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這麽痛過,就是死了也未必會這麽痛,就是代國國破,他跌倒在玉珩身邊,也沒有此刻這麽痛,連氣息都沒法控製,星河破碎、斯人已逝,獨留他一人在這人海、凡塵……
人的一生看似好長、好長,其實重要的就那麽幾步;一生中遇過那麽多的人,其實真正息息相關的就那麽幾個,剩下的路不過重複、剩下的人不過爾爾,這般蝕骨灼心愛著的人,他走了,歲月不復……
-------------------------
勤王後各地兵馬返回,李慶茲沒有回,這個人蠅營狗苟、善於鑽營、最喜歡的就是權勢、就是潑天的富貴,就是飛龍騎臉。當年趙國關於戰俘後期處理,玉珩回的是「暫不剿滅,依情況而定」。
李慶茲後來成了趙州刺史,心狠手辣,嗜血如命,但凡發現威脅,無論是苗頭還是臆測,無需證據一律屠殺殆盡、人心惶惶。但是他也用鮮血,穩固了他趙州刺史的位置,所有人對他唯唯諾諾,為了保住腦袋,對李慶茲的安排都是唯命是從。
勤王有功後,他的兵力雖不是最多的,但他帶的趙州兵士各個驍勇,而且趙國當時敗主要是因為沒有鎧甲,之後他不斷強化自身軍事實力,給戰士們都配備了甲冑,實力大增。蠅營狗苟的一個人、上躥下跳終是留在了京師。
主要是他有兵馬,多年後居然做到了大司馬一職。魏國一連又死了幾個小皇帝,對外都是病死。挾天子以令諸侯,竟然成了魏國皇權背後的掌權人,蠅營狗苟、精與算計、心狠手辣的一個人,他也配!
這個人占個山稱王,那個人占個城池稱帝,拓跋楚燃聽謀臣的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一直沒有稱王,沒有脫離魏國的管製。
用他在魏國所見、學宣昭皇帝所為治理代州,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大量囤積軍糧;廣納天下賢才、良將;開戰奪天下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軍餉、兵馬、糧草,沒有這些是打不成仗的。
代州現在還沒有這個條件,先擴充、增強、積蓄自己的力量,現在還不是圖天下的時候。這個亂世,不是你越來越強吞併別人,就是別人強大起來吞併你,沒有淨土可折中。
直到朝廷下旨要奪了他的代州刺史時,才開始反叛自稱為王,因為他本身就是代國唯一的皇子確是正統,而且他在代州經營多年深得人心。
而此時的李慶茲挾天子已令諸侯,魏國國內也是無人信服,魏國現在也是一盤散沙,軍事力量、戰略能力都弱,這麽多的小國都反了,也沒法管住哪一國,根本無力來攻,與玉珩父親時完全不能比。
倒是燕國慕容逸回去後,確實是恢復了燕國稱了帝。這樣看來,王丞相確實通曉玄學,觀天象、識麵術非常的準。
稱帝之後進行分封,追封了他的兒子慕容澤,那個燕國幾輩人中最優秀的兒子,那個俊朗非凡的兒子為獻賢太子,追封其夫人慕容若芙為獻賢太子妃。
賢,忠廉慧德曰賢、仁義合道曰賢,獻賢太子,終是他最有作為的兒子。燕國也是亂的一團,各地慕容氏的親貴紛紛起兵,就是燕國滅了國,現在天下大亂,憑啥你當皇帝?我們也應該當皇帝,帶兵去打就對了。
楚燃在魏國成長多年又長期受漢文化教育,代國全麵用漢家製度治理,如此多年,一直在亂世中積聚力量,三年後先攻的是趙國,為什麽又是趙國呢?
因為李慶茲走後,此處新上任的刺史沒有李慶茲狠辣,不久這裏就又叛變,現在又成了趙國,小小一片地方幾次易幟,可想人民生活如何?
攻下後走的是當年魏國得天下的老路,楚燃是不習武,不上戰場的,但是可以招攬人才,玉珩的父親不也是這樣廣納人才,最後麾下人才濟濟,才得了天下的嗎?當然最後敗也是因為這個。
--------------------
對不起大家,文章確實是be結局,因為寫文時參考了歷史上武將多數的結局,跟著劉邦的武將、跟著朱元璋的,多數沒有好結局,武將裏結局最好的是郭子儀。雖然不想寫be結局,但是故事的發展,必然是悲劇收尾,因為是魏晉南北朝時代,故事的大方向還是不能亂編的。
我下次再寫文就脫離歷史,自己寫個he結局的。對不起大家了!天天追更還是個悲劇結局,哎!我寫文的時候,不懂脫離歷史。
第66章 苻北榮
這個天下,不是你足夠強大打下別國來,就是別國特別強大打下你來。魏國現在勢力薄弱,自顧不暇。
但是慕容逸卻不是,慕容逸掃平燕國一切內部力量一舉稱帝的時候,拓跋楚燃就知道他現在最大的敵人就是慕容逸,和慕容逸的關係就是看誰能滅了誰?
慕容逸絕不會和他共存的。而後的多年裏,代國和燕國不知道打了多少場仗?
