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時,唐小荷看宋鶴卿吃飯不忘批改摺子,本想將自己的問題壓下去的,沒想到宋鶴卿察覺到了她的臉色,邊吃邊忙還不忘說:「有話便講,你我之間有何是說不得的。」
唐小荷便道:「我已決定屆時入宮準備壽宴了,要是到時候留在宮裏不回來了,你會不會生我氣啊?」
宋鶴卿的眼睛都快成了尺,快速掃在摺子上,提筆勾下道:「生你什麽氣,你的才華能得到賞識是好事,我是那麽小肚雞腸,見不得夫人比自己強的男人?再說你又不是整日待在宮裏,白天忙你的,晚上能出宮還不行。」
唐小荷暖心之餘,未免發出疑問:「為何是晚上?」
宋鶴卿:「那……你想白天?」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何進的動靜:「大人,派去外麵的人來消息了。」
宋鶴卿喝口茶清了清聲,道:「進來。」
唐小荷當他們有要緊事商議,便想先行離開,未料剛起身便被宋鶴卿給叫住了,隻好又坐下,一併聽起何進的回稟內容。
聽到一半,她便已是滿臉被雷劈過的震驚。
宋鶴卿怕她憋死,便讓何進停下歇了歇,轉臉對她說:「沒想到吧,還真被你一語成讖了。」
唐小荷再也憋不住,眉頭擰成了麻花,萬分費解地發出一個又一個疑問:「北狄人混入京城了?這怎麽可能?他們來這幹什麽?他們怎麽來的?守城門的那幫人是怎麽回事?怎麽能把北狄人給放進來啊?」
宋鶴卿一番點頭下來,舒口氣道:「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
「所以我先讓何進去查了京城本地的校尉所,又派人到外地,查了其他州府的城門衛所,但都未得出異樣。於是我就又想,既能做到這般天衣無縫的地步,難保不會有裏應外合之人,便又讓他們接著查,這回不往近了查,往遠了查,也不查北狄人,專查我朝掌管邊境衛所的官吏。畢竟那邊的人若不鬆口,狼是跑不到裏麵來的。」
唐小荷兩眼發亮,激動起來:「那查到什麽了?」
宋鶴卿便又看了眼何進,何進會意,從懷中掏出一紙名單,呈上案道:「大人且看,這上麵是去年以來,邊境各州所有在任巡撫與總兵之名。」
宋鶴卿細細看上一遍名字,提筆蘸上硃砂,將些知根底的人物一一劃去,最終,停留在一個叫「顧照德」的名字上麵。
「山永巡撫,」他在將這名字細細咀嚼了遍,道,「有點眼生,什麽來路。」
何進:「天水人氏,去年入朝,先任兵部主事,後得陛下賞識,升任郎中,去年九月廿七,再升山永巡撫。其初始身份,乃為太師門徒之一。」
作者有話說:
我來了我來了
第141章 麵包窯
◎太師妻◎
「太師門徒?」宋鶴卿聽了, 下意識是有些放寬心的,但視線再度落到那名字上,終究提筆圈上, 吩咐下去, 「留意此人動向,看他素日都與何人來往過,務必仔細調查, 告知於我。」
何進領命,退下安排。
門關以後,唐小荷道:「你懷疑是這個人通敵?」
宋鶴卿搖了搖頭:「也僅僅是懷疑而已,你知道的, 在結果出來之前,我通常懷疑一切。按理來說, 這紙上每一個人都值得懷疑,我不過是先調查略有嫌疑的。」
之後在宋鶴卿的一番講解下, 唐小荷漸漸對邊境巡撫這個職位有了清晰的認知。
邊境苦寒, 京中官員最怕外派到那邊,所以大都能避則避。但又因巡撫一職位高權重,便對沒有靠山, 寒門而出的基層官員來說, 又是塊絕佳的跳板,隻要在那熬上個三五年,回來便能得任高位,算是四兩撥千斤。故而, 能去那邊的都是看重前程, 又無比愛惜羽毛之輩, 試問誰會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幹出叛國通敵的滅族大罪?這調查起來註定棘手。
唐小荷聽了,有一點自己的見解。
她覺得,或許沒有那麽多的陰謀詭計,那北狄人隻是好奇中原盛景,所以混進來看仙人點燈,這也不無可能不是嗎?
