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明霞帶著的一小包漿漿津的果脯,敲響了周國紅隔壁鄰居劉大姐家的大門。
聽到大門的響動,院子裏傳來一個稚嫩的招呼聲,聽著應該是劉大姐家的小孩。
「來了來了,門沒得關,自己進來唄!」
鳳城縣家裏院門不關,在大街小巷裏是很常見的現象。有些人家的院子是交通要道,縣城裏來來往往的人,都會從那些老院子穿過。
這年頭的治安,說好也好,說糟糕嘛,也有某些駭人聽聞的事件。
明霞推開掩著的木門,「吱呀」一聲響動,看到穿著藏青色圍裙的劉大姐疑惑地走出來。
她身邊站著一個髒兮兮的小男孩,大約五六歲,看著特別壯實,正瞪著好奇的大眼睛,看著明霞和大花。
「哎呀,是明霞呀!」看到明霞,劉大姐立刻揚起笑臉迎接,聲音洪亮地說道:「來來來,進來坐。」
她跟周國紅關係不錯,知道周國紅去京城市之前,把房子交給明霞幫忙打理,明霞若是來縣城,可以借住這房子。
「劉姐,別麻煩,剛吃過飯的,這次過來,主要想托你問個事情。」明霞阻止劉姐給她們倒茶水,直接將來訪的目的說出來。
「我記得你上次有說過,縣城靠西門那一帶,有人在蓋房子?」
明霞在縣城來去這麽多年,早已不是當初人生地不熟的情況。
在有意的打聽下,明霞對鳳城縣的具體情況,還是有比較全麵的了解。
鳳城縣的縣城核心區域,主要在四個城牆內,也就是城關地區。
如今小縣城居住的人還不多,戶籍幾乎無法流動,所以縣城人口增長很慢,主要以縣城的老居民為主。、
城東有河溝通海灣,河邊隨著潮起潮落,漁民常年在河邊交易。城外有木材廠,附近又有汽車站,農貿市場,以及百貨大樓,可以說是整個縣城的商業中心。
城北解放前是孔廟和城隍廟的位置,後來的縣政府機關大樓,縣城實驗小學,縣城第一中學都位於這一片區域,可以說是鳳城縣的教育重心。
明霞想在這兩個城區內找房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一片的房子,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一代傳著一代,極少有賣掉的。
城西與東北兩個城區相比,繁榮度就差了少許,但這裏是縣城大部分小工廠所在地。
從新華書店往外延生,酒廠,到醬油廠,製鞋廠,捲菸廠等等。各個工廠過去之後一片,就是望去一片農田的城郊了。
至於城南,以居民區為主,但有縣城福利最好的造紙廠。
從明霞第一次到鳳城縣開始,這座小城城中心的大致格局,幾乎沒有變化。
而變化最大的地方,應該是城牆外邊緣一帶。
什麽原因?
人口。
國家統一後二十年,也就是五六十年代,是生育的高峰期。到了七十年代中期,這一批和平時代的嬰兒成長起來,逐漸進入結婚和生育階段。
從這個時候開始,幾乎在每個城市,人口都在劇烈的增長,所以才有了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
隨著兒女成婚組成家庭,原有的老房往往無法滿足的下一代的居住需求,許多年輕的家庭將眼光放到老城區之外,如今還隻是工廠和農田的地方。
明霞知道,老的縣城實在太狹窄了,完全無法滿足日益膨脹的人口需求。
不用十年,目前看似偏遠的城牆外,很快隨著老城牆的拆除,併入主城區的範疇,成為鳳城縣城關的一條街道。
住在主城區的居民,大多看不上城牆外的宅地,但明霞步行測量過,實際上從最南邊的造紙廠走路到最北邊的縣城一中,隻要十五分鍾而已,如果有自行車,那就更快了。
對於習慣了好幾環城市的明霞來說,一點問題也沒有。
因為城南目前有造紙廠,相對環境不太理想。綜合多種因素考慮,城西是明霞的目標。
在這裏,明霞一家有條件擁有一棟真正屬於她們的房子。
作者有話說:
抱歉,這兩天沒及時更新,因為小神獸上學,一堆雜事。
第156章 拜訪和談話
◎找房子的行動◎
劉姐聽到明霞所問的事情, 臉上立刻出現詫異的神情,她驚訝地問道:「你這是打算縣城裏安定下來了?是找到什麽單位了嗎?」
不怪劉姐會這樣詢問,因為如今沒有私企, 就業範圍也很狹窄,從農村到城鎮居住, 沒有單位支持,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因為你生活在這裏,並不意味著有生存的權利。
這個年代的工作崗位都有子女繼承的傳統,像明霞這樣無根無靠的鄉下人, 想要考入國有企業, 沒有點兒關係, 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竹編廠那邊, 可能會有消息。」明霞沒有說得太明白, 但劉姐似乎自己腦補出一個答案, 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
「那就好了, 竹編廠的女工雖然辛苦了點, 工資也不算太高,但手勤點, 日子也是能過得下去。」劉姐點點頭,她心裏有了解釋, 便不再多問,而開始跟明霞聊起了她所知道的房屋情況。
以竹編廠為幌子, 掩蓋她與澤麗寨交易獲得的生存資本也是明霞在特殊時期的一種自保手段。
否則, 她們搬到縣城, 若沒點正經的工作, 難免接觸的人不會懷疑她們母女幾人經濟來源的問題。<hr>
