的物價,大花終於可以安心了。
就算她娘手裏的錢不夠,靠她在竹編廠裏接活,也能養活她們一家人了。
大花並沒有如明霞告訴明發雲那樣,成為竹編廠的女工。但她每個月拿到的錢,在竹編廠裏,卻僅次於周師傅。
竹編廠一個普通竹編女工一個月能拿到的二十六塊到三十塊錢的工資,而大花第一個月拿到的錢,就相當於六個女工的工錢。
大花一個人能拿六個人的錢,自然是因為她的手藝是別人無法取代的。
在竹編廠裏,製作竹篾的篾匠,收入一直比編織竹藝的女工高很多。
竹編廠現在從外商手裏接到的訂單,竹籃和竹劍都是走量,數量大,價格低。而比較特殊的是竹絲背包,每一個的利潤都很高。
能帶來外匯收入的產品,無論是廠子裏還是上級領導都很重視。
不過,這裏麵豐厚的利潤,以竹編廠現在的水平去賺,有點像掛在房樑上的肥肉,看得見,吃不著,眼饞得厲害。
限製竹絲背包生產的最大因素,就是在製作竹絲這一道工序上。
第167章 縣城的生活節奏(2)
◎竹編廠的發展,以及孩子們的活動。◎
這十幾年時間裏, 竹編廠主要以生產生活需要的用品為主。這些產品和加工和竹絲工藝品的加工,基本上是兩種模式。
竹編廠這些年培養的篾匠手藝也局限在這一塊。
因此,當竹編廠的管理者發現精細的竹絲背包能從外商手裏換得更高的外匯時, 再去讓篾匠往竹絲加工方向轉型,已經來不及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