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剛繼位不久,就清算昔日戰功赫赫的功臣,多少還是有些忌憚的。而後玉珩就成了棄子,貶黜官職連早朝都不用上了,玉珩真的沒想過,棄子這個詞有朝一日會用到他的身上。


    先帝,玉珩的父皇,諡號被定為宣昭,宣昭皇帝,昭,威儀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父皇是配的起明德有功的。


    ----------------


    大魏皇帝苻鴻義的死訊,傳遍當世,慕容逸自是知道此事,酌人安排了極為盛大、隆重的祭拜,當著群臣說:「大魏宣昭皇帝,與我實有大恩,以國士之禮待我,親自出城相迎,數次救我性命,恩同再造,而我之報答不過十裏取一,寥寥爾。


    宣昭皇帝確實是這大亂世裏對百姓、對民族最為關愛的聖賢,實不愧有為明君、仁德之主。」而此時他已經在燕國舊地稱王,反叛大魏。


    因為苻鴻義死了,他的餘威也隨風消散,天下更加紛亂,連長安城周邊都有反叛的城池。


    叛軍來襲而這個人居然是姚復安,因為各地叛軍四起,姚復安領命帶兵出擊,天下亂世,他出了長安城後不僅沒有去攻打叛軍,反而生出了自己為王的念頭,領兵改道攻下長安附近的蔡城,圖的是攻下一富庶之地,奪城稱王。


    至此王丞相死前的遺言全部命中,不能攻南朝、不能相信鮮卑慕容逸、不能相信羌族姚復安。王丞相死去多年,但是當時他就猜到後世如何,身前身後之事全部算到,算無遺策真的是謀略過人、曠世奇才。


    隻是父皇以仁政治天下,善待了這些「人才」,一直沒有殺他們,這才釀成今日局麵。


    但是亂世裏招兵買馬需要錢,姚復安沒有錢糧,但是……,但是長安城裏有啊!


    長安城是魏國的都城,多年來四處征戰的戰利品,每次滅國後他國的財物、金銀、寶器、玉石、文玩、字畫盡歸國庫、盡歸魏國、盡在長安城中,長安城皇室、顯貴、達官、商賈宅府不計其數,根本就是一個活著的軍餉庫,一座現成的寶藏堆,是令人垂涎的巨大軍費。


    外敵來攻,朝廷自然要派兵抵禦。


    未央宮,前殿之上


    「我建議由寧安王苻玉珩帶兵去反擊,寧安王長年征戰、經驗豐富、敗績甚少。」是中書侍郎王安一


    「臣複議,當今還是要相信自己人,不能再出個姚復安了,臨陣反叛,自立為王,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最為可信,寧安王畢竟是先帝嫡子,陛下的親弟弟,還是最為可信的。」僕射苻可家。


    「臣複議,此時確實寧安王最為合適,他身經百戰,終還是魏國最善謀略的武將。」司隸校尉苻鍾。


    ……


    雖也有反對聲音,但還是支持玉珩帶兵的聲音多,而後當今陛下苻玉凡問。「寧王出,若折,朕與寧,諸卿尊誰?」意思就是如果寧安王苻玉珩帶兵出征,中途反叛朝廷,帶兵反攻皇宮,你們聽誰的?尊誰為帝?是不是都要認苻玉珩為新帝?


    此話在大殿上說,當著滿朝文武說,就等於是對天下人說了!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苻玉珩現在完全就是陛下的眼中釘,怕他、防他、懼他,怎會再啟用他?


    眾人再複議,隻得推薦其他人。


    派的是幾個之前參過戰的將領,去擊退姚復安叛軍,均未擊退。姚復安的叛軍繼續向前,迫於形勢,無計可施,再不攔住就要打到長安城腳下了,隻能再次啟用玉珩。


    寧安王府


    有公公來宣出征詔書,「應天順時、收茲明命,拜寧安王苻玉珩為蕩寇將軍,領兵二萬與叛賊姚復安一戰,必要擊退、擊斃叛賊姚復安,守護長安城,保大魏王朝安危。」


    玉珩叩首,詔書相當於是陛下親臨,受詔也要行君臣之禮。


    為什麽不在未央宮前殿授命呢?因為陛下免了玉珩所有的職務,玉珩現在無權無勢、無官無職,根本不配上朝。苻玉凡斷了玉珩一切仕途,徹底將他趕出朝堂,玉珩很久沒有去上朝了,當今陛下怕他、防他、懼他。這個時候啟用他,不過是再無它法,迫於無奈自保而已。


    大魏國力衰退,大軍馬上兵臨城下慌忙自保,各種祭祀自然也是省了。蕩寇將軍僅是五品官職,與玉珩曾經的車騎將軍、驃騎將軍、鎮國大將軍相差太多,可見苻玉凡對他的日防夜防。


    玉珩也知道苻玉凡在朝廷上所說,「寧王出,若折,朕與寧,諸卿尊誰?」一位武將失了天子的信任,其實就已經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了。


    但玉珩還是心甘情願的出征了,這是他的使命,他是武將便是父皇去了,哥哥厭惡他,他也仍要護衛魏國、護衛長安城,不因為誰是陛下,這是他的家,他的國。


    兩萬人馬?幾乎是玉珩帶兵最少的一次,連姚復安帶兵來攻都是4萬人馬,一比二遠勝玉珩的領兵數量。真真是以少打多用命去拚了。


    兩萬人馬?一是因為魏國現在中軍兵馬確實不多,父皇死後多地叛亂,魏國長期出兵攻打,確實人馬損失很多。二是也是最重要的。


    因為苻玉凡根本不信任玉珩,仍然擔心他會領兵後折返、造反打回長安城。就是這樣的危機時刻都留了自保的人馬,沒有全部分給玉珩。


    玉珩自接詔時起,就明白這場仗很難打,現在的魏軍早不是當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鐵騎了。涇陽大敗,中軍精銳損失殆盡,天下各地反叛,這幾年魏軍四處在征戰,中軍人馬越打人越少,敗績多於勝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將軍背後的腹黑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隨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隨緣並收藏將軍背後的腹黑質子最新章節