宋鶴卿開始時想反駁,後來又因此聯想到其他什麽東西,遂沉默不語,專注思索。
在此同時,派去跟蹤北狄人的差役也來了消息,說那人未有異常動作,每日做最多的便是上街閑走,常去熱鬧之地,渠水之邊。
光聽描述,倒真如唐小荷所說一般。
宋鶴卿讓人接著留意,不可放過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自己卻提醒自己,不能在這件事上太鑽牛角尖。
如今邊疆算是安穩,他若輕易將此事上報,再度挑起戰爭,最苦的還是平民百姓,尤其蒙館法推行了那麽久,舉國崇文輕武,兵力早不比二十年之前,真打起來,不見得便不會吃虧。
邊境,北狄人,仙人點燈……
宋鶴卿頗感頭疼,總覺得少了點能將它們串通起來的關鍵之處。
……
次日,唐小荷上街買菜,同個會漢話的胡人聊了起來,說起兩國飲食差異和各自喜愛的主食,唐小荷突發奇想,帶著多多阿祭在外麵刨了一排車的泥沙,回到大理寺搭起了麵包窯。
麵包窯占地並不大,搭起來也簡單,唐小荷按照那胡人說的方法,先用磚砌基底,再用泥糊窯身,晾上一晚上,第二天把窯裏支撐所用的沙土全掏出來,把燒著的木柴放裏麵去,將窯體烘幹便行了。<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唐小荷便道:「我已決定屆時入宮準備壽宴了,要是到時候留在宮裏不回來了,你會不會生我氣啊?」
宋鶴卿的眼睛都快成了尺,快速掃在摺子上,提筆勾下道:「生你什麽氣,你的才華能得到賞識是好事,我是那麽小肚雞腸,見不得夫人比自己強的男人?再說你又不是整日待在宮裏,白天忙你的,晚上能出宮還不行。」
唐小荷暖心之餘,未免發出疑問:「為何是晚上?」
宋鶴卿:「那……你想白天?」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何進的動靜:「大人,派去外麵的人來消息了。」
宋鶴卿喝口茶清了清聲,道:「進來。」
唐小荷當他們有要緊事商議,便想先行離開,未料剛起身便被宋鶴卿給叫住了,隻好又坐下,一併聽起何進的回稟內容。
聽到一半,她便已是滿臉被雷劈過的震驚。
宋鶴卿怕她憋死,便讓何進停下歇了歇,轉臉對她說:「沒想到吧,還真被你一語成讖了。」
唐小荷再也憋不住,眉頭擰成了麻花,萬分費解地發出一個又一個疑問:「北狄人混入京城了?這怎麽可能?他們來這幹什麽?他們怎麽來的?守城門的那幫人是怎麽回事?怎麽能把北狄人給放進來啊?」
宋鶴卿一番點頭下來,舒口氣道:「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
「所以我先讓何進去查了京城本地的校尉所,又派人到外地,查了其他州府的城門衛所,但都未得出異樣。於是我就又想,既能做到這般天衣無縫的地步,難保不會有裏應外合之人,便又讓他們接著查,這回不往近了查,往遠了查,也不查北狄人,專查我朝掌管邊境衛所的官吏。畢竟那邊的人若不鬆口,狼是跑不到裏麵來的。」
唐小荷兩眼發亮,激動起來:「那查到什麽了?」
宋鶴卿便又看了眼何進,何進會意,從懷中掏出一紙名單,呈上案道:「大人且看,這上麵是去年以來,邊境各州所有在任巡撫與總兵之名。」
宋鶴卿細細看上一遍名字,提筆蘸上硃砂,將些知根底的人物一一劃去,最終,停留在一個叫「顧照德」的名字上麵。
「山永巡撫,」他在將這名字細細咀嚼了遍,道,「有點眼生,什麽來路。」
何進:「天水人氏,去年入朝,先任兵部主事,後得陛下賞識,升任郎中,去年九月廿七,再升山永巡撫。其初始身份,乃為太師門徒之一。」
作者有話說:
我來了我來了
第141章 麵包窯
◎太師妻◎
「太師門徒?」宋鶴卿聽了, 下意識是有些放寬心的,但視線再度落到那名字上,終究提筆圈上, 吩咐下去, 「留意此人動向,看他素日都與何人來往過,務必仔細調查, 告知於我。」
何進領命,退下安排。
門關以後,唐小荷道:「你懷疑是這個人通敵?」
宋鶴卿搖了搖頭:「也僅僅是懷疑而已,你知道的, 在結果出來之前,我通常懷疑一切。按理來說, 這紙上每一個人都值得懷疑,我不過是先調查略有嫌疑的。」
之後在宋鶴卿的一番講解下, 唐小荷漸漸對邊境巡撫這個職位有了清晰的認知。
邊境苦寒, 京中官員最怕外派到那邊,所以大都能避則避。但又因巡撫一職位高權重,便對沒有靠山, 寒門而出的基層官員來說, 又是塊絕佳的跳板,隻要在那熬上個三五年,回來便能得任高位,算是四兩撥千斤。故而, 能去那邊的都是看重前程, 又無比愛惜羽毛之輩, 試問誰會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幹出叛國通敵的滅族大罪?這調查起來註定棘手。
唐小荷聽了,有一點自己的見解。
她覺得,或許沒有那麽多的陰謀詭計,那北狄人隻是好奇中原盛景,所以混進來看仙人點燈,這也不無可能不是嗎?
宋鶴卿開始時想反駁,後來又因此聯想到其他什麽東西,遂沉默不語,專注思索。
在此同時,派去跟蹤北狄人的差役也來了消息,說那人未有異常動作,每日做最多的便是上街閑走,常去熱鬧之地,渠水之邊。
光聽描述,倒真如唐小荷所說一般。
宋鶴卿讓人接著留意,不可放過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自己卻提醒自己,不能在這件事上太鑽牛角尖。
如今邊疆算是安穩,他若輕易將此事上報,再度挑起戰爭,最苦的還是平民百姓,尤其蒙館法推行了那麽久,舉國崇文輕武,兵力早不比二十年之前,真打起來,不見得便不會吃虧。
邊境,北狄人,仙人點燈……
宋鶴卿頗感頭疼,總覺得少了點能將它們串通起來的關鍵之處。
……
次日,唐小荷上街買菜,同個會漢話的胡人聊了起來,說起兩國飲食差異和各自喜愛的主食,唐小荷突發奇想,帶著多多阿祭在外麵刨了一排車的泥沙,回到大理寺搭起了麵包窯。
麵包窯占地並不大,搭起來也簡單,唐小荷按照那胡人說的方法,先用磚砌基底,再用泥糊窯身,晾上一晚上,第二天把窯裏支撐所用的沙土全掏出來,把燒著的木柴放裏麵去,將窯體烘幹便行了。<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