慕容逸先是派將軍,後來派了兒子,可惜的是當年金刀計,王丞相害死了慕容澤,那個燕國最傑出的年輕將領,軍功卓著、在軍中聲望極高。
而後來慕容逸的兒子、下屬裏也再沒有出現這般優秀的將才,足智多謀、機敏善斷、橫掃萬軍。楚燃想到這裏,真是要給王丞相上柱香了,給自己幫了這麽大的一個忙,那麽早之前就幫自己掃平了對手。
沒有合適的將才,隻能自己上戰場,但此時的慕容逸早就不是當年的慕容逸了,這些年過去,垂垂老矣,「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現白頭」。
人的一生看似好長、好長,其實重要的就那麽幾步;一生中遇過那麽多的人,其實真正息息相關的就那麽幾個,剩下的路不過重複、剩下的人不過爾爾,這般蝕骨灼心愛著的人,他走了,歲月不復……
-------------------------
勤王後各地兵馬返回,李慶茲沒有回,這個人蠅營狗苟、善於鑽營、最喜歡的就是權勢、就是潑天的富貴,就是飛龍騎臉。當年趙國關於戰俘後期處理,玉珩回的是「暫不剿滅,依情況而定」。
李慶茲後來成了趙州刺史,心狠手辣,嗜血如命,但凡發現威脅,無論是苗頭還是臆測,無需證據一律屠殺殆盡、人心惶惶。但是他也用鮮血,穩固了他趙州刺史的位置,所有人對他唯唯諾諾,為了保住腦袋,對李慶茲的安排都是唯命是從。
勤王有功後,他的兵力雖不是最多的,但他帶的趙州兵士各個驍勇,而且趙國當時敗主要是因為沒有鎧甲,之後他不斷強化自身軍事實力,給戰士們都配備了甲冑,實力大增。蠅營狗苟的一個人、上躥下跳終是留在了京師。
主要是他有兵馬,多年後居然做到了大司馬一職。魏國一連又死了幾個小皇帝,對外都是病死。挾天子以令諸侯,竟然成了魏國皇權背後的掌權人,蠅營狗苟、精與算計、心狠手辣的一個人,他也配!
這個人占個山稱王,那個人占個城池稱帝,拓跋楚燃聽謀臣的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一直沒有稱王,沒有脫離魏國的管製。
用他在魏國所見、學宣昭皇帝所為治理代州,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大量囤積軍糧;廣納天下賢才、良將;開戰奪天下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軍餉、兵馬、糧草,沒有這些是打不成仗的。
代州現在還沒有這個條件,先擴充、增強、積蓄自己的力量,現在還不是圖天下的時候。這個亂世,不是你越來越強吞併別人,就是別人強大起來吞併你,沒有淨土可折中。
直到朝廷下旨要奪了他的代州刺史時,才開始反叛自稱為王,因為他本身就是代國唯一的皇子確是正統,而且他在代州經營多年深得人心。
而此時的李慶茲挾天子已令諸侯,魏國國內也是無人信服,魏國現在也是一盤散沙,軍事力量、戰略能力都弱,這麽多的小國都反了,也沒法管住哪一國,根本無力來攻,與玉珩父親時完全不能比。
倒是燕國慕容逸回去後,確實是恢復了燕國稱了帝。這樣看來,王丞相確實通曉玄學,觀天象、識麵術非常的準。
稱帝之後進行分封,追封了他的兒子慕容澤,那個燕國幾輩人中最優秀的兒子,那個俊朗非凡的兒子為獻賢太子,追封其夫人慕容若芙為獻賢太子妃。
賢,忠廉慧德曰賢、仁義合道曰賢,獻賢太子,終是他最有作為的兒子。燕國也是亂的一團,各地慕容氏的親貴紛紛起兵,就是燕國滅了國,現在天下大亂,憑啥你當皇帝?我們也應該當皇帝,帶兵去打就對了。
楚燃在魏國成長多年又長期受漢文化教育,代國全麵用漢家製度治理,如此多年,一直在亂世中積聚力量,三年後先攻的是趙國,為什麽又是趙國呢?
因為李慶茲走後,此處新上任的刺史沒有李慶茲狠辣,不久這裏就又叛變,現在又成了趙國,小小一片地方幾次易幟,可想人民生活如何?
攻下後走的是當年魏國得天下的老路,楚燃是不習武,不上戰場的,但是可以招攬人才,玉珩的父親不也是這樣廣納人才,最後麾下人才濟濟,才得了天下的嗎?當然最後敗也是因為這個。
--------------------
對不起大家,文章確實是be結局,因為寫文時參考了歷史上武將多數的結局,跟著劉邦的武將、跟著朱元璋的,多數沒有好結局,武將裏結局最好的是郭子儀。雖然不想寫be結局,但是故事的發展,必然是悲劇收尾,因為是魏晉南北朝時代,故事的大方向還是不能亂編的。
我下次再寫文就脫離歷史,自己寫個he結局的。對不起大家了!天天追更還是個悲劇結局,哎!我寫文的時候,不懂脫離歷史。
第66章 苻北榮
這個天下,不是你足夠強大打下別國來,就是別國特別強大打下你來。魏國現在勢力薄弱,自顧不暇。
但是慕容逸卻不是,慕容逸掃平燕國一切內部力量一舉稱帝的時候,拓跋楚燃就知道他現在最大的敵人就是慕容逸,和慕容逸的關係就是看誰能滅了誰?
慕容逸絕不會和他共存的。而後的多年裏,代國和燕國不知道打了多少場仗?
慕容逸先是派將軍,後來派了兒子,可惜的是當年金刀計,王丞相害死了慕容澤,那個燕國最傑出的年輕將領,軍功卓著、在軍中聲望極高。
而後來慕容逸的兒子、下屬裏也再沒有出現這般優秀的將才,足智多謀、機敏善斷、橫掃萬軍。楚燃想到這裏,真是要給王丞相上柱香了,給自己幫了這麽大的一個忙,那麽早之前就幫自己掃平了對手。
沒有合適的將才,隻能自己上戰場,但此時的慕容逸早就不是當年的慕容逸了,這些年過去,垂垂老矣,「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現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