聽到大門的響動,院子裏傳來一個稚嫩的招呼聲,聽著應該是劉大姐家的小孩。
「來了來了,門沒得關,自己進來唄!」
鳳城縣家裏院門不關,在大街小巷裏是很常見的現象。有些人家的院子是交通要道,縣城裏來來往往的人,都會從那些老院子穿過。
這年頭的治安,說好也好,說糟糕嘛,也有某些駭人聽聞的事件。
明霞推開掩著的木門,「吱呀」一聲響動,看到穿著藏青色圍裙的劉大姐疑惑地走出來。
她身邊站著一個髒兮兮的小男孩,大約五六歲,看著特別壯實,正瞪著好奇的大眼睛,看著明霞和大花。
「哎呀,是明霞呀!」看到明霞,劉大姐立刻揚起笑臉迎接,聲音洪亮地說道:「來來來,進來坐。」
她跟周國紅關係不錯,知道周國紅去京城市之前,把房子交給明霞幫忙打理,明霞若是來縣城,可以借住這房子。
「劉姐,別麻煩,剛吃過飯的,這次過來,主要想托你問個事情。」明霞阻止劉姐給她們倒茶水,直接將來訪的目的說出來。
「我記得你上次有說過,縣城靠西門那一帶,有人在蓋房子?」
明霞在縣城來去這麽多年,早已不是當初人生地不熟的情況。
在有意的打聽下,明霞對鳳城縣的具體情況,還是有比較全麵的了解。
鳳城縣的縣城核心區域,主要在四個城牆內,也就是城關地區。
如今小縣城居住的人還不多,戶籍幾乎無法流動,所以縣城人口增長很慢,主要以縣城的老居民為主。、
城東有河溝通海灣,河邊隨著潮起潮落,漁民常年在河邊交易。城外有木材廠,附近又有汽車站,農貿市場,以及百貨大樓,可以說是整個縣城的商業中心。
城北解放前是孔廟和城隍廟的位置,後來的縣政府機關大樓,縣城實驗小學,縣城第一中學都位於這一片區域,可以說是鳳城縣的教育重心。
明霞想在這兩個城區內找房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一片的房子,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一代傳著一代,極少有賣掉的。
城西與東北兩個城區相比,繁榮度就差了少許,但這裏是縣城大部分小工廠所在地。
從新華書店往外延生,酒廠,到醬油廠,製鞋廠,捲菸廠等等。各個工廠過去之後一片,就是望去一片農田的城郊了。
至於城南,以居民區為主,但有縣城福利最好的造紙廠。
從明霞第一次到鳳城縣開始,這座小城城中心的大致格局,幾乎沒有變化。
而變化最大的地方,應該是城牆外邊緣一帶。
什麽原因?
人口。
國家統一後二十年,也就是五六十年代,是生育的高峰期。到了七十年代中期,這一批和平時代的嬰兒成長起來,逐漸進入結婚和生育階段。
從這個時候開始,幾乎在每個城市,人口都在劇烈的增長,所以才有了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
隨著兒女成婚組成家庭,原有的老房往往無法滿足的下一代的居住需求,許多年輕的家庭將眼光放到老城區之外,如今還隻是工廠和農田的地方。
明霞知道,老的縣城實在太狹窄了,完全無法滿足日益膨脹的人口需求。
不用十年,目前看似偏遠的城牆外,很快隨著老城牆的拆除,併入主城區的範疇,成為鳳城縣城關的一條街道。
住在主城區的居民,大多看不上城牆外的宅地,但明霞步行測量過,實際上從最南邊的造紙廠走路到最北邊的縣城一中,隻要十五分鍾而已,如果有自行車,那就更快了。
對於習慣了好幾環城市的明霞來說,一點問題也沒有。
因為城南目前有造紙廠,相對環境不太理想。綜合多種因素考慮,城西是明霞的目標。
在這裏,明霞一家有條件擁有一棟真正屬於她們的房子。
作者有話說:
抱歉,這兩天沒及時更新,因為小神獸上學,一堆雜事。
第156章 拜訪和談話
◎找房子的行動◎
劉姐聽到明霞所問的事情, 臉上立刻出現詫異的神情,她驚訝地問道:「你這是打算縣城裏安定下來了?是找到什麽單位了嗎?」
不怪劉姐會這樣詢問,因為如今沒有私企, 就業範圍也很狹窄,從農村到城鎮居住, 沒有單位支持,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因為你生活在這裏,並不意味著有生存的權利。
這個年代的工作崗位都有子女繼承的傳統,像明霞這樣無根無靠的鄉下人, 想要考入國有企業, 沒有點兒關係, 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竹編廠那邊, 可能會有消息。」明霞沒有說得太明白, 但劉姐似乎自己腦補出一個答案, 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
「那就好了, 竹編廠的女工雖然辛苦了點, 工資也不算太高,但手勤點, 日子也是能過得下去。」劉姐點點頭,她心裏有了解釋, 便不再多問,而開始跟明霞聊起了她所知道的房屋情況。
以竹編廠為幌子, 掩蓋她與澤麗寨交易獲得的生存資本也是明霞在特殊時期的一種自保手段。
否則, 她們搬到縣城, 若沒點正經的工作, 難免接觸的人不會懷疑她們母女幾人經濟來源的問題。<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